转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与趋势
——以中国和俄罗斯为研究视角

2011-06-26 01:05郭连成
财经问题研究 2011年12期
关键词:出口俄罗斯结构

郭连成,刘 坤

(东北财经大学 研究生院,辽宁 大连 116025)

一、引 言

自经济转轨以来,转轨国家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仅分享贸易自由化、金融全球化、投资自由化和生产全球化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而且其经济增长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积极贡献和对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作用也与日俱增[1]。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和制度变迁的成功,促进了转轨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了其经济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然而,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大多数转轨国家经济都出现了急剧衰退,说明了这类国家经济的脆弱性。

中国和俄罗斯是两个有代表性的经济转轨大国。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虽然两国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因素存在着很大差异,但两国有着许多共同的诉求。从中国的情况看,经过多年的经济转轨和发展,不仅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而且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巨大改变,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变化了的经济形势和环境,对经济结构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使这个问题更加紧迫、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无独有偶,俄罗斯也有与中国类似的情况。但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更为艰巨,因为俄几十年来并没有根本改变资源依赖型的增长模式和经济结构。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的涨落一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俄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受到严重冲击的俄罗斯经济出现急剧衰退,经济结构问题更加暴露无遗。今后一个时期,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创新型经济,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优先战略目标。

二、文献综述

在有关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研究文献中,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结构目前存在的问题、经济结构必须进行调整的原因、经济结构调整存在的困难 (机遇),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容和政策建议等。例如,逄锦聚指出,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较为突出的是国民经济总需求结构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而消费需求作用偏弱,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内部自主创新高科技产业缺乏明显优势。因此,他认为,应继续调整国民经济需求结构;继续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产业内部结构[2]。吴敬琏指出,中国自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年)以来,开始采用苏联的发展模式,即以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改革开放后,中国用一系列政策措施扩大出口来弥补国内需求不足。目前,我国应当加快经济结构调整[3]。沈坤荣和田伟认为,低端的产业结构安排是引发中国内需结构不合理的一个重要根源,对于经济的持续发展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首先,产业结构的长期失衡是中国形成“高积累、低消费、高出口”需求驱动模式的一个重要原因,容易导致经济陷入增长的“两难困境”。其次,产业结构的长期失衡还是造成转型时期中国就业压力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过度追求重化工业还会对能源形成极大的压力,容易导致增长遭遇资源瓶颈[4]。

对于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陆南泉分析了俄罗斯经济结构的调整趋势与采取的主要措施,特别是普京执政时期调整经济结构的思路与基本政策;分析了俄罗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难以改变原材料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原因,以及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他得出结论认为,俄罗斯调整经济结构并非易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历史过程[5]。关雪凌和宫艳华认为,1999年以来,俄罗斯经济迅速攀升,但俄政府并没有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是采取“消极适应”的政策,因而出现了今天俄罗斯产业结构的“双元现象”(优化与恶化)。一方面,俄罗斯总的产业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不仅三次产业关系得到了初步的调整,而且产业结构出现了走向高级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俄罗斯各产业内部的结构愈发不合理,甚至呈现倒退的态势。在消极和被动中调整的俄罗斯产业结构,对俄的贸易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导致它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定位选择的困境[6]。高晓慧从产业结构、内外需、生产要素、地区结构、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的角度,分析了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滞后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7]。徐向梅认为,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加速经济多样化改革,是俄罗斯刻不容缓的任务。但直到目前为止,俄在这方面仍基本上停留于战略层面[8]。Robinson认为,1998年金融危机后,俄罗斯经济增长并没有导致俄罗斯经济的现代化和多元化。经济发展的结构和体制基础仍然薄弱。2008—2009年的危机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结构,俄罗斯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较长时间内难以发生大的变化[9]。

在中俄两国比较研究方面,曲文轶比较了中俄两国的经济结构,并分析了其对两国经济关系的影响[10]。林跃勤在比较中俄两国经济快速成长过程中结构不平衡的原因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型经济快速、持续、均衡协调发展的路径[11]。景维民和黄秋菊认为,俄罗斯形成了一种去工业化、去现代化的资源依赖型经济结构。造成中俄两国经济结构差异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国家制度能力[12]。科卡廖夫指出,中国和俄罗斯都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以拉动内需、稳定社会和结构调整为主旨的反危机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其抵御和摆脱危机的经验值得俄罗斯借鉴。俄罗斯能源依赖型增长模式受金融危机重挫,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创新经济是走出危机和经济复兴的根本途径。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为两国未来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13]。

三、转轨进程中经济结构调整状况分析

本部分着重分析自经济转轨开始以来直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中俄两国经济结构及其调整的基本状况。

(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变化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目标既包括了经济增长,也包括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即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保增长”压力前所未有的境况下,中国政府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也一刻未停止过。应当说,长期的经济结构调整还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增长更趋均衡。2007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第一次超过投资,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之首。2009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5%。三次产业结构也更趋合理,农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重逐步下降,非农产值的比重逐步增长。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据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自1993年以来,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大致保持在45%以上,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更是呈逐步增长的趋势,如图1所示。

从国内生产总值支出结构看,最终消费率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加速下滑。其中,居民消费需求始终处于低位,由1980年平均占50%不断下降到2007年约36%。投资始终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驱动因素,特别是2003年以来,资本形成率一直保持在40%以上。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构成如图2所示。

图1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产业构成(%)

图2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构成(%)

多年来,中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一直偏高,经济增长在较大程度上依赖国际市场。截至2007年,中国总出口额占GDP的比重已上升到41.3%,与韩国等传统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相当 (46.4%)。相比之下,俄罗斯2007年出口额占GDP的比重为30.3%,印度为22.4%,美国为11.9%,日本为17.6%[4]。1992—2005年,中国的出口增长超过了5倍,出口结构也不断优化。1986—1993年,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中占据主导地位。1994年以来,劳动密集型产品继续保持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但其地位不断下降,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迅速增长[14]。例如,农业、软制造业 (纺织成衣等)的出口份额大幅下降,而家用电子、电器和计算机等硬制造业的出口份额不断增长。

尽管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仍然较为突出。第一,从需求结构看,内需特别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较弱,有待进一步增强。第二,从产业结构看,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下降;工业虽然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但依然大而不强;服务业的发展也有待提升;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第三,从城乡和区域结构看,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生活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仍然较大。第四,从要素投入结构看,资源消耗偏高,环境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的约束逐渐突出。中国主要资源型产品消费占全球总消费的比重明显大于GDP占全球经济的比重。

(二)俄罗斯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变化

俄罗斯资源依赖型经济的特征明显。所谓资源依赖型经济,是指俄罗斯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的大量出口来达到经济的快速增长。自20世纪90年代初向市场经济转轨以来,俄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试图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模式。不仅对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进行了初步调整,也改变了工业内部的结构状况。虽然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俄经济结构调整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但总的来看,产业结构还是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出现了一种高级化的趋势[6]。产业结构中农业和工业所占比重大幅下降,而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并最终成为占比最大的产业。有资料显示,1990年,农业在俄罗斯GDP中的比重为17%,至2006年下降到5.2%。工业占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48%(1992年达到最高值57%)下降到2006年的36%。工业部门以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为主,占工业生产的22%,而高科技和消费品的生产所占比重较小,轻工业 (如纺织)在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不到1.5%(2007年)。石油天然气占GDP比重约为10.5%(2005年),但这一数字有所低估,真实比重可能在GDP的20%—25%。1990年服务业占GDP比重为35%,自1995年起总体呈上升趋势,其比重提高到2002—2006年的约60%,如图3所示。

1.出口结构

长期以来,虽然俄罗斯一再强调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出口结构,但实际上仍在发展以资源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的大量出口达到高速经济增长,始终未能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及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经济原料化的趋势不断加强。据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阿甘别吉扬2008年提供的数据,俄罗斯经济增长约40%是依靠国内因素,而60%则是依靠有利的对外经济市场行情即石油、天然气等的出口价格不断上涨实现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占全部出口的40%—45%;石油和天然气出口超过出口总额的60%;金属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5%;其他原材料 (煤、林产品、化肥、矿石等)的出口约占15%[15]。俄经济发展部的资料显示,俄罗斯经济增长的30%左右是由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出口贡献的,而包括能源在内的原材料行业占到俄GDP的70%以上,俄外汇收入的约60%也来自能源出口。图4反映了俄罗斯的出口商品结构。

图3 俄罗斯GDP产业结构比重变化 (%)(1990—2006年)

图4 俄罗斯出口商品结构(占总出口的百分比,%)

俄罗斯以资源出口为导向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虽然满足了俄对实现高速经济增长的追求,为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由于过分依赖国际市场,易受国际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从而使本国经济受制于外部因素。因此,调整出口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经济竞争力,仍是俄罗斯今后的重要任务和战略目标。其核心是从资源依赖型和资源出口导向型经济逐步转向创新导向型经济,向以高新技术和人力资本为基础的创新型经济转变。

2.消费结构

转轨初期,俄罗斯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收入分配不公,贫困人口增多,导致俄罗斯居民消费需求呈下降趋势。自1999年以来,俄罗斯经济逐步恢复增长,劳动力市场得到改善,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在改善民生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得到明显改善。2000—2010年,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2.7倍,实际工资增长3.5倍,实际养老金增长4.2倍。失业水平也显著降低,到危机前的2007年降至近6%,即使在危机期间也没有超过8.5%[16]。但俄罗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却持续扩大,1998年基尼系数为0.39,2007年为0.42。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不仅会引起诸多的社会问题,而且也抑制了居民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而提高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既能够提高这类人群家庭的消费水平,又能够扩大俄罗斯的国内消费需求。

有数据显示,俄罗斯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消费率)呈波动发展状态,由1995年的71.1%提高到1998年的76.2%,2000年降为61.2%,2009年又上升到76%,2010年降至71%,如图5所示。

俄罗斯调整消费结构的措施,一是提高居民收入,以总量和速度的双重增长促进消费升级。目标是到2015年使居民收入增长1.2—1.5倍,并进一步扩大消费规模,其中,要缩小必需品消费规模,并降低恩格尔系数。二是实现消费结构升级,使经济增长的重点从以吃、穿、用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第一级再生产循环,过渡到以住房和汽车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第二级再生产循环,以及以信息产品和服务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第三级再生产循环。

3.投资结构

在1999—2008年的10年间,俄罗斯的投资呈现增长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3%,2007年达到21.1%,为10年来最高。经过结构调整,一方面,俄工业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2007年前达到35%—40%。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加,例如交通和通讯业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1992年的不足9%上升至2007年前的25%以上;加工工业的占比也在上升,2006年机器设备投资占到35.7%。2005年加工工业投资增长了16.9%,而开采工业降低了2.5%;燃料能源开采投资下降了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俄罗斯投资结构已呈现多元化趋势。2007年,俄罗斯固定投资的14%投在能源部门,15%在制造业,22%在交通通信部门,17%投在不动产等部门。俄罗斯的资本形成率及其与“金砖四国”中其他三国的比较如图6所示。

图5 俄罗斯GDP支出构成 (%)

图6 “金砖四国”资本形成率的动态发展(占GDP比重,%)

四、后危机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走势

(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

从发展趋势看,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首先应当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单纯追求增长速度转变到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相协调;二是从单纯追求GDP增长转变到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方面,从投资和出口拉动型经济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型经济;在产业结构上,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转向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在生产要素投入结构上,由依靠廉价劳动力、大量消耗原料资源转向提高劳动者素质、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的知识型经济。

1.短期内,投资仍将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采取措施扩大需求,其重点是增加消费需求。在强有力的扩张政策推动下,2009年总需求有大幅度的提高。从需求构成来看,净出口所占比重下降,经济增长主要来自投资的大幅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9年,资本形成、最终消费和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91.3%、47.6%和-44.8%,分别对当年GDP拉动了8.4、4.4和-3.6个百分点。2010年,资本形成、最终消费和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4.0%、36.8%和9.2%,分别拉动GDP增长5.6、3.8和0.9个百分点,出口企稳回升。2011年以来,消费增长虽减缓,但因投资强劲,内需仍保持旺盛。2011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上半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47.5%,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53.2%,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负0.7%,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点数分别是4.6、5.1和负0.1个百分点[17]。预计2008—2020年平均资本增长率仍然可以保持在13%左右[18]。

2.中长期内,按“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认为,无论是从经济全球化还是从中国自己内部发展的阶段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都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速度也会非常快。这是在全球格局下中国寻找全球战略定位必然的结果和出路,也只有这样的结构调整才能从根本上使得整个产业利润空间提高,使得就业人员收入提高,也才能从根本上使整个经济模式从外需追求走上内需主导[19]。

中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达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的目标。

“十二五”时期,工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将缓慢上升或基本稳定,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程度会有所提高。但由于中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因而从新兴工业国家的发展经验看,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难以根本改变,服务业的增速持续高于工业增速的可能性较小。“十二五”期间,随着新兴产业战略地位的提高和发展环境的改善,新兴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速,其占工业的比重也将明显上升。根据2010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国将重点支持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由于低碳化成为世界经济继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新的发展方向,因而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新能源产业和环保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而且,在中央和地方的产业促进政策的推动下,“十二五”期间科研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向新兴产业部门转移的速度也会加快。

(二)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

自经济转轨以来,虽然俄罗斯经济结构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但经济结构畸形尤其是能源原材料比重过大的特征并没有根本改变。梅德韦杰夫总统在2009年11月12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坦言,全球经济危机对俄罗斯的打击之所以更为严重,就在于俄罗斯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因此,调整经济结构仍是俄罗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对能源产业的依赖

普京在总统第二任期卸任前发表的《俄罗斯2020年前的发展战略》一文中承认,俄罗斯“还是未能摆脱惰性的能源型发展模式”。的确,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问题在俄罗斯转轨20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俄始终没有摆脱经济增长对资源特别是能源产业的依赖。低碳等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缺少新的经济增长点。俄总理普京2011年2月9日表示,俄2010年财政收入超过一半来自燃料能源综合体,其总额超过4.1万亿卢布 (约合1 370亿美元)。资料显示,2010年俄主要出口产品仍为能源类,此类产品在俄对非独联体国家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70.8%,在俄对独联体国家出口贸易的占比为53%,这两项指标均比2009年有所上升[20]。

显然,俄罗斯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能源产业来推动的,而且经济发展对能源产生了过度的依赖。综观转轨以来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战略,能源发展战略始终是俄的核心发展战略。无论是叶利钦时期还是普京时期,均把能源发展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目标,因而使得俄罗斯其他产业的发展不同程度地受到削弱,致使经济结构畸形,很多新兴产业的发展缺少政策扶持,经济增长缺少新的推动点。因此,梅德韦杰夫总统提出,今后俄罗斯必须在保持经济规模的同时摒弃原材料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现代化。他希望未来几十年内俄罗斯应成为一个“不是靠原料,而是靠智慧富裕起来的国家,靠创造了独特知识的‘智慧’经济、出口最新技术及创新产品而富裕的国家”[21]。

今后俄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降低能源和原材料部门的增长速度和对GDP的贡献率,提高以加工部门为主的最终产品部门增长速度和贡献率,特别要使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率增大,传统产业的贡献率下降。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强化税收的调节功能,提高采掘部门的税负,基本拉平原料部门和非原料部门的资本产出率,并促使投资向加工工业部门转移。

2.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2010年,俄罗斯政府信息技术委员会批准了俄罗斯通信部制定的关于实施建设“2011—2020年信息社会”的长期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改变俄罗斯信息产业发展的落后状况、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改善商业环境、建立安全的信息社会、发展IT市场。俄罗斯计划在未来10年内,每年对该项目投资100亿卢布,投资总额将达1 000亿卢布。投资资金主要用于发展俄罗斯的医疗信息化、数字电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此外,俄政府信息技术委员会已批准在信息社会的建设框架下,正式实施电子政府建设方案。这是俄罗斯通信部系统推进国家机关信息化进程的首次尝试。

3.着力发展创新型经济

早在2009年5月20日,俄罗斯就正式成立了“现代化和经济技术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负责为俄罗斯的现代化和经济技术发展制定国家政策,并协调相关工作。同年6月18日,召开了俄罗斯现代化和经济技术发展委员会的首次会议。此次会议确定了俄今后发展创新型经济的五个重点领域:新型能源技术、核技术、空间和通信技术、医疗技术和信息技术。2009年10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莫斯科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纳米技术论坛上表示,俄罗斯将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纳米技术,促使纳米产业成为俄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他表示,在2015年前,俄政府计划投入3 180亿卢布用于扶持纳米产业,这一投资堪称世界纳米技术领域的国家投资项目之最。届时俄纳米产业的年产值将达到9 000亿卢布。目前俄罗斯已批准了2015年前纳米产业发展计划并成立了俄罗斯纳米技术集团[22]。2010年5月,俄罗斯出台了更为雄心勃勃的经济现代化创新计划,将在今后三年内耗资8 000亿卢布,实施38个现代化创新项目。为配合这一计划的有效实施,俄还提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建立发展创新型经济所需的技术园区和经济特区。目前看,今后俄罗斯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多元化、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既包括要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建立较为完善的创新活动法律制度,也包括建立能够促进创新的金融体系,以及完善与创新活动相关的管理。

五、总结性评述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外需拉动,内需不足,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合理,这些因素影响了经济的平衡、协调、可持续和稳定发展。从产业结构看,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而俄罗斯的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其资源依赖型经济的特征明显,始终难以摆脱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的大量出口来达到高速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往往受制于外部因素的影响。

应当看到,自经济转轨以来,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得以不同程度的调整和升级。相比较而言,中国的经济结构中消费比例相对低而投资比例相对高,同时,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俄罗斯的经济结构中消费比例较高,投资比例偏低,在三次产业构成中服务业占比最大。中俄两国的共同点是,出口对于经济增长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国际贸易结构中低附加值商品、石油天然气等原料商品的比重较大,技术和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较低。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依赖投资和对外出口的增长,俄罗斯也依然享受着国际油价高企带来的好处。因此,短期内,中俄两国经济结构难以实现有效和显著的调整。但从长远看,两国必然要实现经济多元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减少对国外市场的依赖。

对于中国而言,虽然出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产业结构也出现了升级,产生了“结构红利”,但经济依赖于投资和出口,消费需求明显不足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且,危机后银行业存在着不良贷款增加的风险,这会阻碍中国金融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远期看,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必然改变其要素收入分配格局。随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劳动力相对资本的价格将会提高,资本替代劳动则是一个必然趋势。面对多种压力,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逐步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使国民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在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上,从投资和出口拉动型经济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型经济转变;在产业结构上,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大力发展服务业,实现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转变;在生产要素投入的结构上,由依靠廉价劳动力、大量消耗原料和资源,向提高劳动者素质、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知识型经济方向转变。

对于俄罗斯而言,长期以来,石油天然气所带来的滚滚财源为俄罗斯经济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不仅增加了财政收入,保证了政府财政盈余,而且也提高了居民收入,促进了居民消费,使得居民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劳动力和资本大量流向服务业,使得服务业发展迅速,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劳动力成本高、卢布升值、通货膨胀以及利率水平较高,对于非能源行业和可贸易部门的发展不利。

总的来看,短期内,俄罗斯经济难以完全摆脱对资源的依赖性。俄罗斯出口增长、国家财政收入、外汇储备的增长等仍然要依赖于能源,因而其经济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中长期内,俄罗斯政府仍然需要调整财政和支出控制政策,以大幅降低非石油财政赤字。虽然目前由于石油价格水平仍然相对较高,对俄罗斯经济和财政仍十分有利,但从中长期看,俄要采取多种措施减少“荷兰病”对经济的影响,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多元化。

总之,中国和俄罗斯要想保持经济的持续平稳增长,必须使产业结构的短期适应性调整与长期战略性调整有机结合。最重要的是立足国情,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效益和高技术含量的新兴产业,在实现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实现优势产业结构自身的升级,使中俄两国的经济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并不断优化。

[1]郭连成.经济全球化与转轨国家经济双向互动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11).

[2]逄锦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DB/OL].http://www.qstheory.cn/jj/jjggyfz/201002/t20100223_21281.htm/2010-02-23.

[3]文丽.增长模式转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访吴敬琏教授[J].经济,2010,(3).

[4]沈坤荣,田伟.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增长——结构性特征及其国际比较[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1).

[5]陆南泉.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趋势与制约因素[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1).

[6]关雪凌,宫艳华.俄罗斯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与影响[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7]高晓慧.俄罗斯经济增长中的结构问题[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4).

[8]徐向梅.俄罗斯经济:增长、衰退与不稳定的复苏[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1).

[9]Robinson,N.Russian Patrimonial Capitalism and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J].Journal of Communist Studies and Transition Politics,2011,27(3-4):434-455.

[10]曲文轶.中俄经济结构异同及其对两国经济关系的影响(上)[J].俄罗斯研究,2007,(6).

[11]林跃勤.转型国家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中俄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1).

[12]景维民,黄秋菊.国家制度能力与经济结构调整——基于转型期的中俄比较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13]K.А.科卡廖夫.中国走出危机的经验与俄中合作[J].现代国际关系,2010,(2).

[14]杨汝岱,朱诗娥.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研究:1978—2006[J].财贸经济,2008,(2).

[15]Аганбегян,А. Социалъ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развитие России:стратегия роста и возможности инвестиционного обеспечения[J].Общество и экономика,2008,(1):28.

[16]Основные направления работы Экспертной группы .Бюджетная и денежная политика,макр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параметры развит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DB/OL].http://2020strategy.ru/g2,2011-10-10.

[17]杨毅沉,龚雯.GDP季度环比上升,投资领跑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D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07/13/c_121663324_2.htm.

[18]王小鲁,樊纲.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9,(1).

[19]朱民.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不可避免,速度会非常快[DB/OL].http://money.163.com/2011-09-15.

[20]翰墨.俄罗斯中亚东欧经贸动态[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4).

[21]关雪凌.透视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俄罗斯经济困境[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1).

[22]聂云鹏.俄力促纳米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之一[D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10-07.

猜你喜欢
出口俄罗斯结构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论结构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论《日出》的结构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