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怀与中国早期航海教育

2011-07-09 06:00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杨千菊
航海 2011年4期
关键词:文治盛宣怀公学

文/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杨千菊

盛宣怀 (1844—1916),字杏荪,号愚斋,江苏武进人,洋务运动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目前,教育界关于盛宣怀的实业教育思想与实践、教育救国思想、高等教育的研究很多,但关于盛宣怀对中国早期航海教育的专门研究却不多,仅有的研究多是在其实业教育中提及一二,而盛对中国早期航海教育贡献却少人涉及。本文抛砖引玉,介绍了盛宣怀参与中国早期航海教育的一些事迹。

一、盛宣怀涉足航海教育的历史背景——其洋务事业对新式人才的需求

19世纪 70年代起,盛宣怀先后创建或经营了轮船、电报、铁路、矿务、纺织、银行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型企业。兴办洋务事业的实践,使其深刻地认识到人才匮乏的严重性,认识到要办好洋务事业,必须创办新式学堂,培养通晓西语、西艺的新型人才。早在兴办经营煤铁矿时,他就指出:“开矿不难在筹资本,而难在得洋师 (注 :指懂得新式开矿技术,能指导中国人开矿的外国工程技术人员 )”。1“矿务既属兴利之大端,而人尤为办学之先务”。2这表明在盛宣怀心目中,企业人才重于资本。早在1873年在考察福州船政时,他就提出了创办学校培养人才主张。1883年,他就先后在天津、上海等地创办电报学堂。但它们仅仅属于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的培训班,不属于正规的高等学堂。

从1872年开始,盛宣怀开始涉入轮船、航运领域。1872年,他建议李鸿章用建造商船来提供建造兵舰的费用,被其采纳。李鸿章委任盛宣怀办理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这是盛宣怀办理轮船航运的开始。自此之后,他相继出任与航运相关的官职,1879年,署天津河间备道;1884年,赴粤办理沙面事件;同年,署天津海关道;1885年,任招商局督办;1886年,任山东登莱青兵备道道台兼东海关监督;次年,在烟台独资经营客货海运,航运范围不仅扩大到山东整个沿海,而且还开辟了烟台至旅顺的航线。盛宣怀还在任轮船招商局督办后,倡议设立航行于内河的小火轮航运公司并取得成功。

随着盛宣怀航运相关事业的发展,机器制造和轮船航运方面的新式人才的缺乏也越来越明显。例如盛宣怀在主办轮船招商局的时候,洋人技术人员以“傲我无视”(左宗棠语)而不肯听命于我的傲慢态度,盛宣怀认为:“必俟华人能自驾者,(洋人)方能俯首听命。”3大量使用洋员也使得国家航权难以自主,中国高级航海人才的缺乏桎梏着海运业的发展。为挽救航权,振兴国运就必须“急仿各国开商轮驾驶学堂,教育人才。”这是因为“既需船械,要精制造;既精制造,要识驾驶。所谓有人才而后可与人争胜也。”4所以,盛宣怀于 19世纪 90年代初说过,他自己对于培养驾驶等航运方面的技术人员“久有此意,志在必行……志在设一商船学堂……”5这个愿望直接促使盛宣怀办理或支持办理培养航运专门人才的科目和学堂。而且,随着他创办北洋大学堂和南洋公学等的过程,愿望逐步实现了。

盛宣怀于 1896年南洋公学创立之时即任学校督办,至1905年将南洋公学移交商部管理后卸任,苦心经营十年整,一直是南洋公学的最高决策者,他为创办南洋公学多次上奏朝廷,为发展南洋公学殚精竭虑。

盛宣怀极力主张办商船学堂。南洋公学于1905年改归商部办高等实业学堂后,除商科、工科外,复设立了高等船政专科。1908年,盛宣怀任邮传部6右侍郎,1909年,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航海高等教育走上了自己培养高级航海人才的道路,在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及航运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切都离不开盛宣怀的推动。

1911年,晚清邮传部鉴于招商局高级船员皆借才异地,因此要建设商船学校以为船员之需。9盛宣怀于 1911年呈皇帝溥仪的《筹办商船学校大概情形折》中说:“……商务振兴,必借航业,航业发达,端赖人才。通商以来,洋舶辐辏内河外海门户洞开,我国地居大陆,不习海事,虽有轮船招商局,仅通域内,未涉重瀛,管驾各员且皆借才异地,三年蓄艾,今为要图……”8此折很明确地说明他筹办商船学校是为了培养航海人才,发达行业,振兴商务。吴淞商船学堂于1911年7月招生,报名投考者竟达 2000余人。但“取额极隘”,乃由浙江旅沪学会移拨吴作镆捐商船公会会银 2万两,开办了宁波分校。盛宣怀亦拨款支援。

二、盛宣怀对航运教育的经费支持

盛宣怀对航运教育一直很支持。1872年,他建议李鸿章用建造商船来提供建造兵舰的费用,被其采纳。之后,他参与了轮船招商局的筹办,招商局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效益的改善,开始捐助新式学堂办学。如,向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等海军学堂每年捐款2万两白银。

盛宣怀自 1885年任轮船招商局督办以来,对于航运人才等新式人才培养的经费支持,他更是不打半点折扣。1895年,盛宣怀筹办北洋公学;1896年,筹办南洋公学,这两所学校筹办的过程中,经费需求,盛宣怀也没少从轮船招商局支出。盛宣怀曾在上奏朝廷的《条陈自强大计折》的附片《请设学堂片》折中,为免除朝廷对办学经费的担忧,他再次强调学堂的常年经费由自己所经营的轮船招商局和电报总局拨付,其他关于公学房舍、仪器、图书等设施,乃至派遣学员出国留学等经费,均由他自行筹措和储存。南洋公学的筹建,盛宣怀倾注了相当大的心力。盛宣怀也实实在在地支持着南洋公学,在他担任南洋公学督办后,轮电两局每年都提供了十万两银作为学校经费,只有在1903年袁世凯利用盛宣怀处于丁忧期间(其父亲去世)霸占轮电两局,断了学校经费来源,才暂停拨付。

1905年将南洋公学移交商部管理后,盛宣怀请辞南洋公学督办。但之后南洋公学办学过程中遇到的经费问题,盛宣怀总是鼎力相助。南洋公学1907年移归邮传部更名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成为当时全国交通系统最高学府。

1907年底,唐文治任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校长,其上任后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经费短缺。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属于邮传部,学校经费主要来自邮传部管辖的轮船招商局和电报局两局每年十万两,以及以学校名义购买的股票生息和存款利息。随着学生人数增加,学校建筑费以及教职员工开支日繁等等,原定的十万两早已入不敷出。经费短缺也成为是唐文治掌校期间始终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但学校从1907~ 1915年间经费总能略有结余,[9]学校正常运转,这一切都离不开1908年升任邮传部右侍郎的盛宣怀的支持。

1911年盛宣怀升任邮传部尚书,对唐文治更是全面支持。唐文治得知盛宣怀升任尚书后自是欣喜万分,致函曰:“文治忝领斯席,倏已三年余,兹明知库款维艰,时时加意抟节。但年来百物翔贵,而学生之负笈来者业已数倍于前,至不得已而改招通学生之冀从此可节赔垫之费,然实业各科注重工厂实习,校中厂屋尚不敷用,本年只好暂缓,而目前支绌情形正在无从设法,幸逢我公入长邮曹,千载一时,与本校有密切之关系”。10

盛宣怀也以实际行动支持唐文治,不仅增加学校预算,还将自己的私产赠予学校建筑校舍。11唐文治掌校期间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最为艰难的时期,既有辛亥革命前后的动荡政局,又有学校自身积累的弊端。而学校却在这样的环境中,稳步前进,不断拓展,盛宣怀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盛宣怀的帮助,唐文治的办学必定甚是艰难。1917年学校举行二十周年纪念活动,唐文治在纪念会上感叹说:“幸赖大部始终维护,并赖社会诸君子及旧同学互相辅助,尤赖盛杏荪先生从前积有基本金,稍可支援,卒能转危为安”。12

[1]湖北开采煤铁总局、荆门矿务总局[A].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二[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07.

[2]盛宣怀,上李鸿章禀 [A].夏东元,盛宣怀传 [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268.

[3]盛宣怀在钟天纬《轮船电报二事应如何剔弊方能持久论》上的批词,《格致课艺全编》卷2,页8.转引自夏东元《盛宣怀传》,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

[4]夏东元,郑观应传 [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1.101~ 102 ,258~259.

[5]盛宣怀在钟天纬《轮船电报二事应如何剔弊方能持久论》上的批词,《格致课艺全编》卷2,页8.转引自夏东元《盛宣怀传》,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

[6]清代邮传部是清廷主管“路、轮、邮、电”四政的行政结构。

[7]史业校,大连海运学院校史 [M].大连 :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 ,1989.12 ,14,20.

[8]洪振权、桑史良主编 .中国航海高等教育之源,吴淞商船学校建校一百年纪念[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1.

[9]《交通大学校史》撰写组,交通大学校史资料选编(第一卷)[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315.

[10]唐文治致盛宣怀函 :1910- 8-31[B].上海图书馆盛宣怀档案 (档号:057718).

[11]唐文治致盛宣怀函 :1911- 3-24[B].上海图书馆盛宣怀档案 (档号:044084).

[12]《交通大学校史》撰写组,交通大学校史资料选编(第一卷)[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131.

猜你喜欢
文治盛宣怀公学
唐文治读经救国论的思想历程与发生机缘
在个人交谊与国家利益之间:井上馨与盛宣怀围绕汉冶萍问题交涉始末(1897—1915)
英国公学:权贵的摇篮
走错了路,起步即是末路
文治风华——《宋文治传》新书座谈会花絮
上海市付文治历史学科基地掠影
孔裔国际公学 中国国际精英教育领航者
张之洞和盛宣怀在粤汉铁路及铁路借款上的恩怨
英国公学的强大生命力原因探析
浅谈太平时期处理文治武备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