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治

  • 北宋盛世里的君臣
    宋太祖;宋真宗;文治;盛世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公元960年登基,年号“建隆”。这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而极富智慧,宽仁大度的君主。赵宋立国之初,面对外有辽、金强敌的虎视侵扰,内有前朝遗下的藩镇割据之乱,社会不安,民生困苦等复杂严峻的局面,首要任务是要尽快安定社会,稳定人心。宋太祖采取恩威并施、“布声教”策略,对前朝旧将遗臣,宽厚相待,愿留者继续委以任职,不愿留者赏赐还乡,若有图谋反抗作乱者给予惩治;同时对百姓广施恩惠;还对旧朝官场留下的奢侈之风和社会瘴气进行强

    文史杂志 2023年6期2023-11-17

  • 流水无声 大爱无形 ——观《无声的河》有感
    白字幕出现了:“文治终于明白了他的嗓音为什么沙哑,当歌手的梦想破灭了。他要去他的实习学校,一个特别的地方。”从这段字幕中我们可以了解以下信息:一是主角的名字叫文治;二是他有一个做歌手的梦想,但是破灭了;三是他即将要去的这个地方有些特殊。《无声的河》在电影语言上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字幕。该片的字幕除了对主角的背景做了介绍外,还对学生的手语、许多“告知者”的旁白插叙,包括情节的交代、人物的心情都做了适当诗化。黑底白字的字幕画面还在某些情节将尽未尽时特意插入

    江苏教育 2022年62期2022-09-23

  • 文治经学教育思想研究 ——基于《读经意见》的文本分析
    102617)唐文治(1865—1954),字颖侯,号蔚之,晚号茹经,自幼饱读经史,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其后从政,官至署理农工商部尚书,后离开政坛潜心教育。1907年主持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上海交通大学前身),1920年受邀创办无锡国学专修馆(简称无锡国专)并主持该校30年。作为科举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儒士,唐文治对“经之所以为经”有着深刻体悟,对经学之价值有高度自信,直至晚年仍不遗余力地支持并推动读经。唐文治关于读经的主张,集中反映于1935年

    教育学报 2022年5期2022-03-24

  •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私立中学改造的个案分析 ——以私立文治中学与北京大学合作办学为中心
    藏资料,选择私立文治中学(以下简称“文治中学”)出让校舍谋求与北京大学合作一事为考察中心,详细梳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双方的合作过程,分析双方各自利益诉求中所隐含的复杂心态和现实意图,以文治中学为代表的自由知识分子对刚成立的新政权的态度变化,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私立学校改造的政策应对。一、合作起点:文治中学出让校舍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布和平解放,随即人民政府对北平市的各项教育事业实行接管。3月14日,北京市文教局出台《关于私立中学与辅导工作决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12-03

  • 沙溪似厚书
    沙溪古镇……来到文治书局,老师考我们,为什么书店取名叫“文治”。马上有同学抢答:“因为太仓有唐文治!”“是的,国学大师唐文治正是沙溪镇岳王区人,现在岳王还有他的故居‘静观堂’呢!”老师赞许地点了点头。“太仓还出了一个大画家,叫宋文治,这个书店名就是纪念这两位大名人的,是不是很有意思呢?”老师口齿伶俐地把一肚子学问吐了出来。我们拿着笔记本飞快地记着。“大家看这副对联:‘水流岁月千秋画;人品沙溪一部书。’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老师,我知道,上联是把沙溪的千年美

    对联 2020年5期2020-11-17

  • 作为儒家工夫论的读文法 ——论唐文治的文章理论
    215123)唐文治(1865—1954),字颖侯,号蔚芝,晚号茹经,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的教育家、经学家,其学问兼采汉宋,博通经史,可谓一代大儒。唐文治的文章理论以理学为基础,融合了桐城派的传统,创造了具有儒学工夫论的读文系统,既增加了传统文章理论的深度,又开拓了儒家工夫论的路径。一、文章理论的两大来源唐文治文章理论的来源有两个源头,一个是直接源头,来自于桐城吴汝纶先生,由吴汝纶接续了曾国藩之湘乡派,继而上承桐城派,主要是文章中的气论思想。一个是间接源头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11-05

  • 简述中小企业成长中的企业文化建设
    键词】企业文化;文治;文化建设引言文化就是企业的血液,经营和创效就像骨骼和肌肉把企业支撑起来,使它顶天立地,员工是企业的细胞,使企业成为一个有机体,而这个有机体的活力和生命都来源于循环往复不断流动的血液。这就是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文化的重要,并在积极创建企业文化。1.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不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2期2020-09-08

  • 北宋初期“崇文抑武”政策略论
    10)一、引言“文治”一词最早出现在先秦儒家典籍之中,《礼记·祭法》载:“汤以宽治民而除其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菑。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1]单从“文治”二字本身来看,文治就是除去血腥的武力征服而以文化教育和礼乐制度为主要手段教化和恩泽百姓;从文化普及的角度来看,文治则是实行儒家的礼乐教化,这本是儒家一贯的政治期望。而这一思想需要文人来传承,故而春秋战国时期,士人阶层便应运而生。钱穆曾指出:“中国在秦汉以后形成了士人政府,社会由士人来领导和控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4-22

  • 第六届全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主编与青年学者对话论坛在上海召开
    学者对话论坛暨唐文治诞辰155周年高端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召开。此次会议邀请到了全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主编、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做主题报告,并组织了青年学者主题工作坊。本次会议主题包括普通语言学研究、汉语研究、汉字研究、方言研究、跨学科的语言学研究、唐文治学术研究等。本次论坛纪念了上海交通大学老校长、国学大师唐文治先生诞辰155周年,并为推进以汉语为路径的跨文明互鉴研究、推动语言学青年学者队伍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语言科学 2020年6期2020-02-21

  • 文治大学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10003)唐文治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国学大师。他执掌南洋大学、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和无锡国专时期的思想和实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历史证明,正是由于唐文治早年在南洋大学的艰难探索与实践,才为日后交通大学发展为国内外著名学府奠定了基础。“在上海交通大学上百年的历史中,任职校长最久、贡献最多,而对于学术风气、人格教育、人才造就最有深长影响的人物,当推唐蔚芝先生”。[1](P466)他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教育思想,对于今天高

    社科纵横 2019年7期2019-02-19

  • 王朴《平边策》与北宋文治局面的形成
    策则是崇文抑武,文治局面臻於全盛,是为何故而至于此? 朝代更替不已, 而制度相承因袭, 后周政权演进过程是否为北宋文治局面的形成与发展造就了历史性的土壤呢? 王朴《平边策》的提出,或许为考察北宋文治局面的形成提供了绝佳的切入点。 笔者认为,《平边策》 对北宋王朝的建立与巩固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尤其对北宋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一定意义上说, 北宋文治局面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王朴的《平边策》,这是毋容置疑的。二、王朴《平边策》及其文治思想五代十国所呈现的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01-20

  • 出坡
    的秋冬农闲季节,文治叔就跟其他几个爱摸枪的后生,自发组织起来上山打猎。梨树岭人惯于把这项活动叫“出坡”。而自去年以来,政府开展收枪治暴工作,凡是有一定杀伤力的枪支都主动上缴或被没收了。即便有人斗胆私藏,也不敢轻易声张,更不敢拿出来用了。出坡,从此便中断下来。野物在山上,像是有谁给通风报信,不知从哪里就纷纷蹿了出来。这对于庄稼人,无异于一场不小的灾难。尤其是野猪这畜生,对于快要成熟的红薯、苞谷、花生等,都不放过,往往一夜间就会给整片糟蹋得天翻地覆,一塌糊涂!

    四川文学 2018年8期2018-08-16

  • 唐夫子:读经救国,工科先驱
    大连续举办纪念唐文治(1865—1954)诞辰150周年研讨会。唐文治为中国近现代工科教育之先行者,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融合,作出了珍贵的探索和贡献,被后世誉为“工科先驱、国学大师”。“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以上两句诗,出自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夫子,一般指孔夫子,而在当今社会,“夫子”一词久违了。前几年,作家邓康延制作的纪录片《先生》第一辑杀青,分别是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10位先生,均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5期2018-08-03

  • 自杀老手“被自杀”
    前,他的大哥津岛文治被提拔为家督,并且即将退休的父亲打算趁热打铁,将大哥推入政界,延续津岛家族的荣光。而太宰治一直以来就是大哥的眼中钉。因此太宰治刚刚入学,就站到了津岛文治的对立面:他参加了校园左翼运动。但同时他又表现出很强的边缘性人格,与社会格格不入,以不作为的颓废态度来抵制普世价值。太宰治的行为使正在筹备竞选的津岛文治恼羞成怒,他不再向弟弟提供生活费。左翼运动的成员趁机怂恿太宰治与家族断绝往来,太宰治非常苦恼,他搞革命只是为了革命而革命,没有钱怎么活?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8年3期2018-06-11

  • 中华文化术语选篇
    变,“成”指社会文治昌明的实现。“人文化成”的核心在于强调文治,实际上是中华“文明”理想的又一表达形式。The term is used to describe efforts to teach people essential ideals and principles of ren wen(人文)and guide them to embrace goodness with the aim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albeit

    英语学习 2018年2期2018-04-16

  • 无声的河 最美的歌 ——观《无声的河》有感
    范大学即将毕业的文治,梦想当一名歌手。可是命运却和他开了个玩笑,由于他声带上长了息肉,歌手的梦想无情地破灭了。他被分派到聋哑学校当一名实习老师。到达聋哑学校的第一天,在静谧而漫长的夜晚里,在失落与期待中,文治通宵失眠。然而,当文治忐忑不安地站在讲台上时,聋哑班的孩子们却像一束束阳光,照进他的心里。文治不会手语,孩子们耐心地一一教给他。他们善意的、纯真的微笑,深深感染了这位年轻的老师。虽然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中,但是孩子们心中的梦想却五彩斑斓。张彻喜欢抓小偷,当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1期2018-04-08

  • 无锡国专精神的阶段性旨向
    突的时期。校长唐文治早年历任清政府要职,目睹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和列强的国势强盛,曾深入思考中国的未来,“今日之世界,……争之为道有三:兵战也,商战也,学战也。而兵战、商战其事,又皆本于学战。”当时士大夫的这一观点,逐步成为唐文治的认知,他进而表达了他的志向:“维余平日之志愿,在造就中国之奇才异能,翼与欧美各国颉颃争胜。”[1]《辛丑条约》签订后,唐文治赴日考察,亲眼看到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国势强盛,感叹“如有高远立志,则创不世之功,如无任事之人,责难成国之事。”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3-07

  • 文治局面:观察北宋史的一个视角
    关键词 文治,北宋,君臣关系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03-0046-06对于一线历史教师来说,如何依托多学科渗透,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比如,以往提到宋朝,学生们的第一印象就是积贫积弱,但历史以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新成果表明,“不能以‘积贫积弱来概括宋代的全部历史特征”。①不仅宋朝的商品经济成熟到可与欧洲媲美,宋朝还成就了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文治局面。学术界的新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8年2期2018-03-06

  • 文治记录的一次密谋未遂政变
    堂监督46岁的唐文治(号蔚芝,晚号茹经)。密谈的内容是“救国之策”。密谈的结果是:请28岁的摄政王醇亲王载沣陪着5岁的皇帝溥仪去英国或美国留学,将朝政交付给内阁总理大臣72岁的庆亲王奕劻。以上所述,不见于正史及各种野史,而是见诸当事人茹经先生自己的记录。原文如下:汪君来沪。汪为驻日本公使,见外侮日亟,国势阽危,特回国召请余(唐文治)与张君菊生在张宅秘议救国之策。议定请醇邸奉皇上赴英美求学,请庆邸当国,多招贤士大夫为之辅佐,或可挽国运于万一。如果只是上述二人

    世纪 2018年1期2018-02-11

  • 一位理想主义者的教育追求—从“无锡国专”看唐文治的君子人格
    ,作为教育家,唐文治“独立支撑很不时尚的无锡国专”①无锡国专1921年创立时定名“无锡国学专修馆”,1927年7月改为“无锡国学专门学院”,1929年11月再改为“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抗战期间因四处迁徙而分为桂林、无锡与上海等分校,本文径以“无锡国专”为题代表之。,他不仅为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留下另一种可能性,而且其精神足以令人尊敬与同情,同时,也彰显了他理想主义者的本色。一、教育救国、理学救国的仁爱情怀1840年以后,中国进入一个持续百年的“过渡时代”。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1-30

  • 文治的国学教学及现实意义
    马维唐文治,字颖侯,号蔚芝,别号茹经。江苏太仓人。他生于1865年,卒于1954年。他在《唐文治自述》中提到,自己六岁开始读《孝经》、“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到了十四岁,已经通读能诵;十七岁时师从理学大师王祖畲,对理学有所涉及;二十岁时,在江阴南菁书院跟经学大师黄以周学习,有所得悟;经历了几次科举失败,二十七岁的时候,进士及第;之后在户部、外务部、商部、农工商部等任职,直至代理农工商部的尚书;四十二岁的时候,出任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的学校监督和校长,长达14年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8年2期2018-01-25

  • 文治:存续中华传统文化创办世界一流教育
    纵观唐文治波澜壮阔的教育人生,“存续中华传统文化”是他始终坚守的教育理念。百年前的唐文治正是这样一位眼光卓绝、冷静睿智地走在潮流前面的智者。他不为流俗所动,清醒地审视潮流中裹挟的片面倾向,这确实值得今人尊重和敬佩。唐文治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历经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过政:1892年,28岁的他中举步入仕途,最后官至农工商部署理尚书,14年从政经历平坦通畅;从过教:1907年,43岁的他弃官从教,先后担任多所学校校长①,治教43

    中国德育 2017年23期2018-01-04

  • 清高宗的文教理念探讨
    四库全书;圣谕;文治;正统观1 前言文化和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个范畴。文教,可以理解为以文风治教化,亦可以理解为以教化养文风。清高宗乾隆帝以文教治国的成功可以见出文化的力量之巨大,亦可见盛世人君文教治国理念的英明在全书纂修过程中,不论是四库官员的选调、四部分类的编排、典籍录用的标准,还是对违碍、悖缪书籍的焚毁、窜改、抽改、存目等必须“粘签呈览,候朕定夺”,甚至连校核、缮写、分割贮存也得“候朕裁定”。乾隆帝对纂修工作抓得细致而具体,尤其对搜访来的大量书籍进行禁

    卷宗 2017年33期2017-12-07

  • 自杀老手“被自杀”
    前,他的大哥津岛文治被提拔为家督,而且即将退休的父亲打算趁热打铁,将大哥推入政界,延续津岛家族的荣光。而太宰治一直以来就是大哥的眼中钉。因此太宰治刚刚入学,就站到了津岛文治的對立面:他参加了校园左翼运动。但同时他又表现出很强的边缘性人格障碍,与社会格格不入,以不作为的颓废态度来抵制普世价值。太宰治的行为使正在筹备竞选的津岛文治恼羞成怒,他断绝了弟弟的生活费。左翼运动的成员趁机怂恿太宰治与家族断绝往来,太宰治非常苦恼,他搞革命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没有钱怎么活

    百家讲坛 2017年14期2017-11-08

  • 唐师高足 江南二仲
    主办人和掌门人唐文治先生。唐文治(1865—1954),字颖侯,江苏太仓人。其父唐受祺以课徒教书为业,家境清贫。唐文治在父母督导下发奋攻读。其父外聘教书,其母胡夫人晚间常常挑起油灯,借月光严训儿子读书,唐文治目力由此受损。六岁时,祖父学韩公晚间与孙子同榻而眠,经常口授唐文治诸经至深夜,熟读《孝经》、《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十五岁时,唐文治随侍父亲读书,多得点拨,攻习《公羊传》、《谷梁传》、《史记》等,开始学作古文。十六岁,受业于其父挚友、同乡名儒王祖

    书屋 2017年9期2017-09-27

  • 自杀老手“被自杀”
    前,他的大哥津岛文治被提拔为家督,而且即将退休的父亲打算趁热打铁,将大哥推入政界,延续津岛家族的荣光。而太宰治一直以来就是大哥的眼中钉。因此太宰治刚刚入学,就站到了津岛文治的对立面:他参加了校园左翼运动。但同时他又表现出很强的边缘性人格障碍,与社会格格不入,以不作为的颓废态度来抵制普世价值。太宰治的行为使正在筹备竞选的津岛文治恼羞成怒,他断绝了弟弟的生活费。左翼运动的成员趁机怂恿太宰治与家族断绝往来,太宰治非常苦恼,他搞革命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没有钱怎么活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7期2017-09-15

  • 谈画絮语
    □ 宋文治谈画絮语□ 宋文治中国绘画为中国传统艺术之精华。恽南田之所以成为一代大师,关键是正确把握了“仰钻先匠、洞贯秘途”的艺术主张,即所谓:成功的艺术家既要充分吸取前辈经验,从传统中汲取精华营养;又要师长舍短,洗刷时弊,杜绝一味模仿。潜心融会大师成功的奥秘途径,体现自己的创作特色。中国画的传统,由似到不似,再由不似到似,然后达到“似与不似之间”。因此,要把功夫下在解决国画的“似与不似”上。明代大画家沈周自题他的山水:“山水之胜,得之目,寓诸心,而形于笔墨

    中华书画家 2017年4期2017-04-11

  • 汉武帝时期文治政府初建微探
    21)汉武帝时期文治政府初建微探古亚宁(宁夏大学,宁夏 银川 750021)西汉初期中央政府高级官员基本都是开国功臣,地方政府主要留任秦朝官员,政府行政的主导思想是“黄老之学”。汉武帝时期这种局面开始转变,中央政府高级官员逐渐由有儒家文化背景的士人来担任,这一时期政府广泛吸收儒士加入,政府行政主导思想转变为儒家治国方略。汉武帝;文治政府;儒士一、引言秦汉乃中国统一政府之首创,在此之前各诸侯国相互征伐,战乱经久不息。周代虽有中央政府,但各诸侯国在其封国有独立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6期2017-03-10

  • 文治经学教育思想述略
    215123)唐文治经学教育思想述略周生杰(苏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唐文治一生名山事业主要集中在经学教育方面。他家学背景深厚,且得益于几位名师教导,因而幼年时期便打下了良好的经学基础。他在担任南洋大学和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校长期间,全面贯彻自己的经学教育理念,提出“正人心,救民命”的办学宗旨,旨在通过经学教育达到救国目的,同时为社会培养“新民”。在多年的经学教育过程中,唐文治身体力行,编纂了大量经学读本;为适应现代教育模式,他用现代学科名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1-13

  • 我国新型书院制研究 ——以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为例
    文/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 胡月华我国新型书院制研究 ——以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为例文/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胡月华近年来,我国高校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学科划分过细、师生关系疏离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等弊端,为此,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打通文史哲,强调经典研读的同时开拓国际视野;实现导师制运行,构建新型育人平台;倡导研究型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期培养复合型的高端文科人才。打通文史哲;导师制;自主学习改革开放以来,应发展的需要,国

    办公室业务 2016年22期2016-11-26

  • 徐世昌:武夫时代的文治梦想
    的乐观,也有对‘文治及和平的憧憬”。因而,人们对于徐一介文人的身份及其执政的思想,立即表示出了莫大的好感。据国民党元老黄郛的夫人沈亦云回忆,当徐世昌想借重其夫撰写《欧战后之中国》 一书时,黄颇踌躇。严修对他说,“东海是民国第一次文人当政,无论如何他不至于主战,宜多输以新知识,促成其文治主张”。黄才往北京助徐完成此书 (沈亦云 《亦云回忆》)。陈独秀也曾对“文治主义”寄予厚望,他说:“现时东洋各国的当局,像中国的徐总统,像日本的原内阁,都是文人出身,总算是东

    读书文摘 2016年11期2016-11-17

  • 浅谈治校之道
    、自我管理,即“文治”。关键词:学校管理;人治;法治;文治【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7D-0014-02《史记·滑稽列传》评论西门豹治邺云:“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意思是说,子产治理郑国,门不夜关,道不拾遗,老百姓没有办法欺骗他;子贱治理单父,井井有条,老百姓不忍心欺骗他;西门豹治理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老百姓不敢欺骗他。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16年7期2016-10-20

  • 汉代赐牛酒现象探析
    代;牛酒;女子;文治[中图分类号]K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6)06-0096-04在传统的农业社会牛不仅是重要的生产资料,还是重要的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如《风俗通义》言:“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1](佚文卷)对于如此重要的牛,研究者较多,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牛的养殖、牛耕,以及出土文物三个方面。而对《史记》《汉书》《后汉书》屡次提及赐牛酒现象,笔者仅见于琨奇《“赐女子百户牛酒”解—

    北方论丛 2016年6期2016-05-30

  • 交大颂
    成。学森惊破晓,文治骨铮铮。风云两甲子,弦歌三世纪。英才出吾辈,华夏焕新生。二君不见,国破权丧社稷亡,四万万人尽彷徨。君不见,沪上菁华医国殇,德赛教化出南洋。铮铮傲骨文治礼,悠悠文脉桃李芳。忠恕敦笃精勤学,鞠躬尽瘁老彭康。凤凰乔迁栖梧桐,薪火相传路茫茫。西迁子,国栋梁,航院郎,睨八荒。为我华夏立,百年树人谱华章。逾昆仑兮吞山河,越北冥兮跨九州。鲲鹏展翅鸿鹄志,金鳞化龙起东方。将起东风定寰宇,欲弄神舟扶摇光。飞星指点三军列,枭鹰腾跃云鞭长。潜蛟入渊踪难觅,蜃

    延河 2016年4期2016-05-14

  • 文治编纂《十三经读本》论略
    15123)唐文治编纂《十三经读本》论略○ 茆萌, 陈国安(苏州大学文学院, 江苏苏州215123)唐文治早年就学于南菁书院,后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主校无锡国学专修学院。书院的经学传统和治学方法深刻影响了唐文治后来的学术和教育道路。及至他创立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之后,时移世易,唐文治认为有必要编纂一部十三经的读本以传承经学、匡正世风,经五年之功终成《十三经读本》。以读本为教材的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先后培养出唐兰、钱仲联等国学大师。探源《十三经读本》并以此为线索

    学术界 2016年5期2016-02-27

  • 从太湖到漓江——唐文治与无锡国专的抗战内迁
    太仓市档案馆的唐文治名人全宗里,珍藏着该馆长期以来不懈地征集到的唐文治及其后人的一系列档案资料,包括《茹经年谱》手写本等等。这些档案资料真实地记录了太仓籍的近代爱国教育家唐文治先仕后教、工科先驱、国学大师的不平凡人生。其中关于唐文治在全面抗战初期率领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师生辗转内迁经历的记载,在此纪念抗战胜利70 周年之际,读来格外令人荡气回肠。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为了保证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能够最大程度地免受战火的荼毒,保存国内各方面的高级人才,华北、华

    档案与建设 2015年5期2015-06-14

  • 论大唐文治与东南学士
    0072)论大唐文治与东南学士潘链钰(武汉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大唐文治局面之形成历经太宗朝秦府文学馆学士、弘文馆学士,则天朝北门学士以及玄宗时期的集贤院学士和翰林院学士之逐步推进。而此五馆学士中之东南学士与东南学术,对于学馆构建、政治顾问、礼乐制定、律史修撰等都贡献极大。有唐一代文治之隆盛,是由于太宗、则天、玄宗三朝重东南文士之文治积淀而成。东南文士在大国盛世文化构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唐文治;东南学士;文化强国引 言唐初关中、山东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3-17

  • 罗瑞卿、耿飚和蔡文治:相逢一笑泯恩仇
    906年出生;蔡文治,湖北黄冈人,1911年出生。他们虽是黄埔军校校友,但当罗瑞卿在武汉上黄埔军校第6期时,蔡还是武汉第二中学的一名高中生;而当蔡文治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适逢“九一八”事变愤而回国转入黄埔军校第9期就读时,罗瑞卿正在红军中转战赣南闽西。因此,他们此时毫不搭界。耿飚,湖南醴陵人,1909年出生,13岁就到水口山铅锌矿当童工,1930年参加红军。此时,他和蔡文治也不搭界。后来,他们的人生轨迹曾经有过三次交集。第一次:罗、耿和蔡对坐在北平军调

    党史博览 2014年11期2015-01-19

  • 老板贺文治(节选)
    柳树湾焦化厂的贺文治还把2000吨结一次帐写在合同里,这就是说他做好了让冶炼厂压3000吨或4000吨兰碳款的打算,因为他应该知道,各个冶炼厂的资金都相当紧张,根本不可能结一次帐兑现一次款。柳树湾焦化厂的贺厂长为了做成这笔生意,准备拿出300万来拼市场了,他要把给这家冶炼厂送兰碳的供货客户都挤掉。高树杰心里说,遇到对手了,但高树杰并不害怕,他太了解这个冶炼厂了,这个冶炼厂的钱太难挣了,谁和这个冶炼厂打交道,谁就要被“沾”住,被“陷”住,到最后不要说利润,就

    延河·绿色文学 2014年8期2014-08-29

  • 中国天下为公的文治理想
    常永达一、中国文治传统分析文治,即以文而治。其一面是统治者、实权者对自我具有切合天道之圣德(文德)的一种宣示;另一面,其又是统治力量对既有典章制度乃至圣王言辞合乎天道的一种宣示——天道与文辞,乃至制度之间的深度分裂被强行捏合。其表现为以圣人言辞(行)、圣德宣示代替具体规范制度,也就是说文治社会中,“治理之根本”的宣言性、告示性、理念正当性远远大于其规范性、操作性和规范自洽性。文治之所以构成中国传统,就在于其不是一时一地的根本法,而是中国几千年来千古不易的根

    重庆行政 2014年2期2014-05-05

  • 论唐文治先生的国文教育思想 ——以《国文经纬贯通大义》为中心
    容整理而成),唐文治的《国文经纬贯通大义》、《国文大义》(是其执教于上海高等工业专科学校时的讲义),其他如张相的《古今文综评文》、徐昂的《文谈》也都是由作者本人的授课讲义累积整理而成。这种以授课教材为基础形成的文章学著作在以往的宋元明清时期是罕见的,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并且从产生之初就带有必然的教育功能,其中所蕴藏的丰富的国文教育思想,应当引起我们当下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和思考。本文所要着重论述的这部由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唐文治先生编撰的《国文经纬贯通大义》是当

    语文学刊 2014年10期2014-03-12

  • 老板贺文治(节选)
    □ 高明德老板贺文治(节选)□ 高明德一2007年七月的某一天,高树杰到河南某冶炼厂催要货款,该厂供应部的杨部长,很得意地对高树杰说:“麟州柳树湾焦化厂的贺厂长和我们签订了一份供货合同,每吨小料兰碳590元,固定碳82以上,开全额增质税票,两千吨结一次帐。其余标准都和你的一样……”高树杰猛地楞了那么一下,很快就反应过来说:“那以后的小料兰碳就让柳树湾焦化厂送好了,把我的帐结一下,商量一下如何给我还款。”杨部长说:“帐可以结,你把票开来,但欠的款大概一下给不

    延河(下半月) 2014年8期2014-02-23

  • 中国无限权力和无限责任的“文治”政治传统研究
    力和无限责任的“文治”传统分析1.何为文治传统?何谓“文”?“文之为德也大矣!”是《文心雕龙》的开篇《原道》第一句话。其最后一句是“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采玄圣,炳耀仁孝。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以效。”有学者以为《原道》之“道”为自然之道,笔者以为根据《易经》 的“观物取象”说,“原道”之“道”为“象”的内在特质、“象”为“道”之深刻模拟,“观物取象”实则为“观‘物之文’而取象”,即“道”以“文”作为其呈现方式。当然,在刘勰看来,能够“观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3期2014-02-02

  • 文治《十三经提纲》初探
    710062)唐文治《十三经提纲》初探彭丹华(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近人唐文治著《十三经提纲》一书,分经目讲论各经大义。唐文治主性理之学,对经的授受源流及真伪也有所辨正,论经提倡孔门家法,尊重前儒观点。唐文治重视文章,阐述文法所费笔墨亦多。《十三经提纲》意在启发后学,实可以做经学入门之书。唐文治;十三经;十三经提纲;十三经读本;经学;国学一 唐文治与经学民国间唐文治先生担任无锡国学专门学校校长三十年,是仅有的真正名符其实的经学与国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3期2012-04-07

  • 清廉俭朴的唐文治等2则
    非等清廉俭朴的唐文治江苏太仓人唐文治,曾于1892年考中清朝进士,步入仕途,曾就任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监督(校长),也曾主持无锡国专30余年,培养出众多文史哲诸方面的人才。唐文治一生无论身居高官,还是就任大学校长,都十分清廉。他曾在一副对联中写道:“人生惟有廉节重,世界须凭气骨撑。”1900年,唐文治任户部主事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译官,他的父亲六十寿辰时,下属送去的寿幛竟是用无数金叶片做成的一个大大的“寿”字。唐文治立即将送礼人叫到跟前,当面训斥,震惊四座

    求学·素材版 2012年12期2012-01-16

  • 从盛宣怀档案中盛宣怀与唐文治信函看盛唐关系(1907—1914)
    南洋公学督办。唐文治(1865—1954),号蔚芝,江苏太仓人。1892年中进士,1907~1920年担任交通大学校长,后又创办无锡国学专科学校,被誉为“工科先驱,国学大师”。从盛宣怀和唐文治分别掌校的时间节点看,他们两人似乎没有什么交往,唐文治的著述中也鲜见两人交往的记载。笔者发现上海图书馆《盛宣怀档案》中保存着两人100多封未刊信函,时间跨度长达10年之久(1905—1915),涉及内容也相当广泛,包括赈灾、勘矿、交通大学、私人交往等。鉴于此,笔者以1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0年6期2010-04-04

  • 汇能科技:电力大挪移
    汇能科技董事长介文治仍然清楚地记得上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时的情景。那是一场关于能源危机及其解决方案的对话。整场节目,介文治没有很多说话的机会,但是他还是把握住了有限的时间,介绍了汇能的技术。当他谈到公司正在研发一款可以替企业达到“削峰填谷”的概念产品时,“几十个人一下子就围了过来。这些人有来自汽车业的,有来自钢铁业的,有来自造船业的……”介文治告诉记者,自己当时就傻眼了,是不是说错话了?“他们告诉我,如果你的产品出来,可以改变我们公司的整个营运方式

    新经济导刊 2009年9期2009-06-04

  • 文治:双目虽瞽一校戛造
    。无锡国专校长唐文治先生,字颖侯,号蔚芝,别号茹经,生于1865年,卒于1954年,江苏太仓人氏。陈平原评价他说:“理学不如马一浮,朴学不如章太炎,就连文章也都不被陈衍等文坛宿将看好的唐文治,其主要贡献在教育。作为教育家,唐文治有眼光。有胆识,有恒心,其独力支撑很不时尚的无锡国专,为二十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留下另一种可能性。”在入主无锡国专之前,唐文治以“工科先驱”而闻名。作为光绪年间的进士,他在朝为官十几载,官至农工商部(由商部改)左侍郎署理尚书湘当于代理部

    学习博览 2008年1期2008-12-10

  • 文治对朱屺瞻的教益
    我‘画须独立,唐文治教我‘画须有力。‘独立,即忠于自己的面目,不依门户,不盲目拜倒于某家某派座前。‘力即力量,它不仅指笔力,更是指作者的‘心力,作者的思想深度。‘简是简练,简洁。这是我自求遵循的一种创作标准。”从朱屺瞻的这一番话中不难看出,唐文治在朱屺瞻的心目中分量有多重,对朱屺瞻的艺术追求和艺术成就的影响力有多大。唐文治(1865-1951),字颖侯,号蔚芝,又号茹经,光绪进士,官至农工商部署理尚书,他的“万言疏稿”是清末爱国者第一次呼吁维新改革的奏折,

    钟山风雨 2008年2期2008-05-15

  • 什么是青年的幸福?
    批判了王一山和张文治对幸福的一些错误看法!我们已选出一部分陆续发表在刊物上。另外也还有一些青年提出了一些问题!其中较普遍的是他们虽然也承认生长在新中国的青年是幸福的,只要能够为集体而劳动,就能得到幸福,但在联系到个人的具体情况时,如个人的理想和志愿不能实现,或是想上学不能达到目的时,又感到自己很不幸福,总觉得个人幸福与集体利益还是有矛盾的。后面发表的王feng彤和吴瑞升两人的意见,可作为代表。也有一些青年在参加讨论的来稿中谈到,他们原来也存在有类似王fen

    中国青年 1954年22期1954-08-23

  • 青年团员郑雪堂
    来一位插班同学雷文治,来校未及两日就发起疟疾来了,喝水吃饭都由郑雪堂同志给他端,病重时,郑发堂同志还亲自喂饭。一天夜里,窗外呼呼的括着大风,雄鸡方叫过头遍,正是四更来天,富文治同学想喝水,郑雪堂就赶紧穿起衣服,在黑夜中冒着大北风去伙房找水。伙夫都还在梦乡、火早熄了,那里有开水?郑雪堂就亲自生起火来,终于烧了开水回来,用勺喂着雷文治一口一口的喝。

    中国青年 1949年8期1949-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