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的酸果

2011-07-13 06:09张闳
上海采风月刊 2011年7期
关键词:童稚消逝天真

张闳

六一儿童节前夕,“五道杠”少年横空出世,惊艳四方。所谓“五道杠”,是武汉市设立的少先队总队长队标。此前,一位佩戴有五道杠臂章的少年的一组照片和相关报道,在网络上传播,引起网民关注。据称,该少年两岁就开始看《新闻联播》,七岁的时候就开始阅读《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他上网也“只关注国内外新闻大事,从不玩游戏”,显示出不同于同龄人的特殊志趣。从几张相关的照片上看,其姿态和表情俨然成年人,而且颇具官员派头。在网民眼里,这位少年身上的“五道杠”,是官阶的标识,而这位少年的“官样”和“官腔”,引起人们对当下生活中“童年消逝”的关注,并进一步引发对教育制度的反思。

实际上人们更希望看到孩子们的天真烂漫,而不是过度早熟。在孩子们身上,人们看到的既是人类的过去,也是人类的未来。老子把人类至上的德性归结为“赤子之心”。耶稣在回答“天国中谁最大”这个问题时,则把一位孩童引到世人的面前。正如柔弱温顺、洁白无瑕的羔羊是人类得救的希望所在,天真无邪的儿童是人类生命价值的根本。儿童顺乎天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欲求,他们因快乐而欢笑,因悲伤而啼哭,一切都是顺乎天然的本性。李贽认为,童心是人类最初的纯真之心,是人性之根本。“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天真就是天然的和真实的,与“道”最接近。任何矫饰和虚假,都与天真格格不入。启蒙思想家将儿童式的天真,视作人性的核心价值。天真不是一种知识,不是习得的,不是通过学习、理解、模仿或刻意追求所得到的。因而,一个成年人依然能够保持“赤子之心”,则与大道相去不远。而好兵帅克近乎可笑的“天真”,则说出了现实世界的虚伪本相。

成年人保持赤子之心是不易的,儿童失却天真才是真正可悲的事情。如果说,“五道杠”表明少年儿童的天真不再,是“童年消逝”的表征,这显然不是这位少年的错,而是其父母、学校和社会的错。成人社会的“官本位”意识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畸形的“成功学”教育扭曲了青少年的灵魂。一个官员才有的职业化的身体状态和微笑表情,是需要长期的训练才可以习得。而“五道杠”身上映射出一个缩微版的成人文化——权力身份崇拜。然而,只要我们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又有谁不是“五道杠”呢?差别只在于有杠还是无杠、一道杠还是五道杠,总之,是成功了的还是失败了的“五道杠”。童年的消逝不止是这一代人的事,只在程度深浅有所不同而已。

然而,吊诡的是,当下生活中的成年人却表现出某种“童稚化”的倾向。与“五道杠”少年的“少年身体成人表情”形成对照的是,时尚潮人“扮嫩”一族的“成人身体童稚表情”。时尚“萌文化”中的“萝莉”风尚,从心理到行为,从语言到服饰,都提供了丰富的“童稚化”语汇,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亚文化风潮。互联网虚拟空间为这一童稚化倾向提供了实现的条件。现实生活中成人社会所具有的角色和身份,相对比较稳定,特定的身份同时还意味着相应的责任。而在虚拟的时空里,人能够方便地实现身份转换,扮演不同于现实时空里的角色。互联网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童稚化”的心理倾向。“东东”、“美眉”、“小盆友”、“555~”之类的网络语言,模仿儿童的说话方式,以故意的错别字和谐音字,来抵消正常言辞的严肃性,拒绝成人用语中语符的稳定意义。刻意装扮成“很傻很天真”的心智状态,作为他们曾经缺失的童真的补偿,并继续拒绝长大成人。新近流行的“小清新”一类,则是这种文化风潮的变种。

儿童的天真有它自己的话语,不是成年人所能刻意模仿的。网路上流传的“达达兄弟”视频,一对大约一岁多一点的孪生兄弟,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只有一些手势和不停发出的“达达”声。所有人都不解其意,而他们俩之间却毫无障碍地交流和游戏。一旦成年人要刻意模仿儿童的天真去装傻扮嫩时,几乎是不可避免地滑向“矫情”的泥淖。通過假扮和伪饰来挽留童真,让自己停留在幼稚状态的清新世界里,固然不失为一种洁身自好的手段,但终究因为抽空了纯真自然的内在价值,而成为“天真”的负面。它与“五道杠”一样,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矫饰和异化,是另一种对天然纯真的状态的远离。一方面是真正的儿童正在丧失童真,一方面是成年人刻意模仿儿童的童稚状态——这是被扭曲“天真”之树所结下的两枚畸形而又酸涩的果子。

猜你喜欢
童稚消逝天真
天真真好
天真组诗
小学低段以“儿童语言”进行写话训练的探究
天真给你最美的梦
春趣
消逝的打麦场
请你不要……
30年,光阴的故事——消逝的记忆
即将消逝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