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富汉中

2011-07-24 09:05王益辉
西部大开发 2011年12期
关键词:汉中工业特色

◎ 文/王益辉

汉中位于陕西西南部,是秦岭巴山之间一座富饶美丽而又古老的城市。素有“中华聚宝盆”和“陕西江南”之美誉。

汉中气候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其水资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工程均以此为源头。

这里不仅是两汉文化发祥地,还是陇南、巴蜀文化的交融之地。汉中北依新欧亚大陆经济带,南托长江经济带,处于关中、成渝、江汉经济圈接合地带,具有“北依南托”和“三圈交汇”的区位优势。境内铁路、公路连通陕甘川鄂,目前正在建设中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新机场将使汉中成为中国西北连接西南的重要枢纽城市。汉中以水资源、矿产资源和中药产业、茶产业、有机食品加工业等形成的富有陕南特色的产业,使汉中循环经济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

多措并举 发展循环经济

“十一五”期间,汉中以实现陕南突破发展为契机,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加快产业化进程,依托国家二线建设时期布局的一些重大军工企业和装备制造业,先后建成了一批支撑汉中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航空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有色冶金工业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进而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有效带动了汉中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汉中各县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以工业为先导,大力发展富有当地特色的加工业,各县规划建设的产业园在循环经济引领下,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目前,宁强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已有陕西保迪肉食品公司、宁强绿梦食品公司等入驻,到2015年,入园企业达到20户,工业产值达到30亿元,工业增加值8亿元以上。城固县在做大做强以柳林镇航空产业基地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地方潜力,大力兴办以城固丰泰纺织公司、城固酒业等为龙头的特色循环经济,收到明显效果。汉中各地政府以农业产业化和特色经济为抓手,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深加工和现代生态农业的快速成长壮大。以“汉米”、“汉油”、“汉茶”、“汉药”、“汉果”生猪等为特色的主导产业已转向规模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如著名的午子仙毫茶产业,在今年举行的全国名茶金奖评选会上,独占金奖殊荣,包揽了总共24个优质名茶金奖名额中的20个金奖,汉中已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绿色茶叶基地。特色经济的发展,也有力地推动了以飞机制造、数控机床、烟酒食品、冶金建材、医药化工等为骨干的加工制造业和一大批支柱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一批以航空制造业、军工企业和地方特色加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和建立;打造了以“两汉”、“三国”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巴蜀文化、羌族文化产业;人文旅游、自然旅游、科技旅游,拉动了当地特色加工产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实践证明,要实现汉中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走统筹城乡规划、低耗能、科技含量高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转变方式 实现跨越发展

培育产业集群。沿汉江两岸布局的一些重大工业项目相继建成并开始发挥“引擎”作用。到“十一五”末,一大批主导产业已完成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引导经济发展先行的装备制造业、军工产业、有色冶金等行业已完成重组整合,以汉钢和陕钢为代表的钢铁公司,目前面临再次优化整合的发展机遇,二期投资年产500万吨优质钢材的生产线正在抓紧建设之中。

城镇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一大批城市美化、净化工程已经完成,各市县沿江或以山坡修建的主题广场极大地活跃了人民生活。绿色经济、现代农业、养殖业、工业、旅游服务业快速发展,使全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09.7亿元,年均增长13.9%;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462元,年均增长13.6%;财政总收入达到45.2亿元,年均增长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6亿元,年均增长23.8%;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925.57亿元,年均增长33.1%。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猪、药、茶、菜主导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47.2%上升到59.7%;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烟草食品、医药化工等支柱产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由62.9%提高到78.7%;,旅游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8%提高到9.6%。建成以西汉高速为代表的一大批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重大工程,先后完成了108、316等省级国道的改扩建工程,全市完成了107条通乡公路建设,总里程2668公里,实现了8个县区通高速公路、9个县区通二级公路、所有乡镇通油路的突破发展。灾后重建规划任务的完成,极大地提升和改善了全市尤其是重灾县的基础设施水平,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成功创建了一系列净化、美化系统工程,一大批景观大道和“一江两岸”景观带已具雏形,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0.5%,比“十一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建设小城镇20个,一批各具特色的工矿型、商贸型、旅游型、农业型的小城镇也已初具规模。

特色经济 引领可持续发展

汉中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以及灾后重建中,牢牢抓住县域经济发展不放手,以特色经济为主导,推行工业强市战略,带动了特色农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宁强县高起点规划灾后重建,凝聚合力,浓墨重彩打造“汉水源头生态型山水园林城市”,走出了一条“增长速度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集约型发展之路。先后完成了陕西金燕、友信建材、千山茶叶、丁家林金矿等重点技改项目,“羌笛”黑木耳、“汗水绿梦”核桃油等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围绕生物、矿产、水能三大优势资源,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强制淘汰了一批污染重、技术落后的产业,形成了以主导产业为支柱、重点企业为支撑、工业园区为平台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7户。

“十一五”期间,勉县立足现有产业、培育支柱产业、延长产业链,对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加快产业调整和技术改造。结合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库区水土保持规划,关闭、转型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依托汉钢、汉中锌业等企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拓展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形成了以冶金业、生物质能源、新型建材业、化工业、食品饮料业等产业示范基地。到“十一五”末,全县工业总产值将超过100亿元,工业增加值对全县GDP贡献率达40%以上,工业总值位居汉中市之首。

略阳实现工业强县战略,在大力发展冶金矿产业的同时,结合本县实际,把重点发展食品医药产业、化工建材产业等作为提升工业经济总量的突破口,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矿业综合利用开发和新型加工业升级换代,实现了以略钢、煎茶岭镍业、汉钢杨家岭铁矿、诚信实业等骨干企业技改项目,加快了略钢百万吨优质钢改造工程和煎茶岭镍业3000吨镍矿采选生产线等项目推进。他们因地制宜,在土地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以山坡造地,开发医药工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杜仲“雪之溶”胶囊、柔脉胶囊、天麻加工等中药加工生产线启动。依托乌鸡产业、特色养殖、中药产业,使食品医药产业成为县域工业一大亮点和经济增长点。

城固县依托崔家山省级重点示范镇和柳林县级重点镇建设,从畅通工程、生态工程、点亮工程等方面入手,以“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动、园区化承载”为思路,加快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实现了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升。2010年,全县工业完成总产值78.38亿元,增长33.7%,其中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8.4亿元,增长45.3%,连续五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同时以打造航空新城建设为目标,强力推进柳林、五郎等大园区建设,通过产业规划编制与中航规划建设公司对接,大运飞机配套和高新二期项目已基本建成,汉中远航公司标准化厂房正在建设之中。鑫海公司玻璃制品、德隆公司秸秆生物饲料等40家企业已入驻五郎工业园区。他们还扶持壮大骨干企业,继续支持城固酒业、丰泰纺织、白云制药等企业,形成以航空装备制造及配套生产为主体,以硅石资源深度开发和生物医药食品加工为两翼,以棉纺生产、水电、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为补充的“一体两翼”新型工业化体系。

打破瓶颈 实施富民强市战略

近几年,随着西汉高速、宝成铁路新线建设的通车和加快实施,连接汉中腹地的南北通道得到极大改善,县乡公路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应清醒地认识到,交通制约瓶颈不尽早打破,县域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影响。目前,略阳县沿秦岭山脉仅有一条南北通道,如遇地震或大的洪涝灾害,发生山体滑坡或山洪冲击损坏现有通道,略阳县唯一的自救通道就会被堵死,自救都无法解决,还谈什么经济发展呢。我们还了解到,该县正在会同省市有关部门就略阳到广元方向的东西通道进行谋划,并将此纳入县“十二五”规划之中,争取省市予以财力和政策支持,加快推进。该县应继续全力支持略钢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加快整合现有资源,妥善解决好三种股份制形式,打破制约壁垒,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加大整合力度。积极开发新的原料基地,解决好略钢所需生产原料,缓解原料70%进口的压力,以低污染、高产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宏观地看,汉中要实现突破发展,必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特色经济、特色旅游、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新汉中。同时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开发新的资源,以支柱产业为引擎,强力推动相关产业快速成长,用循环经济理念,挖掘潜力,大力发展水电、矿产资源、深加工等项目的实施,继续完善交通设施、城市亮化工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保护水源涵养地为题,积极争取中省政策扶持和倾斜,提高水源地补偿力度。抓好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做好县域经济这篇大文章,科学编制好“十二五”远景规划,以工业强市,农业兴市,实现汉中经济社会新的腾飞。

猜你喜欢
汉中工业特色
汉中老年大学特色教学(上)
特色种植促增收
汉中为王(二)
汉中为王(一)
汉中仙毫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工业技术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