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用户参与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2011-07-24 03:21宋维维郭要梅谢笋梅
关键词:领先显著性用户

李 霞,宋维维,郭要梅,谢笋梅

(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1 理论回顾

传统的用户创新有成本高昂、非常耗时的特征,因此,HIPPLE将领先用户从普通用户中区分出来,指出领先用户具有两种特征:①处于重要市场趋势的前沿;②期望能从解决他们的最新需求中获得利益[1]。领先用户面临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在现有市场上还没有出现,并且领先用户掌握着特殊的经验,能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新产品设想和原型设计[2]。

LETTL指出通过与创新用户的联系能获取新的技术能力,了解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3]。李文军、张杰军从创新源、创新过程和创新风险等方面对科学仪器产品创新进行了剖析,并指出领先用户创新是科学仪器产品创新的最显著的特征[4]。领先用户的创新通常是全新的并具有商业价值,与领先用户的密切合作能产生突破性创新产品,从而减少新产品的开发时间和开发成本,提高产品的创新效率[5]。COOPER 在文献[6]中,首次从财务绩效、机会窗口和市场份额3个方面提出了创新成功的测度标准。贾丽娜从财务绩效、机会窗口、用户满意度和品牌知名度4个维度来测评创新绩效[7]。国内外关于领先用户参与创新的研究大多基于产业的视角来探讨用户创新与领先用户的特征以及分布,但基于企业视角来研究领先用户创新绩效的研究鲜见报道。

2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的提出

2.1 概念模型

将领先用户参与创新的影响因素归纳为3个维度:领先用户参与创新动机、合作关系和领先用户参与创新行为。企业创新绩效通过财务绩效、机会窗口、研发能力和产品效应4个方面衡量。依据上述指标,构建领先用户参与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领先用户参与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

2.2 领先用户参与创新动机

(1)超前需求。在当前经济时代,用户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HIPPLE指出由于产品创新早期阶段设计的不稳定和市场的高度不确定性,企业一般很难准确地了解顾客的需求,所提出的需求不被满足是用户创新行为的主要驱使条件[8]。

(2)期望。领先用户的期望包括期望收益与心理满足两个方面。文献[2]在有关运动相关产品创新用户的研究中指出,创新用户也可以从创新过程中获益,并且感受到解决问题的乐趣,他们认为在新产品开发早期,由于各种不确定性,企业为避免风险,开发动机较弱,因此用户作为创新者将从该项创新中获益。

(3)信息粘性。HIPPLE指出信息粘性即具有获取、转移和使用成本[9]。OGAWA通过对软件行业的研究指出创新带来的潜在利益以及信息粘性决定了创新的行为[10]。HIPPLE还指出,由于需求信息依附在客户身上,而解决方案由厂商掌握,产品创新较困难,在创新的技术与成本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下,用户往往会表现出自己完成创新的倾向。

(4)企业支持。很多情况下,用户并不具备创新的绝对能力,这就需要制造商的支持。GRUNER指出产品开发中制造商对用户的支持能够提高产品开发的成功性。徐岚提出企业对用户创新的激励对用户创新行为产生直接影响[11]。企业为提前占领市场会主动邀请用户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并与之进行联合创新,从而获得用户在新产品概念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12]。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1:领先用户参与创新动机对领先用户参与创新行为有显著正效用。

2.3 合作关系

(1)信任沟通。GASKILL指出信任是对一个积极结果的信心、态度和预期[13]。高辉等指出合作双方信任程度越高,沟通程度越好,创新的结果越容易被社会接受[14]。领先用户与企业彼此信任,可以实现双方的信息共享,提高企业的知识水平与技术创新能力。

龚国华通过对合作创新中的信息沟通影响因素研究,提出信息沟通对合作创新有重要的作用[15]。新产品的开发需要处理大量密集的信息,双方良好的沟通能够保障新产品开发信息的交流、新产品的质量,缩短开发周期,提高双方合作的稳定性,最终提高企业创新绩效[16]。

(2)协调冲突。SIVDAAS和DWYER指出团队成员之间充分协调才能掌握稍纵即逝的创新机会[17]。YOUNG等通过对韩国制造型跨国公司分析提出合作双方的冲突是影响新产品开发和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18]。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调整投入资源,在新旧模式同时推进时整个项目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行,这样项目即使失败也不会造成过大的风险损失[19]。因此在双方合作过程中即使出现了未知的意外,协调机制也可以进行有效的协调,以便事态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3)合作经验。合作双方在信息和技术方面的不断交流,积累的合作经验会对以后的合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孟书魁和周真研究表明,合作双方的合作经验越丰富,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双方之间的信息沟通质量越高,对新产品的开发绩效有显著影响[20-21]。通过长时间的合作,领先用户与企业更容易共同解决问题,减少潜在的交易费用,最终获得较好的合作绩效。

(4)目标一致。目标一致是指领先用户与企业对合作创新制定的协议或结果认同的态度。李艳丽提出公平分配合作利益有助于建立成员间、跨职能团队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和信息沟通,能够稳定成员间的联盟关系[22]。风险与利益是相关的,企业承担相对的风险必然希望得到相应的回报。通过有效合作来实现预期利益,达到领先用户与企业目标一致并且获得更高的创新绩效。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2:合作关系对领先用户参与创新行为有显著正效用。

假设H3:合作关系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正效用。

2.4 领先用户参与创新行为

(1)参与技巧。领先用户参与创新的技巧包括参与时机与参与程度。罗炜认为,合作创新的参与时机主要表现在研发涉入时间、涉入程度和资金投入3个方面[23]。CLAUDE和DAVID调查发现,成功项目与失败项目之间客户参与程度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因此领先用户在创新中参与技巧越强,领先用户就越有可能运用其拥有的能力和资源对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项目提出有意义的建议。

(2)参与责任。领先用户参与责任是指在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中,领先用户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SOBRERO和ROBERTS指出,组织间应该充分地协调好合作双方的相互依赖程度和应承担的责任[24]。确定领先用户与企业在创新中的责任,能够使创新工作更加明确,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4:领先用户参与创新的行为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效用。

3 样本分析与研究方法

笔者设计的研究问卷主要采取现场填写、E-mail等方式发放,且大部分问卷通过QQ和E-mail方式收回。共发出380份调查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53份。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数据分析方法主要有信度分析法、效度分析法和典型相关分析法等。

4 实证分析

4.1 数据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该研究将采用Cronbachα系数检测问卷的信度(系数值通常以最小0.7为标准),信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各个变量的α值均满足不小于0.7的要求,样本的信度通过内部一致性检验。

表1 信度分析结果

对构面进行KMO样本测度和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显示:KMO值均在0.6以上,显著性检验(Sig.)p <0.000 1,问卷整体信度为 0.918,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在因子分析(提取方法为主成本法;旋转变换方法为最大方差法)中各题项的因子载荷均与提出的因素保持一致,表明模型整体构建效度良好,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4.2 假设检验

4.2.1 领先用户参与创新动机、合作关系与领先用户参与创新行为的关系

以领先用户参与创新行为为效标变量,预测变量设定为合作关系、领先用户参与创新动机的各影响因素,各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具体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评价

回归模型中的自变量为领先用户参与创新行为,依据表2,可以看出DW统计值为1.743与2非常接近,序列相关不明显,满足高斯假设条件。

回归系数估计及其显著性检验如表3所示。从表3中可以看出:容忍度和VIF的值均接近于1,因此3个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领先用户参与创新动机与合作关系的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5,说明关系显著,假设H1、H2成立。

表3 回归系数估计及其显著性检验

4.2.2 领先用户参与创新行为、合作关系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

该阶段将采用典型相关方法来分析领先用户参与创新的动机对领先用户参与创新行为的影响程度。通过SPSS编制典型相关程序,得到变量间典型相关显著性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典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依据表4,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领先用户参与创新行为与合作关系的6对典型变量中有3对典型相关是显著的,提取比较重要的信息,典型变量的标准化系数如表5所示。

表5 典型变量的标准化系数

领先用户参与创新的行为因素用χ1表示,企业创新绩效用η1表示,典型相关系数γ1=0.544。合作关系因素用χ2χ3表示,知识转移绩效用η2η3表示,典型相关系数 γ2=0.635,γ3=0.363,在0.05水平上均显著,标准化的典型系数为:

χ1= -0.980×参与技巧-0.199×参与责任;

η1= -0.816×财务绩效 -0.162×机会窗口 -0.553×研发能力-0.038×产品效应;

χ2= -0.473×信任沟通 -0.647×协调冲突 -0.200×合作经验-0.597×目标一致;

η2= -0.684×财务绩效 -0.207×机会窗口 -0.697×研发能力-0.057×产品效应;

χ3= -0.101×信任沟通 -0.458×协调冲突 -0.687×合作经验+0.555 ×目标一致;

η3=0.556×财务绩效-0.078×机会窗口 -0.571×研发能力-0.599×产品效应。

依据上述分析结果可知,领先用户参与创新行为、合作关系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典型相关关系,由此假设H3、H4得到验证。

5 结论

依据上述分析可知,领先用户参与创新动机、合作关系与领先用户参与创新行为之间显著相关;领先用户参与创新行为、合作关系对企业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影响。领先用户参与企业创新在国外研究已相当广泛,并应用于企业之中,而国内关于领先用户参与企业创新却甚少,尤其是由于领先用户自身的动态特性导致的创新风险,使领先用户参与创新受到一定的限制。但由于该研究得出领先用户参与企业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企业应充分利用领先用户的优势来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领先用户动态特性的控制及其管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1]HIPPLE E.Lead users:a source of novel product concepts[J].Management Science,1986(32):791 -805.

[2]HERSTATT C,HIPPLE E.From experience:development new product concept via the lead user method:a case study in a“low”field[J].The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1992,9(3):213 -221.

[3]LETTL C,HERSTATT C,GEMUENDEN H G.Users'contributions to radical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four cases in the field ofmedicalequipment technology[J].R&D Management,2006,36(3):251 -272.

[4]李文军,张杰军.科学仪器产品创新特征浅析[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09,41(4):19 -23.

[5]陈常,张业韬.用户创新的研究现状及政府政策制定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0(1):23-26.

[6]COOPER R G,KLEINSCHMIDT E J.Whatmakes a new product a winner:success factors at the project level[J].R&D Management,1987,17(3):175 - 189.

[7]贾丽娜.基于用户参与的企业交互式创新项目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图书馆,2007.

[8]HIPPLE E.Innovation by user communities:learing from open - source software[J].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01,42(4):82 -86.

[9]HIPPLE E.Democratizing innovation:the evolving phenomenon of user innovation[J].JFB,2005(55):63 -78.

[10]OGAWA Q.Does sticky information affect the locus of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the Japanese convenience- store industry[J].Research Policy,1998,26(7/8):777-790.

[11]徐岚.顾客为什么参与创造:消费者参与创造的动机研究[J].心理学报,2007,39(2):343 -354.

[12]李随成,姜银浩.领先用户参与创新的动因与方式[J].管理前沿,2008(1):4 -6.

[13]GASKILL D,MORRISON P,SANDERS F,et al.University and industry partnerships:lessons from collaborative resear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2003(9):347 -355.

[14]高辉,杨高升,胡宁.伙伴模式关键影响因素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6(3):57 -59.

[15]龚国华.产品开发中供应商参与程度对竞争力影响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6):80-84.

[16]尚堃.供应商参与制造企业新产品开发对其绩效的影响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2008.

[17]SIVDAASE,DWYER FR.An examination of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nfluencing new porductsueeess in internal and alliance - based processes[J].Journal of Marketing,2000,64(1):31 -49.

[18]YOUNG SB,KIM Y G.Inter-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transfer in the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a buyer's perspective[C]//IEEE Proceedings of the 40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S.l.]:[s.n.],2007:521 -563.

[19]周永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项目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图书馆,2004.

[20]孟书魁.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对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2008.

[21]周真.我国内、外资企业实施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比较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2008.

[22]李艳丽.供应链成员间的利益分配机制[J].经济论坛,2004(1):58-60.

[23]罗炜,唐元虎.合作创新的交易成本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6):5-6.

[24]SOBRERO M,ROBERTS E B.Strategic management of supplier-manufacturer relations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J].Research Policy,2002(31):159 - 182.

猜你喜欢
领先显著性用户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我国铁钌接力催化氨合成技术国际领先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潍柴:从领先到引领
关注用户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