呋喃胺水杨醛Schiff碱镍(Ⅱ)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2011-07-25 07:25吴鸣虎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1年4期
关键词:水杨醛呋喃二甲基

徐 慧,李 艳,吴鸣虎

(咸宁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近年来,杂环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因具有良好的抑菌、抗肿瘤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而引起了化学和药学界的广泛关注,新型杂环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成为热点[1~3]。Schiff碱基团可通过碳氮双键上的氮原子及相邻的具有孤对电子的氧、硫、磷原子与金属离子发生配位[4],研究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深入研究配合物生物及药理活性很有必要[5,6]。

含呋喃杂环的化合物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但含呋喃杂环的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研究这种新型的Schiff碱配合物具有重要意义[7]。

作者在此合成了4,5-二甲基-3-腈基-2-呋喃胺水杨醛Schiff碱镍(Ⅱ)配合物,并通过IR、UV、元素分析及摩尔电导率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该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

1 实验

1.1 试剂和仪器

3-羟基-2-丁酮(含量97%),ALFA公司;甲醇、吗啡啉、冰醋酸、乙醇、丙二腈、水杨醛,CP级,上海国药公司;氯化镍(AR级)、Tris(生化试剂),上海国药公司;牛血清白蛋白(BSA),Sigma公司;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BSA溶解在Tris-HCl缓冲溶液(0.05 mol·L-1Tris,0.10 mol·L-1NaCl,pH = 7.4)中,在实验开始前15 min配制。

UV23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AUY120型电子分析天平、带恒温系统的F-450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日本日立公司;Perkin-Elmer Spectrum one型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电导仪(CHI600C系列电化学分析仪/工作站),上海振华仪器公司;PHS-25型酸度计。

1.2 4,5-二甲基-3-腈基-2-呋喃胺水杨醛Schiff碱的合成

参照文献[8],以吗啡啉为催化剂,由3-羟基-2-丁酮与丙二腈在甲醇溶剂中反应得到4,5-二甲基-3-腈基-2-呋喃胺(乳白色固体,m.p.134~135℃,文献值134~135℃[8],产率89%); 然后以冰醋酸为催化剂,由4,5-二甲基-3-腈基-2-呋喃胺与水杨醛在无水乙醇溶剂中反应得到了4,5-二甲基-3-腈基-2-呋喃胺水杨醛Schiff碱(黄色固体,m.p.150~151℃,文献值149~150℃[8],产率79%)。

1.3 4,5-二甲基-3-腈基-2-呋喃胺水杨醛Schiff碱镍(Ⅱ)配合物的合成

将0.72 g (3 mmol)Schiff碱配体加入到40 mL无水甲醇中,在60℃下搅拌20 min至溶解,然后加入0.55 g(3 mmol)水合氯化镍继续于60℃搅拌2 h,再加入1 mol·L-1的NaOH溶液调pH值至9~10,溶液立即由黄绿色转为红棕色并析出深棕色沉淀,继续搅拌反应3 h,冷却,过滤,用少量水和甲醇洗涤沉淀,真空干燥。得深棕色固体0.31 g,即Schiff碱镍(Ⅱ)配合物(m.p.>350℃,产率60%)。

配体及配合物中C、H和N含量由元素分析仪测定,Ni含量采用质量法测定。

1.4 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研究

配制不同温度(298 K、302 K、306 K、310 K)下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0.05 mol·L-1Tris,0.10 mol·L-1NaCl,pH = 7.4);在2 cm的比色皿中分别加入2 mL 1×10-5mo1·L-1的BSA溶液和不同量的配合物,得到不同配合物与BSA物质的量比的系列溶液。

测定各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荧光光谱。激发和发射狭缝均为2.5 nm,以λ=295 nm激发,绘制295~480 nm的荧光光谱图。

2 结果与讨论

2.1 配合物的性质、元素分析及摩尔电导率

配合物为粉末状深棕色固体,在空气中很稳定,不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甲醇、丙酮、乙醚,易溶于二氯甲烷、二甲亚砜、DMF等。

配体C14H12O2N2的元素分析实测值(理论值,%):C 73.27(73.15),H 4.27(4.49),N 6.40(6.56);配合物C28H22O4N4Ni的元素分析实测值(理论值,%):C 62.69(62.71),H 4.10(3.99),N 10.45(10.71),Ni 10.82(10.99)。

将配合物配成1.0×10-3mol·L-1的DMF溶液,于25℃测得其摩尔电导率为15.3 S·cm2·mol-1,表明该配合物为非电解质。

2.2 配体及配合物的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配体及配合物在3300~3500 cm-1区域内没有出现吸收峰,说明呋喃环氨基上的氢与羰基缩合失水形成Schiff碱结构。配合物在1602 cm-1处的较强吸收峰,归属为C=N伸缩振动,与自由配体的振动频率1630 cm-1比较,红移约28 cm-1,表明配体C=N上的N原子与Ni(Ⅱ)发生了配位作用。配体在3116 cm-1处存在酚羟基伸缩振动峰,而在配合物中此峰消失,表明配合物中不含水分子,而且形成配合物后酚羟基上的氢已脱去。配体的C-O伸缩振动峰在1209 cm-1处,形成配合物后移至1180 cm-1,且在442 cm-1处出现了Ni-O伸缩振动峰,说明配体酚羟基上的氧原子与Ni(Ⅱ)发生了配位作用。

2.3 配体及配合物的紫外光谱

紫外光谱分析表明:配体在235 nm、290 nm和384 nm出现3个吸收峰,分别归属为芳环、亚氨基的π-π*和n-π*跃迁产生的吸收峰;配合物在紫外区出现2个吸收峰(242 nm、295 nm)。形成配合物后吸收峰均发生位移,说明亚氨基上的氮原子与Ni(Ⅱ)产生了配位作用。

2.4 配合物的结构

综合2.1~2.3分析结果,推测配合物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配合物的结构

2.5 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BSA分子中因含有色氨酸、酪氨酸及苯丙氨酸残基而能发射较强的内源荧光,以λex=295 nm激发BSA,在295 nm附近有很强的荧光峰,而相同条件下配合物溶液则没有荧光峰产生,证明配合物不会发射与BSA相互干扰的荧光。固定BSA浓度不变,考察不同温度下配合物对BSA荧光光谱的影响,302 K时的结果见图2。

c(BSA)=1×10-5mo1·L-1,c(配合物)(×10-6mo1·L-1),a~h:0,2,4,6,8,10,12,14

由图2可见,随着体系中配合物浓度的增大,BSA的内源性荧光强度有规律地降低,表明配合物与BSA发生了相互作用,使BSA的荧光淬灭[9]。在其余温度下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3 结论

以4,5-二甲基-3-腈基-2-呋喃胺与水杨醛为原料,合成了4,5-二甲基-3-腈基-2-呋喃胺水杨醛Schiff碱化合物,再与氯化镍反应得到一种新型的呋喃胺水杨醛Schiff碱镍(Ⅱ)配合物。通过IR、UV、元素分析及摩尔电导率等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该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能强烈猝灭BSA的内源荧光。

[1] Baseer M A,Jadhav V D,Phule R M,et al.Synthesis and antibac terial activity of some new Schiff bases[J].Orient J Chem,2000,16(3):553-556.

[2] 唐婷.席夫碱的研究新进展[J].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1(4):204-210.

[3] Nyarku S K,Mavuso E,Ngcampalala S.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a chromium(Ⅲ)Schiff base complex derived fromo-nitrobenzaldehyde andp-aminophenol[J].South African J Chem,1998,51(4):168-170.

[4] Yong L,Huang J L,Lian B,et a1.Synthesis of titanium(Ⅳ)complexes with Schiff bases ligand and their catalytic activities for 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and etyrene[J].Chin J Chem,2001,19(4):429-432.

[5] 杨扬,吕文硕,史延年.具有生物活性的N-1取代l,2,4-三唑类化合物的研究与进展[J].化学通报,1996,59(10):6-14.

[6] Cai L S,Mahmoud H,Han Y.Binuclear versus mononuclear copper complexes as catalysts for asymmetric cyclopropanation of styrene[J].Tetrahedron:Asymmetry,1999,10(3):411-427.

[7] 卢冰熙,李淑贤,叶文法,等.含四唑环Schiff碱的合成及植物激素活性[J].湖南化工,2000,30(5):42-43.

[8] 李艳,孙绍发.4,5-二甲基-3-腈基呋喃Schiff碱的合成与表征[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26(10):36-38.

[9] 赵妍,曹炎炎,韩凤梅,等.荧光猝灭法对肉桂酸与人血清白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28(4):904-907.

猜你喜欢
水杨醛呋喃二甲基
活性炭对水体中典型醛肟类选冶药剂的吸附研究
二甲基硅油结构及热稳定性
亚甲基桥联双水杨醛亚胺[ONS]三齿配体的合成
复合溶剂萃取N,N-二甲基乙酰胺
1-O-[3-(2-呋喃基)丙烯酰基]-β-D-吡喃果糖的合成及应用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水中痕量土臭素和二甲基异崁醇
赖氨酸水杨醛SCHIFF碱NI(Ⅱ)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选择性响应Cu2+、Ag+及阴离子的菲咯啉-水杨醛荧光探针
一个含呋喃环顺磁性碳硼烷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成机理
呋喃酮和酱油酮的填充柱超临界流体色谱对映体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