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质疑:一场有罪推定式舆论审判——从曹操墓真假质疑风波反思公众舆论事件中的媒体责任

2011-07-26 06:51赵书明
中国记者 2011年11期
关键词:安阳曹操老虎

赵书明

(作者是安阳广播电视网络总台“法治进行时”制片人。本文所有注释中所列刊发媒体均可查证,这里从略。)

网络舆论燃点低声音大,随时可能喷发出强大舆论能量和不确定性指向,如果任其疯长、蔓延,对社会也会产生破坏性作用。曹操墓考古发掘一年间,媒体和公众广泛质疑,争论脱离学术轨道,形成了互相指责造假的舆论乱象,误导大众,伤害社会公信。曹操墓真假之辩尘埃落定后,媒体应该反思什么呢?

纵观曹操墓质疑全程,笔者认为,正常舆论监督演绎成具有破坏力的舆论暴力,往往来自媒体人的职业操守缺失和法律意识淡漠,甚至涉法侵权。

事件概述:一场没有赢家的口水仗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经专家研究,河南省安阳市西高穴村东汉大墓基本被认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2010年1月,曹操墓得到国家文物局的认可;2010年6月,曹操墓入选“2009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0年 9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白云翔等百余名专家到安阳考察后称曹操墓是真,发掘过程符合考古规程;2010年12月27日,在安阳“曹操高陵”考古发现公布一周年之际,曹操高陵全面保护工程正式启动,20多位国内考古、文物界权威专家学者参加方案的拟定。

曹操墓发现的消息一经公布,便引起真假争辩。这场舆论事件夹杂了多种因素,有专家学者之间的正常质疑,有相关地方的名利之争,有地域歧视攻击,甚至有恶意发泄、捏造诽谤。公众媒体主导了质疑之声,多数网民在舆论风潮中宁可信其假,口水仗持续一年之久。今天,真相虽已明朗,但争辩有始无终,社会公信受到损伤。

事件剖析一:“周老虎”之比的侵权嫌疑

2009年12月27日,曹操墓发掘消息发布后不久,有人就把讨论话题引到了商业开发。北京一位国内知名旅游和文化学者称,开发曹操墓,比殷墟、岳飞故里更加引人注目,按照安阳旅游业平均值214.8元计算,比照兵马俑的参观人数,曹操墓最低有4.2亿元的收益。

接着,有媒体发表《曹操墓会不会是另一只周老虎》称:“我们知道,放眼周遭,名人故里之争屡屡上演,争得不可开交,有的地方为了打名人牌,不惜生拉硬扯,胡编乱造,争的背后无疑正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一方面可以迅速提高当地知名度,便于旅游开发和商业运作,甚至便于招商引资,另一方面则可以申领大批经费,比如当年陕西相关方面之所以编织谎言,并急咻咻发布华南虎假照,此举一方面是为了申请经费和建造保护区,另一方面是为了旅游开发之需……”①

几天内,有媒体就爆出长篇质疑报道不约而同将曹操墓的发掘比作“周老虎”事件:《安阳“曹操墓”会是考古界的“周老虎”吗?》②,《曹操墓:又一个“周老虎”?》③,并提出这是后“周老虎”时代的群疑等,媒体与网络纷纷热炒。权威媒体这时也发表了《曹操墓真伪之争,为真理还是为钞票》的评论:“目前我国的学术研究,尤其是经济、历史、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学术独立性不足,深受权力和资本的影响,有的学者甚至成为某一利益小集团的代言人,这势必影响研究的客观性和中立性”④。直到后来,一家媒体直接使用肯定性语气大幅刊发了《曹操墓成了周老虎》⑤的报道。一家媒体发表社论称:曹操墓之争无关学术只关利益⑥。

曹操墓,周老虎?!这场舆论质疑风波由此拉开序幕,从而使曹操墓质疑由“证据不足、定论尚早”等学术层面的理性争议变为不是真假与否,而是造假与否的问题,变为道德指责和涉法疑罪事件了。正常的考古学术争鸣,从一开始就发生变异并杀气腾腾。

安阳曹操高陵墓道。

周老虎事件是什么?它是陕西农民周正龙使用年画拼接出假华南虎照片,骗取政府奖金的案件。该省林业厅2007年10月发布假虎照片后,引起质疑风波并被发现造假。之后,陕西省政府宣布该照片为假虎照。2008年9月,当地法院认定:周正龙使用虎画拍摄假华南虎照片,骗取奖励2万元,其行为已触犯我国刑法,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并作出了刑事判决。显然,周老虎事件是一起刑事诈骗犯罪案件!

如何把握正常争鸣与名誉损害的界限?伟人有过生动的解析:我们不能宣布一个人为贼,但可以如实地说这个人偷东西。你先说人家是贼,又没有偷东西的事实,这就是侵权嫌疑。如实地说这个人怎么偷东西,就是正常的批评。正常的学术争鸣,应该建立在尊重事实、尊重人格的基础之上。

把发现曹操墓说成周老虎事件,等于把曹操墓考古界定为一起刑事犯罪,曹操墓真假之辩就演变成了是否犯罪之争。有关考古动机、学术行为在公众心目中无疑会走样变形,他们的人格和名誉必定受到贬损,这自然就涉嫌造成对当事人精神权利的侵害。即使一些媒体使用了不确定的语气和词汇,但带有明显导向性、倾向性的表述,仍然是当事者难以接受的。

周老虎之比,是曹操墓质疑事件的违法端倪,遗憾的是,这行为被许多媒体和当事者漠然置之,并因此任侵权事态发展升级,之后则出现肆意的捏造诽谤事件。

事件剖析二:“假人”频现 媒体突破底线

2010年8月21日,23名“反曹派”人士在苏州召开“三国全国高层论坛”,发出了曹操墓系“河南版周老虎”的声讨。另有反曹新闻人物暗地里向记者报猛料,称手里已经掌握曹操墓造假证据真相。

2010年9月5日,某媒体刊登《某某某首度出示曹操墓造假“铁证”》的报道称,因自称手中有曹操墓造假“铁证”而备受关注的某某某,在济南接受了某报记者的专访,并首次向媒体亮出了他手中的“铁证 ”——参与造假村民写的书面证明。报纸还刊出了证明图片:“曹操墓中的假石碑,就是这个村民和另一人一起埋到空墓里的,现在他给我出示了书面证明。”报道说:“某某某又到南阳作进一步查访。通过农民的证明,他发现,考古队宣布的出土文物——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石牌、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等石牌、画像石,以及指明曹操墓方位的鲁潜墓志,都是在南阳一个地下造假工厂生产出来的。”“石牌以假乱真,不到200元”⑦。这位“反曹人物”在媒体上公布的造假事件,情节、细节、人物、实据,一应俱全,言之凿凿,舆论哗然,令人愤慨!事件说到这一步,谁都知道总有一方在做假,不是考古者,就是打假者。这已经是一起没有悬念的涉法涉罪案件了。

后经调查,这位被媒体称为学者的有名有姓的人,所有的身份头衔却都不存在,实为假人、骗子。一个假人竟能堂而皇之接受公众媒体专访,并连篇累牍刊发编造的造假故事,这在传统媒体时代是十分罕见的,传媒这种做法已经突破了职业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如果说此假人是造谣诽谤者,则这些媒体有意无意间充当了传谣诋毁者,不仅使捏造的事实得以传播,而且必然产生成千上百的放大效应,导致诽谤的危害愈烈。我国《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刑法》对于上述不法行为已有相应规制,媒体人心应合乎德,行须止于法。

以科学精神、从专业角度对曹操墓质疑无可厚非。曹操墓几经波折,即使有了权威定论,仍然应该允许存在质疑和不同声音。本文也无意提出曹操墓真假的主张。作为媒体人,我们要研究的是公众媒体在这场质疑中的职业操守和法律界限,也要关注这场已经变异的舆论质疑对社会诚信和公信造成的负面影响。

新闻反思一:舆论乱象中的传媒之责

传统媒体具有优良传统和职业素养,有严密的采集发布机制,这正是传统媒体资质优势和公信力所在。网络舆论泛滥之时,正需传统主流媒体澄清事实,避免不确定信息传播。及时、客观、公正地报道真相是传统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权威性体现。传统媒体对网络舆论应该发挥过滤器作用,为大众传播真实信息和公正观点。

当下的舆论事件表面上看是网络的放大和热炒,其实背后往往是传统媒体阵地失守。面对网络舆论冲击,一些传统媒体放弃了自己的责任担当。

曹操墓事件中,从证据是否充分的真假之辩,到质疑当地政府追求经济效益自我炒作;从把曹操墓说成考古界的“周老虎”,到大篇幅刊发“假人”编造的造假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媒体主观臆断、先入为主,煽起民众情绪,吸引公众眼球。如此,媒体不仅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也有失客观、公正、中立的职业精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守法更是法人、自然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底线。这场曹操墓质疑全程宛如一场有罪推定式舆论审判。由此可见,舆论暴力事件,往往源自媒体人的职业操守丢弃和法律的缺失。

新闻反思二:公信危机下的媒体自持

一个时期以来,诚信危机事件不断,政府公信力降低,社会诚信脆弱、敏感。只要哪里有造假或腐败事件传闻,“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怀疑一切”,这个曾经是文化浩劫时的一个口号成了当今一些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面对这样的社会心态和社会舆论,媒体人应当思考的不仅是如何作为,更重要的是怎样规范自身的行为。如果只在乎传播效应,迎合网民负面情绪,找卖点、跟风起哄,率先放弃客观理性,去层层放大负面情绪和畸形价值观,那就是在放弃媒体责任,也是在破坏社会信心。我们从曹操墓质疑风波中看到,争辩各方没有赢家,真正受伤的只是社会诚信,而且那种伤害远大于质疑曹操墓事件本身!

曹操墓在一年之中,国家权威方面从不同角度、用不同形式四次确认其真实性。但这个声音远不及舆论质疑声音大。看一看网民的跟帖,多数人只信其假,一边倒地力挺一个虚幻的骗子。更有网友断言:“安阳文史造假全是为利。先是殷商国都造假成功,安阳成为商朝国都写入教科书,旅游业获利丰厚。后是照胡芦画瓢,曹操墓造假出笼。”⑧

中华文明发祥地安阳,这个中国考古学的摇篮,世界文化遗产地,三千年的历史文明,好像一夜之间就会灰飞烟灭。

诚信、公信,是做人之本,是社会公序之基,公众媒体应当悉心呵护。对文明、对权威的不屑与嘲谑,是对民族自信力的釜底抽薪;对诚信、公信的消解与亵渎,是对整个社会的伤害,也是自我的毁灭。怀疑一切,必然会摧毁一切!

客观、真实、负责,是媒体的生命力和公信力之所在。公众媒体一旦突破了道德的职守和法律的约束,不论你动机如何,不论你多么抓人眼球,结果只会成为舆论暴力,殃及社会公共秩序,从而走向正义的反面。

猜你喜欢
安阳曹操老虎
躲描猫的大老虎
安阳之旅
安阳:以最严密的法治向大气污染宣战
1800年后读懂曹操
曹操: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安阳有个“花木兰”
老虎不在家
老虎变成猫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
寻根探源访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