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的灵感之源

2011-07-26 06:42刘洋
教育艺术 2011年7期
关键词:外界艺术创作思路

刘洋

“兴来落笔如风雨”,说的是灵感之于艺术创作,正如来得迅猛而丰沛的雨水浸润干涸土壤的过程。一旦灵感光顾了艺术家的灵魂,便犹如醍醐灌顶,手中之作往往可以一气呵成。而灵感的若即若离和不可预料,更为它的出现平添了一份神秘,因此又被屠格涅夫称作是“神的昵近”;被普希金认为是“缪斯的恩宠”。灵感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时面对一个新的主题,艺术家往往无论怎么苦思冥想,也毫无头绪;一旦有了某种情形的触发,灵感光顾,一下子又有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顿时把心中的郁结挣开,把所有的思路理顺。灵感能化作艺术家笔下充满灵动的艺术形象,从而构成一个个创作巅峰。

飞蛾扑火般,艺术家们往往对于灵感抱有毫不掩饰的向往,似乎在艺术面前,即使再如何夙兴夜寐、汗如雨下,也不如那一指尖的灵感来得有成效。而正如诗句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灵感之源不在于云端的神殿之中,而是有着人文的根基;它源于我们的生活,高于我们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技巧去捕捉。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灵感常常在碰撞的火花中闪现。所以我们要多多地寻求思想的碰撞,这包括与自我思想的碰撞、与外界信息的碰撞和交融、与历史的碰撞、与现代潮流的碰撞。

灵感的获得不是一味地盲目追求,而是要寻找到恰当的途径。在碰撞中我们可以与周围环境产生思维交集,从而能够重新审视自我、发现问题、找到灵感。

灵感往往显现在不同之中,所以我们要细心留意和感受周围的人和物,这对于一个艺术创作者来说至关重要。当冥思苦想得不到答案时,去聆听别人的意见或去翻阅几本可以让自己平静的书,也许在这样的沉浸与感悟之中灵感即会出现。

灵感同样也只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我们在创作中要进行深入思考,而且也要不断地汲取外界的思想,灵感总是在不同思路的撞击中或平静的一瞬间快速闪现。

同时我们还要有一双敏锐的手,善于去捕捉和记录下这稍纵即逝的灵感,只有这样,灵感才能成为艺术创作者笔下源源不断的思想之泉。

灵感好像得来“一蹴而就”,但实际上前提是“寻寻觅觅”。没有长期的经验积累,没有艰苦的思维活动,没有不懈的实践探索,任何灵感都不会自动闪现在头脑中,如果有也是不切实际的、无法实现的。正如黑格尔所说:“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会光顾他。”灵感会出现在任何时候和状态下,于是我们从开始进行艺术创作时就要学会寻觅和捕捉。

在摸索中我们感知灵感,在体验中我们获得灵感,在回味中我们创造灵感。

灵感是艺术创作的不懈追求,是灵魂的洗礼。追寻灵感之源,我们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外界艺术创作思路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深山里的部落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我的思路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