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迎来物流业发展黄金期

2011-08-02 11:46黄勇
浙江经济 2011年13期
关键词:义乌物流业港口

文/黄勇

《浙江省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把物流业作为基础产业加大扶持力度。未来5年是浙江物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一定是浙江物流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 研究编制《浙江省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有一个判断在笔者的脑子里越来越清晰,就是“浙江正面临物流业发展黄金期”。凭什么作这个判断呢?下面作些分析与大家分享,亦请批评指正。

一个规划确立了浙江物流业的发展定位

近年来,物流业在浙江服务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浙江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10年,全省实现物流业增加值2550亿元,分别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和GDP的21.7%、9.4%;实现社会物流总额8.75万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7.0%。物流业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明显提升,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关系越来越密切,对整个国民经济提高效率、降低费用的作用日益突出。

正因为如此,浙江省将物流业列为全省服务业发展10+1个重点行业之一,而且是重中之重。目前浙江省发改委已编制完成《浙江省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并通过了省政府常务会议的审议。该规划确立了这么一个理念,即把物流业作为基础产业加大扶持力度。这是对物流业发展很重要的定位。因为虽然物流业是工商企业的“第三利润源”,但其自身盈利水平并不高,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明显的基础性作用,带有一定的公益性。只有充分认识到物流业的这一性质和作用,才能科学制定合理的产业支持政策。所以,随着物流业是基础产业定位的确立,制定物流业发展政策就有了明确的指导原则,对解决重复征税、用地地价偏高等长期困扰和制约物流业发展的问题必然会增强紧迫感。这对于物流业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相信必将形成浙江物流业发展良好的舆论氛围、政策环境和促进机制。

以上说的是对浙江物流业的产业性质定位。规划对“十二五”时期浙江物流业发展目标也作出了定位:到2015年,全省物流业取得快速发展,空间布局明显优化,以港口物流、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物流、城乡配送和快递物流等为特色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在服务业中的支柱地位和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凸现。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2%左右,达到4500亿元左右(按2010年价格计算),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3%左右,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全社会物流总费用相对于GDP的比率明显下降。上述预期目标是建立在浙江物流业正面临发展的黄金期这个判断基础上的。

两项战略给浙江物流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今年3月全国人大召开期间,《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先后获国务院批复,海洋经济发展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两项国家战略的实施,对浙江物流业发展带来的商机是难以估量的。

先说《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在国务院批复规划后,国家发改委又很快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浙江省委、省政府随即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若干意见》。浙江海洋经济突出三个重点:一是构建“三位一体”港口物流服务体系;二是建设舟山群岛新区;三是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三个重点都与物流业有关。构建“三位一体”港口物流服务体系是浙江物流业发展的三大重点之一,包括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优化海陆联动的集疏运网络、强化金融和信息系统支持,其中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是重中之重,因为这牵涉到形成商流、增强资源配置能力,用商流带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则是我国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之后,第四个以新区命名的特别开放区,其体制机制的突破和开放度的提高,将大大改善港口物流业发展环境。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中,港口物流业无疑是支柱性的。所以说,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浙江港口物流业发展迎来了春天!

再看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5月5日和6日,义乌汇聚了16个国家部委的领导,参加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汇报会和动员大会,标志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正式拉开帷幕。浙江省已制定《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三年实施计划(2011-2013年)》,以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着力构建“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为重点内容,以深入推进便利化、规范化的体制机制改革为关键环节,以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服务平台建设为着力点,建立国家协调、省市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主要任务有18项,其中与改善物流环境紧密相关的有三项:一是争取设立义乌综合保税区,发展进口、转口贸易、出口加工、国际采购、配送等业务,促进市场与小商品的转型升级;二是加快建设“义乌港”,即加强与宁波-舟山港等口岸港口合作,强化海关、检验检疫、商务、交通运输等部门协调配合,开展租船、订舱、签发提运单、拆装箱等海港特有的专业化服务,加快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港口功能的延伸,建成具有始发港和目的港功能的“义乌港”;三是建设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综合交通运输平台。争取将义乌纳入国家相关物流规划,列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加快国际物流园区、国内物流园区、铁路物流中心、空港物流中心等场站建设等。去年,义乌集装箱年吞吐量已达到57万标箱,进出口总额300亿美元。可以预见,随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深入推进,必将带动物流业的新飞跃!

三大特色决定浙江物流业发展方向

港口航运、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电子商务是与浙江物流业紧密相关的三大特色优势产业。这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决定了浙江物流业发展方向。

——从港口航运看,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已达到6.33亿吨,就海运而言,已跃居全球港口首位,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300多万标箱,位居全国港口第三位。从趋势看,世界能源原材料和制造业布局向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沿海转移,依托长三角和长江流域市场需求,浙江港口航运业必将还会保持快速发展。如果在构建“三位一体”港口物流服务体系上下功夫,在拓展物流增值服务上下功夫,与上海港形成差异化竞争、特色化发展格局,可以相信宁波—舟山港一定可以成为亚太地区大宗商品物流的主要枢纽和我国国际集装箱物流的重要枢纽。

——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看,众所周知,浙江是市场大省。2010年,浙江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000多家,其中成交额超10亿元的市场200个左右,超百亿元的市场20多个。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和绍兴中国轻纺城成交额分别达456.1亿元和438.6亿元。浙江省的产业集群也比较发达。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产值1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300余个,其中产值超百亿元的有70多个。这些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有庞大而集中产业需求,围绕其发展物流支持服务系统,既是物流业发展的机遇,也是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改造提升的需要,前景极为广阔。

——从电子商务看,浙江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已在全国领先,拥有全国50%以上的市场份额和30%的电子商务网站。目前,浙江省已形成千余家电子商务网站,中小企业上网比重、行业网站数量、B2B和C2C综合交易平台交易额均居全国第一。在“全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100强”中,浙江省占54席;在“全国电子商务十大创新创业城市/地区”中,浙江省占三席(分别为杭州、宁波、金华)。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B2B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拥有5600多万注册会员,分布在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淘宝网是全国最大的第三方网络购物平台,注册会员已达3.6亿元,日销售额15亿元,年销售额4000多亿元,约占全国C2C市场交易额的85%。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为物流仓储、分拨、配送和快递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成为浙江物流业发展独特的产业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浙江物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一定是浙江物流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十分珍惜、紧紧抓住这个物流业加快发展的宝贵机遇。时不我待,时不再来!

猜你喜欢
义乌物流业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义乌展
港口上的笑脸
物 流 业
浙江义乌: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惠东港口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