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助推发展 示范引领未来

2011-08-02 01:28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质量与标准化 2011年10期
关键词:示范区试点标准化

2011年长三角世界标准日论坛在沪隆重召开

在举国上下欢庆新中国成立第62个华诞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10月14日,我们又迎来了2011年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是“国际标准树立全球信心”。

2011年10月21日,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支持下,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主办,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协办的“2011年长三角世界标准日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石保权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黄小路、副局长沈伟民,浙江省质监局副局长邢泽亮,江苏省质监局副局长曾大平,上海市静安区副区长陆晓栋到会祝贺。

石保权讲话指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也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多年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上海、浙江和江苏的标准化工作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标准化助推产业发展、服务社会管理和民生需求,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效应不断提升。

石保权要求,未来标准化工作要把握大局、创新发展。一是加强部门、行业、地方的协作配合,发挥好各方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标准化发展。二是坚持点面结合,完善标准体系,突出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实现重点突破。三是统筹国际国内,力争国际突破,积极推动我国产业、企业和产品更好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四是要加强系统管理,提升能力水平,为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黄小路到会致辞。他说,近年来,在国家标准委的指导和支持下,苏、浙、沪质监部门紧密围绕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发挥了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基础作用。特别是三地质监部门积极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区域协作与联动,构建了区域标准化工作合作机制,初步形成了资源和成果共享、重大专项课题联合研究、重要标准联合发布等多种合作模式,加快了标准化信息网络等合作平台建设,在农产品、旅游、物流和城市公共管理等重点领域开展了较为广泛的合作,形成了一批标准化合作成果。今后,三地质监部门将继续携手努力,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的指导、关心下,加快区域一体化的标准化体系建设进程,共同推进长三角地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江苏篇]农业标准化示范试点 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自2005年以来,农业标准化工作每年被写入江苏省委1号文件,作为当年省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重点任务。农业标准化及示范区建设工作先后被列入全省“十一五”、“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江苏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重点任务,江苏全省有30多个市县将农业标准的制(修)订、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列入对下一级政府的考核目标。

江苏省着力于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和示范,先后建设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11个,已建成的204个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区,促进农户人均增收528.4元,增加经济效益114.5亿元,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形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江苏省质监局会同农口部门,多次联合举办由基层农业推广人员、标准化工作者参加的农业标准化师资培训,培训师资2400多人,已初步建立了一支既懂标准化知识又懂农业专业技术的农业标准化推广队伍。

江苏省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转化农业科技成果为目标,不断完善示范区标准体系,全省示范区参与制定省级农业地方标准1 497项,采用实施各级各类农业标准5 000多项,覆盖农产品品种、产地环境、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等多个方面,为示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适应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农业建设需求,提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档次和水平,江苏在总结前期示范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农业标准化示范由单项示范向综合示范转变,选择关联紧密的产业和标准化基础良好的县市作为试点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江都园艺国家级综合示范区建成后,辐射带动了当地花木、盆景、蔬菜和水果四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2004年起,连续举办四届的江苏省农业标准化成果展,累计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1 00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2 000多个按标准种植、养殖、加工的产品参加展示,销售各种农产品价值800多万元,有力促进了标准化农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业标准、质量和品牌的有机统一。

此外,江苏还着力实施高新技术标准化试点,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选择26家企业开展高新技术标准化试点工作,探寻标准化与高新技术有效结合的途径。通过几年的努力,江苏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引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各方协调、以点带面”的工作模式,使标准化作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浙江篇]推广实施联盟标准 助推现代产业集群

2007年10月,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要“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2008年7月,省政府在颁布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2008-2012年)中,将标准化战略与知识产权战略、品牌战略共同列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三大战略。2011年3月,省政府在《关于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的若干意见》中,再次提出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标准化工作激励政策和考核机制逐步完善。

截至目前,浙江省共有89个市、县(市、区) (占全省总数的88.1%) 制定了211项标准化方面的政策措施,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标准化政策的配套和互补。“十一五”期间,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标准化工作专项资金达5.43亿元。在块状产业中制定和推广实施联盟标准,是浙江省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一项创新举措。浙江省积极组织行业协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检测机构等单位,开展省级块状产业标准化项目建设,把共性技术与工艺、质量管理、品牌营销、质量诚信、节能减排等要求纳入联盟标准,并予以推广实施,充分发挥标准化对促进块状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共开展省级块状产业标准化项目73个,推广实施联盟标准120个,其中有34个联盟标准实现了采标,10个上升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实施企业达到2 481家,带动技术改造项目1 879项。产品质量抽查平均合格率由原来的85%上升到95.2%,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共节约标准煤69.38万t,节约用水740.21万m3,减少CO2排放6.54万t,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44.31万t。实施联盟标准企业的销售收入、出口额及税收分别由原来的2108.04亿元、328.7亿元、273.93亿元上升到2 503.1亿元、371.75亿元和336.71亿元,分别增长了18.7%、13.1%和22.9%。湖州、衢州以及温岭等地实施联盟标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实践证明,制定和推广实施联盟标准,是推动块状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一条有效途径。

为了进一步推动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与标准化互动发展机制,鼓励标准创新,浙江省从2008年起还推出了“浙江省标准创新型企业”创建活动,对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化活动、科研成果或专利转化为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以及在标准化管理创新等方面成效卓著的企业授予“浙江省标准创新型企业”称号。“十一五”时期,共有257家企业被授予这一称号。

[上海篇]紧密关注“三个聚焦”深入实施标准化发展方略

上海根据市委“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指示精神,围绕卫生、医疗保险、民政、教育、行政审批、城市运行与生产安全、世博筹办等重点领域,不断加强标准制修订与示范推广。

2009年以来,上海在出台《行政审批业务手册编制指引》、《残疾人养护机构服务质量规范》等20余项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先后开展各级、各类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30余项,范围涉及行政审批、医疗保险、语言文字、卫生、特种设备运行安全、社区养老等10大领域。其中,医疗保险、社区养老等试点项目的开展,还受到了人保部、民政部、中残联等部委的高度关注,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2010年上海世博会更是成为了上海开展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试点的“最佳实践平台”。上海闸北区临汾社区通过开展“世博人家服务标准化试点”成为了全市接待外宾人数最多、级别最高、媒体关注最多的社区,并受到了外交部长杨洁篪的盛赞。以世博会园区为重点开展的市容环卫标准化试点和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试点,有力保障了园区环境保障体系的有序运行,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标准让世博更精彩”的理念。

近年来,上海紧紧围绕“三个聚焦”即:聚焦国家战略、聚焦重大产业项目、聚焦创新基地,积极争取国家重点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落户上海,特别是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的重大项目以及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有显著提升功能的项目。2010年,大型客机国家重大专项标准化示范试点、崇明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项目相继落户上海,实现了上海重大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的重大突破。其中,大型客机国家重大专项标准化示范试点工程的启动,是我国继国家电网标准化示范建设后的又一重大标准化建设项目。而崇明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正式获得国家标准委立项批准,则实现了发展农业标准化与生态岛建设的有机结合。2011年,上海又结合重大装备在建设施工领域的应用,推出了以上海隧道股份公司为代表,以大型盾构法施工的建筑业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示范试点项目,从而为本市建设领域标准化工作开创了先河。

上海将“深入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创新运用标准化示范试点手段,积极推动经济社会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性经济”转变,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创新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为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插上标准化腾飞的翅膀。

猜你喜欢
示范区试点标准化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标准化简述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