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培育和发展国际竞争新优势

2011-08-02 01:28郭晨光
质量与标准化 2011年10期
关键词:国际标准标准化标准

文/郭晨光

一、国际标准化工作发展趋势

1、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影响不断增强。一是在WTO框架下,国际标准成为国际贸易和市场准入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标准的制定、推广以及相关利益的协调,都需要在国际标准组织的框架内展开。一项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和推广,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二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和国际电信联盟(ITU) 等国际标准组织成员不断扩大。其中ISO成员国已经发展到163个,占世界经济总量的98%和人口的97%。ITU作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其成员已达到192个国家。

2、国际标准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展。一是国际标准已从传统制造业扩大到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社会管理等领域。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低碳技术、现代服务业以及金融风险、资产评估、信用等级和社会责任等,大部分国际标准与认证相结合,对国际贸易和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见下表)。二是国际标准高度关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和利益增长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发展,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突破了传统工业领域先有成熟技术和广泛应用再制定标准的模式,出现标准引领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新态势。三是国际标准出现了超越传统经贸领域和产业范畴的新趋势,在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公共安全和反恐等领域制定国际标准,其内容深刻影响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ISO/IEC的新工作领域

二、发达国家标准化工作态势

1、发达国家从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国际标准化活动。美国专门设立了政府和企业标准化圆桌会议,建立政府与13个产业的联络机制,形成了政府强有力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体制。德国把国际标准战略作为德国经济政治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标准国际化保障其经济强国的领先地位。韩国国家标准战略的重心从国内标准化转向国际,主要力量投入到重点支持本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欧盟最新提出的战略,其核心是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欧洲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领导地位。

2、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国际标准化工作主导权。发达国家积极争取承担国际标准组织以及技术委员会的领导职务和秘书处,主导国际标准组织的战略、规则和国际标准的制定。目前,在ISO和IEC的899个技术委员会和分委员会中,由美、德、英、法、日5国承担的秘书处563个,占63%;ISO/IEC制定发布的国际标准,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

3、发达国家充分认可标准化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德国的研究结果:德国标准化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占GDP增长的0.9%。德国GDP年增长率为3.3%左右,其中标准的贡献率占29.7%。英国的研究结果:英国的生产率增长中约13%是标准化的贡献。

三、我国国际标准化工作不断取得长足发展

1、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国际标准化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指示,我们努力增强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话语权,深入参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对话,积极参与能源定价谈判和国际技术标准制订修改。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快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及时跟踪和掌握国外先进标准情况,加快完善国家标准;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经过几年努力,要有一批叫得响的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王岐山副总理指出,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加强标准化工作。标准化生产服务均有利于我国发展的质量、结构、效益以至安全,要全力推进,唯此才能真正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

2、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不断增强。1957年,中国加入IEC成为全权成员,1978年中国重新成为ISO全权成员。2001年国家标准委成立后,一是我国承担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机构主席、秘书处和国际标准工作组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10年底,我国承担ISO和IEC技术委员会 (TC) 和分委员会 (SC)主席、副主席总数达到30个,秘书处总数达到54个,较2001年主席数量增加了26个,承担秘书处数量增加了48个;我国承担的ISO国际标准工作组数量达57个,占ISO工作组总数的2.3%,承担IEC国际标准工作组数量达11个,占IEC工作组总数的2.5%。二是我国技术和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取得新进展。我国技术和标准不断成为国际标准新领域和新标准,如超高压直流输电、中医药、节能量计算方法、煤层气、烟花爆竹等优势领域先后成为ISO和IEC国际标准化新工作领域。截至目前,我国向ISO和IEC提交并立项的国际标准提案已达230项,其中已有105项正式发布为ISO和IEC标准。(详见附图)

3、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随着我国经济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意识不断增强,企业、科研院所、检测机构和行业协会等各方面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

4、国际标准化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入拓展。国家标准委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截至目前,我国与2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44份合作协议,与7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6个标准化信息平台。同时,积极参与太平洋地区标准大会 (PASC)和APEC标准和合格评定分委员会,以及上合组织、东北亚和东盟等区域标准化活动。

5、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是主导制定国际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在ISO、IEC现在已有的24 807项国际标准中,由我国提交和主持制定的数量为105项,仅占总数的0.4%(千分之四)。二是承担国际组织秘书处数量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ISO和IEC现共有TC 315个和SC 595个。中国目前已经承担的秘书处数量仅为54个,占总数的6%;美、英、德、法、日五国占64%。

四、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作用

1、国际标准化推动科技创新。标准是实践的产物、标准是创新的总结;标准是实践与创新的规范。可以说,标准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是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的基础,是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桥梁,其与新技术同步发展或引领发展趋势已经日益显现。

2、国际标准化支撑产业发展。一是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作为评判产品合格与否的依据,标准与产业政策结合,成为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手段。二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标准作为创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的关键环节,成为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三是在世贸组织框架下,标准与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共同构成技术性贸易措施,成为促进贸易和保护产业及安全的重要工具。四是标准化的对象,已从工业、农业发展到服务业,现在又扩展到社会领域,包括公共安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如2011年3月,由我国提出的《国际标准文档关联编码(ISDL)》新工作项目提案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信息与文献技术委员会/识别和描述分委员会(ISO/TC46/SC9) 正式立项,并由我国承担该工作组召集人。ISDL国际标准的成功立项,对我国新闻出版乃至文化产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数字化步伐,促进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再如,我国主导研制了ISO 22673:2008《船舶和海洋技术—自由降落式救生艇降放装置》国际标准,将我国技术纳入国际标准中,有效促进了镇江船舶辅机厂、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生产的自由降落式救生艇降放装置的出口销售实现较大增长。

3、国际标准化促进国际贸易。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进,标准对于全球贸易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从第17届、18届的“国际标准化”,到第23届的“国际标准——打开市场的关键”,直至第33届祝词提出的著名主题:“一个标准,一次检验,全球接受”。祝词充分反映了标准在实施合格评定、提高产品质量、消除贸易技术壁垒方面的作用。祝词重申:“三大标准化组织有一个共同目标,即帮助实现真正意义的全球贸易。”“三大标准化组织通过使全球贸易系统更加简化,从而使整个市场更加简化。这种简化的市场最终为生产者、消费者、政府、检测实验室以及所有的市场参与方带来最大的利益。”

4、国际标准化服务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标准越来越广泛融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标准化工作已突破了传统的工业领域,拓展到农业和服务业,标准的内容已经从产品的技术要求发展到了管理要求,直接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国际贸易、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此外,标准还直接规范到了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同时,标准已经直接渗透到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沿,与科研紧密结合,成为促进技术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手段。可以说,标准无处不在,标准已经成为国际经贸和科技合作不可缺少的共同语言,成为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助推器,成为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重要支撑。

五、“十二五”期间我国国际标准化工作设想

1、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一是积极参与ISO、IEC、ITU等国际标准组织的活动,为国际和区域标准化活动战略规划、政策和规则的制定做出更多贡献。二是争取成为IEC的常任理事国,推进我国优秀标准化人才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其技术机构任职。三是在装备制造、轻工纺织、冶金化工、电工电子、信息技术、能源环境等产业发展较快或具有技术优势等领域,积极争取担任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的主席、秘书处和召集人。四是建立和加强ISO/IEC理事会、技术管理局等高级管理机构国内研究工作组,提升对国际标准组织政策、规则和战略的研究评议水平。

2、积极推动我国技术和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一是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制造业、提升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能力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于我国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创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二是在产业发展急需、基础较好、技术和市场优势明显的重点领域,争取在高端装备制造、交通设施、新能源汽车、空天技术、海洋工程、新材料、节能减排、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子信息技术、纺织、智能电网、物联网、生物技术、农产品、减灾防灾、公共安全、新闻出版和文化产业等领域提出国际标准提案。三是尽早介入、重点参加重要国际标准的制修订,积极推进采用国际标准,进一步提升国内国际标准协调一致程度。

3、加快各类国际标准化平台建设。一是加快国际标准化推进平台建设。加强项目、人才、平台的结合,充分发挥我国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机构主席或秘书处的优势条件,在国际标准化工作基础较好、产业和技术发展具有一定优势的领域开展联合研究、国际培训、人才培养等服务,有效发挥平台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组织推动作用。二是加快地区国际标准化合作平台建设。在产业和技术发展较好,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机构主席、秘书处和国内技术对口组织较多的地区,推进国际标准化活动地区合作平台试点,整合地区国际标准化工作优势资源,发挥示范效应,形成聚集创新要素的标准研制合作平台,增强本地区对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影响力。

4、加强国际标准化合作交流。一是在巩固和发展已有合作机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与欧美、东北亚、东盟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完善中德、中美、中欧、东北亚等双、多边合作机制的运作模式。二是加快与俄罗斯及中亚五国标准化交流合作,有步骤地签署标准化合作协议,建立合作机制。三是加强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标准信息的跟踪、收集和研究。四是深化与外交、商务等部门的协作,充分发挥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探索与国外标准化组织交流合作的新模式。

5、加快国际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针对不同层面国际标准化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编写国际标准化培训系列教材,形成紧密结合培训教育对象和工作实际的教材体系。二是进一步完善国际标准化专家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建设,积极吸纳企业、社会组织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加入国际标准化专家数据库,增强专家管理系统的分类、检索、查询、统计功能,实现对我国国际标准化人才队伍发展状况的动态管理。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培训,充分发挥各行业、各地方的标准化培训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分层次地对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人员开展培训培养。四是重点培养英语好、熟悉国际标准制修订程序,能够直接参加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领军专家,国际标准化培训师资力量不断加强,国际标准攻坚团队和人才梯队相结合的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人才队伍体系基本形成。

猜你喜欢
国际标准标准化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国际标准ISO 22992-2:2020正式发布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我国参与编制多项光伏逆变器国际标准
我国专家制定首项缓释肥料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