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资源开发符合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2011-08-04 03:26毕慈芬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1年3期
关键词:沙区黄土高原沙棘

沈 蕾,毕慈芬

(1.陕西省行政学院,西安 710068;2.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 710021)

自1985年原水利部部长钱正英提出 “把开发沙棘资源作为加速黄土高原治理的一个突破口”的科学建议至今,沙棘发展方兴未艾。尽管1997基岩产沙区曾遇到罕见的干旱,出现了部分坡面沙棘死亡和虫灾,但并不影响沙棘未来的大力发展。1995年水利部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在内蒙西召沟小流域内裸露砒砂岩区进行了“沙棘植物 ‘柔性坝’试验研究”,开创了该区用灌木植物制约支毛沟沟头集中产沙,拦截粗沙,分选细沙,削峰缓洪,促进植物群落不断发展等综合效应,特别是1998年,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在该区开展了沙棘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以来,为该区荒沟荒坡增加了绿色,为建成沟道沙棘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依托高原圣果沙棘制品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已使沙棘籽、果、叶作为工业发展的原料,其产品已进入国内外市场,从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开始形成以小流域支毛沟沟头沙棘植物 “柔性坝”坝系系统工程建设为主体的新型沙棘灌木农业生态基地。为开发沙棘、建立生态工业园奠定了基础。因此,回答沙棘开发是否符合循环经济的原则,能否成为该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国策就是本文探讨的目的。

2 沙棘开发的特点

(1)沙棘依靠协调沟道沙、水、土资源为基础,防止沟道土壤侵蚀,达到系统协调的作用。即协调沙、水、土资源关系,协调沟坡关系,协调生态经济关系和协调人和环境的关系。图1给出砒砂岩区20km2小流域沙棘植物 “柔性坝”坝系协调关系图。这一框架图符合 《21世纪议程》行动纲领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同时也证明了 “把开发沙棘作为加速黄土高原治理的一个突破口”建议的科学实质是沙棘作为介质在4个方面链状的协调功能。

(2)沙棘开发符合循环经济生态伦理学和价值观

图1 小流域内沙棘 “柔性坝”坝秒协调关系图

沙棘除生长过程中的水土保持作用外,从生长到成为各种产品,在被最终消费之后,就能实现真正的价值。其产品符合绿色产品消费的三个观念:其一,倡导消费未被污染或者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沙棘是一种耐寒、耐干旱、耐瘠薄的乡土灌木树种,其籽、果、叶含十七种微量元素,被称为灌木维生素之王。其生长过程无化肥、无农药,其药用开发颇具神奇潜力;其二,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处理,不造成环境污染。沙棘自始至终是以 “食物链”式开发,上一种产品的废料就是下一种产品的原料。连树干、枝、甚至枯死后的树干、枝都能成为建筑材料——高密度板材原料,其开发全过程属有害物质零排放;其三,可以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理念,注意环保,节约能源,改变公众对环境不宜的消费方式。只有在最终消费后才能够看出沙棘的开发价值。

(3)沙棘开发符合21世纪我国农业粮食(食物)安全保障,农民增收和生态安全的三大主题。黄土高原基岩产沙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地貌、地质、气候、下垫面等因素,形成生态环境极脆弱的山地。这里是农牧交错区,至今仍为传统农业,种有玉米、荞麦、马铃薯等。1980年以来,除少量沟道坝地和沟川台地外,大面积坡面耕地为广种薄收,农民收入甚微。近20年来,由于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逐渐形成一定数量的沟道沙棘资源,农民因此而增加收入。这里是黄河粗泥沙来源区的核心,属于黄土高原第一道粗沙集中治理区。而沙棘只需要一次种植,就可永续收获,不必翻耕破坏稳定的土壤,且经济价值高于传统农作物。

3 沙棘链状开发模式

新疆石河子工业生态系统模式的特点是 “产业协同,生态导向”。这种特点是通过互利共生机制形成的,其中的共生个体是产业。第一产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为第二产业 (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初级产品或原料,是工业共生体系形成的基础。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第三产业提供消费品,而第三产业为第一、第二产业提供服务,构成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砒砂岩区属生态环境脆弱、地上自然资源稀缺,与石河子环境相似。这里应以治理水土流失的沙棘植物“柔性坝”坝系工程为主,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充分发挥沟道沙棘资源优势,发展沙棘生态农业,也即以支毛沟沟头沙棘植物 “柔性坝”坝系工程为主,建立沙棘生态园,作为发展沙棘生态工业的基础。根据沙棘可能的开发内容,建立多种产业链,实施清洁生产和资源废物减量化,大力发展沙棘生态工业。本文给出沙棘链状开发模式框架 (图2)。从图2看出,沙棘作为一种基岩产沙区特殊的 “柔性坝”植物介质,既可协调水、土、沙、植物资源,又可作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开发的原料,可进行多项开发。它是因种植科学化而产生的一举多得的效应,是黄土高原难得的瑰宝。

图2 沙棘链状开发模式框架图

4 建议

(1)建议在黄土高原基岩产沙区新的水土保持规划中,针对侵蚀沟治理,要把淤地坝、支毛沟沟头沙棘植物 “柔性坝”坝系、蓄水保土耕作措施进行具体规划并落到实处,以便落实水土保持的战略目标。

(2)建议按照李国英提出对黄河下游淤积“贡献”大小排序,d≥0.1mm的粗沙来源区,侵蚀模数大于1400t/km2a的1.88万km2第一期治理的粗沙核心区,在建设淤地坝的同时,也对小于500m~1000m长的支毛沟沟头种植沙棘植物 “柔性坝”以彻底遏制粗沙,减少入黄粗沙。

(3)建议国家把长城内外一线,特别是基岩产沙区作为黄土高原沙棘生态建设的特区,大力支持高原圣果沙棘制品有限公司,使其发展成为以开发带动沙棘种植的龙头企业,特别要加强药用科技攻关和开发力度,并促进创出名牌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尽快规划实施类似石河子生态工程园的开发模式,既培育创造黄土高原基岩产沙区符合循环经济开发原则,而且又能成为减少入黄粗沙、保护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典型。

[1] 钱正英 .把开发沙棘资源作为加速黄土高原治理的一个突破口 [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信息,1986.4:1-3.

[2] 毕慈芬,王富贵 .沙棘在砒砂岩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协调功能探讨 [J].沙棘,2002,15(2):19-21.

[3] 杨志刚,卢顺光,赵梅霞 .沙棘属植物的生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综述 [J].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05,4.:47-53.

[4] 毕慈芬,乔旺林 .沙棘 “柔性坝”在砒砂岩地区沟道治理中的试验 [J].沙棘,2003,13.(1):28-34.

[5] 周章义 .内蒙古鄂尔多斯东部老林沙棘死亡原因及其对策 [J].沙棘,2002,.15 (2):7-11.

[6] 冯之浚主编 .循环经济导论 [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4.11.37-43.

[7] 冯之浚,郭强,张纬编著 .循环经济 (干部读本)[M].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1.47-163.

[8] 毕慈芬,邰源临,王富贵等 .防止砒砂岩区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综合技术探讨 [C].第十二届国际水土保持大会论文集.2002.5.59-63.

[9] 毕慈芬,王富贵,赵光耀 .发展沟道湿地 改善基岩产沙区生态 [J].中国水土保持,2001.5:6-7.

[10] 李国英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M].郑州 .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9.255.

[11]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水:治理与创新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63-123.

猜你喜欢
沙区黄土高原沙棘
沙棘种植让日子甜滋滋
沙棘颂
红色沙区的由来及发展
沙棘在西藏的发展前景探讨
沙棘产业的直销之路
沙区梭梭注水造林技术
沙区樟子松人工林研究进展
选举 沸腾了黄土高原(下)
选举沸腾了黄土高原(上)
洒向黄土高原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