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发表科技论文学术评审制度探析——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为例

2011-08-10 12:46李祖超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专家学术

刘 欣,李祖超

(1湖北工业大学教务处,湖北 武汉430068;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 武汉430074)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作为我国网络发表科技论文的重要平台,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提高。“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主要职责是为科研工作者表达学术观点、交流学术思想、转化学术成果提供一个平台,而科研成果的直接体现之一就是科技论文的发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科技论文的质量是其自身价值的体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学术评审制度的完善是保障科技论文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学术评审制度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提高“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学术论文的质量提供参考。

1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学术评审制度概况

科技论文主要指:在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科学领域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阐述。科技论文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引领性和针对性五个特点[1]。科技论文与一般的论文相比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科技论文必须具有严谨的逻辑结构、详实的研究资料、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际的研究意义。“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作为网络发表科技论文的主要平台,其评审制度必然需要与科技论文的特点相符合。

在21世纪后工业时代,计算机和Internet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使科学知识的交流与传播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网络为载体进行学术交流、知识传播和科技创新已发展成为未来的趋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明显,特别是与社会生产力有着天然联系的科技学术成果。同时,我国现有的传统学术期刊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科技论文发表和交流的要求。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为代表的科技论文网络发表平台应运而生,成为了科研工作者相互交流、科研成果发表展示、科研成果快速转化的媒介和载体。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以网络在线方式发表科技论文,对科技论文的学术评审也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学术评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科技工作者在线投稿、专家在线审稿、受众在线评议的方式进行,并且整个评审过程都在网络环境下进行。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根据科技工作者不同的研究领域和不同的成长阶段设置了具有针对性的八个子栏目:“首发论文”、“优秀学者及主要论著”、“名家推荐精品”、“学者自荐”、“科技期刊”、“热度视界”、“博士论坛”、“专题论坛”。通过子栏目的设定,第一,使广大科技工作者能根据自身论文的特点有选择性的进行在线投稿,切实提高科技论文学术价值交流与转化的效率;第二,使评审专家根据不同专业和类别的论文进行评审,提高科技论文学术评审的信度和效度;第三,使“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编辑在审稿之前已经对稿件的类型和层次有了基本的预判,促进了审稿效率的提高。

2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学术评审制度分析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学术评审制度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第一,评审环境虚拟化,由于“中国科技论文在线”采取在线投稿、在线评审、在线发表的方式,整个评审环境都处于虚拟的网络环境,有效提高了科技论文评审的公平性;其二,评审速度快捷化,“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评审速度较传统的纸质科技期刊更为快捷,有效提高了科技论文发表的时效性;其三,评审方式规范化,“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络发表科技论文具有较为完整和规范的评审方式,有效保障了科技论文的水平。

2.1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学术评审过程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采用“先公布、后评审”的学术评审方式,评审周期一般为3周,一般比论文的公布时间滞后一个月。在论文在线公布后请1到2名同行专家进行评审。“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较为快速的评审时间为科技论文的快速传播、积极创新和成果利用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如图1所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在整个科技论文评审过程中,分别进行了两次评审:第一次评审是在步骤③时,由网站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稿件进行公开发表,并可以打印刊载证明;第二次评审是在步骤④时,对选择“同意评审”的稿件,由网站聘请同行专家进行综合评价,给出星级评分,并可申请打印星级证明。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评审过程有别于传统纸质期刊的“三审制”模式。一方面,“中国科技论文在线”采取“先公布、后评审”的方式,使得科技论文评审的周期明显缩短,有利于学术思想的广泛传播和科技成果的有机转化;另一方面,“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较为宽松的评审方式,也导致了所发表科技论文的学术水平参差不齐,同时给后期专家评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图1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学术评审过程图

2.2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学术评审指标体系

在科技论文的网络评审过程中,需要科学规范的评审指标体系作为评审的操作性依据。“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络发表科技论文已经具有了一套结构较为完善、操作性较强的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审查内容权重及对应分值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络发表科技论文评审指标体系的划分在评审指标的选取、指标权重的设置上和对应分值的确定上较为合理,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但是,该评审指标体系主要是根据科技论文本身的结构要素进行评定,没有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外部环境因素有机地结合。这样的评审指标体系忽视了科技论文的实用功能和综合效益,不利于科学技术和学术观点在社会生产和实践中的有效应用。所以,科技论文评审指标体系应该兼顾科技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2.3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学术评审的质量评估

当今国际学术交流日益广泛,科技论文被国际知名检索收录情况是其学术研究水平和科技论文质量的重要参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作为我国网络发表科技论文的主要平台,其科技论文被国际重要索引收录的情况是其学术国际认可度和学术评审质量的重要依据(表2)。

表2 国际知名索引对《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学报收录情况

如表2所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络发表科技论文已经获得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学科领域权威知名检索的认可,表明“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学术评审制度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被国际知名检索收录的情况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与国际学术影响力较大网络发表平台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所以,需要进一步完善自身学术评审制度。

资料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4月29日,首发论文按三星级以上论文占总评审论文比例前50名的排序中,第50名宁波大学三星级以上论文占评审总数的百分比为66.25%[2]。因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络发表论文的星级排名是同行专家对科技论文学术水平认可度的直接体现,也是在前期网站编辑初步评审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评估。所以,从整体上看“中国科技论文在线”首发论文三星级以上占比应在50%左右,而这一比例相对于高水平学术论文的要求显然偏低。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术评审制度,提高学术论文质量水平。

3 促进“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学术评审制度完善的建议

3.1 进一步加强学术评审队伍建设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络发表科技论文的评审队伍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网站本身的编辑;第二部分是评审专家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评审过程虽然不同于传统的“三审制”,但是网站编辑实际上就起到了传统“三审制”中编辑初审的作用,即编辑人员对分管专业或学科的论文稿件进行初步审查和评价,以决定是退稿,还是送专家评审[3]。因为只有网站编辑初审通过的论文才能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上发表,进而送专家评审。所以,网站编辑一方面需要具有较为扎实的学科专业理论基础,进而对专业性较强的科技论文有较为准确的把握;另一方面需要具有专业的审稿技巧和方法,从而在面对大量稿件时兼顾审稿的速度与质量,发现具有学术价值的高水平论文。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评审专家主要来源于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的评审专家库,该专家库由科技发展中心向国内近300所知名度较高的大学征集了57 000余名在职专家,其中教授占95%,另外部分来源于特聘专家,聘用专家全部是在该学科领域内较有影响的、具有较高学术地位的学者[4]。虽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已经拥有了规模庞大并且学术造诣较高的专家评审库,但是专家审稿过程中同样存在着:审稿时间长、审稿意见简单、审稿意见相左的问题[5]。所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在进行专家评审库的建设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强化对专家评审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如对于审稿水平低的专家取消其审稿资格,对于审稿水平高的专家给予一定的奖励等。同时,应该进一步完善专家队伍的学科和年龄结构,从学科结构来看,对于重点热点学科专家的聘请比例应该适当增加;从年龄结构来看,应该老中青三代相结合,以中青年专家为主,老专家虽然学术造诣较深但由于身体和精力的问题对于评审工作有可能力不从心。同时,应该积极聘请国外同行专家参与论文的评审,进一步提升论文的学术评审质量,带来先进的科技论文评审理念。如Science的编委会由100名左右的专家组成,其中1/3来自世界各地,其同行审稿专家也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6]

3.2 进一步完善学术评审指标体系

科技论文学术评审指标体系是评审工作具体操作的核心环节,评审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直接影响着科技论文最终评审结果的质量。“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评审指标体系(表1)主要是根据论文本身各要素,分别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分值进行评价。总体上来看,“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评审指标体系已经较为完善,也具有较好的操作性,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一,不能有效评价科技论文实际应用情况;第二,不能准确反映学术研究本身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第三,不能有效评价科技论文的社会经济效益。

表3 网络发表科技论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分别根据科技论文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综合价值三个纬度设计了网络发表科技论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3),并给出了相应权重和分值,以期在科技论文评审过程中兼顾学术性和实践性,充分体现科技成果的生产力作用。其中综合评定80分以上为完全符合发表标准、60~80分为基本符合发表标准、40~60分为需要稍加修改方符合发表标准、20~40分为需要大量修改方符合发表标准、20分以下为不适合发表。

3.3 进一步提高学术评审管理水平

质量管理是科技论文的生命线,“中国科技论文在线”采取“先公布、后评审”的方式,虽然提高了科技论文的发表速度和周期,但也对科技论文的评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科技论文评审过程中,要注重“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的管理原则,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和奖惩机制。例如:对于优秀的科技论文予以期刊发表或颁发荣誉证书等鼓励措施;对于质量低下的科技论文给予在网站上屏蔽内容或建议修改等措施以提高科技论文的整体质量。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学术评审都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其学术评审的载体是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科学技术。世界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不断革新,从微电子计算机、到智能型计算机、再到宏运算巨型计算机,计算机处理的功能日益强大。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网络覆盖面不断拓宽,网络运行速度不断提升。所以,网络发表科技论文的学术评审,要不断学习和运用国内外前沿的网络信息技术,将其运用到学术评审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术评审的速度和质量。如英国《计算机教育》(Computer Education)于1987年发表《CAI在大学写作中:若干推荐》一文,指出已有40多种软件用于写作、选题、评审和校对,包括人工智能启发式创作、冗余、陈腐句式的删除修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控制句段长短。[7]“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应该合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从技术层面进一步提高学术评审的管理水平。

[1]百度百科.科技论文[EB/OL].[2011-09-01]http://baike.baidu.com/view/4286893.htm.

[2]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信息速递[EB/OL].[2011-08-15]http://www.paper.edu.cn/index.php/default/info/info_detail/1950.

[3]关开澄.编辑初审的错位现象与适度原则[J].编辑学刊,2006(5):65-67.

[4]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评审系统说明[EB/OL].http://www.paper.edu.cn/index.php/default/info/gxrk/1.

[5]曹作华.专家审稿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编辑学报,2002(3):178-179.

[6]张广宏,边久民.科技期刊学术标准的维护及评审制度的完善[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66-68.

[7]许文深,姚 远.科技期刊审稿的发展[J].编辑学报,2001(2):70-72.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专家学术
致谢审稿专家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