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所体会的演唱——演唱方法与音乐作品的关系

2011-08-15 00:42高文艺
戏剧之家 2011年7期
关键词:演唱风格咬字腔体

□高文艺

“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概念经过多年的强化,似乎已经被声乐界普遍接受,然而在中国声乐日益繁荣、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我们许多的声乐工作者都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起它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来。

在每每提起“科学发声方法”时,人们就会自然联想到是指美声的发声方法,这个概念是错误的,或者说至少是不全面的。难道只有美声的发声方法是科学的?那么我们本民族的许许多多的发声方法又是什么呢?比如蒙古族的长调、呼麦等等,不照样是我们民族唱法中科学的体现吗?因此,我们不能用科学不科学来评价某种演唱方法。下面我就多年的演唱经验从三方面对演唱方法进行阐述:

一、流畅的气息

呼吸是人们的一种生理本能,是维持人体生命的一种物理运动。呼吸是呼气和吸气的总称,“吸气”是由于横隔膜的下降,肋肌、腹肌的扩张,使胸腔扩大,将气吸入肺部;“呼气”是由于收缩腹肌,肋肌促使横隔膜上升,吸入的空气受到压迫后由肺部,气管通过口、鼻排出。

呼吸是声音发出的动力,同时又作为一种传导工具把声波输送到人体的各共鸣腔体,使声源即声带发出的极微弱的震动得以扩大,可以这样说,凡有共鸣的地方就必须有气的存在,而有气的地方都有获得共鸣的可能。人体作为一个气场只要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作指导,长期不懈地坚持,严格训练,就一定能使运行的气血随“意念”改变而作相应的变化,逐步达到“意到、气到、力到”的完美境界。

常见的呼吸有:锁骨呼吸、胸式呼吸、肋骨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和腹式呼吸等类型。上述几种呼吸都有其相对应的应用范围,而对歌唱艺术来说胸腹式呼吸是最适用于歌唱的呼吸。只有很好地控制气息,才能从容演唱难度高的歌曲。

二、歌唱中的吐字

在歌唱中每个字的着力点和部分是不同的。咬字一定要有力量,但字不能咬死,规范的动作是咬字清晰的重要条件。当然,做到这些必须是在了解每个字是由哪些音素组成的基础上,要把声母和韵母拼合成一个完整的字音,既不能拆开来念得支离破碎,也不能咬得过死、过硬,要互相连贯、柔和。其次,在歌唱中要充分运用声音的共鸣腔体,在咬字的基础上做到声情并茂。演唱歌曲要有感情,要有情就必须根据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而在不同的歌曲中,感情不同咬字也不同。因歌而宜,要练就将所有的咬字都规范到一个统一的腔体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以字行腔。

三、演唱的风格

歌唱艺术的风格,是歌曲作品的艺术风格与演唱的艺术风格高度完善统一的体现,而突出作品的演唱风格是民族唱法的主要特点。我国民族众多,各地民族的风土人情、演唱内容均不相同,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演唱风格,有的热情奔放,有的委婉深情,有的甜美动人。在演唱中要把握作品的演唱风格,一是要了解和熟悉原作品风格,包括作品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区风格、个人风格等,以及形成这些风格的因素。二是在了解和熟悉作品风格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到作品中去探索和琢磨,怎样把作品的风格特点通过自己的演唱表现出来,再恰如其分地运用自己的歌唱技巧与艺术表现手法,准确地表达作品的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及民族特征,从而将作品与演唱风格融为一体。

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演唱风格,“对一个人适合的方法,不一定对另外一个人也合适”。所以应该积极探索合适自己的方法,要从自己的嗓音实际出发,不能一味的盲目模仿。声乐教育应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摒弃“千人一嗓”,强调、突出个性。每个歌唱演员只有认清自身的长处,才能在民族歌唱事业中葆有独特的魅力。

猜你喜欢
演唱风格咬字腔体
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探索
高铁复杂腔体铸造数值仿真及控制技术研究
高铁制动系统复杂腔体铸造成形数值模拟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橡胶挤出装置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浅谈普米族民歌的演唱风格与技巧
开孔金属腔体场强增强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