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画戏

2011-08-15 00:42北京
名作欣赏 2011年13期
关键词:白石画院笔墨

/[北京]怀 一

和平画戏

/[北京]怀 一

和平先生出画集,嘱我写一点文字来。

和平先生画戏画,当然他不光是画戏的。

画戏画必要提到贺世魁与沈蓉圃,贺是清中叶人,曾画《京腔十三绝》,京腔十三绝由此得其名。时值京剧极盛,霍六,正生演老生,池才官演武生,当时没有电视广播来宣传,百姓是通过贺世魁的画作才了解那些戏剧名角的。乾隆下江南,没有摄像拍照作记录,怎么办?画师画,画在那个时候的功用等同于现在的电视与广播。沈蓉圃晚于贺,他生活于清晚季,其时清统治虽说开始没落了,然而“甲午”战事还未起,戏剧呢,正是夜夜笙歌。沈蓉圃据贺世魁《京腔十三绝》,画成《同光十三绝》,所谓十三绝,即是徽班进京后,由演唱徽调、昆腔衍变成京剧的十三位京剧奠基人。

沈蓉圃画好《同光十三绝》,悬于前门大街的斋铺里,过往行人争相传颂,红极一时。此作现藏中国艺术研究院,梅兰芳在该院任过职,《同光十三绝》和梅兰芳有什么渊源呢?《同光十三绝》流传广,成为中国戏剧表演、服饰、化装、包括画戏的重要史料。

清代人物画普遍受到朗士宁传播的西画所影响,《同光十三绝》为工笔重彩画,人物面部分阴阳渲染,然而无伤大局,沈蓉圃是中国人,他的气质是中国的。《同光十三绝》,设色雅艳,人物传神,内心里很佩服沈蓉圃。

再早的戏曲绘画从汉画像便记载了,旧事不提,再说关良。

关良是近代戏曲绘画的始祖了。关良画油画,他毕竟是个中国老先生,毛笔的事关良也不是陌生的,按照今天的说法去理解关良呢,他是个学贯中西的人。关良画油画很在意笔墨,其实梵高也是讲究笔墨的,只是他们没有笔墨这个说辞吧?关良画戏曲,借鉴了油画笔粗秃的笔迹,加上他生就的造型法,提炼出来的戏剧人物生拙而文质。关良代表了戏曲画的高度,后来人画戏,都和关良有关系。

回到说和平先生画戏画。和平乃左姓,左和平出生在河北,后来到了西域之兰州画院当书记,我曾约韩羽等往甘肃画院办画展,期间认识了左书记。叫左书记很别扭,直呼和平先生吧。

和平先生善,待人接物可体悟。一旦投入到绘画里,绘画是会产生宗教意义的,所谓真善美,三者互相有联系,不真也不善,不善即不美,善不仅是人本的,更是为文为艺之母体,疏远善,近魔道,画人怎么下笔呢?

和平先生在画院从政,画院的政不同于其他的政,画院选书记找老好人来做,人善,画人都散漫,你横了谁还搭理你。

和平画戏不是游戏的,戏是戏,戏是问道笔墨之媒介,笔墨才是修养人生的大道理。

中国画,集人文修养于一体,单纯言画事,又入技。画画不是不要技,技以外,更有道,向道行才是国画的真本意。和平先生明此理,他习书,点划间有帖法,书以外,和平先生能篆刻,治印苍莽,有缶翁、白石韵。

说白石诗一,书二,印三,画为四,不是没有道理的,画要靠画外功养育。和平先生重传统,从他的修辞方式见一斑。时人逐名利,妄想一画成功业,天上可能会掉馅饼?要砸也砸在付出心血的人,不劳而获或者少劳多获是违背天意的。

和平先生画戏画,也是从关良始一路过来的,他一定看关良,韩羽先生的画也会给他以营养,人的禀赋不尽同,相互作用后,画的还是你自己。和平先生汲取前辈之经验,幻化出己意,蜕变之功是可喜的。

和平先生守西域,资讯交游没有内地更便捷,能画到今天这一步,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了。要我说真话,以白石昔年嘱咐可染句送和平,用笔慢一些,再慢一些看。如今理解慢,不是磨洋工,更不是慢到可染后来的板而滞,白石是要可染下笔能够沉住气。这口气怎么能沉得好,也是要见功夫的。

借为和平先生写文字,再次提醒我自己,沉好气。

作 者:怀一,本姓武,1965年生于大同,现主持二月书坊出版事务,出版作品集多部。

编 辑:王朝军 zhengshi5@sina.com

猜你喜欢
白石画院笔墨
广东中山市白石猪场有限公司
广东中山市白石猪场有限公司
重拾画院的写意精神
河山有君
——李可染画院院展
守正创新
——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成果作品展
笔墨童年
红砖白石五店市
[记得住乡愁]首届福建省画院油画提名展作品选登
白石的小名叫阿芝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