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滑雪中的可倒式回转技术

2011-08-15 00:54卢正洪
当代体育科技 2011年5期
关键词:雪板陡坡旗杆

卢正洪

(黑龙江省萝北县体育训练中心 黑龙江萝北 154200)

高山滑雪中的可倒式回转技术

卢正洪

(黑龙江省萝北县体育训练中心 黑龙江萝北 154200)

技术因素是制约我国竞技高山滑雪运动水平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为加快我国竞技高山滑雪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通过理论研究和运动实践等方法,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出发,对竞技高山滑雪可倒式回转进行设定,并对回转技术的基本坐标系及滑雪板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交换区的滑行技术动作,提出了交换区和滑行姿态应是等腰三角形或椎体型运动姿态等理论,以期为提高高山滑雪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训练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

高山滑雪 可倒式 回转技术

1 高山滑雪的定义

高山滑雪起源于阿尔卑斯山地域,又称“阿尔卑斯滑雪”或“山地滑雪”。特定的地理环境产生特定的求生方式,经常处于冰天雪地的北欧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有滑雪运动了。与其他起源于欧洲的冰上运动类似,它也是由原始狩猎演变而来并逐渐成为一种交通方式在北欧流行开来。现在高山滑雪是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赛项目,高山滑雪的每个项目比赛均采用单人出发,出发的顺序通过抽签决定,但有的项目需要滑两次,第二次出发的顺序由由第一次比赛的成绩确定。出发的间隔一般为60s,只有回转项目采用不等时时出发。出发时,运动员必须身穿经正式铅封标志的运动服(即经裁判员检查并认可的服装),佩戴出发号码布,头戴护盔,脚穿滑雪板,手持滑雪杖,同时必须使用脱离式固定器。高山滑雪是技巧性很强的运动,一直都倍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就着重介绍高山滑雪可倒式回转技术的特点,以及此技术在各种地形中的具体运用。旨在加速推广普及此技术,为高山滑雪运动员取得更优异的运动成绩提供可能。

目前世界高山滑雪技术从推雪技术发展为可倒式回转技术,当今各国选手都在采用这种新技术,此技术对提高成绩效果显著。

所谓高山滑雪可倒式回转技术的特点是无推雪、无脱滑现象、无扇面雪迹、外脚负重、快速立刃,采用这种新技术能使选手加快速度,提高成绩。

2 可倒式回转技术在各种地形的运用

2.1 高山滑雪的地形分析

回转比赛的场地应建在坡度20°~27°的山坡上。场地宽不得小于40m。起点与终点的高度差,男子为140m~220m,女子为120m~180m。旗门,男子55~75个,女子45~60个。每个旗门由两面旗和两根旗杆组成。红、蓝旗门要交替插设。旗由帜的规格为24cm×22cm。两个旗门的最小距离不得少于0.75m。旗门宽度为4m~6m。旗门设置应包括有开口旗门(两个旗门杆连线与线路方向垂直)、闭口旗门(两个旗门杆连线路方向平行)以及1~4个由3~4个旗门组成的旗门组,如蛇形门、螺旋门、三角门以及菱形门等。回转比赛的成绩以在两条不同线路各滑行一次的成绩相加,时间少者名次前列。

大回转比赛场地通常是多坡并呈波浪形,其宽度至少30m。起点与终点的高度差,男子为350m~400m,女子260m~350m。旗门数应是高度差的12%~15%。旗门宽4m~8m。最近两个上下连续门的旗门杆最小距离不得少于10m。大回转比赛一般须进行两轮滑行。第二轮滑行可在同一场地进行,但旗门必须重新设置。两轮滑行成绩相加,时间少者名次列前。

超级大回转场地要求是呈波浪起伏状的地形。宽度不得少于30m。起点与终点高度差男子为500m~650m,女子为350m~500m。旗门宽度,开口旗门最少为6m,闭口旗门为8m~12m。旗门数不得超过高度差的10%,但男子最少不得于少于35个,女子不得少于30个。

2.2 可倒式回转技术在直线滑行中的运用

可倒式回转技术在直线滑行中,要求选手精确选择旗杆的位置为目标,同时在滑行中要有较高的判断能力。高山滑雪中回转的速度虽然不如滑降快,但回转有旗门的限制,并不断在改变方向,而门距也只有4m~8m。如果在滑行中由于一时的判断失误,或是雪板与旗门的距离拉长,或是雪板撞在旗杆上最后导致过旗门失败,所以可倒式回转技术选择目标是很重要的,也是取得胜利的保证之一。

可倒式回转技术在直线滑行中将内旗杆的内侧作为回转目标,这时负重脚的膝关节以上身体部位都处在内旗杆的外侧,膝关节以下在内侧旗杆的内侧。这样雪板与旗门的距离就缩到了最小的限度上。在回转中小臂掉旗杆,并用整个身体压向旗杆,采用这种方法时一般是组合门。采用这种滑行技术时脚下不可过分用力,如果过分用力雪板与雪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过大,反而会减速。所以在直线滑行中只是小臂掉旗杆,脚下轻轻地摆动,但摆动时也要外脚负重,不能因为是直线滑行就里脚负重,这是错误的。因为全程滑行线路并不只是直线滑行,是大角度门形和直线滑行门形混合设计的,如果选手在直线滑行中内脚负重,突然遇到大角度旗门时交换重心是不容易做到的,而且很容易造成失败,在直线滑行中姿势稍高为好,这样便于脚下灵活摆动,而给地面的作用力较小,所以相对的转向也就小了。

2.3 可倒式回转技术在陡坡上的运用

高山滑雪的场地有陡坡,有缓坡,难度较大,所以在采用可倒式技术中运动员要随着场地的变化而变化。

在陡坡上采用可倒式技术时姿势要低,引体要小,胯以下向前外蹬动的速度要快。因陡坡上旗门与旗门之间的角度大,如果引体过大动作不能迅速,而陡坡上的速度快容易造成运动员的失败。所以在陡坡滑行时要形成较大的反弓形,在转向即将结束的一瞬间脚向里侧蹬,马上交换重心,并同时向前侧压膝,这样才容易通过第1个旗门。在陡坡通过大角度门时,要掌握好时机,板尖在内侧旗杆根部作为转弯的时机,把转弯处理到最小程度,外脚负重,板刃立得要快,要比缓坡大。进行下一次回转时交换重心,每个不同旗门都是如此交换,在陡坡滑行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姿势;(2)重心交换;(3)选择目标;(4)时机。

在陡坡上通过小角度旗门时,形成的反弓形要比大角度旗门小,姿势也要稍高些,这时最大限度地缩短旗门与雪板的距离,要选择内旗杆的内侧作为目标,两眼视看内侧旗杆的外根部,用雪板尖压向旗杆,膝关节以下通过旗杆的内侧迅速完成回转,在小角度旗门中回转时应注意板尖与旗门的距离,如果判断失误,就容易造成雪板与旗门间的距离拉长而减速,或雪板尖与旗门相撞破坏平衡造成失败。

2.4 可倒式回转技术在缓坡上的运用

由于缓坡上的旗门也是左右交换限制的,场地条件要求决定了运动员要注意姿势的高低,在缓坡上——般是小角度门距较长,此时运动员的姿势稍高些,反弓形也不要过大,脚下用力和立刃也要比陡坡小,才能处理好缓坡上的回转。在缓坡上通过小角度门时相对不费力气,但选手要在缓坡上减少阻力取得胜利,就要充分运用缓坡上的可倒式技术。在缓坡上滑行一般是采用蹬冰式转弯,选手在转向的同时外脚向前侧迅速地蹬冰,同时将重心移到原来的里脚,这样不但能较快地交换重心,并能够减少阻力。在小角度门的滑行中,只要膝部以下上下踏动,手臂掉前面的旗门就能回转,在缓坡上选手尽量要保持直线滑行,缓坡上的旗门角度较小,所以要求选手在滑行中不能向陡坡大角度旗门那样大幅度地进行回转。

3 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知,可倒式回转技术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技术之一,采用此技术能在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目前我国选手在陡坡滑行中掌握和运用得还不够理想,需要我们教练员和运动员继续努力来攻破这一关。

G863

A

2095-2813(2011)12(b)-0016-02

猜你喜欢
雪板陡坡旗杆
陡坡石缝致富果
纯电动汽车陡坡缓降控制系统功能研究
滑雪“小白”进阶篇
滑雪“小白”进阶篇
—— 单板滑雪
和雪人一起玩
贵州省陡坡林地变化特征分析
迎接新学期
旗杆到底有多长
村 路
老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