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超重和肥胖:全球研究报告

2011-08-15 00:52克里斯托弗艾金顿钱铭佳钟秉枢北爱荷华大学健康体育和休闲产业学院美国爱荷华州HOPSports股份有限公司全球事务与研究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首都体育学院北京009
运动 2011年5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

克里斯托弗·R·艾金顿,钱铭佳,钟秉枢(.北爱荷华大学健康、体育和休闲产业学院,美国 爱荷华州;. HOPSports股份有限公司全球事务与研究部,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009)

挑战超重和肥胖:全球研究报告

克里斯托弗·R·艾金顿1,钱铭佳2,钟秉枢3
(1.北爱荷华大学健康、体育和休闲产业学院,美国 爱荷华州;2. HOPSports股份有限公司全球事务与研究部,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3.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1 前 言

在过去的40年里,学校体育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由运动技能导向型向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方向转变。然而,从全球范围看,体育课正从中小学课程表中不断被消减、压缩甚至被取消。很显然,体育课的价值正在全球范围内经受考验。

在一个不断强调量化的时代,如果缺乏有效的措施向学习者彰显体育对其发展的重要性,那么,这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分析信息的能力、有效沟通和创新行为等是21世纪的核心学习内容,如果体育所产生的收益和效果能够与这些核心学习领域相联系,那么体育的重要性将得到更加充分的认可,体育将能够继续被纳入学校基本课程体系中。我们如何证明体育是像阅读、写作和数学等其他基本生存技能一样重要的必备素质呢?

很显然,有必要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评估措施来加大量化,体育课程必须提供数据证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正是这种量化的缺失,妨碍了体育课程成为社区卫生保健体系的组成部分。由此,有必要制定运动表现标准和方法以衡量体育教育的影响,从而在日益规范的教育界,制定一套能够让学生展示他们基本身体素质的体育课程。让大家知道,正如有必要提高阅读、数学和科学等基本技能一样,体育课程的存在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以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发掘学生的运动潜能。

目前,肥胖和超重现象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年中已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有调查发现,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养成的生活习惯将延续至成年生活。因此,目前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出现的肥胖症将成为未来成年人群的健康隐患。这一问题带来的挑战是十分复杂的,需要运用更全面的、多学科的思维来应对。全球范围内健康、休闲和体育教育从业人员在制定战略、解决肥胖和超重问题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有必要引进新的教育模式,将健康和体育课程融合,倡导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在体育教学中探索运用新科技方法,将学校体育活动与非正式的社区体育方案相联系,并不断改进体育师资培养。

在中国,与政府建设体育强国的要求相比,中国体育发展现状仍存在相当的差距。15岁以上人口经常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23.5%,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规模萎缩,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人才梯队建设出现危机;学校体育工作不容乐观。学校担心体育课发生危险,因噎废食,把单双杠、丢沙包统统列为危险项目;家长只关心文化课成绩,怕体育活动占用学习时间,很少顾及孩子健康;学校一心想提高升学率,重智育轻体育,重考试分数轻身体锻炼;地方政府对青少年体育工作关心不够,体育设施投资不足,校园场馆开放不够,导致青少年学生无处可锻炼。现阶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任务刻不容缓。

这些的确是严峻并且复杂的挑战,需要用多角度的、全球性的、能够折射出有效方法、策略和步骤的观点来解决。2010全球体育教育论坛(The Global Forum on Physical Education Pedagogy)在探索重新思考、完善和构建健康与体育教育以及体育师资培养新方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2 全球体育教育论坛

2010全球体育教育论坛2010年5月在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和爱荷华州社区学校举行,来自25个国家,代表64个学校和机构的70余位教育家、健康专家、管理人员、政策制定者和普通公民在为期2天的安排中,采用报告、专题研讨会和小组讨论等方式,通过回顾体育教学中技术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和根植于社区生活的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就重新构建和设计未来的健康和体育教育等相关议题进行了对话和讨论。每位与会人员以墙报报告的方式就在大中小学创新健康和体育教育教学模式、改进健康教师和体育教师培养方式、编制《2010年全球体育教育研究报告》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论坛探索的几个基本范畴包括:(1)在全球范围内重新界定健康与体育教育;(2)为健康教师和体育教师研制新教学方法,这些新方法将增强体育教育的可量化性,有助于构建健康的社区生活,强调通过表象法来增强训练效果并在实际训练中强化学习;(3)研究将学校体育教育方案延伸至社区生活;(4)重新审视健康和体育教育中相关技术的应用;(5)促进学校、社区、大学、非政府组织和商业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6)重新界定健康与体育教育的关系,并以此为契机推进终身积极生活方式;(7)鼓励前瞻性思维。

论坛针对“21世纪的健康与体育教育”这一主题,在遵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8年巴黎会议上通过的《体育运动国际宪章》、国际体育科学与体育教育理事会1999年第一届世界体育教育峰会通过的《柏林政府部长行动纲领》、国际体育科学与体育教育理事会2005年在瑞士批准的《马格林根体育宣言》等现行法律文件基础上,根据学校及其社会的现实语境,达成了一致共识,为分析问题和探究解决之道提供了真实可靠的途径。

3 全球体育教育论坛研究报告

21世纪的体育教育应该激励、促进学习者尤其是患肥胖症和体重超重的青少年很快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全球化、知识爆炸和不断变化的人口特征对人们在21世纪生活、工作和娱乐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性格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儿童和青少年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有效地分析信息的能力,用口头和书面等各种方式进行交流的能力,思维更具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性,并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21世纪的健康与体育教育教学研究报告呼吁学生、体育教师、健康和娱乐专家、决策者、商界领袖和普通市民采取行动,群策群力,为加强和维护个人的健康和福祉做出应有的努力。

3.1 体育教育学

3.1.1专注于内容和方法,促进儿童及青少年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这需要融技能发展、体育健身、健康的体魄、适当的营养和休闲等于一体。

3.1.2重新设计体育课程,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并鼓励学生发展生活技能,从而养成终身的、以自我导向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

3.1.3强调教师、管理人员、家长、社区成员、商界领袖等社区利益相关者合作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契机倡导、推广和教育个体通过接受正规或非正规的教育,将体育活动融入其日常生活中。

3.1.4将健康和体育教育计划作为体现社会正义的重要方式,为他们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摈弃文化、种族、道德以及社会和经济差异,身心愉悦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3.1.5通过学校的课程设置,将21世纪学习者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性格与运动潜能(运动技能和体能)、健康状况和休闲计划所产生的效能相联系。

3.1.6运用技术,以促进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和评估。

3.1.7用恰当的方式重新界定评估方式和基于目标基础上、与标准相关联的运动表现,以增强体育教育的可量化性。

3.1.8确保有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教授体育与健康、运动和休闲相关课程。

3.2 体育师资培养

3.2.1充分认识到健康与体育教育一体化的重要性,强调运用有助于青少年养成健康积极生活方式的教学方法。

3.2.2提倡融健康合理的营养、体重管理、运动和休闲等广泛内容于一体的体育教育方案。

3.2.3创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良好环境,发挥学生的运动潜能,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成为积极的体育活动参与者。

3.2.4与家长、学校和社区组织建立伙伴关系,从而能够深入研究调查,并为他们量身定制相关训练计划,这是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

3.2.5加强教师在处理不同种族、民族、文化、社会经济水平、投资水平和设施设备使用权等方面问题中的作用,积累弱化和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

3.2.6体育教育的量化除聚焦于教育过程和个体所取得的成绩外,还应包含评估环节和教学策略。

3.2.7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运用表象法和有效的技术来强化学习。

3.2.8对参加体育师资培训学员的评价应包括相关的知识、技能以及学员追求卓越的性格。

4 结 论

2010全球体育教育论坛研究报告阐述了加强和改善体育教育和体育师资培养的建议,强调了健康积极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融健康与体育教育于一体,促使学生发挥运动潜能,以及普及体育文化、师生互评和社区合作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该研究报告的核心是呼吁加强和维护个人的健康和福祉。报告呼吁学生、体育教师、健康和娱乐专家、决策者、商界领袖和普通市民采取行动,群策群力,为应对全球范围内日益严峻的儿童和青少年肥胖和超重问题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1]Bailey, R. (2006).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in schools: A review of benefits and outcomes.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76(8), 397-401.

[2]Bocarro, J., Kanters, M. A., Casper, J., & Forrester, S. (2008).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nd lifelong active living. Journal of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27,155-166.

[3]Edginton, C. R., Kirkpatrick, B., Schupach, R., Philips, C., Chin, M. K., & Chen, P. (2011). A dynamic pedagog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preparation: Linking practice with theory. Asian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 16(2), 7-23.

[4]Freedman, D. S., Mei, Z., Srinivasan, S. R., Berenson, G. S., & Dieta, W. H. (2007).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excess adiposity among overweight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The Bogalusa heart study. Journal of Pediatrics, 150, 12-17.Hardman, K., & Marshall, J. (2009). Second world-wide survey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Final report. Berlin: ICSSPE/ CIEPSS.

[5]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ports Science and Physical Education. (1999). The Berlin agenda for action for government ministers: 1st world summit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trieved February 13, 2011, from http://www.icsspe. org/index.php?m=13&n=78&o=41

[6]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ports Science and Physical Education. (2005). Magglingen commitment for physical education: 2nd world summit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trieved February 1, 2011, from http://www.icsspe.org/ download/documente/deklaration/Magglingen %20Commitment%20for%20Physical%20Educat ion.pdf

[7]International Obesity Task Force. (2009). Obesity: Understanding and challenging the global epidemic. 2009-2010 report .Retrieved February 13, 2011, from http://www.iaso.org/site_media/uploads/ IASO_Summary_Report_2009.pdf

[8]Lund, J. L., & Kirk, M. F. (2010). 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 for middle and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9]McKenzie, T., & Kahan, D. (2008). Physical activity, public health, and elementary school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08(3), 171-179.Puhse, U., & Gerber, M. (2005).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ncepts, problems, prospects. Oxford: Meyer & Meyer Sport (UK) Ltd.

[10]UNESCO. (1978). International chapter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Retrieved January 3, 2011, from http://portal.unesco.org/en/ev.p hpURL_ID=13150&URL_DO=DO_TOPIC &URL_SECTION=201.html.

[1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0). Global strategy on diet,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Childhood overweight and obesity. Retrieved February 9, 2011, from http://www. who.int/dietphysicalactivity/childhood/en/.

[12]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2009年2月27日,卫生部新闻办公室.

R589

A

1674-151X(2011)05-001-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5.001

投稿日期:2011-02-15

1.美国爱荷华州北爱荷华大学健康、体育和休闲产业学院博士、教授;2.美国加利福尼亚州HOPSports股份有限公司全球事务与研究部副部长、博士;3.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近年来体育认知研究进展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16年最佳体育照片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