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霍元甲、李小龙谈中国武术技击的发展

2011-08-15 00:50封慧歆
武术研究 2011年7期
关键词:霍元甲精武武学

封慧歆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 江阴 214405)

从霍元甲、李小龙谈中国武术技击的发展

封慧歆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 江阴 214405)

霍元甲和李小龙,一位是著名武术家、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一位是一代宗师、闻名世界的电影明星,两人的武学思想和技艺都对后世武术技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在两位武术大师精神的引领下,中国现代武术技击呈现出了融会贯通、兼容并包、回归自然的未来发展方向。

霍元甲 李小龙 武术 技击

1 霍元甲、李小龙的武学思想与技艺传播

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字俊卿,汉族人,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今属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霍元甲的一生,因三件事而留芳于世。其一:偷艺于父,苦练于舍外,使家传的“迷踪拳”绝技达到了新的高峰[1]。其二:两次威震西洋大力士。一次是在1901年,一名俄国人在天津设擂台,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国无敌手。霍元甲登台打擂,此人迫于霍元甲威名,未敢交手,甘愿登报承认自己藐视中国人是错误的,随后灰溜溜地离开了天津。第二次是1910年,上海来了个叫奥皮音的英国大力士,在张氏味莼园设擂台,称“东亚病夫无人敢来尝试”。霍元甲义应陈其美、农劲荪的邀请来到上海,也在张园设一擂台,与奥皮音对垒,并登广告称:专收外国大力士,虽有铜皮铁骨,无所惴焉。事情结果与上次相仿,英国大力士不敢应战。霍元甲威震俄、英大力士,为中华民族雪洗了“东亚病夫”之耻,鼓舞了中华民众的志气,为亿万同胞所敬仰[2]。其三:1909年6月,霍元甲在上海闸北创办“精武体育学校”,培养武术人才,后又将学校改名为“精武体育会”。孙中山先生非常推崇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的信念和将霍家拳公诸于世的高风亮节,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惠赠精武体育会。精武体育会高举“爱国、修身、助人、正义”的旗帜,它打破门户偏见,不争一家一派之短长,博众家之长,将国术发扬光大[3]。

李小龙(1940年11月2日-1973年7月20日),也是一代武术宗师,致力于对武术哲学、武术改革的研究,并创立了截拳道。他是打入好莱坞的首位华人,也是将中国功夫传播到全世界的第一人。他将KungFu(功夫)一词写入了英文词典,并拍摄了《精武门》等多部功夫电影,在全球拥有近30亿影迷,据说毛泽东主席也喜欢看他的电影。

李小龙在13岁时跟随名师叶问系统地学习了咏春拳,此外,他还练过洪拳、谭腿、少林拳、戳脚、节拳、白鹤拳等传统武术招数,学过恰恰舞并获得香港恰恰舞冠军,为截拳道的创立奠定了基础。1963年,李小龙在美国开办了自己的功夫学校。1964年初冬,在加州长堤(Long Beach)举办的世界空手道大赛上,李小龙应邀表演了自己独创的拳法——截拳道,惊艳世界。“截拳道”,顾名思义就是阻击对手来拳之法,或截击对手来拳之道。截拳道倡导搏击的高度自由和本能性,抛弃传统形式,忠实地表达自我。“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是截拳道的纲领和要义[4],这是一种集世界各种武术精华于一体的全方位自由搏击术。

霍元甲和李小龙,都为中华武术技击的发展倾注了毕生的精力,极大推动了武术技击的发展。“精武体育会”打破了门户偏见,博采众家之长,发扬了“公平、正义”的武学精神;截拳道倡导搏击的高度自由和本能性,其“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武学境界[5]对后世武术技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霍元甲、李小龙武学精神与文化传播

霍元甲的一生虽然短暂,却轰轰烈烈,充满传奇色彩。有多部影视作品描述他的事迹,其中1981年黄元申主演电视剧《霍元甲》和2006年李连杰主演的电影《霍元甲》堪称经典。特别是电视剧《霍元甲》的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的豪迈歌词唱遍大江南北,唱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心声,让每个中国人都热血沸腾。“霍元甲”不仅仅是一个人物,也成为了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或一个符号的象征。《霍元甲》的热播,使无数青少年为之振奋,有的甚至将霍元甲的的武打动作模仿得惟妙惟肖。在这一热潮中,人们不仅对武术技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为国为民”的精武精神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李小龙则拍摄了《精武门》(饰演霍元甲的徒弟陈真)、《唐山大兄》等影片轰动一时,打破了亚洲票房纪录。李小龙在片中展现的大无畏精神和精绝的打斗技巧,尤其是他在表演中穿插的“李氏恰恰舞步”式的技击步法令人瞩目,全面展现了中西合璧的武术特色。此后,李小龙又自编、自导、自演了影片《猛龙过江》和《死亡的游戏》,还与美国好莱坞华纳电影公司联合拍摄了《龙争虎斗》,并亲自担任了主角。正当李小龙雄心勃勃,准备继续拍完《死亡的游戏》的时候,于1973年7月20日突然在香港逝世,享年32岁。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武术家,香港、美国、大陆都拍摄了不同版本的《李小龙传奇》[6]。

通过影视传媒的传播作用,霍元甲、李小龙的武学思想和技艺成为一种文化得以传承,并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不断发扬光大。

3 霍元甲与李小龙对武术技击发展的影响

3.1 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发展

武术是一种理想化的技击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霍元甲、李小龙打破门派的约束,挣开传统的束缚,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追求完美的理念是武术技击理想化的发展方向,也将是未来武术技击的继承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在两位大师的精神引领下,中国武术技击将始终追求“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最高境界[7]。“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霍元甲、李小龙对武学的执着精神令人钦佩。

3.2 兼容并包、多元化的发展

武术技击在苦苦追寻发展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文化格局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中西文化的交融不断加深。人类对生活质量、精神文化有了更高的追求,追求自然、和谐、休闲的生活方式。然而,技击往往以对抗、竞争的形式出现,是否与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目标相违背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和谐不是否认矛盾、拒绝矛盾、消除矛盾,而是要化解矛盾、协调矛盾、解决矛盾。矛盾的不可消除性,决定了和谐的相对性。”[8]如何化解矛盾、协调矛盾、解决矛盾?霍、李二人以自身的武学实践找到了答案:武术技击可以通过存在形式的多样化来适应现实社会,解决“技击”对抗带来的矛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霍元甲、李小龙对武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正因其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而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吸取前辈的经验,我们今天的技击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来实现其发展的多元化。

3.2.1 以国内竞技的形式存在

以中国武术职业联赛、散打王、功夫王、全国锦标赛等赛事为契机,以发展、推广武术技击为目的,利用严格的比赛规则来规范武术技击的发展套路,使武术技击得到传承与创新,这将是现代社会武术技击的主流形态。

3.2.2 以国际竞技的形式存在

中国选手可常与国外选手进行武术技击方面的切磋,如“中泰对抗赛”,“中美对抗赛”等,通过国际竞技的形式促进文化与技术的交流,也是中国武术技击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

3.2.3 以街头格斗的形式存在

在文明社会,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街头格斗的形式依然可以存在,这是武术技击防身自卫功能的体现。在他人遭遇危机时挺身而出、伸张正义,在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时正当防卫,都是街头格斗的具体形式。街头格斗讲究一招制敌,体现了武术技击“无法无限”的永恒主题。

3.2.4 以传统武术特殊技法的形式存在

中华传统武术的特殊技法包括点穴、内功、硬气功等,往往无法通过擂台或其它实战形式展示,具有非常神秘的色彩。在特定领域内对这些特殊技法进行交流,对推动现代武术技击的发展、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武术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3.2.5 以无限制交流的形式存在

民间武术家之间自发的比武交流,也会对现代武术技击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比武在形式上没有任何限制,以修身养性为目的,讲究点到为止。他们注重礼仪,切磋技艺,讲究招式,注重内涵交流,这是武术技击人文精神的体现。

3.3 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发展

霍元甲、李小龙两位大师的武学理念都包含着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思想,追寻着武术技击最朴素、最本真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社会赋予了武术技击新的内涵与生命力,但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仍将是武术技击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或许我们看见的依旧是惊心动魄的“殊死相搏”,但是人们已经有了驾驭这种技击形式的能力,使得武术技击不会偏离和谐自然的生活目标。经过周而复始的洗礼,武术技击羽翼更加丰满,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回归自然,是武术技击的最高境界,恰似“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开朗[9]。

4 结语

霍元甲、李小龙两位武学大师,代表着一种至高的武学文化和精神,他们对武术技击的影响极其深远。在两位大师的精神引领下,中国现代武术技击将向着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式多元、回归自然的理想境界发展,走出一条糅合西方和中国特色、融汇传统与现代元素的新路来。

[1]李玉川.远离迷踪拳的霍家后人 [J].小康,2010(12):105-107.

[2]杨祥全,吕广臣.“精武元祖”霍元甲考略[J].搏击·武术科学,2008(3):21-23.

[3]陈根福,王国志.上海精武体育会对中华武术发展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06(9):1-2.

[4]秦开元,阿合江.论李小龙的武术思想[J].搏击·武术科学,2009(7):27-28.

[5]王国志.论武术与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J].体育文化导刊,2008(3):46-47.

[6]祝春亭.功夫皇帝—李小龙传[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77-123.

[7]王 岗,吴 松.中国武术:一种理想化地技击艺术[J].体育文化导刊,2007(2):21-22.

[8]邱丕相,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J].上海体院学报,2008(2):44-46.

[9]彭玉平.“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王国维“三种境界”说新论[J].中山大学学报,2005(45):21-27.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Attack Tracing of Wushu from Huo Yuanjia and Bruce Lee

Feng Huixin
(P.E.Department of Jiangyin Polytechnic College,Jiangyin Jiangsu 214405)

Huo Yuanjiaand BruceleearefamousChines eWus hu mas ters,Onewasawell-known national hero and the other a great mas ter aswell asa world-famousfilm s tar.Both of them had great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Wus hu unarmed s erieswith their theoriesand techniques.Under the leaders hip of the two mas ters's pirits,the Chines e modern Wus hu unarmed s eries has the developing trend toward future involving characters of diges ting,compatibility and naturalnes s.

Huo Yuanjia BruceLee Wus hu s eriesdevelopment

G85

A

1004—5643(2011)07—0012—02

封慧歆(1976~),男,讲师。研究方向:武术教育与文化。

猜你喜欢
霍元甲精武武学
精武英雄
精武英雄
左右脚的比赛
左右脚的比赛
基础教育设施空间演变与用地置换
基础教育设施空间演变与用地置换
百年精武体育在马来西亚的发展及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