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与西方拳击差异的文化学探源

2011-08-15 00:50张立燕
武术研究 2011年7期
关键词:西方人武术体育

张立燕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淄博 255100)

中华武术与西方拳击差异的文化学探源

张立燕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淄博 255100)

搏击是源于人的生存、生活中的保护自我或攻击敌人的生物本能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但在东西方,二者却走向了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演化成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中国形成了武术,而西方则产生了拳击。二者差别不仅仅是外在用具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更多体现的是运动理念的差异——东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是导致产生这种分歧的最根本原因。这种差异将随着文化差异的存在而存在,又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逐步受到世人的认同而共同走向世界。

武术 拳击 体育文化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形式和内容之一,上世纪二十年代一度曾被称为quot;国术quot;,是千年来中国强身健体和自卫防身的一种方法,其运动形式包括徒步手或器械的套路和对抗,对增强体质、锻炼意志起着良好的作用。武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表现为一种肢体运动的技巧,其中也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等诸多含义,是我国的一项国粹。

作为西方体育运动项目之一的拳击在古希腊时期就出现了,考古发掘的希腊文物中就有绘有拳击图案的陶片,它最初源于西方奴隶主的消闲观赏,经历过早期的野蛮打斗——格斗者或为了金钱、或为了名誉、或为了服从主人的命令而进行赤手相斗。最初的拳击是很野蛮的,因为没有规则,比赛中,格斗者可能受重伤,甚至可能被对手打死。直到1860年英国人昆斯伯里制定出第一套拳击规则,并采用手套对比赛者进行保护,才使得野蛮的格斗变成了一项近代工商业社会的专项竞技运动。

人类的搏击都是源于人的生存、生活中的保护自我或攻击敌人的生物本能需要,搏击是中西体育发展史上一种共同现象,但后来二者却分别走向了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在中国形成了武术,而西方则产生了拳击。为什么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形式呢?这不仅是东、西方人对搏击这种现象的认识、理解的方向、深度程度不同;其中更多地反映着搏击中蕴含着的东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

体育文化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反映。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民族性格,对体育文化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造就了不同的体育文化风格。体育文化在具体表现方法上总是还原为一定的民族文化形态,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同民族所选择的具体存在方式与独特的发展道路。一个国家的体育文化总是反映着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由于各国家和地区文化传统的不同,也就形成了各不相同的体育文化。

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经汉代独尊儒术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在封建社会两千余年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诸多领域的指导思想,并且对中国古代体育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国古代体育文化中具有的伦理教化的价值取向、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和祟文尚柔的运动形态的独特性格,主要是在儒家学说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在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下,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体育文化特色。儒家文化强调文化意境,较多地注重艺术性,太极、八卦中讲究意境,突出表现出对中华传统文化追求quot;意境quot;的一种反映,以至于太极成为了中国武术的杰出代表,一提到武术,就让人很容易地联想到中国人打太极拳的形象,而正是这种追求意境的反映使中国武术具有了有别于西方国家文化特有的民族性。正因为如此,外国人在没有了解中国文化之前,往往只是对动作套路的机械模仿,而较难掌握中国武术的精髓,这也是为什么中华武术走向世界的道路为何如此艰辛的一个原因。

道家思想对我国武术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以老庄哲学为思想渊源,它与气功及武术也存在较为密切的文化联系。在思想上,中华武术的阴阳辩证、五行生克观以及“因敌变化”、“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观念均来自于道家思想,武术理论中相反相成的技击原则亦与道家太极、五行、八卦等理论相一致,此外,气功更汲取了道家的养生思想,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内功修炼体系。

在西方,“通过公正竞赛,发挥人的潜力,去争取优异成绩”的这种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源头,人们常常溯源到古希腊。古希腊城邦制度的核心成分是自治、民主、法治、平等,它是人的思想解放和个性张扬的保障,而这些正是竞技体育形成的思想基础和外部保障。古希腊奥林匹克竞技大会的平等参与和公平竞赛的原则,正是对当时古希腊城邦实行的奴隶民主政治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映。这种追求卓越、勇于展示自我的思想一直受到西方人尊崇。在当代西方,“个人主义”是其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的主导精神,作为大多数欧美人信奉的价值标准,它也是西方人的人生哲学。在体育文化中也是这样,西方人肯定运动员的个人奋斗和个人价值,如拳王阿里、飞人乔丹等人物几乎成为了美国精神的象征和体育精神的代言人。这种文化精神还影响到运动比赛中战术的运用和选择,如体育比赛中的明星战术,充分给明星队员创造各种机会以发挥明星队员的个人高超的技艺以获取比赛的胜利,同时给比赛带来强烈的可观赏性。相反,中国人则更为重视和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排斥个人英雄主义表现,即便是个别运动员在比赛中通过个人英雄主义使本队得到了利益也会难免受到教练和队员的指责。

在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影响下,东西方的体育观念和运动方式的选择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国人重理想,重传统,对于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要好好保护,并努力保持本色,对自己悠久的历史津津乐道;西方人重现实,好创新。讲究实用性,以为我所用为原则,以超越前人为自己的目标。

中国人重视集体荣誉感,重门派,忽视个体的自主性,所以武术中以门派的利益得失为重,个人的生死荣辱为轻;本门派能发扬光大,个人理想就得以实现。门派之间呈现封闭、互不交流的状态。西方人重视自我,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不拘泥于固守成规及对以前成就的满足,对个人创造一些以前没有的新玩意儿、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动作、对一些充满刺激性的活动有着极大的兴趣,所以,蹦极、攀岩、极限运动、高山滑雪等新鲜刺激的运动只能由他们发明并享受其中的乐趣。而中国人则爱好打太极拳、调气息,对在运动中体会蕴含其中的文化意味则有着解不开的情结。

中华武术是围绕生命活动的维持和人格的完善来宣扬崇德尚礼、舍己从人的伦理思想,有人认为武术典型的象征符号为太极图,它表明中国人在以技见道、德艺合一的过程中,讲究阴阳互补、转化升华的自我完善,因而具有泛道德主义倾向。西方拳击则沿着追求卓越、超越现实的方向发展,以我为主、拼搏竞争,其象征符号为十字架,表明西方人在精神与物质、此岸与彼岸的对立中追求极限和超越,具有泛科学主义倾向。

中国文化崇尚天人合一,融于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对打中,自然的人可以使用一切为我所用的工具和招式,腿是人体的一个有力部位,所以在中国武术中很重视腿功,拳谚有“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的说法。西方人一方面崇尚理性,讲究规则的合理性,重视对参赛者的保护,所以业余拳击比赛时参赛队员既带有护具又带着头盔;另一方面,西方人又追求刺激,最大程度地挖掘人的体能,故职业拳击比赛中参赛者只带手套,不戴头盔。

中国人讲宏观、重视整体性;故武术中讲究悟性;西方人严谨、重细节,注重科学性,拳击中讲究如何有效击中对手。

体育文化具有民族性,形成后不会轻易改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任何一个民族的体育文化又具有时代性,又使得不同的民族体育文化反映共同的时代感特征。随着现代社会的进入,国际社会呈现出趋同性,全球化趋势正在形成,各民族、国家的文化都表现出相同或相近的时代特征,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时,体育文化的时代性促使民族体育文化走向沟通和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逐步受到世人的认同而共同走向世界。

[1]编委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2]童昭岗,孙麒麟,周 宁.人文体育[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61.

[3]曹守禾.儒家学说与中国古代体育性格的形成[J].体育文史,1993(5):9-27.

[4]旷文楠.少林习武的发端及早期道教武术[J].体育文史,1994(4):9-11.

[5]阮纪正.武术——中国人的存在方式[J].体育与科学,1992(2):32-36.

[6]张立燕,胥志强.古奥运会缘何产生于希腊[J].科技信息,2009(8).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Wushu and Western Boxing from the View of Culture

Zhang Liyan
(Zibo Teacher's College,Zibo Shandong 255100)

Combat wasderived from theexis tenceof lifein theprotection of s elf or attack theenemy'sbiological ins tinct.But combat evolved into two different forms of exercis e——formed Wus hu in China and produced boxing in the wes tern.The differencesbetween them are not only external formsof expres s ion but als o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The later isthedivergenceof the mos t fundamental reas ons.The difference with the exis tence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s and integration,will gradually get people's acception and go to thecommon world.

Chines eWus hu boxing s portsculture

G852

A

1004—5643(2011)07—0029—02

张立燕(1972~),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西方人武术体育
中华武术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武术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