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二十七年国外武技传播规律抽绎与评析

2011-08-15 00:50李守培郭玉成
武术研究 2011年7期
关键词:泰拳空手道跆拳道

李守培郭玉成

(1.河北联合大学体育部,河北 唐山 063000;2.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中华武术》二十七年国外武技传播规律抽绎与评析

李守培1郭玉成2

(1.河北联合大学体育部,河北 唐山 063000;2.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文章通过对内容分析、文献资料、比较分析、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将《中华武术》杂志自1982年创刊至2009年第7期共300期内容所经历的27年发展史划分为四个阶段,从武技传播内容流变的角度,抽绎并评析了杂志传播国外武技的规律。将对国外武技的传播规律整体抽绎为:一是就国度而言,杂志走了“由近及远”的路线;二是就武技种类而言,杂志采用了“抓大挂小”的方式;三是就武技介绍占用篇幅而言,杂志运用了“峰谷相间”的模式;四是就对国际流行武技的介绍而言,杂志坚持了“恒中有变”的方针。

《中华武术》杂志 武术杂志 武术 武术传播

“人类的格斗术始于战争,是从战场上的血腥厮杀总结出来的,它的初始技术各民族是几近相同的。”[1]但由于各自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发展演绎至今,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类格斗术,我们将中华民族的格斗术称为武术,将其他民族的格斗术统称为国外武技,以作区分。而武术与国外武技又可统称为武技。

《中华武术》自1982年10月25日创刊,时至2009年第7期(总第300期),已走过了27个春秋。本文以对《中华武术》27年来武技传播内容系统、详尽的研究为基础,从“武技传播内容流变”的角度,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982年——1996年(第一阶段):挖掘整理社会武术,推广宣传竞技武术;1997年——1999年(第二阶段):竞技武术与社会武术并行,太极拳渐现峥嵘;2000年——2004年(第三阶段):太极拳法独领风骚,竞技散打一现昙华;2005年——2009年7月(第四阶段):社会武术兴盛,学术版应需而生。[2]

以上述四阶段的划分为依据,本文将对《中华武术》杂志中的国外武技传播内容分阶段作出研究,整合、提炼出杂志27年来的国外武技传播规律,并加以评析。这不仅是对《中华武术》在上述四阶段国外武技传播内容的深度研究,也是从最基础的传播内容分析层面上,对本文将该杂志27年发展历路四阶段划分合理性的有效论证,有助于揭开历史的尘封,展示出中国27年来不同时期的国外武技发展状况,以及该杂志27年国外武技传播的心路历程和在传播探索中的得失,可为武术及武术类杂志的后续发展提供借鉴。而在武术杂志前景堪忧、武术传播状况亟需改善的今日,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则显得尤为突出。

1 《中华武术》各阶段国外武技传播规律抽绎与评析

1.1 《中华武术》第一阶段国外武技传播规律抽绎与评析

《中华武术》杂志于1982年创刊以来,在坚持引领武术发展潮流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对国外武技的介绍,以开拓读者视野。早在1985年设立的“国际武坛”和“友谊之波”等栏目即有撰文涉及到国外武技,如1985年第2期(总第13期)的专栏“国际武坛”中即载有“曼谷观泰拳记”一文,涉及到了泰拳。1986年第8期(总第31期)中的“友谊之波”栏目载有“独特的日本武道——日本武道团访华表演追忆”一文涉及到了日本武技,同年第10期(总第33期)的“国际武坛”专栏的“日本合气道”一文是对合气道的论述。1987年第7期(总第42期)又有文章“朝鲜的徒手自卫术——苏巴克”对朝鲜武技做了论述。但综而观之,这些关于国外武技的论述在《中华武术》杂志中如惊鸿一瞥,所在少有,纯粹对技术的介绍就更是绝少了。《中华武术》真正开始对国外武技的系列介绍始于1988年第10期(总第57期)的“海外技击”专栏,陈国荣编译的介绍朝鲜跆拳道的系列文章,连载三期,后于1989年第3期始又将跆拳道的摔技、二十四式及竞赛方法连载三期向国人介绍。1989年第9至11期杂志连续三期介绍了空手道的技术,同年第12期及1990年第1至3期和第8期的“海外技击”专栏均是对泰拳的介绍,第4、5两期刊登的则是“世界武技概览”和“台湾武术览窥”。可见,这三年中《中华武术》杂志主要对跆拳道、空手道和泰拳三种国外武技有重点有次序的做了介绍,使读者首先了解了风靡世界的三种主要亚洲武技。

1991年、1992年与1993年连续三年《中华武术》没有专文介绍国外武技。1994年第8期(总第121期)至次年第1期(总第126期)和第5期(总第130期)及第12期(总第137期)均是对剑道的技术与理论的介绍,内容涉及到剑道的连续进攻技法、抢先、引诱攻击技法、“担”技及上段攻击法、躲闪反击技法、技术理论及常用战术等,可以说已将剑道的技术与理论介绍得较为清楚。另,1995年第8期亦对日本武技踢拳道做了简略的介绍。同年第10期(总第135期)直至1997年第3期(总第152期)历时17个月通过系列文章将跆拳道的技术与理论做了详细、系统的介绍,展现了跆拳道的全貌。1996年第2期(总第139期)对合气道有所介绍,同年第3期(总第140期)介绍了泰拳。值得注意的是,《中华武术》于1996年第9期(总第146期)首次对源于亚洲以外的武技加以介绍,本期介绍的是风靡世界的拳击,对拳击的技术及竞赛做了简明的论述。可见,《中华武术》在1994年至1996年三年内对国外武技的传播主要集中在剑道与跆拳道上。

综上,在《中华武术》杂志的第一发展阶段(1982年——1996年:挖掘整理社会武术,推广宣传竞技武术),杂志主要介绍了亚洲的日本、朝鲜(韩国)和泰国的武技,具体到武技而言则主要集中在跆拳道、空手道、泰拳和剑道四门武技上。对亚洲的踢拳道与合气道稍有涉及,亚洲以外的武技则只对拳击稍有提及。

1.2 《中华武术》第二阶段国外武技传播规律抽绎与评析

1997年第1期(总第150期)至第3期(总第152期)连载了1996年对跆拳道的介绍。另,第1期还对菲律宾武技做了介绍,第3期开始至第6期及第8期至次年第1期均是对泰拳的技法及渊源的介绍,其中,第10期(总第159期)涉及到了日本柔术,第12期(总第161期)论述到了缅甸武技邦达。1998年第3期(总第164期)是对合气道的论述,第4期提及了合气道、印尼和马来武技,第8期是“印尼武史回放”,第9期则为“漫话西洋刀剑”。1999年全年只在第12期(总第185期)对跆拳道稍有涉及。

总体来看,这一阶段(1997年——1999年:竞技武术与社会武术并行,太极拳渐现峥嵘)对国外武技的论述重心仍在亚洲的泰拳和跆拳道,对日本的柔术与合气道稍有论述,也涉及到了菲律宾的武技、印尼和马来武技与缅甸武技邦达。另,“漫话西洋刀剑”是《中华武术》杂志有史以来首次有专文论述到西洋刀剑。

1.3 《中华武术》第三阶段国外武技传播规律抽绎与评析

2000年第8期(总第193期)至次年第2期(总第199期)及2001年第8期(总第205期)至第12期(总第209期)均设有跆拳道专栏,对跆拳道做专门介绍。第1至7期的“世界武道”专栏连载文章介绍格斗空手道(第3期为太极拳特刊,除外),第2期还介绍了日本刀与剑道。第8期发表了对美国自由搏击的评论,也介绍了日本剑道,第9至12期连载了对泰拳的介绍,另外,第9期还介绍了日本k-1实战格斗技术,第10期则论述了以色列军队格斗系统,第12期介绍了印尼武技与空手道。

2002年至2004年的《中华武术》将专栏划归于《中国武术版》、《世界武道版》和《读者服务部》三大版面,世界武道版是专对国外武技做介绍的版面。翻开2002年的《世界武道版》,第1至5期均是对泰拳、跆拳道和空手道的介绍,且每期均包含以上三种武技的专栏,其他武道中对菲律宾短棍和拳击稍有介绍(第8期为散打世界杯专刊,除外)。第6至9期每期均设泰拳和空手道专栏,第9期还介绍了日本综合格斗技。第10至12期仍是对泰拳和跆拳道的介绍,另外,第12期还介绍了空手道、合气道及三角绞的各种技术变换。2003年的1至3期仍是对泰拳的连载,另外,第1期还介绍了跆拳道和关节技宝库——腕挫腕固及十字固,第3期还介绍了合气道。第4至11期连载了论述合气道的文章(第9期为少林寺特辑,除外),另外,第8期还介绍了跆拳道,第10期还介绍了日本格斗技,第11期还对泰拳手提出了一些建议。2004年的《世界武道版》是拳击的天下,除第9、11和12三期外,其余每期均有文章涉及到拳击,另外,对柔术、跆拳道、印度武技、踢拳术和合气道均是偶有涉及。这也是《中华武术》杂志有史以来首次大规模介绍拳击。

总体来讲,本阶段(2000年——2004年:太极拳法独领风骚,竞技散打一现昙华)的《中华武术》杂志对国外武技的论述重点在跆拳道、空手道、泰拳、合气道和拳击,合气道与拳击的重点论述是本阶段的特色,尤其是拳击在前两阶段很少涉及。这一阶段对印度和以色列武技的涉及也是前两阶段所不曾有的。

1.4 《中华武术》第四阶段国外武技传播规律抽绎与评析

2005年只有第6期和第10、11、12期共四期每期有一篇文章对泰拳技法加以介绍,没有涉及到其他国外武技。2006年第1、2、6、10期共四期每期一篇文章对泰拳技法加以介绍,第12期论述了“跆拳道与儒家文化”,除此之外没有涉及到其他国外武技。2007年只有第1、3、7期共三期对巴西柔术做了介绍,此外未涉及到其他国外武技。2008年的《中华武术》杂志几乎没有国外武技的立足之地,只有第1期的一篇“韩国兴起自由搏击面面观”对韩国的新兴赛事——自由搏击做了简单介绍。2009年截止到笔者研究的最后一期(第7期,总第300期),杂志未有涉及到国外武技的内容。

可见,在《中华武术》杂志发展的第四阶段(2005年——2009年7月:社会武术兴盛,学术版应需而生),就技法介绍而言,涉及到的国外武技只有泰拳与巴西柔术,时间是在前三年且论述较少,2008年至2009年近两年时间内对国外武技的介绍处于空白状态。

2 《中华武术》国外武技传播规律的整体抽绎与评析

基于以上对《中华武术》各阶段国外武技传播规律的抽绎与评析,经整合、提炼,可以进一步将该杂志自1982年创刊以来对国外武技的传播规律整体抽绎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就国度而言,杂志走了“由近及远”的路线,在前两个发展阶段主要介绍的是亚洲武技(主要包括朝鲜、韩国、泰国、日本等国家的武技),第三、四阶段扩展到了西方及巴西的武技;二是就武技种类而言,杂志采用了“抓大挂小”的方式,重点介绍了跆拳道、空手道、泰拳、合气道、剑道和拳击等国际流行武技,间或介绍了一些较为罕见的武技,如菲律宾的武技、印尼和马来武技、缅甸武技邦达、印度武技卡拉里帕亚特和以色列军队格斗系统的克拉夫马格系统等武技;三是就武技介绍占用篇幅而言,杂志呈现了“峰谷相间”的模式,相对而言,第一、三阶段为介绍国外武技占用了大量篇幅,第二、四阶段则对国外武技的关注较少,2008年至2009年近两年时间内对国外武技的介绍甚至处于空白状态;四是就对国际流行武技的介绍而言,杂志坚持了“恒中有变”的方针,相对来讲,始终重点介绍泰拳和跆拳道,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侧重点地先后介绍了空手道、剑道、合气道与拳击等,其中先后在多个时间段对空手道有连载介绍。

“心理学研究表明,读者阅读时有四种心理需求,即求新、求真、求近和求短心理。”总体而言,《中华武术》对武技介绍采用的“由近及远”的路线、“抓大挂小”的方式、“峰谷相间”的模式以及“恒中有变”的方针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迎合了受众的心理需求,较为成功,值得其他武术杂志借鉴。但杂志在武技介绍的策划上稍有不足,比如,对有些武技介绍得太过肤浅,重点介绍的武技种类偏少等。

3 结语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武技的发展总是与其传播如影随形。本文从武技传播内容流变的角度,对《中华武术》杂志的27年发展历路做了认真的回顾与审视,对杂志的国外武技传播内容流变情况做了细致的梳理与分析。最终,将杂志对国外武技的传播规律从整体上作了总结,并给予了相应的评述与建议。

正如马明达先生所言,“研究历史的意义在于向它寻求借鉴,特别是为了记取教训,并不是为了倒退,为了发思古之幽情。”[3]希冀本研究可以为武术以及作为武术传播重要媒介之一的武术杂志之发展提供借鉴。

[1]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序言).

[2]李守培.《中华武术》杂志的传播学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45.

[3]马明达.说剑丛稿(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7:375.

Analysis and Comments of Foreign Martial Arts'Dissemination Rules in Chinese Wushu

Li Shoupei1Guo Yucheng2
(1.Department of Sport,Hebei United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 063000;2.Wushu School,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

On the bas isof the four phas es of 300 volumes of Chines e Wus hu (from the firs t edition of 1982 to the s eventh edition of 2009),thispaper analyzesthe continuouschange of the s pread of foreign Martial Artsby us ing many res earch methods (methods of content analys is,literature,comparis on,expert interview,logic analys is,etc).The continuouschangesof thes pread of overs easMartial Artscan beanalyzed from four as pects:firs tly,in view of theregion,it'sfrom thenear to thefar;s econdly,from theas pect of variety of Martial Arts,themagazinegavecons ideration to s ome important Martial Artsand other variousones;thirdly,in termsof the s pace occupied in magazine,Martial Artsat home and abroad alternated to be the focus at the four phas es;fourthly,in view of introducing world popular martial arts,Chines eWus hu kept highlightings omeMartial Artsand had different focus esat different phas es.

Chines eWus hu magazine Wus hu magazine Wus hu s pread of Wus hu

G85

A

1004—5643(2011)07—0035—03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号S30803;河北联合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编号QK009。

1.李守培(1966~),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武术文化与传播。

2.郭玉成(1974~),男,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武术文化与传播。

猜你喜欢
泰拳空手道跆拳道
嘻哈跆拳道
ACE MUAY 传承泰拳 开发泰拳健身教育国际标准
泰拳少年被打死令泰国反思
嘻哈跆拳道
空手道在苏联(上)
传统空手道与竞技空手道的比较研究
嘻哈跆拳道
空手道与武术散打的对比分析
泰拳:最刚猛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