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武术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的研究

2011-08-15 00:50王雅洁黄益苏
武术研究 2011年7期
关键词:尚武武学谭嗣同

王雅洁 黄益苏

(中南大学体育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0083)

谭嗣同武术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的研究

王雅洁 黄益苏

(中南大学体育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0083)

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的研究方法探讨谭嗣同的武术思想。谭嗣同的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武学的继承和推广,以及推崇墨学的“尚武”精神和“任侠”精神;打破陈旧腐败的封建思想,主“动”辟“静”来振奋民心,拯救中国;打破封建礼教束缚,主张男女平等,开展不缠足运动,为女性争取平等自由;提出养生延年的新观念,激励中国人民做有益于国家的事。谭嗣同的武术思想对中国近现代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谭嗣同 武术思想 影响

1 前言

谭嗣同(1865-1898年),湖南浏阳人,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生众相、通眉比丘、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领袖之一。谭嗣同博学多闻,武艺高超,是近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文武双全之士。他一生著述颇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仁学》。他的哲学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有关文献了解到,谭嗣同一生爱好武学,勤于练武,精刀剑、善骑射,在武术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理论方面其代表作有《剑经衍葛》、《兵制论》。对于武术的认知,谭嗣同有着较先进的理解,他的武术思想对其政治、哲学、伦理、教育等思想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谭嗣同积极投入维新变法运动,开学堂、办学会、办报纸,兴矿务,为维新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近现代,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下,中国武术也受到西方竞技体育的冲击,对谭嗣同武术思想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思考中国近代武术的走向和发展趋势,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意义。

2 谭嗣同武术思想

2.1 谭嗣同的“侠义”武术思想

谭嗣同出身于名望之家,虽受封建社会的系统教育,但他对古板的科考、八股文毫无兴趣。因此他参加过几次科举考试,都以落第告终。谭嗣同虽不喜欢八股文,但他却饱读诗书,尤其是对墨家的“任侠”精神极为赞赏。谭嗣同在《仁学》中曾自叙到:“墨有两派:一曰‘任侠’,吾所谓仁也,在汉有党锢,在宋有永嘉,略得其一体”。孟子说过:“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墨家的”尚武、“任侠”精神极为突出,《墨经》对“任侠”进行了这样解释:“任,士损己而益天下”、“侠,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由此看来,墨家的“任侠”精神是一种能够担当,重情义、有利于天下的一种极为高尚的道德、思想境界。梁启超也将墨学的“任侠”精神理解为自我牺牲的精神。

“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武学的象征,在民间“游侠”便成为“侠义”精神传承的主体。谭嗣同在《仁学》中写到:“西汉民情易上达而守令莫敢肆,匈奴数犯边而终驱之于漠北,内和外威,号称一治。彼吏士之顾忌者谁欤?未必非游侠之力也”、“志士仁人求为陈涉、杨玄感,以供圣人之驱除,死无憾焉。若其机无可乘,则莫若为任侠,亦足以伸民气,倡勇敢之风,是亦拨乱之具也”。历代的侠客形象之所以在人们的心中根生蒂固、经久不衰都是与武学的传统文化分不开的。人们心目中的侠士都是尚武、重义、诚信、舍身取义的人,而那些武艺高强的侠士则被称为“武侠”。谭嗣同崇尚武学,对“武侠”的气度和情怀尤为敬仰。尚武是成全“侠义”的基础,在中国传统武学中,“尚武”达到了坚实的程度才更有资本来承担“侠义”行为和承载“侠义”精神。中国的“尚武”与西方的“技击”是有很大区别的。“仁者必有勇”、“勇而无礼则乱”。中华武学之所以流古千年,源源不断,在民间乃至世界影响极大,正是其'“尚武”中蕴藏的“仁义”。

谭嗣同的武术思想继承了中华传统武学的“尚武”精神。谭嗣同勤研刀技、剑术,苦练骑射,希望通过“尚武”这种途径来实现他心中的大“仁”大“义”。谭嗣同年轻时游遍全国各地,见证民间疾苦,从此认识到封建官僚统治的腐败和无能,他同情陷于苦难之中的大众百姓,他对封建统治产生了反感和憎恨,对封建统治对于外国侵略的妥协感到愤怒,他的内心在挣扎,这也就激起了谭嗣同的救国救民之志。谭嗣同心系天下百姓,尽自己所能,维持正义,除恶扶贫。在百日维新失败后,谭嗣同拒绝逃亡,最后舍身取义。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正是谭嗣同提倡的“侠义”精神,使得他甘于流血,来唤醒世人的觉醒。

2.2 主“动”辟“静”的武术思想

在中国传统的思想中,老子主张“好静、无事、无欲”,强调保持事物的原态。而谭嗣同对于老子的主“静”的观点进行了明确的否定,对其观点也作了严厉的批判,他说:“主静者,惰归之暮气,鬼道也”,“主静是愚黔首之惨术”,“李耳之术之乱中国也!”。谭嗣同一方面反对传统的主“静”思想,另一方面继续弘扬传统武学的动态思想。谭嗣同自小痴迷于武术,勤练刀、剑、拳术,苦练骑射,他崇尚“任侠”精神,在走南闯北的游历生活中,他体验民情,品味民间疾苦,他尽自己所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百姓做事,行侠仗义,为百姓打抱不平。在他的心中,对待封建统治的不满是需要通过行动来反抗的。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国家把“西学”作为了逆转国家命运的良策。“师夷长技以制夷”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填补中国的空缺,使中国变得强大,驱除外侵。对当时封建社会极度不满的谭嗣同意识到要改变社会的体制,改变国民的体质,必须采用主“动”的思想来进行变革。

谭嗣同在《仁学》中提出“以太”学说,说迷宫世间万物只有不断的运动才会不断更新。在西学的有力抨击下,谭嗣同主张的以“动”的武术思想来实现救国之志。“西人以喜动而霸五大洲,驯至文士亦尚体操,妇女亦侈游历,此其崛兴为何如矣,顾哀中国之亡于静”。“西人之喜动,其坚忍不挠”,要想不受侵于外国,中国必须先动起来。在维新变革中,谭嗣同倡导传统武学,然后效仿西方的教育,将传统的武学作为教育内容之一,大力推行“尚武”精神,增大学校和民众的体育锻炼,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

谭嗣同在《仁学》中说道:“天不新,何以生?地不新,何以运行?日月不新,何以光明?四时不新,何以寒暑收敛之迭更?草木不新,丰缛者歇矣?血气不新,经络者绝艺,以太不新,三界万法皆灭矣。”也正是明白了客观事物是通过运动不断变化发展的规律,谭嗣同才坚定实行拯救国家的维新变法。

谭嗣同自小练武,武学中讲究“尚勇”,“尚勇”精神对谭嗣同之后主“动”的武术思想乃至救国救民的维新思想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谭嗣同的主“动”辟“静”,在一定的程度上抨击了当时之后的封建思想以及固守陈规的封建政府,唤起了国人的觉醒。

2.3 “平等”的武术思想

谭嗣同在《仁学》中说道:“仁以通为第一义。”他建立了“仁—通—平等”的哲学关系,“通之象为平等”,“通”的核心意义表现为“上下通”、“中外通”、“男女内外通”,其实质为社会之间万物平等,国与国之间平等,人与人之间平等,男女之间平等,世间万物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在武学中讲究的“天人合一”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相通的。

在武术的对抗和竞争中,必须以平等为基础,而在封建社会中却处处体现着不平等。谭嗣同将“黜古学,改今制,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作为他的目标,来实现民主平等的思想。要“变去诸不平等者以归于平等”则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来变革封建制度。武术中要求的平等,在谭嗣同要求实现民主的政治目标中放大,为其提供了利用的价值。谭嗣同坚信这一理念,他对于封建社会“不平等”的表现和思想深恶痛疾。对于“重男轻女”的思想他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故重男轻女者,至暴乱无礼之法也,男则姬妾罗侍,放纵无忌,女一淫即罪死。驯致积重流为溺女之习,乃忍为蜂蚁豹虎之所不为。中国虽亡,而罪当有余矣,夫何说乎?”谭嗣同坚持主张男女平等,革除一切不平等的规定和现象。

在封建社会制度的约束下,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受到极大的压迫和歧视,从身体到内心再到精神,女性都备受摧残。“男主外,女主内”的封建思想使得女性只能生活在狭小的空间。尤其是女性的“缠足”恶习,更是让谭嗣同深恶痛绝。谭嗣同在《仁学》中说道:“穿耳以为饰,杀机又一也。又其甚者,遂残毁其肢礼,为缠足之酷毒,尤杀机之暴著者也。”在谭嗣同看来,“穿耳、缠足”等恶习都是对女性的极大摧残。谭嗣同指出:“华人若犹不自省其亡国之由,以畏惧而亟变缠足之大恶”,“将不惟亡其国,又以亡其种类。”

随后,谭嗣同在上海、长沙参与创办“女子不缠足总会”并且创办“女学塾”,他在《湖南不缠足会嫁娶章程》中提到:“凡同会可互通婚姻,除会外人亦系不缠足者仍通婚姻外,余不得与通婚姻”,谭嗣同动员女性应追求平等的权力,反对缠足运动,鼓励妇女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给当时的封建礼教一个强有力的抨击,也对女性在后来在社会上的地位的转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正是平等的武术思想的影响,促使了谭嗣同坚定了追求民主的政治目标,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4 “养生”的武术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养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人们对于养生延年仍旧在不断的探索和升华,中国人对于养生文化非常的重视并且在这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芝菌导引、熊经鸟神、服食丹药”等养生之术都是中国人传承下来不断积累的结果。这些观点也一直延续到了现代。谭嗣同对养生之术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社会的礼教过于繁冗,人们整天忙于各种礼仪应酬,消耗了人大量精力,与养生延年相悖。“纵有篯铿、李耳之长龄,宁不如夸父、鲁阳之易逝乎!”谭嗣同一心希望简单,来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

中华武学中很讲究“养生”之道,比如太极、五禽戏等等,这些较为缓和的节奏,均匀的呼吸有利于调整身体的不适,促进血液循环,达到养生延年的效果。武学中的养生之道说明人贵在运动,让身体各部分运动起来,再将精力投入到实际的行动中去,人的寿命就会延长。谭嗣同希望人可以利用有限的生命做一些有益于民族和国家的事。“吾之所谓延年,有所省之时可计,有所益之事可征,尤远逾于彼,所谓延之数十百年之云云也”。

谭嗣同认为在有限的生命里,将精力投入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上,人的寿命会延长。谭嗣同自身有每天习武的习惯,他以“人人延年益寿矣”为目的成立了“延年会”,该会规定了规律的作息时间:“会员每天六点半起,练习体操一次,时间为30分钟。”由此看来,谭嗣同要求延年会的会员都具有良好的生活作风,保持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勤俭节约、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当时封建礼教盛行和统治的社会,谭嗣同抛开旧礼俗,提出新的观点。得益于他对于武学的崇尚及受武学思想的影响。“谭嗣同这种延年益寿的思想,对当时生活在封建腐败社会,被一王之经、祖宗文法缠扰的世人,的确是一种新颖的说教,对摒除旧俗,增进健康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肯定,谭嗣同的养生延年观点对于当时社会旧制度废除以及养生延年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3 谭嗣同武术思想的成因及现实价值

谭嗣同武术思想的形成归根结底主要是受墨学的“任侠”精神和“尚武”精神的影响。谭嗣同对于封建伦理是极度反对的,他对道家、儒家、墨家的思想和精神非常赞赏。谭嗣同欣赏也继承了墨家的“摩顶放踵利天下”的精神,并以此来鞭策自己。墨家的“任侠”精神与“尚武”精神对谭嗣同的武术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游侠”的侠义精神对于谭嗣同的人格和品质的形成也是分不开的。

谭嗣同一方面饱读诗书,一方面崇尚武学,拜师学艺、勤练武艺,在刀、剑、骑、射等方面都造诣很深。在传统武学理论方面,有较突出的成就。著有《剑经衍葛》与《兵制论》。是当时难得的文武全才。谭嗣同崇尚“侠义”精神,他勤于练武也是受这一精神影响,而随着在武艺上不断的摸索进步,他也对“任侠”精神理解的更加的深刻。再者由于谭嗣同特殊的家庭原因及个人经历,促使了他的武术思想形成的更加完善。

谭嗣同十年游历全国各地,见证了民间疾苦,体味百姓生活,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无能和腐败。十年的时间,磨砺了谭嗣同的意志,丰富了他的阅历,也更促成了高远的志向,那就是真正的成为“任侠”。自鸦片战争爆发后,外国对中国肆无忌惮的侵略以及中国封建政府对此的无能,中国百姓悲惨的遭遇,激励了他变法的决心,坚定了他走“救国救民”的道路。谭嗣同武术思想中的主“动”辟“静”的思想以及“平等”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对近代的政治产生了一定影响。他创办“不缠足总会”,办“女学塾”为女性争取平等的自由,在封建伦理层面上这是一个突破,更是将武术思想的“平等”原则扩大化,为近代女性争取平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错综复杂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越来越不重视健康以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谭嗣同创办的“延年会”提出“养生延年”的思想,还加强传统武学的教育以及指定有规律的作息安排,加强体育锻炼,这些对现今提高全民健身都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蔡尚思,方行编.谭嗣同全集(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1:4-546.

[2]梁启超.饮冰室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36.

[3]赵慎修.谭嗣同[M].北京:新蕾出版社,1993.

[4]谭恒辉,谭呤瑞.谭嗣同[M].北京:中华书局,1961.

[5]墨翟.墨子[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6]谷世权.中国体育史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7]赵书文,律海涛.谭嗣同体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

[8]李胜前.谭嗣同体育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9]王俊奇.谭嗣同体育思想初探.近现代二十家体育思想论稿[C].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27.

[10]蒋松卿.谭嗣同与体育.体育史论文集(三)[C].中国体育史学会编,1987:141.

[11]李春雷.清末民初的价值主脉[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12]李禹阶.谭嗣同的墨侠精神与墨家思想[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

Investigation over Tan Sitong's Idiology about Wushu and Its Modern Values

Wang YajieHuang Yisu
(Instruction and Reseach Department of P.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083)

In thispaper,theideology about Wus huof Tan Sitong isinves tigated by meansof documentation method and expert interviewing.Tan'sideology can be mainly des cribed asfollowing.Firs tly,histhought inherited and promoted traditional Wus hu,and res pected themartial s pirit and TheRenXias pirit of Mohis m.Secondly,from hispoint,it can be s een that obs oletefeudal ideology s hould bebroke.Most of important,headvocated'dynamic'and argued's tatic'to cheer civilian up and then s ave China.Thirdly,he ins is ted that res traince of feudal ethical code must be got rid of and women areequal to men in common lives.Tan actively conducted movement of preventingwomen from bounding their feet for women'sequality and freedom.Finally,anew concept of health pres ervation and longevity waspropos ed in Tan'stime.It s hould be noted that Tan encouraged all Chines e should do s omething good for the nation.The development of temporary and modern Chinahasbeen affected deeply by Tan'sideology.

Tan Sitong Wus hu effects

G85

A

1004—5643(2011)07—0038—03

1.王雅洁(1986~),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尚武武学谭嗣同
基础教育设施空间演变与用地置换
基础教育设施空间演变与用地置换
论谭嗣同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中华尚武魂
谭嗣同殉难百年祭
晚清学人的“尚武”思想探讨
谭嗣同男女平等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