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操在中小学开展的实证研究

2011-08-15 00:50
武术研究 2011年7期
关键词:武术

刘 俊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城 048000)

武术操在中小学开展的实证研究

刘 俊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城 048000)

文章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论述武术操在中小学中开展的重要性,认为武术操是传承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作为课间操中一种新的锻炼手段,武术操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武术文化的兴趣,培养了武术文化建设和爱国主义的情感,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都有利于武术健身操在中小学中的开展。

武术操 中小学 爱国情感 开展

1 前言

做广播操是我国中小学校学生天天坚持、全民参与的体育锻炼形式,是国家基本的体育制度,也是教育主管部门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有效措施,2010年9月,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编制并颁布了《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此套操运动量稍大于一般健身操,它动作形态多样、妙趣横生,含有攻防作用,不仅具有与广播体操相同的健身价值,还有防身自卫的实用价值,以及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社会价值,它作为对传统课间操的一种新的创新性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既丰富了原来的学校课间内容,也对传统的课间活动方式起到一定的更改与促进,因此从中国国情和教育现状来看,武术操更适合在中小学中推广,最后建议在课间活动中进行一些简单的武术锻炼,其效果可能会比广播操效果更胜出一筹。

2 武术操在中小学中推广所具备的基础和条件

2.1 武术操具有坚实的民间基础和师资力量

我国中小学校课间活动的开展与组织都是由体育教师管理进行的,而我国大部分的中小学校体育教师都未参加过专业的舞蹈训练或是一些其他外来文化训练,如体育舞蹈、华尔兹、跆拳道、柔道等,让他们来完成这些课程的教学恐怕是难上加难,因此在中小学中开展这些课程是不理想的和不现实的。而武术从古至今一直根深于中国大地,它在农村开展有着深厚的师资基础,因为基层学校里大部分的体育教师都学过武术,而很少一部分人学过集体舞或跆拳道,从师资力量来看,武术操的推广不会因为教师的短缺而停止,因此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中开展武术操,都有着很大的优势。

2.2 环境要求使武术操更容易在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进行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人们逐渐开始追求一些高雅的、时尚的东西,来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和陶冶情操,但是这些美好的追求都需要有一定的环境配合,其中包括练习场地、服装、音乐等,而我国许多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学校,竟连个正规的操场都没有,这些学校通常都是选择一块空旷的土地来充当操场,操场凸凹不平,因此让学生们在操场上学习体育舞蹈、华尔兹是不可能的了。而中国武术则不同,它对练习场地、服装、音效等物质条件的要求远远低于其他体育项目,无论是学校任何一个狭小的角落、教室的走廊或是农村学校的土地、山坡、河边等,只要是身穿宽松舒适的衣服就行,学生们可以不受约束的进行原汁原味的武术训练。

3 武术操进入中小学中的可行性

3.1 武术操练习对中小学生身心方面作用巨大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阶段,其生长阶段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而经常习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还可以调整学生的良好心态,减少学生性格内向的影响,因此武术操的编排和选取应根据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年龄特点和心理变化规律,并具备因人而宜、因地制宜的特点进而有效地促进其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消除精神紧张,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1.1 武术操对中小学生神经系统的影响

儿童少年时期,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制发展不均衡,但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占优势,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松散、学习和掌握动作较快、多余的动作较多,动作不协调、不准确。由于神经活动中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它对具体的形象信号容易产生条件反射,而神经活动中的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主要表现为抽象的语言、思维能力较差,分析综合能力的不完善。而武术操的练习过程中的各种攻防技巧以及套路中的循环动作都能有效地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灵活、协调、有效地支配动作,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及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练习者能够心情舒畅、忘我怡神。

3.1.2 武术操对中小学生运动系统的影响

儿童少年时期,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软骨成分较多,骨组织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比例几乎持平,因此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完全骨折,但容易弯曲变形,在生长过程中,骺软骨迅速地生长使骨伸长,并逐渐完全骨化,在结构上与成人基本相同,但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较薄;关节内外的韧带较薄而松弛,关节周围的肌肉较细长,所以其伸展性与活动范围都大于成人,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易发展,但牢固性较差,在其外力的作用下交易脱位。由于上述的特点,中小学生时期关节幅度比成人大、灵活性和柔韧性都较好,而武术操中包含许多平衡、屈伸、回环等动作,人体各个部位都要参加运动,因此长时间参加武术操练习能够加强人体的肌肉力量,提高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加大关节幅度,有效的发展柔韧性,同时对反应速度、灵敏度、力量、耐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1.3 武术操对中小学生氧运输系统的影响

儿童少年时期,心脏的发育与身体的发育水平是相适应的,心脏的发育还不够完善,而新陈代谢又比较旺盛,交感神经较兴奋,心肌纤维交织松散,弹性纤维较少,心缩能力较弱,心脏泵血力小,加之胸廓狭小,气道较狭窄,呼吸时弹性阻力和气道阻力都大,而呼吸肌力量又弱,因此每次呼吸的深度都不及成人,肺活量较小。所以应把武术中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运用到武术操中,来提高心脏血管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体内中淤血现象,加强心肌的作用,改善心脏营养过程,进而有助于保持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但由于儿童少年时期氧运输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在运动训练时运动负荷不宜过大,以免心脏负担过重。

3.1.4 武术操对中小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

中小学生肩负着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他们的身心是否健康,对我国未来的发展相当重要,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心理健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中小学时期,在心理上,他们的感知能力充分发展,注意力不够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形象思维为主,这说明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可塑性,因此武术操的编排应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选取。武术操的锻炼不仅能够调节人体紧张,使疲劳的身心得到缓解,有助于安眠及消除读书带来的压力,同时还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自己在社会中和谐健康的发展。

3.2 武术操的推广有利于武术文化的建设和爱国情感的培养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但由于武术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被人们忽视,换而代替的是外来文化逐渐被人们关注和喜爱,儿童少年时期是传承武术文化和培养爱国情感的萌芽前期,这一时期的儿童少年也是发展个性的重要时期,具有好奇心强、模仿性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在这一时期我们把武术操引入课间操是十分重要的举措,这样才能使中小学生从小树立起爱国主义精神,并将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并发扬下来。

3.2.1 武术操的推广对武术文化建设的意义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到处都渗透着传统文化的色彩,它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融入和吸取了社会领域中的诸多营养,有着丰富的内涵。武德即武术文化的表现,武德即强调的是道德修养方面,它主要表现为“仁、义、礼、信、勇”等方面,仁代表用宽容的心去爱一切人;义代表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准则来处理事情;礼代表为人处事要懂得恭敬谦让;信代表诚实可信、信守承诺;勇代表明辨是非善恶、果断机智的处理事情,这些构成了中国人的精神实质,武术文化还包含兼容并包、道德至上、宗族中心、崇尚权威、追求中和的文化特征。因此武术操作为武术文化中的特殊符号,在中小学中开展,可以使中小学生从小树立起吃苦耐劳、威武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同时武术操的推广还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武术精神,使中小学生产生终生武术的意识。

3.2.2 武术操的推广对爱国主义培养的意义

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它是从古至今一直贯穿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根主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革命爱国主义精神,赋予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新的内容和新的活力。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今天,我们更要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之发扬光大,对于全面建设实现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武术操作为武术的文化符号,适合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儿童青少年阶段是接受外来影响最敏感最强烈时期,从学习和培养角度来看这一时期对它们行为教育最为适宜,其效果最好。因此中小学阶段是学生爱国情感形成的关键期,可通过武术操教学进行民族情感的渗透,为民族精神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大力度要求在中、小学中推行武术操,武术操从普及推广所具备的条件来看,存在着坚实的民间基础和师资力量,不受环境条件限制,拥有传承和发扬武术文化精神的优势,因此从中国实际的教育现状和教育功效来看,推行武术操有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们应该提出各种有利于学校开展武术操教材教法的创新思想和实践经验,使武术操在中、小学更好的得到推广。但一定要对武术操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武术操作为一种新的锻炼手段,一定有广阔的前景,它将会给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带来新的生机,使我国的中小学生在德、智、体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发展。

当然,推行武术操并不是要否定目前我国一直使用的校园广播操,毕竟,校园广播操也是教育部花了好多年时间在充分调研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编排出来的,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规律,具有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和群体参与性,富有时代特点和青春气息。因此建议教育条件较为落后的农村和中小型城市的学校应以武术操为主,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也可以采取集体舞与武术交替轮换的方法,比如,春夏季节实行校园集体舞健身操,秋冬季实行武术操。

[1]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教师参考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3-04.

[2]蔡仲林,周之华.武术(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7-29.

[3]中宣部、教育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J].人民教育学报,2004:11-13.

[4]万会珍.中小学开展武术操的必要性[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0):53-57.

[5]刘 勇.应在中小学中推行武术课间操[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8(1):76-78.

[6]柏海平,陈 金,贾红毅.浅谈武术在中小学普及的重要意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11):52-54.

[7]康 涛.在中小学中开展武术教学的具体实施措施[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6):721-726.

[8]张朝阳.论中学生武术兴趣的培养[J].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1):30-32.

[9]雷 鸣,王培智.湖北省城镇中学武术教学现状研究[J].襄樊学院学报,2008(2):283-285.

[10]辜 伟,王亚慧.峨眉山市各中小学峨眉武术操推广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峨眉武术文化研究所,2010(3):124-125.

[11]谭 晶,王 维,等.论中华武术操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体育学报,2010(8):13-14.

[12]张 忠.南宁市城区中学体育课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J].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17-18.

Empirical Research of Wushu Development in the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Liu Jun
(Ji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incheng Shanxi 048026)

With the methodsof literatu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 tics,thispaper dis cus s es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Wus hu in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think Wus hu i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inheriting Chines e Wus hu culture,containing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 enation,it asanew less on holdsof exercis emeans.Not only can it increase studentslearning Wus hu culture interest,but can cultivatea Wus hu culture cons truction and feelingsof patriotism,but als oimproves students'phys ical and mental qualities,which are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Wus hu setting-up exercis e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us hu middleand primary s chools patriotic feeling develop

G85

A

1004—5643(2011)07—0057—03

刘 俊(1976~),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武术
论大同武术的发展
少林武术文化系列之二 少林武术与中医养生
武术的“语言批评”
孔院武术,想说爱你真的不太容易
中华武术
从武术传承方式看武术的发展战略
武术
对外武术专门人才培养初探
梅山武术无形资产的保护与开发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