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思考

2011-08-15 00:50罗婉红
武术研究 2011年7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产业化民族

罗婉红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思考

罗婉红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文章在详细阐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及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归纳演绎等方法,详细分析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总结和深入探讨,提出了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进程的针对性应对措施:(1)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自身改造;(2)加大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力度;(3)加快民族传统体育产业领域高级人才的培养;(4)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5)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俱乐部;(6)积极构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战略。

民族传统体育 产业 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是体育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开发民族传统体育的经济价值问题备受关注。我国是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来说,无论是体育用品、体育休闲,抑或是体育旅游、竞技观赏,都有着无限的潜力可挖,这对于丰富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我国的文化宝藏,充实群众的日常生活都有重大的意义。然而,由于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再加上我国关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法律规章制度不完善,造成了我国民族体育产业化的发展不是十分顺利。笔者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入手,运用现代体育产业观念及管理理念来分析和思考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期冀为振兴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事业,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1 我国传统民族体育产业化的现状概述

1.1 关于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思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多项国际赛事在中国的成功举办,健身体育、闲暇体育、大众体育悄然兴起,国家对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加。从1995年6月原国家体委颁布施行的《体育产业政策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到1999年1月全国体育工作会议提出的体育工作“四个不变”和“四个转变”方针,再到2007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李德洙在讲话中讲到“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在社会化、产业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然而对于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它应该发挥何种作用,国内诸多学者有着自己的见解。从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这一行业以满足消费者和其它行业的体育需求为基点,以追求投入产出经济效益为宗旨,其领域涵盖一切与体育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发达国家根据自身的社会条件有所侧重的对其进行发展,它们重点发展那些市场大、投资小、收益高的基础行业,如体育广告业、体育博彩业、体育用品业等。对于我国,由于体育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体育产业的定位也一直处于争论之中,概括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鲍明晓等人认为,体育产业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的体育事业,包括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三部分。[1]第二种,李松梅等认为,体育产业就是与体育运动有关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具体的说就是,体育产业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形态)进入生产、流通、消费和服务等的产业门类。许多国外的学者如美国学者埃尔菲、日本学者宫内孝典等也持类似观点。《体育产业政策纲要》中关于体育产业分类的规定也基本采用了该观点。[2]第三种是胡立君等人的观点,他认为体育产业应仅限于体育服务业,其可细分为健身娱乐业、咨询培训业、体育旅游业、体育经纪业等。该观点有两个来源,一是英国的经济学家阿伦·费希尔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产业分类法”,二是我国在1992年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对产业划分的界定。第四种,卢元镇等认为体育事业包括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就是指体育事业中既可以进入市场又可以赢利的那一部分。[3,4]

从这些对体育产业的分类和定位中可以发现,他们对其的分析仍是基于竞技体育或者纯粹的从经济视角切入,这其中有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举国体育发展的结果,也和我国改革开放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有关。我们不否认这样的分类,但这样的分类和界定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1)这种分类过多的看重竞技体育,而忽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固然很重要,但它不是体育产业的全部,过多的强调竞技体育和胜负观念,有违体育强身健体的伦理精神。(2)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生活中传承下来的文化奇葩,它们在各民族文化生活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某个民族的标识。大力发展富有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远不是经济效益所能衡量的,也不是竞技体育论至上者所能理解的。

笔者以为,即使在体育产业化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还不能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其应有的地位,至于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就更是差强人意了。个中缘由有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在我国还是作为一般产业来看待,在投资和税收等方面缺少优惠政策,各方面对支持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视力度不够等。因此探讨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明确其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并针对性的提出政策建议,使其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氛围就变得十分必要。

1.2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历史沿革

首先,政府主导的市场框架基本成型。从1953年至今,我国共举行过八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八届民运会在广州举行,设15个竞赛项目、149个表演项目,其中板鞋竞速是新设竞赛项目,各竞赛项目还增加很多小项,表演项目149个。这些丰富的项目有的逐渐推广,有些已经进入国际市场行列。河南的武术项目在产业化发展方面,目前已开发出武术器械、武术教具、竞赛用具、服装、武术旅游纪念品等10大类主导产品,并且通过演出、武校、旅游等途径,在2008年产值就突破了亿元。这种无形的资产也带动了当地的开发和经济发展。

其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市场领域不断拓展。经过近60年全国和各地民运会大赛的探索和推广,加上市场力量的驱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覆盖领域正不断扩展,如多渠道的青少年培训、各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联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专题节目的制作,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和专卖,近年有些地方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当地民风民俗的主要内容开发旅游线路,吸引了大批游客。

再次,多元投入体系有待逐步形成。相比于我国的现代体育项目,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距多渠道、多层次和多形式的社会筹资体系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过去往往局限于单一的赛事或单一的表演,如今已投资主体和投资形式多样化的局面,各种赛事的冠名和赞助也种类繁多,他们运用场地出租或广告包装等方式,通过表演和出售各种产品或服务来获得利润。尽管其中的矛盾和问题多多,但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现代体育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必将使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迎来崭新的天地。

2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形势所决定的。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寓动于乐的特性,使得它与医疗卫生消费成为一种互补的关系,符合健康消费的大背景。同时它还是一种绿色产业,不仅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还不会给当地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因此需要各方面加强重视,大力推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但是虽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拥有良好的资源和发展潜力,目前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直接制约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2.1 发展资金严重不足

如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仍然是以官方办为主,与市场还未完全转轨。在思想观念上许多领导和群众仍然没有意识到民族传统体育也是一种重要的、颇具吸引力的经济资源,甚至有相当部分的人认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收集和研究,仅仅是为了使它不至于失传。再加上民族传统体育的发源地大多分布在人均收入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使得这个处于半封闭状态中的优良文化不大可能会充分利用各种闲置资源,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运作者和其中大多数人是利用自己的游资来对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进行投入,所以整个产业运作水平非常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资金严重不足。

2.2 民族传统体育的经营人才缺乏

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是发展任何一项事业的基础条件和必要条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散布于民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这种特性使得了解它、熟悉它的专业人士不多。因此要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就需要培育一批了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高级人才。这样的一批人既应该是懂经济、懂怯律、懂市场的经营人才,又应该是熟悉民族传统体育特性和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开发的管理人才。然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经营管理人才严重匮乏,这大大的制约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步伐,也影响了民族传统体育市场的开发。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假若依然仅是为满足自身和本民族内部的消费需要或者一些其他图腾需要,其展现的过程也只是运用简单的、粗糙的器械进行的体育娱乐,这将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如何改造这些民族传统体育的局限性并为市场所接受而又不失其特色,是需要上述高级人才来考虑和运作的。

2.3 法律法规有待健全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尚未成为大气候的境况下,其健康发展更需要法律的规范和保障。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行业管理大多处于相对混乱和无序的状况,主要表现为多头管理与无人管理并存,职能不到位和职能错位并存。一方面,在体育市场管理内容和权限上,体育行政部门、文化行政部门和广电部门都争着管,另一方面政府在行业管理中真正应该履行的职能,如编制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汇集、统计和发布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信息;科学地引导体育投资和体育消费等职能则处在无部门负责的状态。

2.4 品牌意识有待提高

面对经济的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而这个过程必不可少的是形成自己的品牌战略。我们应该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各种营销策略,在人群中形成品牌,如外国人提起武术,就想起少林寺,就联想到中国。然而,我们现阶段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过程中,对品牌的关注度普遍不够。如太极拳有陈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等拳种,各有特色,但它们之间的区分度还不高,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品牌联想及认同感还不强,这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市场开发,甚至产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2.5 产业发展不平衡

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从根本上决定着体育产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地域间不平衡和项目间不平衡。如山东潍坊风筝经过历史演变和横向传播,逐渐形成了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起飞灵活的传统风格与艺术特色,和京式风筝、津式风筝等交相辉映,鼎足而立。而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思想观念等原因,相对东部地区来说经济实力还比较落后,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开发力度上也落后于东部地区,这与西部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优于东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现状形成严重反差。

3 大力推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措施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集健身、益智、娱乐、审美、商业等于一体。在把握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市场特点的基础上,如何充分体现其民族性、地域性,并遵循其市场的运行规律,推进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议题。针对上述的种种问题,我们在制定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经营策略和推进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的进程时,必须考虑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经营单位自身的因素,从而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选择恰当的进入市场时机,制定合适的市场竞争战略和采取有效的营销组合。

3.1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自身改造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追求着实用、易学、有趣、简洁、高效的学习和生活效果。民族传统体育只有意识到这种转变,并及时地赋予民族传统体育新的时代内容,才能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根据现代人的不同需求,对民族传统体育实施科学化开发,提炼、创新并自觉舍弃一些不符合科学原理甚至对身体有害的活动,同时要借鉴现代体育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一些特色鲜明、效果明显的传统项目进行改造,使民族传统体育既富于时代性,又保持民族特色,并且将产品分类别、分阶段地推向市场,实现传统与现代融合、历史与时代交融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根据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形态、功能、规则的完善性,可按三个层次推向市场。第一层次是有完善的竞技与游戏规则的、观赏性、娱乐性较强的项目,如抢花炮、舞龙舞狮、赛龙舟、赛马、射箭、打陀螺、珍珠球等可直接商品化的项目。第二层次是通过挖掘整理、改造,需进行一定的雅化、包装即可推出的项目,如秧歌、高脚马、斗牛、斗马、芦笙踩堂、秋千、堆沙、磨秋、跳竹竿等。第三层次是属于目前上市条件不成熟,有待进行培育发展的项目。[5]

3.2 加大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力度

在信息化和大众传播媒体日趋发达的今天,民族旅游、体育资源潜能的发挥及市场开发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宣传。各民族之中都流传有丰富多彩的年节活动,这些活动来自民间,政府只需出一部分钱,多做一些引导、组织、宣传工作,更多地利用民间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就能取得政府包办所达不到的效果。并且这些节日分布在全年的各个时期,极有利于保持全年中都有民族传统体育的高潮热点。我们要充分利用少数民族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要以四年一度的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为契机,举办多层次的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其中还可通过单项比赛、邀请赛、地区对抗赛等形式,促进交流,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广和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把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推向高潮。积极利用现代各种传媒包括电视、网络、平面传媒等,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了解和熟识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功能、价值等,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6]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民族体育旅游、举办各种博览会等,开发民族传统体育的潜在资源,提高民族传统体育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知名度。

3.3 加快民族传统体育产业领域高级人才的培养

目前,我国开设体育产业专业的院校很少,只是在个别院校开设了与体育经济相近的专业,这根本满足不了未来民族传统体育市场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产业领域的高级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数量上的满足,还必须注重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如外语水平、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团队能力和心理素质等,以适应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竞争需求。因为民族传统体育本身所蕴涵的独特文化性与民族性早已超越了单一体育健身的意义,它对激发个体的民族认同感并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促进与激励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因地制宜,将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特色课程来进行传授,奠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和发展的基础。总之,这些高级人才不仅要有现代的经营管理知识,还要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许多项目十分熟悉,能够引领和刺激大众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消费。[7]

3.4 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俱乐部

目前,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经营涉及冠名权经营、门票经营、赛场与队服广告经营、电视转播经营、商业性比赛、标志产品经营等多种方式,在体育发展的同时带动其它行业的发展。职业俱乐部的不断成长,使得体育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条件就是需要一定的场所和基础设施,因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主要特点是以民族特色的走、跑、投等形式组成的各种动作。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借鉴其它体育行业俱乐部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俱乐部,使民族传统体育走进学校、社区,服务于大众,从而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

3.5 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在起初阶段与其它产业一样,既需要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扶持和引导,更需要法律的保障与规范。科学、严谨、系统、全面的法规和政策既是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更是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如何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消费,运用什么政策手段鼓励和刺激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给予倾斜的政策支持。加强法制建设,为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使体育市场发展做到有法可依、规范管理、公平竞争。[8]要通过立法,制定和完善体育市场发展的政策法规,实行对口管理,规范政府和企业的行为,使各级体育管理机构从行政事业型管理转化为经济管理型,使企业按照游戏规则来谋取合理的市场利润,这一方面能保护投资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能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3.6 积极构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战略

首先要实施品牌战略,提高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知名度。要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大型体育企业增加对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手段创新等,做大做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已有的品牌,有计划地发展和培育新品牌。[9]其次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形势下,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消费群体之间呈现出了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决定了我们必须采取非均衡的发展战略。一方面要通过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中市场需求大、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金牛产品”,实现体育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对不同地域和不同消费群体的市场细分,采取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组合,重点抓住主要地区的主要消费群体,不断培育“明星产品”,快速做大做强民族传统体育消费市场。通过这两种战略的实施,采用以收入较高的人群带动收入较低的人群,以城市带动农村,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以东部带动西部的不平衡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进程。[10-11]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族人民在改造世界的漫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但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中,逐渐失去了厚积的基础和迷失了发展的方向,如何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持续的发扬光大,并有效地转化成财富,造福于当地的人民群众,是我们每个民族传统体育工作者的现实责任和历史重担。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进程还很漫长,本文只是对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抛砖引玉式的思考,期冀能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与思考。

[1]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李松梅.试论中国体育发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2):4-8.

[3]常鹏飞.体育产业调控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

[4]郭炳德,高玖灵.体育产业概念理解及分类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6):19-20.

[5]李红运,何江川,杨 放.北部湾经济区民族体育休闲旅游比较优势及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2):253-254.

[6]胡 杰,胡红霞.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6(10):69-70.

[7]李 恒.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对策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5):107-110.

[8]饶 远,丛湖平,等.云南体育产业发展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12

[9]李仁熙.影响我国体育产业化进程的因素分析[J].消费导刊,2008(6):230.

[10]胡小明.民族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1]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About the Proces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Industry

Luo Wanhong
(Sport Science Institute of Jishou University,Jishou Hunan 416000)

Thispaper des cribesthe pos itionsof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itsdevelopment proces sin details,and on the bas isof the des cription,by us 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the paper analyzesthe problemsof Chines etraditional sportsin the proces sof Indus try.According to these is suesand in-depth s ummary of dis cus s ion,s ome waysare put to promote the the indus trial proces sof traditional sportsin China:(1)to strengthen the s elf-trans 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sports;(2)to increas ethepropagandaof Chines etraditional sports;(3)to speed up the training of high-level talents about Chines e traditional sports indus tries; (4)to strengthen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5)to develop Chines etraditional sports clubs;(6)to actively build a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es e traditional sportsindus try.

Chines etraditional sports indus try development

G85

A

1004—5643(2011)07—0087—04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科研究项目,编号:1692SS11100。

罗婉红(1978~),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产业化民族
我们的民族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多元民族
系统产业化之路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