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践行承诺
——追记垣曲县峪子村党支部书记严红伟

2011-08-15 00:51崔松良
支部建设 2011年21期
关键词:村民

■崔松良

用生命践行承诺
——追记垣曲县峪子村党支部书记严红伟

■崔松良

为了家乡的发展,他毅然回村挑起了村支部书记这个担子。在农村,他无怨无悔,为百姓谋利益。最终,因积劳成疾,他倒在了工作岗位上。2011年8月3日,无情的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他走完57年的人生旅程,带着眷恋告别了亲人和群众。

他,就是垣曲县古城镇峪子村党支部书记严红伟。在任17年来,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扎根农村,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承诺。

他踏踏实实为民办事

1994年,时任谭家乡农经站站长的严红伟,服从组织安排,回到家乡——垣曲县古城镇峪子村,兼任了村支部书记。妻子曾劝他:“村里人低头不见抬头见,要干好工作就要惹人,咱没病何必揽伤寒。”朋友也不理解:“你在乡政府工作,每月都有工资,干吗回来受这份罪?”但是,严红伟却说:“咱作为一名党员,党叫干啥就干啥,峪子村的百姓给乡政府请过愿,要求我回来为群众服务,咱不能让父老乡亲失望。”

峪子村处在交通要道,全村共有11个居民组,2000多口人。当时,村“两委”班子处于瘫痪状态,经济发展滞后,被列为全县后进村。由于没有村委办公室,会只好在干部家里开。严红伟说:“当务之急,首先要建一个活动阵地,没有资金就通过义务劳动来完成。”党员干部积极响应,有捐木料的,也有捐砖瓦的,两间村委办公室盖成了,党员们从此有了自己的“家”。

看到娃娃们在危房里上课,严红伟心里十分着急,又开始盘算建个教学楼。他带头捐出800元,又发动在外干部献爱心,多方筹资80万元。为节省资金,建教学楼时让各居民组轮流派义务工。建设期间,严红伟几乎天天要到工地上督查进度,把质量关。1998年秋天,峪子村的孩子们终于坐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看到漂亮的学校,优美的环境,严红伟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表情。

1999年,由于在农村工作期间成绩突出,严红伟被提拔为谭家乡政府副乡长。妻子说:“这下可熬出来了,你也该回乡政府上班了。”村民们听说严红伟提拔了,高兴之余,又担心他离开村里。再次到乡政府,请求把严红伟留在峪子村,带领群众改变落后面貌。乡党委和政府尊重了村民的意见,安排严红伟继续兼任该村党支部书记。

其实,严红伟也不愿意离开峪子村,因为他和村民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制定的农村发展规划,还等着他去逐步实现。当时,群众面临着吃水难和行路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两难”,严红伟找到县上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项目。通过饮水安全工程,使全村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通过“村村通”工程,铺设油路2公里;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打坝300米,浆砌渠道3000米,开通田间机耕路5000米,还挖了一眼大口井,使千亩耕地变成了节水农业园区。

2001年,谭家乡合并到古城镇。两个居民组420口人处在黄河小浪底水库淹没区,需要移民搬迁。时间紧、任务重,严红伟与村干部一起,登门宣传移民政策,耐心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希望大伙顾全大局,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最后,按照安置办法,按时完成了移民任务。移民们不仅建起了新房,也通过村里调整土地,确保了生产和生活。

以前,峪子村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严红伟结合新农村建设,提出搞硬化、绿化、净化和亮化工程。他带领村民将村内主巷道铺成了水泥路,在道路两旁栽上了风景树,并推行了改水、改厨、改厕和改圈,全村安装路灯67盏,还建起了彩门,实施了电网改造。如今的峪子村,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村风文明,成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基础设施改善后,严红伟又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峪子村搞了玉米制种、植桑养蚕、蔬菜生产、规模养殖和粉条加工五个基地。村民们培育的1000亩优良玉米籽种,全部销往河南省一家种子公司,年创收200多万元。村里还建起桑园200亩,每年可养三茬蚕。村民马新虎是个贫困户,经严红伟动员,他栽了5亩桑树,靠养蚕年收入3万多元,如今盖起了二层楼。瞄准市民餐桌搞增收,是严红伟想出的另一招。现在峪子村围绕“菜篮子”工程,已种植大棚和弓棚蔬菜100亩,销往太原、西安等地。同时,全村先后办起养猪和养鸡场20个,有200户农民利用冬闲加工红薯粉条,仅此一项收入50余万元。严红伟还外出考察劳务市场,引导500名剩余劳力走出家门,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打工,年收入500多万元。

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文化生活也要丰富多彩。严红伟带领村民先后建起了中心广场和休闲广场,建花池、种花草、安灯具,还装上了健身器材。每到夜幕降临,村民们便聚集在一起,扭起秧歌,跳起舞蹈,放松心情,其乐融融。为了给群众提供文化大餐,村里建起了图书室,成立了庄户剧团,组建了秧歌队,恢复了古庙会,村里多次举办联欢晚会、书画展览及篮球赛、拔河赛,使农民的文化生活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每年峪子村利用重阳节,评选一批好媳妇、好婆婆,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村里凡有人去世,都要开个追悼会,并形成了制度。

他清清白白廉洁做人

人常说,身正不怕影子歪。严红伟担任峪子村支部书记17年来,始终坚持廉洁自律,不贪不占,生活节俭,不搞特殊。正因为他一身正气,有较高的威信,群众才信赖他、拥护他。

“当干部,就是要为群众服务,给他们办事,绝不能让百姓戳咱的脊梁骨。”严红伟常常用这样一句话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村里的事,他总要开会研究,不搞“一言堂”,通过讲民主、讲团结,增强了“两委”班子的凝聚力。他给自己定了“三不政策”,即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进县城为村里办事,他坚持坐客车,路费自己掏,不去报销。有一次,严红伟与几位村干部到县上跑项目,租了一辆面包车,妻子想搭个顺车进县城,他不同意,说咱不能沾这个光。“严书记因公去省城,为了节省开支,在太原他不坐出租车,有时也不坐公交车,主要靠步行。住宿不进宾馆,找的是小旅社。吃饭不要炒菜,一碗面就对付了。”村会计普建平说。

严红伟的弟弟有个三轮车,想揽点活跑个运输,由于他哥铁面无私,他失望了。不仅如此,让弟弟不能理解的是,按村里规定,凡80岁的老人都可享受低保,他母亲也符合条件,向居民组申报了。到了村里研究时,严红伟说:“俺母亲由我弟兄们照顾,还有比我母亲更困难的老人。”最后,他将这个指标让给了别人。严红伟弟弟的住房,年久失修,成了危房,他找到县上有关部门,争取了一个农村危房改造指标,可得到国家补助近万元。严红伟知道后硬是把这个指标给了其他农户。

人们称严红伟是个“抠门子”,对亲人不徇私情。但对村民,他乐于帮助,总有一副热心肠。见了特困户,他自掏腰包,济困帮扶。对老人,他经常登门看望,问寒问暖,排忧解难。村里成立了老年协会,多次组织活动,全村敬老、爱老蔚然成风。哪家操办红白事,总能看到严红伟的身影。

在村民的眼里,严红伟不谋私利,一心扑在工作上,是个实干家。在家里,他却是一个“甩手掌柜”和“脱产”干部。对此,他常常感到内疚,愧对妻子和儿女。家里的3亩口粮田,从种到收,几乎全靠妻子忙活,严红伟基本顾不上。有一次,平房上晒着新打的小麦,天气突变眼看要下雨,妻子赶忙打电话,让严红伟回家收麦,他说正忙村里的事走不开。结果,人手不够,晾晒的小麦经受了一次“洗礼”。他家用砖砌成的窑洞已经25年了,妻子多次催他维修一下,严红伟因忙于工作,一拖再拖,直到今年6月儿子结婚前,妻子只好请来娘家人才粉刷一新。

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这是严红伟一贯的作风。他性格急,爱操心,身先士卒,经常亲自上阵,不愿工作落后,不让村民埋怨。在家里,村里只要有事,说走就走,有时饭碗端上了,也顾不上吃。为此,他常常废寝忘食,饥一顿、饱一顿,影响了身体。女儿严霞说:“父亲虽然不顾家,但他是为了大家,我有这样的父亲,感到自豪。”在严红伟的柜子里,有一摞荣誉证书,他多次获得全县优秀党员、优秀农村支部书记称号,还被评为运城市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模范个人。

他勤勤恳恳忘我工作

今年3月,忙完峪子村第二届古庙会,严红伟感到身体不适,先是腰痛、腿痛,按摩几次稍好一点。到了5月份,又开始拉肚子,严重时一天要拉10多次。村干部劝他外出检查一下身体,妻子席爱兰催他到大医院看病,严红伟总是说,过几天吧。那时,要组织村民选举县、镇人大代表,不能耽误这事。5月20日,一场暴雨从天而降,村里一棵大树被风刮倒,砸断了电杆和电线,致使50户村民断电断水。严红伟及时查看灾情,并组织人员恢复水电,保障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那一段时间,严红伟明显开始消瘦,以前70公斤,一下子瘦了15公斤。女儿在长治市工作,听说父亲病了,回到家里硬是把父亲拉上车到长治市一家医院,经诊断为肝癌。在医院里,严红伟在一片纸上写下这样一段话:“治病期间我的口号:下定决心,战胜病魔,为严争气,红伟加油,早日康复,报答亲友,为民办事,再立新功。”在住院治疗期间,严红伟一直惦记着村里的事,几乎每天都要用手机和村委主任普勤社通话,询问抗旱进展,玉米是否全部浇灌,新栽的核桃树管护怎样。

眼看“七一”快到了,严红伟在医院住了10多天,再也呆不住了。医生建议再治疗一段时间,他却执意出院。因为他被推选为县党代表,没能出席县上的党代会,心里就着急。加上今年是建党90周年,他要和村里的党员一起纪念党的生日。

6月20日,严红伟从长治市医院返回村里,并买了一面党旗。古城镇党委书记狄雷霆、镇长李雷登门看望严红伟,带来了县党代会上的材料。严红伟对镇上领导说,我的病好了,还要好好工作,把制定的发展规划变为现实。村民们听说严书记从医院回来了,从早到晚总有人来看望,有的提供治疗偏方,有的提供就医信息,希望严红伟能够康复,带领大伙建设新农村。

7月1日,峪子村党支部安排党员唱红歌,纪念党的九十华诞。严红伟的妻子劝他别去了,他硬是让家里人把他扶上车来到村委会,与30名党员一起合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东方红》等红歌。当时严红伟的病情已经很严重,行动不便,嗓子发音也很困难。那天,他还独唱了一段“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党员会上,他还安排了黄河提水、平田整地、一村一品等工作。

7月5日,严红伟病情加重,他只好到郑州、上海求医,几家医院都不敢接收,因为他的肝癌已经到了晚期。在这种情况下,严红伟第二次来到长治市医院,靠药物治疗。这时,他不仅腿肿、脚肿,更睡不着觉,靠止痛药和安眠药来维持。但只要不疼痛,他就念叨村里的事。

8月1日,严红伟出现了吐血和昏迷,妻子和儿女急忙把他送回了家。这天,下着小雨,村民们早早等侯在村口,迎接严书记回来。8月3日中午,严红伟与世长辞,告别了亲人和村民。80岁的老支书普太池和老党员裴国生,来到严红伟的灵前说:“红伟,你为村里办了不少好事,村民们离不开你呀。”人世间,最悲伤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严红伟80高龄的老母亲,抚摸着儿子的脸说:“孩子,你是好样的,这些年你太累了,为咱严家争了光。”

8月6日,古城镇党委和政府为严红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他家院内院外站满了村民,许多人为他过早去世,感到惋惜,痛哭流涕。村支部副书记裴公生与严红伟搭挡多年,在追悼会上,他动情地说;“红伟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他虽然离开了乡亲们,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努力把峪子村建设得更加美好。红伟,你就放心地走吧,峪子村的干部群众不会让你失望的!”

出殡当天,从严家门口到文化广场不到一公里的街道两旁,站满了男女老少,大家自发地为严红伟送别,不少人一直将他送到墓前。

严红伟的事迹,感动着古城镇的父老乡亲,他被人们永远记在心头。

猜你喜欢
村民
有了“红色代办员” 村民办事不出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村民自建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好
王俊秀:村民们心中的“白求恩”
非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