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小西湖”

2011-08-15 00:43
浙江人大 2011年6期
关键词:兰溪市养猪户镇政府

拯救“小西湖”

■赵 洪

小西湖水库是兰溪市马涧镇5万多名群众唯一的饮用水源。可在此之前,由于“小西湖”上游村庄养猪户多,水库受污染严重。

为了拯救“小西湖”,让当地群众喝上一口干净的水,兰溪市马涧镇人大几次组织代表深入调研,并展开了一系列监督。

百姓变富了,水却变黑了

马涧镇地处兰溪市北部,距市区16公里,全镇区域面积159平方公里,是省内最大的杨梅基地之一,享有“水果之乡”和“中国杨梅之乡”的美誉。

长期以来,“小西湖”上游的溪源、应村等7个行政村的百姓,大多以种植板栗、柿子为生。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原因,种植板栗、柿子的经济效益逐年下降,他们又将目光投向了养殖业。仅2004年至2008年间,这7个行政村就冒出了100多家养猪户,年产近2万头肉猪,年产值近千万元。

结果,养猪户们倒是富了,养猪量多的村庄却遭殃了。像当地养猪量最多的应村,仅4年时间,就由生态村变成了污染集中村。每到夏天,在离该村300多米远的地方,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臭味,村庄里蚊蝇成群,附近河流更是黑乎乎一片。

为了便于猪圈清洗和成猪运输,这些养猪场多建在农田和溪流边,而那些未经处理的高浓度污水则直排入溪,最后汇流至“小西湖”。据介绍,l头肉猪从出生到出栏,排粪量850至1050千克,排尿量1200至1300千克,再加上冲洗猪圈的污水,一年流入“小西湖”的猪粪、污水量可达10多万吨。

由于污水中富含氮、磷等残留物,这些“肥水”流入“小西湖”后,致使水库水质严重富营养化,繁殖了大量的藻类和浮游生物。

对此,当地各级人大代表和马涧镇人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8年9月,马涧镇人大组织了15名在该镇的兰溪市人大代表,赶赴应村进行视察。

还没走进应村,代表们便闻到了一股刺鼻的臭味。“每天呼吸着这样的空气,谁受得了。”代表们一边捂住鼻子一边继续视察。他们发现,应村很多没有养猪的村民对此怨声载道,都希望有关部门能好好管一管。

视察结束后,马涧镇人大便形成了一份详细的调研报告,分析了当地养殖业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并向镇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建议,要求市镇两级政府加大对“小西湖”上游养殖业污染整治,要求当地政府设立水源保护区等等。

强力监督,为民解决喝水难

接到镇人大的建议后,2008年底,马涧镇政府对各村养殖户的养猪数量、猪圈面积等情况进行了摸底调研,2009年便结合全市“两违”整治对养殖户进行了集中整治。

2009年7月,马涧镇治污工作领导小组向应村、溪源、殿里等行政村的养猪户发出通告:自通告之日起,“小西湖”上游村庄的所有养猪户不得将猪粪及其他排污物直排入溪,必须晒干或外运,而且必须按要求建沼气池。

然而,由于整治工作涉及面广,彻底完成仍需较长时间,可当地百姓的饮水问题却一天也耽搁不得。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马涧镇人大又向镇政府提出了在“小西湖”周围划定一级、二级水源保护区的同时,积极开辟新水源的建议。

会后,马涧镇政府立即组织专家对新水源进行考察、论证,并决定将“东湖水库应急引水工程”列入马涧镇政府2010年“十大实事”之一。在兰溪市农办等部门的支持下,马涧镇政府还采取“上面补助一点,养猪户自己出一点”的方法鼓励养猪户多建沼气池,并配套埋设污水管道,健全当地污水处理系统。

与此同时,马涧镇人大还把“小西湖”水源保护列入2010年度专项督查项目,由15名市人大代表、镇人大代表作为水源保护工程的“特别监督员”,全程监督整治工作。

经过一年多的整治,2011年4月,镇人大组织市人大代表、镇人大代表再次来到应村。此时,映入代表眼帘的又是另一幅画面:在一排排黑灰相间的养猪舍旁,都新增了一个个圆柱形的沼气池,小溪里的黑水变清了,苍蝇和蚊虫变少了,难闻的臭味也基本消失了。

该镇实施的东湖水库应急引水工程也已基本完成。过不了多久,该镇的5万多百姓就能喝上清洌的饮用水了。

猜你喜欢
兰溪市养猪户镇政府
影响农村养猪户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陈尚富诗歌欣赏
婉拒拾荒者“倾家荡产”式捐赠
基层养猪场户非洲猪瘟防控实用技术
镇政府:拖欠赔偿失诚信
伤·誓
镇政府欠债要还200多年
养猪户(场)仔猪填栏时应注意的问题
玩具产品供求
养猪户销售行为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