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教育中服务性学习模式的建构策略

2011-08-15 00:45周利方
党史文苑 2011年8期
关键词:服务性德育社区

周利方

(上海社科院 上海 20002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当前学校德育仍存在诸多困境,如大学生德育多局限于校园课堂,没有融入整个社会,与社会真实情景脱节;在教育主体上,局限于授课教师,教育模式设计围绕教育者,“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德育单向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方式上,没有与实践感悟相结合。突破这些困境,探索德育教育新途、创新高校德育模式以增强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仍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德育发展为视角,探究服务性学习与道德教育的共通点,发掘服务性学习的德育功能,有助于推动高校德育模式创新。

一、服务性学习的概念及基本环节

服务性学习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其要旨是在课程教学中设置 “服务学习”内容,把理论与实践内在地结合起来,将专业学习和社区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服务性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认知的水平、发展与完善学生个性和能力、提升公民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及培育学生团队精神等。一般而言,运用服务性学习策略的课程都由两部分组成,首先是进行一定学时的理论学习,这部分就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除讲授基本理论知识以外,还要讲述服务性学习的内涵、目标要求以及服务学习的基本环节等内容。其次是教学和服务活动的开展,这一部分比课堂教学需要更多的时间也更为复杂。服务学习最基本的几项环节包括准备、服务、反思、评价和庆贺。

1.准备。在确定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服务的目标和对象,指导学生开展社区调查,帮助学生了解社区需求,并结合学校课程决定服务主题;以学生为主,指导学生拟定学习目标、服务计划及服务活动开展的方式。

2.服务。按照计划实施服务学习,根据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时修正服务计划。教师及时了解任务的进展、对于学生在服务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要及时总结反馈信息,鼓励学生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反思。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服务进行反思是服务学习的关键环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反思也包括服务后的自我评价。反思的内容可以是对社会的观感,也可以是对自我的认识。在整个反思过程中要注意联系课程知识,并结合个人的经验,发展批判性思维。

4.评价。服务学习的评价是指利用一定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对学生在服务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进行分析和评估,测评学生在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的提高。

5.庆贺。通过庆贺以肯定学生的参与和贡献,见证彼此的学习与成绩,激起投入社会服务的决心,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

以上五个阶段环环相扣:准备是服务进行前最重要的部分,服务则是行动的落实,而最重要的是反思与评价,它是整个服务学习品质控制的关键,并以举行庆祝活动结束一次服务学习,并转向下一次服务学习。因此,服务学习的五阶段模式同时还是一种螺旋上升的结构,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

二、高校德育教育中服务性学习模式的建构策略

服务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实践,提倡 “在做中学”,既重视结果也注重学习过程,这与德育的实践要求和方式,与个体道德发展和道德意识的培育是一致的。服务性学习是德育有效载体之一,具有显著的德育功能,服务性学习过程也就是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因此,服务性学习既是一种教育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道德教育方式。基于服务性学习的高校德育要着重结合服务性学习的基本环节,遵循学生自身的品德发展规律和接受能力的要求,积极探索服务性学习与道德教育融合贯通的模式,就是要在服务性学习中,服务性学习课程设计的整个流程都要内嵌隐性的德育要求,或者说,将德育目标有机融合到服务性学习过程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如果理论与实践能够结合起来,在理论中掌握学习的方向,在实践中体证理论的真确性,那么,这两者就将能够互相呼应,优势促进、补充,互相增进课程的实效性,因此,服务学习课程也正好能够补足道德教育课程在实践面上的不足。

1.计划准备阶段有意识地设置德育目标。

在服务性学习计划准备阶段,虽然服务性课程设计在形式上体现了服务性内容,没有明确的德育要求,但从实质上看,德育目标是内嵌的,德育的导向在任何阶段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现代教育由于着重在学科技能的训练而较不重视德行的培养,导致有些学生们认为只要跟本专业无关的课程、内容和要求都是没必要的。因此,学生们进行的服务活动首先应该紧密联系课程,实际应用课堂学习的内容,拓展、深化课堂书本知识。这种学习首先注重的是知识、技能方面,而且必须与学生的知识技能发展阶段相协调。从而与学生的现实实际需求相切合,能更易为学生所接受。但在服务主题选择上,要从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知识的能力、从经验中进行学习的能力以及自我反思的能力的角度出发,强调培养学生服务他人的精神与态度。因此,在计划准备阶段,需要引导学生们去研究社区真正的需要、计划项目、设计问题解决的方案和解决问题,努力用一种公正合理的方式去做有利于社区的事情,从而促使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为什么需要服务学习、学些什么以及其价值与意义何在,以此厘清学生的一些误解,并协助他们找到学习的方向,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社会实践学习。

2.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设置道德规范要求。服务学习活动展开过程中,参加服务的学生与社区人员要共同合作来解决问题。此阶段重在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与人交流、交往的技能。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要求服务小组成员团结合作,公平、公正地工作,还注意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

在服务性学习项目活动中,为了完成工作学生必须学会公开、诚实的分享,必须作为一个团队工作和交流在一起,要依靠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负责任地做事情,从有利于他人的角度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交流,能正确处理个人与团队、个人与社区合作人员,甚至正确处理学校与社区及各类服务机构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在服务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设计一些具体考核要求来规范提升学生的责任心、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守时、公正无私及正直善良等品格。特别是倡导帮助他人、符合道德的行为,做一个好公民。当然,还包括在活动中合理地运用、维护和爱护开展服务学习活动的设备器材,爱护社区环境资源等。

更具体一点来说,对于服务学习活动开展过程,可以在学生服务评核中设置服务态度、能力技巧及知识应用的规范要求,并分别按“表现优异”、“表现普通”、“有待加强”、“表现很差”等表现情况设定级差以及各项所占比重。如,在人格态度上,可以参考的规范内容包括是否依规定时间出席(或准时出席),无法准时出席时能否事先告知,并负责地补救造成的影响,服务中是否展现热忱耐心、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是否虚心受教、勇于改进等;在能力技巧上,学生是否有计划、组织的处理自己负责的事务,能否与社区机构工作人员沟通与合作,能否与服务对象适当沟通,能在服务小组团体中与他人合作等;在知识应用上,明确哪些学科对你这次的服务活动有帮助,服务经验如何与从课堂上所学联系起来,服务学习活动如何加深你对学科内容的理解等等。

3.在反思活动中内嵌德育内容。反思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思考和评价的机会,通过反思,学生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需的技能、技巧,发展创造性能力。反思方式上,最常用的有两种:一是开展讨论会。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讨论,交流自己的活动体验,分享彼此的服务经验和心得,讨论各自在服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对各类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归纳,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后继服务学习活动做准备。二是撰写心得。根据服务学习的具体要求,设计一些具体表格栏目,要求学生择要记录服务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即时感触等,服务活动结束后,撰写心得或感想。除此以外,学生也可以通过服务陈述、角色扮演、讲演、录像、论文、书信、制作纪录片等多种方式来对学习进行反思。

在反思内容上,在课程学习和德育要求方面,可以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反思服务性学习活动:1.What?(描述)。对于学生做了哪些服务,可以设置问题:你观察到什么?你的所见与所闻?你的职责是什么?你们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2.SoWhat?(解释、演绎)。服务参与者讨论自己的感受,想法及对服务经验的分析,主要着重于这些服务带给学生的意义,如:你学到什么?你领悟到什么道理?这次活动中你最欣赏的人(同学、指导老师、社区机构负责人或服务对象等)是谁?为什么?我们所提供的服务对服务对象有什么意义?形容一下你在整个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他的态度如何?你认为他背后有什么信念?你从服务对象身上学到什么?为什么要参与社会服务?在服务过程中,有什么事情让你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感受?3.NowWhat?(应用、前瞻)。如何运用这些所学以及巩固个体道德养成,可以设问:在服务活动中,你最主要的贡献是什么?在你所服务的对象中,有什么事情使他们感到高兴或悲伤?有什么地方是自己需要改善的?有什么地方是自己可以坚持的?如果你在这次服务活动中有缺陷,那么下一次将如何改进?这次的服务是否令你更愿意帮助他人?

在服务项目的实施和完成阶段安排学生对自己的服务、言行、工作等进行反思,通过设计周密、彻底的启发和导向性反思设问,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周围世界的理解,有助于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如何才能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认识到活动对自己的影响,从而使德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我道德意识。

4.设置德育评价要求及学期总结性评价。服务学习的评价是指利用一定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对学生在服务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进行评价。服务性学习评价,主要以项目方案、学生的表现和服务学习成果为评价对象,检验服务性学习方案的实施结果是否符合原先设定的目标。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评价学生在服务学习中的表现,测评学生在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以及测评、评价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培养的效果。在实施评价过程中要遵循几方面的要求:在评价对象上,不仅要对活动结果做出评价,更为重要的是对活动过程及活动本身也要做出评价;在评价方式上,既重视正面评价,更重视负面评价;在评价主体上,不仅有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更为重要的是还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评价标准上,不仅重视标准的统一问题,而且也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意普遍性与特殊性。因此,除了教学目标以外,还可以将学生在服务活动中学会了什么、以及“学校”与“社区”是否实现了良好互动等等,也可以纳入到德育评价要求中来。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德育目的,应采用过程激励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探索、创新、思考等方面的评价。另外,在服务性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教师可以预设学生自我总结性评价要求,让学生对自己整个学期的服务学习活动进行一次自我回顾和总结,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反思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式。

5.庆贺突出对道德模范的表彰。庆贺是服务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能让服务学习的参与者在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中充分地意识到服务学习的重要性,还能让参与服务学习的每个人的成果和收获成为能被全校学生共同分享的成果,这一点尤为重要。在表彰内容上,可以根据服务学习活动的主题,结合在服务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设置的道德品格要求,分别从服务态度、服务精神、能力技巧及知识应用等方面进行表彰。在表彰方式上,项目结束时的对学生的认可,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庆贺活动来体现。比如采取“举办联欢会、成果展览会、舞会、短剧表演、办报纸、全校范围内的表扬、感谢信、发放奖品、媒体和社区的报道”等等方式,也可以在庆祝活动中让学生接受感谢信、徽章、奖状、证明等,还可以通过网络传媒技术庆祝。除了学生和教师以外,还可以邀请家长、社区机构人员以及服务对象参加。通过庆贺活动可以让学生与社区共同分享他们在服务学习项目中获得的成就,帮助他们产生自我成就感,形成良好的服务习惯并激励他们关心社区、关心环境、关系社会。庆贺是一个收获和分享的过程,核心目的是肯定学生的参与和贡献,见证彼此的学习与成绩,激起投入社会服务的决心,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表扬激励,使道德规范以及其它良好表现更加具体化,使被表扬者得到集体的赞许,能增强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从而使被表扬者的行为得到保持和发展。而且,被集体认同的表扬,有一种激发功能,在服务学习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的行为,能鼓励学生向受表扬者看齐,能使其他学生深化对道德规范要求的认识。因此,从德育目标出发,在庆贺阶段要特别突出对自我道德要求严格、表现突出的学生的表彰。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要求学校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深入发掘立体有效的教育形式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公民的正确观念、高尚情操、责任精神,并且提出学校“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要加强学校与社区、家庭之间的合作等具体指导意见。服务性学习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和德育功能,服务性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为学校德育工作拓展了空间。服务学习的理念与实践能够对我国在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密切学校与社区联系等方面的改革提供良好借鉴。因此,要重视服务性学习内含的德育功能,同时有意识地将德育贯穿于服务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建构基于服务性学习的高校德育模式,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来实现道德准则的内化和升华,塑造人格、完善德行。通过德育目标设置,把服务学习和学校德育结合起来,把德育教育要求分解并与服务性学习的各个环节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初步的尝试。当然,如何树立起把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为社会服务结合起来的理念,借鉴他人经验,创造出适合我国社会实际的服务性学习模式,还需要我们更深入的理论探索和不断的实践总结。

1.Tracey Harhnann,Holly Plastaras Maluk,Morgan Riffer.Teachersand Students Learning through Service:A Reporton Needin Deed's Developing Workwith Teachers[DB/OL].http://www.eric.ed.gov/2010—12—13.

2.包睿欣.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3.Jacoby B.etal.Service-learningin highere duca tion:Concep and practices.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6.ⅶ.

4.Sen.John Glenn,Homepage,“Discover Service-Learning-WhatisService-Learning”,NationalYouth Leadership Council,2007.http://www.nylc.org/discover.cfm?oid=3152&null=1189394549437(Sep.2007)

5.Gorman,M.,Duffy,J.,Heffernan.Serviceex perienceand themoral develo pmento fcollegestu dents,M.ReligiousEducation,89(3),422-31.

6.MaryannJ.Gray,etc..Assessing Service-Learning:Resultsfroma Survey of“Learnand Serve America,Highere ducation”.Vol.32,No.2,March/April2000,30-31.

7.Billig,ShelleyH.Research On K-12School-BasedService-Learning Phi Delta Kappan,May2000,Vol.81Issue9.pp.658-664.

8.Kwak,Jianping Shen,Amy L.Kavanaugh(2002).An Overview of the Practiceand Development of Service-Learning Educational Horizons,Summer2002.pp.190-192.

9.李伯黍,岑国桢主编.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责任编辑 潘 瑀

猜你喜欢
服务性德育社区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社区大作战
高职体育教学中贯彻服务性管理的探究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服务性的若干思考分析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电视法治栏目服务性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