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路沥青路面维护浅析

2011-08-15 00:48黄邦基
科学之友 2011年18期
关键词:车辙面层沥青路面

黄邦基

(屏南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福建 屏南 352300)

1 常见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分析

1.1 车辙

车辙对于公路的损害非常大,在时间荷载因素以及气候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车辙轮迹带会逐渐向下变形从而形成纵向的两个槽,这些现象是沥青公路所特有的损害模式。车辙深度一般用轮迹带外侧向突出部分的顶部到槽的底端的距离表示。车辙对沥青路的病害影响较常见,同时也是较难解决的一类。

1.2 裂缝

沥青路面经常会出现裂缝,主要包括横向和纵向两大类裂缝。当裂缝不是很大时,其本身对公路的承载力没有太大的影响,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有损其公路美观而已,但是如果公路表面的雨雪等溶液沿着裂缝进入到半刚性层面时,会恶化基层的含水环境,使得其饱和含量增加,从而间接导致基层承载力变弱,最终使得公路损坏。

1.3 坑槽

坑槽在沥青公路中的形成过程分为一定的阶段性,开始只是一定区域的龟裂疏松,随后一方面在路表雨水或雪水延裂缝侵入到基层顶部,另一方面在行车载荷的不断施压作用下,刚性基层表面中的有效材料成分流失,从而使其自身的板块结构破坏,以至公路承载力下降,最终形成推移脱落,也即形成坑槽。

1.4 松散老化

在沥青公路的表层,容易出现沥青层的松散,最初表现为非常小的凹凸坑现象,主要是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沥青材料的稠度下降,或者是用量太少与面层的黏结不佳,同时在水与冰冻双重作用下会使得矿物质脱离表层,此外,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的温度过高也会加速沥青的老化,也即粘着力下降。

1.5 泛油

所谓的泛油一般是指沥青公路的混凝土层面其内部和下部偏移,使得表面沥青增加,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行车道车轮轨迹处,表现为黑色发亮的连续或者间断线,一般其他断面层上的超车道不会发生泛油现象。

1.6 表面磨光

沥青路面经常会出现粗糙度下降而使得表面非常光滑,这和路面在车轮的反复摩擦下有直接关系,严重的还会出现沥青的上翻,其内在原因主要是集料质地较软没有太多菱角,或者其配料缺少矿料,粗集料的面积过小,细料比例较多,或者是沥青含量过多导致。

1.7 水损害

如果沥青路面最初的结构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内部排水结构的设计,当雨水或冰雪融化较多时,一旦没有顺畅的排水渠道,就很容易聚集在路面上,在车轮负载的不断施压和摩擦作用下,很容易发生所谓的水损坏。从机理上分析主要表现为,超载车辆加速动水压力;发生水损坏;公路大量降雨;公路交通状况;车型以及其速度等。就其内在原因主要是由于沥青材料的水稳定性不足,沥青与石料分离,或者是沥青混合料中的间隙太大,水容易渗入。

2 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处治措施

2.1 裂缝处理

如果是沥青混凝土的温度缩小,则应该将存在裂缝的路面首先进行清理并喷撒一定量的乳化沥青,然后在此基础上撒上一层约4 mm左右的干燥石头粉或是粗砂,完成上述两步之后用轻型压路机将矿料施加辗压。如果是因为地基的沉降所引起的横向裂缝包括错台和啃边,则应该沿着缝的两次约8 cm左右的范围开槽,去除上表层,在将裂缝填充满后,将沿横缝添加玻璃纤维格栅,最后重新整理上表层。

2.2 车辙处理

2.2.1 一般处理原则

根据车辙深度的不同,对应的处理措施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如果车辙深度不大于1.5 cm,且路面车况较好的情况下,可以暂时不予处理;如果车辙的深度在1.5 cm和2.5 cm之间时,则应该采用浓度较小的泥浆封存处理;如果车辙深度在2.5 cm和4 cm之间时,则应去除掉原来的路面层,重新建造新的路面面层;如果车辙深度大于4 cm,则应该去除掉原有路面层和其下面一个层面的结构层,并且也需要新建路面层。

2.2.2 一般处理措施

如果其连续长度小于30 m,深度不大于8 mm,此时行车一般会出现微小的摆动感,可以对路面烘烤,并添加适当材料后施加压实;如果连续长度大于30 m,深度超过8 mm,行车过程不仅有摆动感且还会有跳动明显的车辙,这种情况应该要铣刨路面上面层以及中上面层,重新摊开铺好路面层;而如果车辙深度超过2 cm,行车时颠簸非常严重的车辙,需要取铣刨中上面层甚至是全部面层,并重新摊铺面层;而如果是基层施工过程的质量问题所导致的车辙,在处理好软弱基层后重新摊铺面层;如果车辙较浅则只要采用微表处或者采用薄层罩面等措施,这两种措施具有速度快和干扰小的优势。

2.3 块状网裂、沉陷处理

这种情况应该去除原路面层,尤其是当基层整体结构较差时,钻心取样测试难以形成板体,就应该清除基层用沥青随时为基层,也即打造新的路面层。

而如果路面塌陷情况差别较大时,如果基层结构比较稳固,则可以仅修补面上层面,用沥青或者是细粒砂粒沥青混合填料进行整平压实,面积大的区域则需要单独铺加新层。局部路基出现沉陷时,首先要用碎石干砌等手段将路基填密实,而将土基和基层结构彻底修复好后,再进行面上层面的铺路。

2.4 基层松散处理

出现基层松散情况,一般要清除原来路面上的全部面上层以及基层,并用沥青碎石重新填充基层,新建路面面上层。

2.5 桥面铺装层损坏处理

桥面铺装层如果发生了严重损坏,因为水泥混凝土铺装层出现钢筋生锈以及水泥破碎时,需要将损坏部分凿去,并将提高水泥混凝土的标号到35号,重新修补建设。

3 结束语

公路沥青路面维护和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某个路段的使用性能和寿命。我国对公路沥青路的维护已日趋完善,但是由

于该路面维护的复杂性以及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多方性问题,使得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依然任重道远。

1 李先锋.乳化沥青在公路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9)

2 周俊.冷铺沥青材料的特性与配制技术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14)

3 张可誉、张令诺、李洪峰、潘忠诚.高等级沥青路面柔性基层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0(2)

猜你喜欢
车辙面层沥青路面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面层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温拌型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流变性能
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研究
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检测分析
路桥工程沥青路面面层施工技术探究
雾封层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 AC-20C SBS 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压实工艺研究
透水沥青路面淤塞问题分析
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