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例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2011-08-15 00:53王丽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9期
关键词:体温气管心率

王丽英

长春市人民医院,吉林长春 130051

本研究探讨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患者的护理方法,并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72例患者,其中男44例,女28例,年龄39~80岁,平均(64.5±5.1)岁,体重 49 ~ 101 kg,平均(75.8±3.7)kg,术前心功能Ⅲ级40例,合并糖尿病56例,术前血气分析PO2为62~113 mmol/L,术后应用TABP辅助循环5例,合并肾功能衰竭行床旁血透3例。

2 结果

选取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治愈70例,死亡2例。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精神及心理状况,及时准确地判断和把握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针对性地心理护理。由于缺乏对手术的了解,及对术中、术后危险的担忧,加上处于一个不熟悉的环境,患者容易出现恐惧、紧张和焦虑的心理,而不佳的精神及心理状况又会使患者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冠状动脉发生痉挛,以致手术不能顺利进行及无法保证手术疗效。因此,术前要向患者说明为什么要做该手术,手术的基本方法、注意事项,术后患者应该如何有效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对于患者的提问,要做到有问必答,从而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以最佳的精神及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1]。

3.1.2 心功能的调整 术前针对患者病情的特点,遵医嘱给予卧床休息、吸氧,酌情通过微量泵、静脉滴注给予正性肌力药物,达到强心、利尿及扩血管治疗的目的,改善心功能,同时要注意保护大隐静脉,避免在双下肢输液。

3.1.3 控制血糖、血压 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及感染发生率是其他患者的2倍[1],控制心率、血压,术前最佳心率在60次/min左右,血压130/85 mmHg以下,控制血糖在6~10 mmol/L。

3.2 做好术前准备

充分备皮,范围从前胸至双侧腋后线,并将颌下至双足的汗毛剃净。从手术前1 d中午开始让患者口服番泻叶水以对肠道进行清洁,防止术后腹胀及降低术后内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此外,还需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及控制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术前给予吸氧,3次/d,l h/次,以改善患者心肌缺氧。同时教会患者腹式呼吸、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的方法,鼓励患者吹气球及憋气长达45 s以上以锻炼肺功能。嘱患者禁止吸烟达1个月以上,每天刷牙4次及用3%双氧水及1/5 000呋喃西林液漱口 5次[4]。

3.3 术后护理

3.3.1 呼吸系统 患者下手术台,被推回病房后,护士要对患者气管插管,并连接呼吸机,以辅助呼吸。加强气道温湿化,机械通气期间15~30 min要听诊一次肺部呼吸音,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气管插管内每小时吸痰1次,吸痰前先行雾化吸入15~20 min后再吸痰。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并且吸痰时给予纯氧2 min,以减轻吸痰所致的缺氧。气管插管拔除后,嘱患者深呼吸,护士以一手按压切口,一手示指和中指置于胸骨上窝总气管处,当患者吸气末时按压总气管,以令患者咳嗽,并可以减缓因咳嗽所导致的疼痛。患者开始先轻微咳嗽,待深吸气后再用力咳嗽,同时护士按压总气管处可增加咳嗽时的气流,便于排出痰液。本组患者肺复张良好,除外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的患者[2]。

3.3.2 循环系统 维持循环稳定,持续心电、有创动脉压的监护,术后持续的心电监护能动态的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维持心率在80~100次/min,以减少心肌耗氧。术后常规带有中心静脉插管,动态的监测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随时调制用药、补液量等,同时每日做全导联的心电图,观察ST段及T波的变化,并与术前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发生。手术患者病程长、年龄大、电解质紊乱、酸碱中毒、血容量或氧气缺乏等各种原因均会引起心律紊乱,因此必须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补充血容量及充分供氧。术后常规使用微量泵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注意在更换微量泵专用注射器时,要先将注射器与患者断开再更换,以免高浓度药物大量进入人体,发生循环紊乱,尽可能用中心静脉输入药物[3]。

3.3.3 体温管理 术中转机、血流降温与复温及完全麻醉均可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发生紊乱,患者容易出现体温不升、发热、反跳性高热等现象。体温过高或过低均会损伤人体功能,特别是心脏手术后将对患者心功能产生直接影响,造成手术失败。因此,对于低体温患者在推回病房前,护士要先使用电热毯以加热患者被褥,待患者回病房后将电热毯温度调至低档以维持温度,同时输液时要注意加温,但复温不能太快,防止体温反跳。

3.3.4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本组患者大多数术前心脏病变比较严重,多因严重缺血导致心肌变性及纤维化,加之术后电解质紊乱,心肌应急性增加,不应期延长而出现心律失常。多表现为室早、短阵室速、室颤。术后保持血钾在4.5~5.0 mmol/L,并根据病情及时补充0.3%~0.5%的钾,以维持电解质平衡,并及时做好监测,在补钾的同时注意高血钾的发生。

3.3.5 肾功能监测 术后记录尿量,尿量应>30 mL/h;定时测CVP,保持在0.6~1.2 kPa内。当尿量<30 mL/h时,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护理人员在留置尿管期间,每日会阴护理2次,预防泌尿系感染。选取的患者中有3例术后合并肾衰竭行床旁血透,2例顺利恢复,1例死亡。

3.3.6 基础及饮食护理 督促及指导患者自己完成各项生活护理,如刷牙、漱口、饮水、正常进食、翻身及活动下肢,鼓励其自己完成,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术后给予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及高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嘱患者切勿用力排便。同时,嘱患者戒烟、戒酒,并坚持低盐、低糖、低脂饮食[4]。

3.4 康复护理

制定针对患者的详细训练计划:轮流抬高、活动下肢,以促进静脉回流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一般术后第1天可采取床上坐位,第2天可坐于床边活动下肢,第3天即可下床活动。注意活动时心率要维持在60~90次/min,血氧饱和度要达到96%~99%。患者坐位时要注意抬高取血管肢体。活动切忌急进,要注意循序渐进[5-6]。

[1]孟旭,陈宝田.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处理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342.

[2]陈强.非体外循环辅助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0,11(7):50-52.

[3]汪曾炜,刘维永,张宝仁.手术学全集(心血管外科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49-150.

[4]沈小杰.1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手术期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82-83.

[5]李同菊.心脏瓣膜置换117例围术期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2B):2425-2426.

[6]姜丽霞.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48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23-24.

猜你喜欢
体温气管心率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心率多少才健康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离心率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新型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