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弓形虫病的诊治与体会

2011-08-15 00:44陈夕宝葛东红张广远柏安全倪干英
中国猪业 2011年7期
关键词:病死猪出血点弓形虫

陈夕宝 周 莉 葛东红 张广远 柏安全 倪干英

(1江苏淮安市楚州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省 淮安市 223200;2江苏淮安市楚州区南闸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江苏省 淮安市 223218)

2010年12月初,淮安市楚州区建淮乡一规模养猪户丁某饲养的商品猪发生以高热稽留、气喘咳嗽、表皮发绀坏死为特征的传染病。

1 发病情况

该猪场饲养商品猪630头 (4月龄育肥猪),共发病115头,发病率18.3%,死亡35头,该病发病后死亡率30.4%。发病期间,畜主曾先后用青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等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

2 临床症状

病初高热稽留40~41℃,减食或食欲废绝,呕吐,粪干或下痢,气喘咳嗽,表皮发绀坏死;有的后躯麻痹,斜颈,运动障碍;有的在耳尖、鼻端、下肢、腹内侧、下腹部出现紫红斑,间有出血点。病后期呼吸困难,卧地不起,体温下降,最终衰竭而死。孕猪流产,断奶仔猪多表现为腹泻,呼吸困难,有的出现咳嗽和呕吐症状,流水样或粘液样鼻液。病猪腹股沟及颌下淋巴结肿大,个别猪四肢关节肿胀,眼结膜有轻微黄染。

3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猪,发现胸腹腔内有黄色透明液体,肺表面有大量坏死灶,切面流出血样泡沫;心包有淡黄色积液,心耳表面有出血点,心外膜呈少量出血,心肌柔软,表面和实质都有灰白色坏死结节,似小米粒,数量多;肝脏肿大,表面有针尖大或米粒大灰白色结节状坏死灶;脾呈酱紫色,肿大,表面有结节样出血性梗死;肾外膜有少量出血点;颌下、腹股沟、肠系膜等处淋巴结肿大、出血、坏死。

4 实验室检查

取病死猪的肝、脾做抹片,染色镜检,没有发现可疑致病菌。再取病变组织做分离培养,37℃24小时后血平板上没有菌落生成。取肺、肝坏死结节作压片,染色镜检,发现有大量月牙形、圆形、球形和香蕉状的弓形虫滋养体。再取病料研碎加10倍生理盐水滤过,500转离心3分钟,取上清液再1500转离心10分钟,用其沉渣涂片、干燥、固定,染色后镜检,发现弓形虫滋养体,每个视野一般可见1~2个,多的可达5~6个。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猪弓形虫病。

5 治疗措施

将病猪进行隔离饲养,对病死猪按无害化处理的要求进行深埋,并对猪场及养殖用具进行喷雾消毒 (注意应选用高效无毒的消毒药)。

对发病猪,选用10%的复方碘胺-5-甲氧嘧啶,按5mg/kg·BW的剂量进行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1周,首次用量加倍。或者选用磺胺嘧啶+敌菌净(二甲氧苄氨嘧啶),前者0.07 g/kg·BW,后者6mg/kg·BW,每日2次,连用3~5天。对未表现临床症状的同群猪,在其饲料中添加磺胺甲恶唑,按3片/头、每日饲喂两次,有良好预防作用。大部分病猪在治疗3~5天后均有明显好转,到第7天所有发病猪全部痊愈。

6 体会

本病病原为一种原虫,大部分抗生素对其没有疗效。由于寄生虫抗原复杂多变,容易产生耐药性,给该病根治增加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诊治上应当注重以下几点。

6.1 加强管理和适时药物预防是关键

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和药物预防,消灭弓形虫的中间宿主(昆虫、蚯蚓、猫、犬、鼠等),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能感染大部分温血动物,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在该病的流行和传播上起重要作用,因此猪场应禁止饲养猫,同时也要严防其它动物进入猪圈。此外,要认真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并对粪便进行堆积发酵,严防粪便污染饲料和饮水,尽量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断奶仔猪与育成猪、哺乳母猪与仔猪均应分开饲养;对猪场的排泄物、废弃物,尤其是病死猪和剖检后的内脏、组织等要实施无害化处理,这能有效地预防该病的再次发生。

6.2 要注意该病与猪瘟的鉴别诊断,以防延误治疗

该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与猪瘟很相似,极易误诊。但猪瘟引起全身的出血性变化,天然孔可视粘膜都能看到出血点,这一点能与弓形虫病加以区别。

6.3 不能只顾仔猪的预防,而忽视了育成猪

由于2月龄以下仔猪患该病的死亡率很高,因而人们较重视对仔猪实施弓形虫病的预防措施,而4月龄以上的猪主要以隐性感染或局灶性感染为主,死亡率很低,容易被人们忽视。

猜你喜欢
病死猪出血点弓形虫
猪弓形虫病感染的诊治
湿垃圾与病死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南安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现状与建议
GABARAPL2 在IFN-γ诱导的HeLa 细胞抑制弓形虫生长中发挥重要功能
黄瓜中有大量弓形虫吗
弓形虫感染让人更想创业?
病死猪堆肥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及堆肥效果研究
Mutually Beneficial
河南孟津: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