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有效手段

2011-08-15 00:44陈廷国
中国猪业 2011年7期
关键词:菌苗初乳周龄

黄 立 陈廷国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动物科学系,河南省信阳市 464000)

仔猪消化机能发育不完善,消化酶系统发育不全,消化能力和抗病能力较差,易感染疾病,导致生长发育受阻。在生产实践中,初生仔猪的死亡率有的高达20%~25%,平均6周龄内死亡的仔猪占出生总数的1/6。因此,提高仔猪成活率是提高养猪效益的关键。影响仔猪成活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妊娠母猪饲养不善、仔猪出生体重小、栏舍保温条件差、仔猪受冻或被母猪踩死、压死等。在养猪生产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1 选好种母猪和种公猪

一般讲,出生重大的仔猪抗病力强,生长发育快,并且这一特性有很高的遗传力。因此,在选留种母猪时必须进行窝选,从窝中选出发育好、乳头多而且排列整齐、体型好的仔猪做种用。另外,在同一品种中,个体大的母猪在怀孕期间能更好地利用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为生产高质量的仔猪打下良好的基础。老龄母猪娩出力弱,容易造成分娩时仔猪滞留产道而致使仔猪缺氧死亡。因此,淘汰老龄母猪也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一种简单有效的办法。

种公猪质量对仔猪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可以通过高质量的公猪杂交来提高仔猪的质量。种公猪要选择体型大、生长快、瘦肉率高的外来公猪作为种公猪。

2 做好母猪孕期饲养和保胎工作

根据母猪不同妊娠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饲养方式,要保证母猪从日粮中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但不要使母猪过于肥胖。在管理上要注意适当运动,增强母猪体质,防止流产,从而使其产出高质量的仔猪。

要把握母猪妊娠期两端的日粮营养水平。妊娠前期最好做到精料与青饲料混合饲喂,适宜的比例为2:1。杜绝饲喂霉烂变质的有毒饲料,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妊娠后期日给精料增至3~3.5 kg, 青饲料减至 0.5~0.75 kg, 以免胎儿营养不良而中途死亡。

在母猪临产前1周的日粮中添加1 g VC,可大大降低母猪分娩时仔猪的死亡率。在母猪分娩前10~15天,加喂脂肪可以增加仔猪体内能量的贮存,提高仔猪出生体重,降低死亡率。据报道,给母猪加喂10%的脂肪,可使仔猪成活率提高18.5%。

3 做好接产工作

在母猪进入产房前,先用2%~5%来苏儿或3%~5%石炭酸消毒地面,再用10%的石灰乳消毒墙壁。猪临产前用0.l%新洁尔灭喷洒体表。仔猪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口鼻粘液擦净,用柔软的毛巾擦干仔猪体表,若发生 “假死”现象应立即进行抢救。

仔猪从子宫前端到产出体外过程中,多数仔猪的脐带因拉抻、挤压容易破裂,如果5分钟内不能产出并开始呼吸,就有死亡的危险。有一部分仔猪的脐带虽未破裂,但由于倒生,后肢先出,前肢后出,口鼻朝着阴户,也容易被羊水呛死。因此,如母猪产仔间隔时间超过20分钟,就要注射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加速仔猪产出。如间隔1小时未产仔猪,要请兽医人员进行人工助产,否则仔猪就有憋死的危险。在母猪分娩时可以小剂量多次使用催产素,以提高母猪的娩出力。

4 加强哺乳期饲养管理

母猪乳汁是仔猪生后2周内唯一的营养来源,也是仔猪30日龄前的主要食物,所以母猪泌乳量的高低与仔猪的质量关系极为密切。提高母猪泌乳量的主要途径是加强饲养管理。在给泌乳母猪调配日粮时,要注意适宜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日粮中消化能应高于11.72 MJ/kg,粗蛋白质水平不低于13%。在管理上,产后投料要由少到多,逐步增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夜间补饲一次青饲料。

5 做好初生仔猪的护理

5.1 保温防寒

初生仔猪皮肤薄,被毛稀,保温能力差。另外,仔猪生后24小时内不能利用乳脂肪和乳蛋白氧化供热,主要能量来源是体内的糖原和母乳的乳糖。因此,仔猪容易受冻死亡。保温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同窝仔猪躺卧在一起时,最适宜的温度为24~33℃;单个仔猪最适宜的温度为30~34℃。而哺乳母猪的适宜温度为5~20℃,因而形成母仔温度差。为此要在母猪栏内设立护仔间,并在护仔间内装红外线灯加温。最经济有效的办法是在护仔间里铺上厚的干稻草或刨花。市场上有专门供仔猪取暖的保暖板,适用于规模养猪场。

5.2 吃足初乳

母猪分娩后第一天分泌的乳汁叫初乳,是仔猪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食物。与常乳相比初乳含有较多的免疫球蛋白。100 mL猪初乳含有蛋白质5~10.5 g,常乳只有0.1~0.76 g。初生仔猪必须通过吃初乳才能获得母源抗体的保护,且仔猪生后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8~10 g免疫球蛋白才能预防病菌侵入。因此,仔猪尽快吃上初乳既有利于恢复体温又有利于提高抗病力。一般出生后半小时内要让仔猪吃上初乳。

5.3 及时补铁

仔猪出生时体内铁的储存量为40~50 mg,每天每头仔猪正常生长需铁7~11 mg。母乳中铁的含量很少(0.2 mg/100 g),仔猪从母乳中得到的铁远远不能满足其需要 (仔猪出生1周内每天吮乳约为500~650 g)。而仔猪缺铁极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导致抗病力下降。因此,为提高仔猪成活率仔猪出生后必须及时补充铁。

补铁的方法很多,现在多采用铁剂注射法。此法简便有效,1~3日龄仔猪即可使用补铁剂。常用的铁剂有血多素、富铁力、牲血素、富亲血等。一般于生后36小时,每头仔猪肌肉注射一次铁剂。必要时可在2周龄左右再注射一次铁剂。

5.4 及时补硒

在仔猪3日龄时,每头颈部肌肉注射 0.1%亚硒酸钠 0.5~1 mL和 VE1 mL可有效控制白肌病和水肿病的发生。

5.5 及早补料

母乳在3~4周分泌达到高峰后则逐渐下降,哺乳后期单靠母乳不能满足仔猪生长需要。早补料不但可以锻炼仔猪消化器官,促进胃肠发育,而且可以避免仔猪乱啃乱咬脏物,减少下痢等疾病的发生。

早期补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方法一:仔猪5~7日龄,在仔猪喜爱活动的场所撒些炒香的玉米、黄豆等饲料进行诱食,让仔猪闻、拱、啃、咬,使其尽快学会采食饲料的本领。待仔猪认识饲料后转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并逐渐增加喂量,每日三次,确保仔猪正常生长发育。方法二:仔猪生后一周,先把2/3乳猪全价料与1/3白糖混合,再用冷开水拌成糊状涂在仔猪的舌头上,仔猪尝到甜味就会细嚼并咽下。早、中、晚各喂1次料,3天后仔猪就会自动觅食。

5.6 口服药物

初生仔猪吃初乳前,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母猪乳房;仔猪 12~15日龄时,每头口服敌菌净3片,痢特灵1片,每天一次,连用3天,并在饲料中加入0.1%土霉素钙粉;仔猪30日龄时,按每千克体重口服左旋咪哩10mg,一天一次, 连用2天。

5.7 注射疫苗

初产母猪在配种前半个月,进行猪乙脑苗和猪细小病毒苗的免疫注射;母猪临产前25~40天,颈部皮下注射1 mL萎缩性鼻炎疫苗;初产母猪产前1~1.5个月再接种伪狂犬病疫苗1次;此期间还可根据本场情况,或根据当地的细菌性疾病疫情情况,选择安排哺乳仔猪免疫多发病的疫苗,如传染性胃肠炎疫苗、红痢疫苗、喘气病疫苗、副猪嗜血杆菌疫苗、链球菌疫苗等,以减少商品猪免疫病种。

仔猪出生后立即用抹布擦干体表,在耳后根肌注猪瘟脾淋苗1头份;1周龄进行萎缩性鼻炎疫苗滴鼻,0.5mL/头;2周龄仔猪注射气喘病灭活菌苗 (仔猪 7、14日龄各免疫 1次,2 mL/次); 仔猪 3周龄 (20天) 注射猪瘟疫苗,加强仔猪管理,控制下痢;仔猪4周龄 (30天)注射猪丹毒、猪肺疫菌苗、喘气病灭活菌苗,注射或口服仔猪副伤寒菌苗;7~8周龄注射口蹄疫疫苗,在4周后再注射一次口啼疫疫苗以加强免疫;仔猪8周龄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疫苗。

5.8 预防下痢

下痢是降低仔猪质量的主要因素,引起下痢的原因很多,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和病菌感染。为预防仔猪黄白痢可采取以下措施:母猪在产前20~25天口服一次K88-K99黄白痢双价基因工程菌苗,预防效果良好;仔猪出生后,在2~4日龄时应用黄白痢菌苗口服,加强免疫;出生后12小时,每头仔猪肌注磺胺六甲氧嘧啶1 mL或口服。另外,还要搞好圈舍卫生,定期消毒。

5.9 仔猪代哺

为使弱小仔猪及时吃到初乳,采用代乳法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即将刚出生的仔猪按强弱进行分类,分别由母猪哺乳,保证弱小仔猪也能及时吃到初乳。英国某猪场,饲养母猪2 900头,采用此法后,每窝断奶仔猪头数增加10%~13%。

5.10 固定乳头

科学地固定乳头,可使仔猪尽快稳定吃乳排列位置,保证每头仔猪都有固定乳头吃乳,提高成活率,增加养猪经济效益。

5.11 采用合理的饮水方法

10日龄给仔猪提供10%红糖水,让其自由饮用。在刚断乳3周龄的仔猪的饮水中添加果汁酒,仔猪的死亡率可以降低为零。

5.12 减轻断奶应激

为了减轻断奶应激,要采取 “去母留仔”的方法断奶,用开食料继续饲养一段时间,待仔猪完全适应独立的生活方式后再转入其它猪舍。

猜你喜欢
菌苗初乳周龄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猪丹毒的发病机理与防制措施
犊牛初乳饲喂及管理指导
哪些措施可帮助初生仔猪摄入初乳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仔猪白痢的临床表现及免疫方法
褐壳蛋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