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预防接种

2011-08-15 00:44王桂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23期
关键词:三角肌预防接种活疫苗

王桂芹

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心医院,吉林 公主岭 136100

预防接种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工作之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满足社区儿童需求,在需定期或不定期的为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将疫苗经不同途径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产生抵抗感染的有益的免疫反应,以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目的,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针对传染病的有效手段[1]。我国扩大免疫规划后,儿童常规接种疫苗种类在以前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上扩大到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及白破疫苗;而“预防为先”思维模式的深入,很多成人也加入了疫苗接种行列,以达到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目的。这样就使预防接种门诊的工作量越来越大,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儿童提供优质的服务?本文旨在就预防接种门诊从护士礼仪、沟通技巧、个性化护理等方面来要求和指导自己,创造温馨和谐的预防接种环境,强化“人性化护理”的理念,提供优质的预防接种服务。现将几年来在免疫预防接种的经验总结如下。

1 护士着装及举止

首先要仪表端庄、举止文雅、有活力,力求稳重,给人以安全感,以向上的人格魅力出现在沟通场合,才能得到病人及其家属的认可和接受。有研究表明,84%的人对另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来自于他的外表[2]。护士的仪表形象,也会影响小患者对护士的印象。因此护士要加强自身修养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不断丰富实践经验并灵活应用。接种前护理人员以和蔼的语言引导儿童,减轻儿童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以主动配合接种;对于不配合的儿童,指导家长固定儿童体位的正确方法,避免在注射过程中乱动,使接种顺利完成。

2 接种场所的选择

接种场所应安排在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地方,接种室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月进行接种环境的消毒效果监测。在空腹饥饿或剧烈运动后最好不要进行接种。如果接种场所窄小拥挤,空气不流通,容易造成受种者的心因性反应。如果疫苗被阳光直射,或在阳光直射下进行接种,这样会使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活疫苗,导致无效接种。空腹饥饿或剧烈运动后接种,容易造成晕针。

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接种人员操作中应洗手、戴口罩。确定接种部位,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如果接种部位皮肤不清洁,先进行清洗。用棉签攒取75%酒精,螺旋式的由内向外消毒接种部位皮肤,涂擦直径大于或等于5cm。消毒区不可用手触碰,待酒精干后再接种。接种活疫苗时不能用2%碘酊消毒,局部用75%酒精消毒,待干后再接种。

4 掌握正确的接种方法

接种人员必须明确各种疫苗的性质、接种对象、途径、部位、剂量、禁忌证及注意事项。详细阅读疫苗说明书。接种前严格核对疫苗的名称,并充分摇匀,接种前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和接种证,回收接种通知单,检查儿童预防接种证、卡,核对儿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有误应及时更正。对不属于本次接种的对象,要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态、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和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必要时测量体温和进行体检,凡有禁忌症的对象不予以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预防接种证、卡上做好记录。接种后交代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有关事项。

5 预防接种部位的选择

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疫苗又分为灭活疫苗、活疫苗、亚单位疫苗 (组分疫苗)、基因重组疫苗、DNA疫苗等。适龄儿童接种的疫苗主要为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不同的疫苗接种方法及接种部位均不相同,皮内接种法适用于卡介苗等。注射部位在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皮下接种法适用于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风疹疫苗等。接种部位在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肤。肌内接种法适用于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等。接种部位在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多数疫苗的接种部位选择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上臂外侧三角肌的中部或臀部,儿童上臂的三角肌不健壮,不如成年人的三角肌在外观上容易确认,三角肌的接种部位选择不准确,易引起腋下淋巴结脓肿以及接种部位的红、肿、痛、硬结等免疫反应,因此选择正确的接种部位,是保证接种安全的前提。

6 疫苗的抽吸

使用含吸附剂的疫苗前,要充分摇匀疫苗,未充分摇匀疫苗可导致液体浓度不均,引起局部反应加重或无菌性脓肿。我们的做法是在开启疫苗前充分摇匀,用力振摇10秒左右,然后将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下插入安瓿的液面下吸取疫苗,疫苗吸入注射器后,易含有小气泡,将注射器的针头向上,吸入少量气体。双手轻轻振荡注射器,以再次摇匀疫苗,并让小气泡与空气接触,同时缓慢排空注射器内的气体,直至针头上有一小滴疫苗出现为止。

7 接种时儿童和家长所应采取的体位

受种儿童体位如果固定不当,儿童因害怕打针难以主动配合完成接种工作,在注射过程中乱动,造成针头移位或脱出,造成损伤。孩子在接种疫苗时会挣扎、哭闹,所以搂抱式的接种体位既能很好地固定孩子,又能让孩子有安全感,适合家长采用[3]。以左侧接种为例,儿童家长取坐位,儿童坐于家长的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右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

8 接种手法的选择

为婴幼儿进行注射常规采用“三快”即进针快、推药快、拔针快,由于为儿童接种疫苗的剂量多为0.5 ml,如果推药速度过快会使疫苗在进针后不到二秒的时间内推人体内,一些儿童家长感到不可理解,认为我们接种的质量不好,对儿童不负责任。我们认为为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应采取“二快一中”即进针快、拔针快、推药速度适中。0.5 ml的剂量在进针后的4 s的时间内推人即可,既减轻儿童的疼痛,又可以减少家长的误解。皮下注射时皮肤常规消毒待干后,接种者左手拇指放于接种部位下方,其余手指握于接种部位的对侧,既绷紧皮肤亦可固定接种部位,右手持针,食指固定针柄进针后,左手放松皮肤,拇指和食指固定针管,余手指不动,右手回抽无血后,注入疫苗。

9 接种后注意事项

应留在现场观察15~30分钟,接种后指导儿童家长注意儿童的精神状态,应在接种地点留观15~30分钟,并告知家长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前后30分钟,儿童不能吃奶及一切有一定温度的食物和水等,儿童无反应后方可离开现场。并嘱家长孩子在接种后24小时之内不宜洗澡,尤其是接种局部,以免发生局部感染。让孩子多休息,不作剧烈的活动,尽可能让孩子多饮水;少吃或不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葱、姜、蒜和辣椒等;密切观察孩子的一般情况,如出现接种反应要及时与保健医生取得联系,以便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得到妥善的处理。

10 讨论

预防接种是法律赋予每个儿童的权利,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4],预防接种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对儿童实施免疫接种,接种的场所、接种手法、部位、途径以及疫苗的剂量等因素正确与否都是接种成功的关键。在儿童出生建证时,向家长宣传预防接种知识,让家长知道传染病给社会、家庭、个人所带来的危害。要想避免传染病的侵袭,使传染病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最重要的办法就是进行预防接种,但同时告知家长接种疫苗所带来的副作用也是不可避免的。虽然预防接种的疫苗是安全的,但疫苗的接种目的是要让人产生抵抗力,在刺激抵抗力产生的过程中,身体常会出现一些反应,许多家长因缺乏预防接种的知识,对门诊工作人员在短期内教授的知识未能理解,又忽视了恰当的家庭护理,致使很多儿童出现的一般副反应加重,即对儿童造成身心痛苦,耗费了家长的精力与时间,又对接种人员产生不信任感,甚至出现医疗纠纷。因此,加强预防接种全程的健康教育,是完全有必要的。免疫预防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最有效和最方便的手段,通过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开展人性化服务,使家长对我们的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作气氛和谐,家长对预防接种工作有了了解,主动配合工作,提高预防接种率,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护士也提升了自我价值感。我院从1990年建立预防接种门诊以来,因重视安全接种工作,建立了完善的预防接种管理制度,建立了良好的医需关系,在认真做好国家计划免疫工作的基础上,又先后开展了二类疫苗的预防接种,使我辖区的儿童得到了良好的免疫预防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1]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P].2006,11,2.

[2]肖根秀.门诊注射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82.

[3]刘玲,刘均娥.临床护理交流的原则和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73-87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Z].2005-3-24.

猜你喜欢
三角肌预防接种活疫苗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改良肩前下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经三角肌入路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老年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与猪伪狂犬活疫苗混合喷鼻试验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
湖南:开启预防接种“掌上时代”
全球首个Sabin 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获批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