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小剂量胰岛素的应用方法及技巧

2011-08-15 00:45高洪蛟张丹丹
中国全科医学 2011年15期
关键词:酮体酮症酸中毒

高洪蛟,张丹丹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和高血糖高渗状态 (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status,HHS)是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二者均应该在补液的基础上予以小剂量短效胰岛素治疗。DKA治疗的主要措施是小剂量胰岛素的持续应用,其目的不仅是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逆转酮症酸中毒;而HHS不仅需要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纠正高渗状态。为了保证胰岛素迅速发挥作用,故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的治疗一律选用短效胰岛素。

经典短效胰岛素的用量和用法,即小剂量胰岛素0.1 U·kg-1·h-1持续静脉滴注,其优点为:简单易行,不必等待血糖结果,无迟发性低血糖和低血钾反应,脑水肿发生率低。对于DKA和HHS的降糖治疗,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推荐临床应用小剂量短效胰岛素治疗。近年来,由于微量泵的普及及胰岛素泵的逐渐开展,已开始用于高血糖急症。国外早已证实,胰岛素泵是目前最符合生理状态的胰岛素输注方式[1]。国内亦多有报道。如雷晨等[2]研究证实,使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小剂量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可取得与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一样的效果,而且控制稳定;任建功[3]研究证实用胰岛素泵治疗DKA是一种安全、可靠、方便、灵活、有效的方法。但在重症DKA或HHS时,由于血糖浓度高,大量水分由尿中排出,使患者发生严重的循环障碍而使皮下组织的循环受到影响,从而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另外,皮下注射与静脉输注相比起效较慢,故应用时应慎重。儿童患者如反复发作DKA,建议长期用胰岛素泵治疗,这样可达到安全控制血糖及避免DKA或低血糖发作的目的[4]。

现将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时小剂量胰岛素使用的理论依据、方法、技巧总结如下。

1 理论依据

研究认为:(1)正常人每日分泌的胰岛素总量约为55 U,人体在生理条件下,基础胰岛素的分泌量约为1 U/h,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为5~20 mU/L,餐后出现胰岛素分泌高峰,头期分泌量可达5 U,血胰岛素水平可上升到基础值的8~10倍,为50~100 mU/L。对胰腺全切的患者,每日仅需补充胰岛素40~50 U就能维持糖代谢正常。(2)血浆胰岛素水平达10μU/ml时,能抑制肝糖分解;达20μU/ml时,能抑制糖异生;达30μU/ml时,能抑制脂肪分解;达50~60μU/ml时,可促进肌肉、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达100~200μU/ml时,可促进 K+进入细胞内。(3)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可使血胰岛素水平在静脉滴注后半小时达到100~200μU/ml。此种浓度可以抑制脂肪和蛋白分解与肝糖原释放和酮体减少[5]。因此,除少数伴有胰岛素抵抗现象的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患者外,一般不需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

2 方法

以DKA的经典用法为例。(1)通常将短效胰岛素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持续静脉滴注 (应另建输液途径),成人剂量为 0.1 U·kg-1·h-1标准体质量[儿童0.25 U·kg-1·h-1],一般不超过10 U/h。使血糖以3.9~6.1 mmol/h的速度下降,并消除酮体。每1~2 h复查末梢血糖 (若血糖高于便携式血糖仪最高值,则送检静脉血糖)。若在补足液量的情况下,2 h后血糖下降不理想或反而升高,则表明可能伴有胰岛素抵抗,此时可将胰岛素剂量加倍后观察。(2)首次冲击量,一般病例可不给予。病情严重者,可在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之前静脉推注胰岛素10~20 U[6]。 (3)当血糖下降至13.9 mmol/L时,改输5%葡萄糖注射液(或糖盐水)以防低血糖 (因低血糖不利于酮体的消除),可按胰岛素 (U)∶葡萄糖 (g)=1∶2~1∶4给药 (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短效胰岛素6~12 U)。按此浓度持续滴注使患者血糖维持在8~12 mmol/L,一直到尿酮体转阴、尿糖(+)时,可以过渡到平日治疗,改为皮下注射,但应在停静脉滴注胰岛素前1 h皮下注射1次短效胰岛素,一般注射量为6~8 U以防血糖回跳。否则由于静脉输入的胰岛素代谢清除率高,作用难以持久,如果引起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尚未完全消除,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的反复发生。

由于胰岛素是添加在5%葡萄糖注射液内,可持续静脉滴注,既可以防止低血糖,又为三羧酸循环的运转提供了葡萄糖,加快了酮体的消失,可以适当放宽对血糖的监测。由于颅内的酮体不能穿过血-脑脊液屏障,消失较慢,这种治疗必须维持48 h以上。

3 技巧

如果已知患者的体质量X(kg),如何快速使用小剂量胰岛素?我们结合多年来对小剂量胰岛素的应用经验,总结出3种胰岛素给药方法的快速计算公式,供参考。

3.1 持续静脉滴注小剂量胰岛素 配制方法:短效胰岛素25 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速算点滴速度 (滴/min)公式:X÷3=点滴速度 (滴/min)。推算由来:患者体质量为X(kg),则每小时剂量为0.1 U×X。配制药液的浓度为每10 m l 1 U胰岛素,1 ml恰好0.1 U,则每小时为X ml液体,进而每分钟为X÷60 ml液体。目前通用的输液器1 ml为(20±1)滴,按20滴计算,则每分钟的滴数为X÷60×20=X÷3。如患者体质量为60 kg,则为60÷3=20滴/min。

3.2 采用微量泵静脉输入小剂量胰岛素

配制方法:短效胰岛素25 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速算泵入速度(ml/h)公式:泵入速度=每小时为0.2×X m l。推算由来:胰岛素剂量为0.1 U·kg-1·h-1,患者体质量为 X,则每小时为0.1 U×X。配制药液的浓度为每2 ml1 U胰岛素,0.2 ml恰好0.1 U,则每小时为0.2×X ml液体。如患者体质量为60 kg,则为0.2×60=12 ml/h。

3.3 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入小剂量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开始广泛使用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的胰岛素泵。胰岛素泵是由短效胰岛素的泵容器、小型电池驱动泵、计算机芯片组成的一种内装短效胰岛素的微电脑动力装置,它的治疗原理是模拟人的胰岛β细胞随时释放人体所需的胰岛素。可直接将基础率设定0.1×X U/h。如患者为60 kg,则为0.1×60=6 U/h。

1 Ilkova H,Glaser B,Tunckale A,et al.Induction of long-term glycemic control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by transient intensive insulin treatment[J].Diabetes Care,1997,20:1353-1356.

2 雷晨,张如意,何兰杰.微量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观察[J].医师进修杂志,2002,25(4):39.

3 任建功.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2例临床观察 [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5):366-367.

4 Sulli N,Shashaj B.Long-term benefits of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in children with type 1 diabetes:a 4-year follow - up [J].Diabet Med,2006,23(8):900-906.

5 苗述楷,蔡惠文.糖尿病并发症防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225.

6 超楚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M] //廖二元,莫朝晖.内分泌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38.

猜你喜欢
酮体酮症酸中毒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
尿酮体“±”或“+”代表啥
心肌酶谱与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高职生物化学“肝中酮体的生成作用”实验的教学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