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贴近” 党报进万家——《揭阳日报》的宣传报道回眸

2011-08-15 00:43刘春玉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9期
关键词:揭阳特刊圣火

□刘春玉

(揭阳日报社,广东 揭阳 522015)

坚持“三贴近” 党报进万家
——《揭阳日报》的宣传报道回眸

□刘春玉

(揭阳日报社,广东 揭阳 522015)

《揭阳日报》是中共广东揭阳市委机关报,同时也是广大揭阳人民喜爱的报纸。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我党新闻事业的光荣传统和基本方针。一张报纸读者愿不愿意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道的内容是不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有没有新鲜生动的、群众未知欲知的,或者来自群众身边的内容。为把党报办得精彩,充满生机活力,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媒体,《揭阳日报》非常注重坚持“三贴近”。

创新方法,精心报道老百姓未知的国际国内大事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举世瞩目,万众欢腾。这是一次重大事件,报纸必须不惜版面,调集精兵强将,突出编好“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特别报道”,显示强大的编辑实力。《揭阳日报》决定用五个版的巨大篇幅,重新设计报眉,这在当时是一个重大突破。总编辑召集全体编辑人员开会,定出具体操作方案,认真审阅新华社和新华网、人民网的稿件,对有关人员、版面进行明确分工,确定设计风格。报社有关领导各自分工负责版面,当晚大家工作至凌晨4时多,但同志们毫无怨言,情绪高涨。第二天,报纸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在航天飞船安然降落后,《揭阳日报》同样出了四个版的特刊,其中一个版为照片专辑。这一次对重大事件报道的成功,使广大读者对《揭阳日报》刮目相看,认为报社确实潜藏着巨大的实力。

此后,《揭阳日报》对重大事件的报道更有经验了。2008年3月24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希腊点燃,3月31日,当圣火运至北京,在首都举行圣火全球传递仪式。《揭阳日报》及早策划,以大篇幅报道了这一中华民族百年盛事,每天的体育版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关注圣火在每一站的传递情况。对于圣火在境外传递受到一些人为的干扰后,《揭阳日报》及时刊登了新华社播发的全球各地人民对干扰者的声讨,以及全球各地华人华侨团体挥舞国旗护卫圣火的新闻,以激发市民的爱国热情。

《揭阳日报》对全国“两会”、汶川大地震、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玉树大地震、上海世博会、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和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都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浓墨重彩,着力报道老百姓应知的本市大事

党报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权威性,可信度高。她是群众了解党和政府的主张,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个重要窗口。《揭阳日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大力宣传报道揭阳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大事、盛事。

2008年1月6日至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我市考察,《揭阳日报》派出记者进行全程采访并于9日以近一版的篇幅刊出《思想大解放,浪潮涌三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到我市考察纪实》文章,同时刊发了汪洋同志在潮州、揭阳、汕头调研的综述新闻,迅速将汪洋在揭阳市考察以及在粤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传达给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并在当天第二版刊发了市委书记万庆良在三市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材料,将我市领导班子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又好又快发展新路子的计划传达给广大读者,极大地鼓舞了我们建设富民强市和谐文明新揭阳的士气。

2009年在新中国建国60周年之际,为了让我市人民感受建国以来揭阳的巨大变化,揭阳日报社策划开展了“感受巨变——庆祝共和国60华诞大型系列报道”活动,主要内容有:“感受巨变”之“新农村、新风貌”篇;“感受巨变”之“影响揭阳60品牌”大型展示活动;“感受巨变”之“感恩奉献”篇;国庆日当天出版的104版国庆典藏版成为本社历史上单日出报版数最高的新纪录,开创了我市国庆宣传史上的新业绩,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广大读者的肯定。

2009年春节,我市隆重举办首届特色文化节,海内外嘉宾云集,参加表演的文化团体众多,盛况空前,广大市民极为关注。为了报道好这次盛会,从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揭阳日报》对特色文化节宣传报道的热度持续升温,对这次盛会的筹备进展情况进行了大量的报道。集中大部分编辑记者力量,迅速报道全市各地、各部门着力准备特色文化节的情况,推出揭阳特色文化的推介文章,对弘扬和传承揭阳优秀本土文化传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无数的海内外乡贤对家乡的感情更加浓厚。

重视民生,及时报道老百姓欲知的生活资讯、社会新闻

要使党报内容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活力,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必须关注民生,反映民情,为群众说话,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还应关注流行时尚,迅速报道老百姓亟待了解的生活资讯和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新闻。只有深入采访,广泛报道老百姓熟悉的身边人、身边事,广大父老乡亲才会觉得《揭阳日报》亲切,是咱自己的报纸。

2004年春节刚过,揭阳市揭东县发生了广东省首例疑似禽流感。问题严重,形势严峻,事不宜迟。获悉这一情况后,揭阳日报社立即派出记者连夜赶赴事发地,采访市县召开的紧急会议和连夜捕杀家禽情况,消息、照片于凌晨见报。随后,《揭阳日报》又用大量篇幅刊登防治禽流感的科普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报道各地的防治动态。通过报纸的一系列报道,使广大群众消除了恐慌心理,又掌握了有关防治知识,积极主动投身到阻击禽流感的战斗中,并最终取得胜利。

事实证明,党报只有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也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能信任党报,依靠党报,离不开党报。窨井盖虽小,但它是关系到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窨井盖被盗,是众多城市的“顽疾”。2005年,2名盗窨井盖的犯罪嫌疑人被揭阳警方伏击抓获,《揭阳日报》运用各种新闻手法,推出追踪报道。刚好在这时,揭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1名2004年盗窃窨井盖的罪犯作出终审判决,以犯破坏交通设施罪,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揭阳日报》在醒目位置予以报道,并配发评论,随后刊登各方反应。广大群众对此组报道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犹如大热天吃冰淇淋般解渴”。由此可见,群众多么喜欢这些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稿件。

2010年8月6日,《揭阳日报》在头版开设“建设大文化,促进大发展”专栏,深入报道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举措和成果,为即将召开的市委有关建设文化强市的会议做好前期舆论宣传。并迅速报道了乔林烟花火龙、市区青年文化广场青春文化现象、小梅花艺术团、揭东玉湖“厝边公园”现象等方面文化建设成果,以及市委宣传部为此专门召开的文化宣传动员会,布置各地迅速开展建设文化强市舆论宣传的情况。

2011年“五一”小长假来临之际,《揭阳日报》精心策划出版各类时尚消费资讯的特刊,其中《揭阳日报·“五一消费”特刊》,从楼市、车市,到珠宝玉器、各种时尚装饰摆件,到各种日用消费品等等,都分门别类简洁介绍,并配以精美的图片。特刊一出街即受到广大市民的热捧。加印的2万多份在半小时内就被抢购一空,广大读者纷纷评价特刊内容充实,编排精美,品位高雅,是一本实用的消费指引手册。当天下午,编辑部还不断接到读者来电,对特刊加以肯定,并询问在哪里能够买到,是否可以增印。许多有识之士称赞《揭阳日报》主动适应市场发展规律,适时推出消费特刊,为搞活市场、刺激经济作出了贡献。

坚持“三贴近”,党报进万家。为群众办报,站在群众的立场,代表群众的观点,采用各种新闻手法,及时、准确充分报道群众关心的事件,群众就一定会对报纸有亲切感。现在,《揭阳日报》以其越来越充实的内容、越来越活泼的形式,赢得了广大揭阳人民的喜爱,每年的发行量都节节上升,真正进入千家万户。

猜你喜欢
揭阳特刊圣火
水下圣火
奥运圣火大冒险
揭阳市一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及机理分析
揭阳·黄岐山
两会特刊
奥运特刊
奥运特刊
两会特刊
圣火传递
从揭阳楼看中华文艺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