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将情境教学理论运用于中职专业课教学的优势

2011-08-15 00:44黑龙江李向东
职业技术 2011年8期
关键词:文化课专业课创设

黑龙江 李向东

浅议将情境教学理论运用于中职专业课教学的优势

黑龙江 李向东

当前,情境教学理论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教学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基础教育的文化课教学。随其在基础教育中的广泛应用,职业教育的文化课教学也率先引入了情境教学理论,涌现出大量学术论文。而这些学术论文在论述将情境教学理论应用于职业教育文化课的优势时,都不约而同地指出了“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服务”,更有学者提出在文化课教学中“创设与专业相关的情境,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更好地发挥文化课的工具作用。”文化课教学中有如此振聋发聩的呼声,笔者认为是时候将情境教学理论系统地导入专业课教学中了。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其两大优势。

情境教学理论;专业课教学;中职学校

情境教学形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并非现在才有。我国古代和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思想里都有这方面的体现。而我国情境教学理论形成于80年代后期,由我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李吉林老师,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依据,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探索出了以“美”为境界,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途径的情境教学模式,后来以此为基础,全面拓展形成情境教学理论,笔者简要梳理了情境教学理论的发展与基本观点。

一、情境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情境化教与学的原则是建立在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J.Dewey)的哲学和教育实践基础上的。他依据学生“做中学”的认识发展提出了五个阶段:从情境中发现疑难;从疑难中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经过检验来修正假设、获得结论。他认为“唯一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对儿童的能力的刺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受到所在的社会情境的各种要求引起的”,“一个教育的目的,必须能转化为与受教育者的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这个目的必须提出一种解放和组织他们的能力所需要的环境”。因而杜威的教学过程就是创设情境、引起动机、明确目的、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价成果。

1989年,布朗、科林斯与杜吉穗(Brown,Coline&Duguid)在《教育研究者》杂志上发表了他们著名的论文《情境认知和学习文化》(《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这篇论文首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作者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与行是相互的——知识总是处在丰富的情境中并在行为中得到进步与发展的。在情境学习理论看来,知识是基于社会情境的一种活动,而不是一个抽象具体的对象;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不是事实;知识是一种人类协调自身的一系列行为,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

1996年以来,研究者在情境学习与计算机教育、情境学习与课堂教学、情境学习的评价以及一些案例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取得了研究的突破。目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情境创设、学生中心的情境创设和网络环境下的情境创设成为研究的热点。

同时,我国中小学的语文、英语、历史、数学等的情境教学都做过一些有益的实践探索。其中情境教学研究较有影响的有江苏省南通市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的特级教师李吉林。当国外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理论研究起步时,她就在语文教学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她借鉴国外外语教学中运用反映论的原理,经过长期的摸索,构建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并将该理论应用于识字、阅读、作文教学之中。李吉林认为,情境教学要“形真”、“情切”、“意远”、“理蕴”。她把情境教学分成“引入情境”、“分析情境”、“再现情境”、“驾驭情境”等几个步骤,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教授则围绕现代教育中创设学习情境的重要方式一一信息技术教育,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论述了情境对学生建构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中情境设计的核心地位。他的论述虽然侧重于信息技术教育,但对其他学科教学也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情境教学理论的思想内涵是丰富深刻的,操作方法是具体有效的。它不仅探索了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有效途径,而且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观和教育观,开拓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视野,为我们提供了当代教学本质认识的新思路,而我国著名职业教育学者姜大源也提出了相应的“创设工作情境”教学法。由此,情境教学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意义。

二、情境教学理论应用于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的两大优势

1.有利于促进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技能

职业高中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课程分为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两大类。专业课根据职业高中的专业而设置,为未来就业做准备。然而,众所周知,中职专业课教学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就是理论知识与职业情境的分离。一方面,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仍然着眼于学生对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识体系的认知理解、记忆积累。但中职学生缺乏职业劳动的感性认识,因而会感到艰涩、枯燥、不易理解。另一方面,职业劳动实践中产生大量的宝贵经验又得不到及时的理论升华,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理论阐释。因此,将情境教学引入到中职专业课教学中,可以打通专业理论与实践的隔阂,将情境教学与专业理论原理结合,可以把中职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帮助中职学生更好更快地养成职业素质,适应未来职业劳动。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近年来,高校扩招、普高毕业生可以报考高职等教育政策,使许多优秀的初中毕业生纷纷选择报考普高,导致报中职的人数减少。中职学校为了争夺生源,降低门槛,对报考的学生不管分数高低,一概来者不拒,致使新招收的学生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当中不少人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思想严重,给多年来职业教育形成的固有体制和教育教学带来了难题。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情境教学理论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职业实际的情境的创设,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可促进学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2,1:51-55.

[2]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J].教育发展研究,2001,8:5.

[3]李吉林.把握情境教学实质转变教育观念[J].小学语文教学,1999,3:28-30.

[4]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5]李吉林,田本娜,张定璋.李吉林情境教学——情境教育[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73-75.

[6]李庆明.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49-50.

[7]杜威.学校与社会[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2-62.

[8]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99.

[9]卢家媚.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68.

[10]马明娟.与专业相结合的工科中专数学情境教学的研究 [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7-10.

(编辑 刘丽娜)

(作者单位:李向东,哈尔滨商业大学2009级中职研究生班;黑龙江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

猜你喜欢
文化课专业课创设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体育舞蹈中等专业院校学生文化课兴趣程度调查与对策研究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碰撞:故宫文化课与英国中文热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阵地不容"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