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开展历史课教学的价值和方法探析

2011-08-15 00:44浙江陈海江
职业技术 2011年2期
关键词:历史课职校历史

浙江 陈海江

职业学校开展历史课教学的价值和方法探析

浙江 陈海江

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养不高,实质上是人文素质的缺失,在中职学校中开展历史课教学正好能弥补这一缺憾。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得到文化的熏陶、思维的拓展和人格的升华。在具体教学中,可通过设置独特导语、增添精彩细节、讲述通俗风趣、鼓励大胆质疑和布置个性作业等环节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职业学校;历史课教学;价值;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青少年学生生活在一个科技和资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谋求的是“何以为生”的本领,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思考,这在职业学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学校过分强调学生动手技能的训练,忽略了综合素养的培养,如对集体他人的认同、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生的负责等,从而导致了职校学生的社会影响日益负面,制约了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专业型人才,这些教学对象,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外,也需要具备综合的人文素质;不但要具有较高的技能以适应和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而且更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去融入这个社会,如博爱合作、儒雅大度、务实敬业、积极进取等。客观地说,教育不应仅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唤醒,而唤醒学生心灵最好的载体无疑是人文精神。因此,当前职业学校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历史作为一门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积极倡导人文精神的教育,一方面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更好地认识自己;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更好地认识他人,认识社会,学会包容,学会相处,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服务。由于职业学校没有高考升学的压力,更有条件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因此我们应该在中职学校中普及历史课程的设置,这是由中职学校的性质所决定的。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既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文化,又创造了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优良品格和气质,形成了以杰出的历史人物为脊梁、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为源泉和以丰富的文化遗产为特征的精神、物质财富。“借鉴历史、服务现实,创造明天”,这是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也是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职校历史教师应充分挖掘历史素材,寓情感、态度、价值观于历史教学中,以培养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及身心和谐健全的新一代职校人。

二、价值的分析

印度著名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教育并非只是获取知识……教育是把生活当作一个整体而明白其中的意义,教育的功用在于培养完整的人。”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仅限于了解基本史实,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状况,加深爱国热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职校历史教师所追求的,培养和激发学生寻找一份与时代相和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应成为职校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笔者认为,职业学校历史课教育的价值功能可分为三部分。

(一)文化熏陶价值,即知识教育功能。职校学生所欠缺的正是文化素养,而通过历史课的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恰好能起到补缺的作用。但和传统的知识教育功能强调和阐述的角度不同,这里追求的是实现人格教育促使人的“类特性”(包括理性、创造性、劳动和文明等等)在个人身上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目标,强调人类共同文化在学生个体身上的继承与体现。

(二)能力培养价值。一是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二是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后者。虽说职校学生的文化层次有限,思考问题质量不一定很高,但是相信勤能补拙,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空间会慢慢地拓展,从而养成凡事多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人文教育价值,即人格养成功能。这是职校历史教育的核心。布卢姆认为,历史教育的重心应以塑造学生人格为中心,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种观点尤其适合职业学校。所以说,职校的历史教育应该是一种人生指导、人格取向的教育,能够使学生了解人生的意义,懂得人为什么活着和应该做什么样的人。通过历史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人生的体验、人生的启示、人生的意义,养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人格取向。从时代发展的特征来看,市场经济是使人由依附状态发展到自立状态,这就把人的主体创造性推到了素质发展要求的最前沿。总之,一个高度文明的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必然需要有人格健全发展的人

三、方法的探讨

(一)独特导语是前奏

创设一定情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法,而导语是创设学习情境的其中一种方式,一段精彩的导语会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尤其在职业学校,面对文化基础不够扎实、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的学生群体更要牢牢地抓住开头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的头抬起来,让学生的心静下来,所以导入新课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例如:在《甘地圣雄》一课,可以用学生最不熟悉的事情导入:在印度历史上有一位苦行僧式的人物:剃着光头,上身赤裸,皮肤黧黑,总是随身携带着一架木制纺纱机,一有空就纺起纺来,他走到哪里,都会引起一阵阵热烈地欢呼,会有一群信徒自愿跟随着他,他就是印度的领导人、国大党领袖莫汉达斯·卡拉昌德·甘地。对甘地纺纱这件事学生很少知道,所以他们非常想知道为什么领袖还要用木制纺纱机,一有空就纺纱呢?因此强烈的欲望和好奇心让他们主动走进了本课。用最不熟悉的事情导入,容易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唤起学习兴趣,从而更容易达到教育的目标。

另外,用时事案例导入新课也是个可具操作性的尝试。时事案例是个“万花筒”,各种类型性质的都有,容易与历史知识产生联系。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更能使学生产生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如讲选修4《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时可从电影《十月围城》切入,讲《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时则可先谈中国高铁已迈入世界顶尖行列,从感性熟悉的身边事入手,经过引导点拨、研究探索,找出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风险意识。

(二)精彩细节是基础

职校的学生要他理解分析一段历史文献材料,估计没几个有这个愿望或能力,但是,如果给他们讲故事,则相信大多数都是愿意听的。孔子云:因材施教。确实,对于职校学生这个特定群体,要达到比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对症下药。因此,历史老师应该是个会讲历史故事的人。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其中能收入课本的只是极少的部分,在讲课中,如能适当补充某些具体的名人逸事,历史传说等,既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人物的了解。诚然,老师讲故事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而是可以使课文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故事中去,这样,在引人入胜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并得到人文的洗礼。如在讲到二战的中途岛海战时,可增加许多富有戏剧性的精彩细节,如间谍战中日本情报的失误和美国情报的精准,日本海军在不断变换的情报面前手忙脚乱的囧态,相信学生一定能全神贯注地听讲,从而悟出科技的重要性,并要学会驾驭有效信息;又如在讲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这一知识时,可简单介绍朱元璋这个人的出身和发迹史,并结合许多古装武打片里出现频率颇高的“一手遮天的×公公”“锦衣卫”等特有现象,道出明朝政治特别专制黑暗产生的人为原因和影响,从而加深对民主诚可贵的理解,自觉做一个民主的拥护和践行者。

(三)通俗风趣是关键

作为以职业技能教育为目标的学生,属于素质提升的历史课的教学过程和氛围应该是轻松愉悦的,但历史这门学科有些内容过于教条和概念化,如果上课教师照本宣科,显然是无法达到这个效果的。由于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都很陌生。而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往往是他们熟悉的事。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应该把历史上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挂钩,并用通俗幽默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比如春秋争霸可用五大国进行PK描述,《古今图书集成》直接把它比作“百度”等,以此来拴住学生的心并加深理解。

历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愿意听并听得懂是最主要的。因此,职校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口语化是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对历史了解得更为深刻和透彻,不断更新自己的历史知识和教育教学观念,把历史体现得更为现代化。百家讲坛的易中天就是凭借他的丰富知识和幽默的通俗讲法,使众人对三国充满了兴趣。如若职校的历史教学中也能如此,那么学生学历史的兴趣上来后,何愁没有好的教育效果?

(四)鼓励质疑是升华

历史教学中除了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是客观唯一的外,其余的分析和评价应该说是没有唯一答案的。虽说职校学生在思考问题广度和深度方面可能不如普高学生,但他们的思维活跃程度不亚于后者,如果他们发觉自己可以对权威的教材“品头评足”,那将会产生怎样的“成就感”啊!而这恰恰是在学习上屡受挫折的职校学生最需要治理的“心灵创伤”!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挑战教材,“尽信书等于无书”。敢于突发奇想,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去分析评判每一历史事件,这在教育心理学上通常被称作发散思维。例如,“秦始皇的统一大业有没有值得反思和批判的地方?”“太平天国对当时中国的影响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鸦片战争对中国只有破坏性吗?”“新文化运动中产生的“顽固派”真的是很顽固吗?”等等。学生多些这样的思考、质疑,少些唯书、唯师,长此以往,我们的历史教学不就能更加客观地反映人类社会的演进进程吗?我们的学生不也就更加具备独立思考的精神,从而创造性地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去呢?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革命的发生,从根本上动摇了人们以往对世界特征和世界变化的看法,单一性结论、规则被多元化取代,缓慢的变化被急剧的浪潮取代。经典与权威,教师与学生,长者和年轻人,经常面对着同样的新问题,同样是没有“最好的方法”和“唯一的答案”的情境。因此,着力培养学生挑战权威的精神,敢于创新的品质,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五)个性作业是延伸

在职业学校,历史学科课后布置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可以有较大的空间供教师选择。从创新角度讲,“读书、看报”是可以长期采用的方式,观影、上网也能进一步充实学生对历史的感受,在平时历史知识的积累、学习过程中,百家讲坛、大国崛起等电视片内容和新浪读书栏目都是很好的素材,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任务,有目的地为学生选择或指定有关的题材或范围,让学生通过阅读或观看做好读书笔记,既可用作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讲演的材料,丰富课堂内容,又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选择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技能,从而进一步突现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的价值与意义。至于传统的书面作业,则尽量摒弃记忆性的理论概念,选择思考性、现实性强的题目作为学生共同探讨的对象,如选修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这一课后作业可布置百家争鸣题:美英第二战场的开辟为何拖到1944年,到底是客观条件不具备,还是希望苏德双方拼个两败俱伤?又如选修4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上完后,让学生阅读“韩国对秦国实施“疲秦计””资料,然后假设情景:如果你是客卿,你会留在秦国为秦王嬴政效力吗?在各抒己见中体验那段历史,从而达到学会换位思考的目的,并养成辩证地看问题的习惯。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开展历史课教学是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只要教师教学得当,了解学生所需,走进学生心灵,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依托历史学科深厚的文化底蕴,挥洒教学激情,尽展讲台艺术,让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真正受益,那职校的历史课就是有生命力的,这是每一位中职历史老师努力的方向!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克里希那穆提[印度].一生的学习[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

[3]何文.中学历史教学中应该加强人文精神教育[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6(3).

[4]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任鹏杰.历史教育:现在思想人格[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7).

[6]项爱康.职业学校历史学科教学改革方向初探[J].考试周刊,2010(29).

(作者单位: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

(编辑 李艳华)

猜你喜欢
历史课职校历史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新历史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配合学校做好职校生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