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对职业价值取向的认知现状和对策分析

2011-08-15 00:44黑龙江任超
职业技术 2011年2期
关键词:价值职业高职

黑龙江 任超

高职学生对职业价值取向的认知现状和对策分析

黑龙江 任超

本文从职业价值取向的内涵、高职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认知现状、高职学生职业价值取向教育对策探究三个方面分析了高职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问题。

职业价值取向;认知现状;教育对策

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反映了高职学生对职业的基本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到其就业和职业生涯的发展。职业价值取向在高职学生对各种职业的认知过程中起到“过滤器”的作用,它使得高职学生选择职业带有选择性和方向性。

一、职业价值取向的内涵

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其他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价值取向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取向”。职业价值取向是人们谋取一份职业的社会行为目的,决定人的就业方向和职业行为,影响人在职业活动中的态度,是人在从业过程中的驱动力。不同的人职业价值取向不同,科学家把人们形形色色的职业价值取向归纳为13种:成就感、道德感和使命感、美感、挑战感、健康、收入和财富、独立性、家庭人际关系、欢乐、权力、安全感、自我成长、协助成人。

一般来讲,绝大多数人的职业价值取向不是单一的,往往有多种,是综合性取向。但不同的人既在取向范围上有区别,也在取向重要性排序上有区别。

二、高职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认知现状

(一)职业价值目标追求偏颇

1.把职业理想化。高职学生的职业期望是将来从事的职业稳定、适合自己性格与能力水平、高收入,三者要兼顾,却无视自己的实际情况。

2.对职业的持续发展基础关注程度不够。高职学生认为事业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单位、收入、职位、社会地位等方面。

(二)择业选择的盲目性大

有些高职学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对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需求了解不多,对职业价值的理解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这些高职学生对自己和自己所学专业不了解,没有对即将从事的职业以及自身是否适合所从事的职业有正确的认知,不是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去选择,而是从众的心理。在择业地点的选择上,只盯住“三大”,大城市(沿海城市和省会城市)、大企业(大型央企,大型国企、三资企业)、大机关(体制内单位);在行业选择上偏重于选择“三高”单位,即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的热门行业,有发展前景、稳定的行业。

(三)职业价值评价个人本位功利性强

高职学生在进行职业价值评价时,过多强调基于自身追求的目标。往往是该职业能否给自己带来高官厚禄,能否满足自己的喜好,能否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能否满足家长对自己的期望等,形成优先追求利益的价值导向。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国家集体利益让位于个人利益,职业理想妥协于个人本位主义。

(四)缺乏自主创业的热情

传统文化具有墨守成规、按部就班的特点。长期以来,人们往往认为自主创业价值(收入、稳定性)不如单位就业的价值,自主创业是找不到工作最后的选择。根据笔者粗略调查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单位就业签约率比自主创业就业率要高很多。少数高职学生虽然有创业的想法,但基于现实因素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想法。

三、高职学生职业价值取向教育对策探究

(一)针对高职学生职业价值目标偏颇,加强对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引导教育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用具有代表性的榜样例子引导学生在职业选择中既要满足自己的需求,更要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求。

2.引导学生确立适度的职业期望。职业期望值过高,会让学生感到期望难以实现,动力受阻;职业期望值过低,会让学生感到自我价值偏低,失去奋斗的斗志。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要想达到职业期望值目标,必须要勤奋学习,努力奋斗,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实现职业期望值目标的必需要素。

(二)针对学生择业选择的盲目性,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专业对应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就业前景的认识

1.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职业指导,将职业指导与两课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指明成功、成才之路,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职业指导应与专业课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全面而详细的专业信息,包括专业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要求、就业前景以及职业岗位对学生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教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走上社会后的生存竞争能力。

2.高职院校提供相关的专业咨询与服务,帮助学生解决自己对专业的疑虑和疑问。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职业不分高低贵贱的就业观念。

3.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引导,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有关讲座,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科学地进行生涯规划。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职业实习活动。加强学生对以后所从事职业的感性认识,组织学生参观实习基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实习实践活动,请行业模范做报告,激发学生对所从事职业的兴趣,鼓励学生向行业模范学习,让他们在所从事的职业中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针对职业价值评价个人本位功利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重塑学生社会责任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着眼长远利益,崇尚担负社会责任。

3.增强学生的奉献精神。教育学生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无私奉献,工作不仅是满足自己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做出贡献,要有舍我的奉献精神;教育学生履行职业责任,关心集体和他人,使个人发展与职业发展、社会发展相协调。

(四)激发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

高职院校在就业讲座中应该积极宣传成功的创业案例,激励学生树立一个职业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奋斗。要让学生明白创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创业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

(作者单位: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编辑 刘丽娜)

猜你喜欢
价值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