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别异提高“析字”能力
——《医古文》教学浅谈

2011-08-15 00:44湖北南东求
职业技术 2011年2期
关键词:异体字形声字读音

湖北 南东求

求同别异提高“析字”能力
——《医古文》教学浅谈

湖北 南东求

《医古文》课,是学好中医药学的基础课,是打开中医药学宝库的金钥匙。但面对课本时,仅识字一关,便难到了学生。如何闯过这道关呢?笔者认为,对汉字的发展历史、基本结构、音形义变化等内容,可运用“求同别异”的方法,循序渐进,归类分析,寻求规律。所谓“求同别异”,即:既要找出古文字的共同点,还要找出不同点。通过分析汉字的异同点,了解汉字,从而掌握使用汉字的基本规律。

一、汉字发展与汉字结构的异同点分析

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符号。最早的汉字,是从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的。从现存的甲骨文、金文、篆书中,还可看到许多象形文字的痕迹。殷商的甲骨文,仍带有明显的图画痕迹。至秦汉的隶楷,汉字终于从表形阶段,发展到表意阶段。汉字终于成熟了。楷书出现后,因书写和书法之需,出现草书和行书,发展到现代,汉字进一步简化,出现了现代简化字。汉字自甲骨文起,其发展经过了三千多年的历史演变。

汉字的表意阶段,持续了将近两千余年。至现代,汉字虽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表意范围,带有表音趋向,但基本上仍属表意范围的文字,仍非本质上的表音文字。

从汉字内部结构看,最早的象形字出现,由于人大脑思维的进化,社会的广泛需要,人的表达需求,在象形字基础上,又产生了指事字、会意字,汉字的使用在不断扩大,但这仍然满足不了汉民族的需要。在长期的积累中,汉字发生了质的飞跃,在象形、指事、会意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提高,汉字出现了形声字。形声字的大量出现,标志着汉字终于走向了最后的成熟。从象形字的产生,到形声字的成熟,虽仅四个阶段,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锤炼”。这一“锤炼”过程,也正好是汉民族思维和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从这个进步过程看,也是从表形阶段向表意阶段发展。形声字里,虽有表音成分,但从汉字整体角度看,它依然还是表意阶段。

三千多年来,汉字形体演变,经过了多种变化(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简体字等)。从甲骨文的产生,到简化字的运用,其形体各异,表明了各自的特点,这是其不同点;但从记录语言、传递信息的功能角度看,前期是通过表形功能完成的,后期则是通过表意功能完成的。表形、表意,其目的是一致的——记录汉民族的语言,传递汉民族的信息,这是两者的共同点。

二、汉字音形义变化的异同点分析

在汉字漫长的发展史中,其形体和读音都产生了一些差异。在形体方面,除篆、隶、楷、草、行等书写不同外,尚有正异体字、简繁字等差别;从读音方面看,除古今音变外,尚有通借字;从形体与意义方面看,则有古今字。故分析汉字,不论其结构多么复杂,不论其变化多么繁复,都离不开其音形义。因此,只要紧扣汉字的音形义,便可把握汉字变化的脉搏。

(一)古今字与通借字的异同点

从总体发展趋势看,汉字的形体结构,是由独体趋向合体,而汉字字义,则是由博而返约。这是由于汉民族表达需要的结果。古今字的出现,就是一个证明。所谓古今字,即指:开始一个字,同时有几种意义,后来又另造了一个新的合体字,分担原来所表示的一部分概念。这个原字与新字之间,便构成了古今字的关系。如:“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张机《金匮要略》)文,即纹的古字,音wèn,从“花纹”意义分析,古写作“文”,后写作“纹”。

从形体结构分析,古字为独体字,而今字为合体字。从读音分析,今字为形声字,古字成为今字的声符,而今字形符所表示的意义,恰好是古字意义的部分重复。

通借字,亦称通假字。两字的形体和意义本不相同,因读音相同,或读音相近,甲字被借作乙字,这就构成了通借字的关系。如:“烦心有腹张,死。”(《马王堆汉墓帛书》)有,通又,音yòu;有,上声,本义是指与“无”相对,指某事的存在;又,去声,表示重复或继续。两字意义不同,因读音相近,故“有”借作“又”用了。张,通胀,音zhàng;张,平声,本义指放开;胀,去声,指胀满,发胀。两字意义也相差甚远,因读音相近,故将“张”借作“胀”用了。

教学中,学生常常分不清古今字与通借字。其实,如从汉字的音形义上去分,是很好分清的。古今字:从形体上分,是由独体走向合体;从字义上去分,是由一字有多义,走向一字单义,而这个单义,是由原字分化出来的。通借字,是因两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遂出现了甲字借作乙字的现象,它们相借的只是字的读音,与字形义无关。这是古今字与通借字各自的特点。

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点:古今字与通借字,在读音上有共同处。即古今字的古字与今字,两字读音相同。通借字,甲字与乙字,读音也相同,有时相近。这是造成学生往往分不清的主要原因。但它们却有明显的不同点:古今字的古字与今字,读音相同,这是因古字,常用作今字的声符。从形体上看,今字的构成,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原来的古字。从字义上看,今字之义,是原字意义的一部分。而通借字,虽甲字与乙字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它们在字的形体上,没有任何联系,字义上更无任何联系。

(二)异体字与简繁字的异同点

所谓异体字,是指音同义同而形异的汉字,称之为异体字。实则即一字多形。因汉字形体结构复杂,且与语音又不能密切结合,故出现一字多形的文字现象。这也是汉字作为表意文字而显现出来的一大缺陷。它给阅读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障碍。如“蛔”字,其异体字就有蚘、蛕。

简繁字,是指经过规范简化后,笔画较简单的汉字,称之简化字,而对未经简化的原来那个汉字,则称之繁体字。如:医,醫;药,藥。

简繁字和正异体字,各自区分的标准不同。两者的不同点是:简繁字,是以笔画的简繁来区分的,而异体字,则是在同音同义的基础下,以形体的差异来区分的。简言之,两者的差别是:一个是笔画的多少,多者为繁,少者为简;一个是形体的差异,取其中通用者为正体,其他均为异体。两者的共同点是:读音都相同,意义也相同。

(三)四类例字的异同点

为阐述方便,下面用序号进行说明:①古今字,②通借字,③正异体字,④简繁字。以汉字的三要素进行分析。

从读音看,①③④读音均相同,没变化。②读音有两种情况,一是相同部分,还有相近部分。相近部分,读音有差异,如张与胀,张本是平声,借为胀,读去声,声调有变化。这是它与①③④的不同点。

从形体看,①古字,笔画少,今字笔画多,但它们不是笔画的简化关系,而是因字义由博返约的原因,发生了笔画少与多的变化。②借与被借字间,两者的形体无必然联系,不存在笔画多与少的情况。两者间,只借字音,不涉及字的形与义。③正体与异体间,虽形体各异,笔画或多一笔或少一笔,但彼此间,无必然联系。④繁体字笔画多,简化字笔画少,这是繁简字的区别点。

从意义看,①古字与今字,两者的意义是从博返约。今字的意义,是相对应古字意义的一部分。②借字与被借字,在意义上无联系。③④意义完全相同。

三、小结

总之,汉字的结构规律和使用规律,虽千变万化,但它们之间,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了它们的规律,提高析字能力,便是有径可行的。而汉字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汉字分析,从中探索规律,进而使用规律。

音形义是汉字的三要素。要想让学生顺利闯过识字关,并能准确掌握汉字的内在结构规律和使用规律,教学过程中,一要紧扣汉字的三要素,运用三要素的特点,去认识汉字的特征,掌握汉字的规律;二要细心分析各类例字间的异同点。只要掌握了各类例字的异同点,便能准确区分它们,更好地掌握并运用它们,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析字能力。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 刘丽娜)

猜你喜欢
异体字形声字读音
认识带“氵”的形声字
带“火”字旁的形声字
小议形声字
“那”与“哪”的读音
形声字运动会
异体字字形类似偏旁的互用类型综合字图构建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字词篇
从《泊船瓜洲》中“间”字的读音说开去
常用隶书异体字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