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剖宫产手术中应用改良胎吸术助娩胎头56例临床分析

2011-08-15 00:42王占山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0期
关键词:产钳徒手胎头

王占山

新式剖宫产手术以其方法简单、手术快捷、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便于学习和掌握等优点,在各级临床医院广泛应用,因其壁切口的局限性,胎头娩出困难时有发生,我们自2008年10月开始,对剖宫产手术中徒手娩胎头困难或失败时应用改良胎头吸引术助娩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妇产科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行新式剖宫产术[1]3210例,其中徒手取胎头困难或失败(手取胎头1 min未娩出者[2])使用胎头吸引器助娩56例。所选病例均为单胎头位,其中择期手术48例,急症手术8例,手术指征:社会因素(家属或患者要求手术等)25例,巨大儿4例,剖宫产史11例,胎儿宫内窘迫4例,羊水过少7例,妊娠高血压疾病3例,前置胎盘2例,新生儿出生体重2.8~4.8 kg。

1.2 徒手娩头困难或失败的原因 胎头高浮28例,子宫下段形成不良6例,过度肥胖5例,胎盘低置或前置5例,麻醉效果欠佳、腹肌紧张、巨大儿切口相对偏小12例。

1.3 胎头吸引器的使用方法与改进 上胎头吸引器的方法与阴道胎吸助产相同[3],将胎头转至正枕前位或正枕后位,操作不方便时,也可直接上胎头吸引器。将胎头吸引器中心位置放置于胎头后囟前方3 cm的矢状缝上,吸引器负压设定260~280 mHg,较阴道助娩负压(39.23~49.3kpa)小。助手用力挤压宫底下推胎儿的同时,术者以正枕前位或正枕后位向下、向上牵拉胎头吸引器,以胎儿枕骨为支点娩出胎头,当胎头娩出或即将娩出时,助手迅速放气减压,取下胎头吸引器,术者迅速清理胎儿呼吸道并徒手娩出胎儿。

2 结果

56例胎头娩出困难或失败者使用胎头吸引器助娩胎头均一次成功。其中5例因患者过度肥胖,3例麻醉效果欠佳,1例低置胎盘,1例前置胎盘,估计徒手娩胎头困难而直接上胎头吸引助器娩胎头,另46例因徒手娩胎头失败而改用胎头吸引器助娩。切口无延长或撕裂,新生儿头部未见明显产瘤(胎吸造成)及其他颅脑损伤,Apgar评分1 min 6~10分,3例轻度窒息,经清理呼吸道、吸氧等常规处理后5 min评9分,常规治疗后如期出院。

3 讨论

3.1 剖宫产术中应用胎头吸引器的适应证 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或失败,除外胎头深嵌骨盆的情况,其他任何原因所致的头位胎头娩出困难或失败都可使用胎头吸引器助娩。

3.2 胎头吸引术的安全性与改进 胎头吸引术主要用于阴道助娩胎头,有研究显示[4],胎头吸引术及产钳的有效性和胎儿发病率无差异。胎头吸引术被公认为是一种既可避免产钳分娩,又在某些情况下可避免剖宫产的一种分娩技术。其并发症常由操作不当造成的,如牵扯引时间过长或不正确,负压过大吸头置于头皮时间过长等。由于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或失败使用胎头吸引术时不存在骨产道及软产道的阻力等因素,且上胎头吸引器后也不增加胎儿头径,牵引阻力较小,不需要长时间吸引形成产瘤和较大的负压,我们把吸引负压设定在260~280 mHg,术者感觉吸紧后即可牵拉胎头吸引器顺利娩出胎头。有应用产钳助娩胎头取得良好效果的报道[5],但用产钳技术难度相对较高,操作时间相对偏长,使用不当可损伤胎儿。有资料报道,取胎儿时间≥140 s时,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升高[6],本组56例中,5例因过度肥胖切口过深,3例麻醉效果欠佳腹壁切口紧张,相对狭小,评估后直接用胎头吸引器助娩胎头,其余48例徒手娩胎头失败改用胎头吸引术,56例均一次助娩胎头成功,未发生胎吸器滑脱,助娩胎儿快,新生儿出生情况良好,母婴无损伤。新式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或失败应用胎头吸引术助娩,操作简单,技术难度低,不增加胎儿头径,便于学习和掌握,尤其是设定负压改进降低后,使用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3.3 剖宫产术中应用胎头吸引术助娩胎头的体会 术前术中做好评估,如果存在胎头娩出困难或失败的原因应备好胎吸器,过度肥胖切口过深、麻醉效果欠佳等因素,估计徒手娩胎头困难者,可直接使用胎头吸引器助娩。徒手娩胎头困难或失败者,应当即立断改用胎吸助娩。我们的做法是,在手术室常规备胎头吸引器以方便使用。其次,上胎头吸引器前,助手用力挤压宫底,向下推胎儿,尽量暴露胎头,以方便操作。牵拉胎头吸引器时,必须在助手用力挤压宫底,向下挤压胎儿的配合下,均匀用力牵拉胎头,避免操作粗暴,以免胎头吸引器滑脱或损伤胎儿头颅。同时由于剖宫产术中胎吸助娩胎头无明显阻力,当达到设定负压术者感觉吸紧后即可牵拉助娩,不必等待形成产瘤后再牵扯拉胎吸器,助娩时间明显缩短。

[1]马彦彦主编.新式剖宫产术.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4.

[2]周立岩,江桂玲.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困难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5160-5162.

[3]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妇产科分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82-183.

[4]刘新民,宋玉琴,万小平等主绎.现代妇产科疾病诊断与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2-413.

[5]陈燕.新式剖宫产术应用产钳助娩胎头的体会.现代妇产科进展,2003,12(1):64.

[6]何敏,宋文裕,李冰,等.61例剖宫产术胎头娩出困难分析.现代妇产科进展,1999,8(4):382-383.

猜你喜欢
产钳徒手胎头
低位产钳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徒手攀岩
徒手抓飞弹 一点不奇怪
徒手“撕开”原子弹
徒手深蹲,练练你的臀部
剖宫产术中使用产钳临床探讨
产钳助产和自然分娩经康复治疗后盆底肌恢复的效果观察
胎头高直位的诊断与治疗
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胎头位置异常临床分析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