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分析

2011-08-15 00:42冯连建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15期
关键词:吸烟者溶栓心电图

冯连建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1]。心肌梗死的原因,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管腔堵塞所致[2]。我院对采用溶栓治疗1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科自2004~2018年收治心肌梗死患者50例,其中12例符合溶栓条件。男性10例,年龄48~69岁,平均53.5岁;女2例,平均50~69岁,平均56.5岁。

1.2 溶栓方法 溶栓前口服大剂量肠溶阿斯匹林片150~300 mg,平卧于X线诊断床上,局麻下严格无菌操作,行右侧股动脉、股静脉分别穿刺,插入鞘管,经静脉鞘管插入临时起搏电极,经股动脉鞘管注入肝素5000单位后,放置造影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直接使闭塞的冠状动脉显影[3,4]。先向冠状动脉内注入硝酸甘油0.2~0.3 mg,重复造影,以排除冠状动脉痉挛,继之先从导管注入尿激酶4单位,而后以6000单位/min输注,输注期间每15 min对梗塞相对的冠脉重复造影1次,直至血管再通,血管再通后输注速率减半,持续1 h。

2 结果

本组12例患者中 10例再通,2例未通,再通率为83.3%。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者5例,占41.7%,均经积极的对症治疗缓解。对患者随访3~5年,平均48个月,死亡2例,存活10例,死亡率为16.7%,死亡原因为心律失常并发多器官感染综合征。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又叫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5]。按梗塞范围,心肌梗死可分为透壁性心肌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两类。按病变发展过程,心肌梗死可分为急性心肌梗死与陈旧性心肌梗死。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实验室检查发现,诊断本病并不困难。无痛的患者,诊断较困难。凡年老患者突然发生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上腹胀痛或呕吐等表现而原因未明者,或原有高血压而血压突然降低且无原因可寻者,手术后发生休克但排除出血等原因者,都应想到心肌梗死的可能。此外年老患者有较重而持续较久的胸闷或胸痛者,即使心电图无特征性改变,也应考虑本病的可能。都宜先按急性心肌梗死处理,并在短期内反复进行心电图观察和血清心肌酶测定,以确定诊断。

AMI患者约2/3的死亡发生在院外,而且通常死于心室颤动。因此,缩短起病至住院之间的这一段时间,并在这期间进行积极的治疗,对挽救这部分患者的生命有重要意义[6]。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发病后宜就地进行抢救,待患者情况稳定允许转院时才转送医院继续治疗。转送患者的救护车上,应配备心电监护和必要的抢救设备,以便在运送途中也能继续监护病情的变化并及时进行处理。住院前的诊治效果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及时除颤;早期解除疼痛和稳定患者的情绪;降低自主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和消除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等。但是,此时的治疗措施不应影响迅速转送患者到医院[7]。入院后要绝对卧床休息,进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可用果导)。镇静。吸氧:一般鼻导管给氧,氧流量2~4 L;镇痛药物,须注意其血压下降、呼吸抑制及呕吐等副作用;监护:心电、血压及呼吸、心率、心律、尿量监护,开放静脉。

近20年来,由于加强监护和治疗水平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死率明显降低,从30%左右降低至10%以下[8]。但再梗死或多次梗死的患者增多,成为心肌梗死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除在急性期应积极治疗外,还应加强心肌梗死后的康复和二级预防,以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和恢复工作能力[9]。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包括: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卫生宣传教育,使患者和家属对本病有所认识,了解各种防治措施的意义,使之减少对疾病的顾虑,在防治中能积极予以配合。安排合理膳食,以降低总脂肪、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体重超重者要限制总热量。经膳食调整3个月后,血脂水平仍明显异常者,可针对血脂异常特点,选用血脂调节剂[10]。吸烟者应力劝戒除。吸烟不光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也是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再梗死的危险因素。心肌梗死后恢复的患者,继续吸烟者再梗死发生率大约为不吸烟或吸烟已戒除者的2倍。挪威多中心研究,在心肌梗死后17个月中,戒烟者较继续吸烟者再梗死减少45%,在3年后,戒烟者较吸烟者心脏原因死亡及再梗死明显降低。被动吸烟与吸烟者有相同危险,故应力劝患者的亲属戒烟,患者恢复工作后最好应在无烟环境中工作。吸烟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血小板聚集,减低冠状动脉及侧支循环的储备能力。伴有高胆固醇血症者,吸烟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呈高度相关,吸烟可使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这些可能都地易诱发再梗死的原因。

通过对45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患者的所产生的效果说明准确、及时、有效的治疗方式对减少并发症发生和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1]张颖,甄军灵,胡平.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与护理.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3,15(4):220-220.

[2]刘博.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与观察.吉林中医药,2006,26(6):29-29.

[3]周长兰.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与技巧.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7:221.

[4]赵改婷.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4,3:211-213.

[5]胡大一.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08,47(2):170-174.

[6]张猛.急性心力衰竭的院前救治.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4):85-85.

[7]宋丽燕.冠心病病人的心理护理.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3):35-35.

[8]王元.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当代护士,2006 6:37.

[9]王吉耀.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8.

[10]李遇和,李会清,吴英.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时间延误原因分析与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175-178.

猜你喜欢
吸烟者溶栓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吸烟者更易腰腹肥胖
吸烟显著增加患2型糖尿病风险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No Smoking请勿吸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