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小静脉闭塞病影像学诊断初探

2011-08-15 00:42侯献忠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2期
关键词:腹水螺旋影像学

侯献忠

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在临床实践中较为少见,又称为肝窦阻塞综合征[1]。临床统计表明,该病在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早期诊断对该病的治疗具有一定价值,为探究影像学检查在该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组研究将自2004年12月至2011年9月间就诊于我院并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影像学检查在该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4年1月至2011年9月间我院共收治肝小静脉闭塞症患者30例,所有患者于我院接受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2~75岁,平均(51.2±9.8)岁.患者就诊时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食欲不振、黄疸、腹水、颈静脉怒张,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区叩击痛。反复出现腹水的患者病情多严重,其中部分患者应用利尿剂治疗后腹水程度未见减轻。

1.2 方法本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及核磁共振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小静脉闭塞症。

1.2.1 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本组所用设备PHLIPS 16排CT。行上腹部MSCT增强扫描时将扫描参数设定为:①层厚为10 mm,层间距为10 mm。②电压为120 kV,电流为250 mA。③窗宽为180,窗位为50。检查前嘱被检查者饮水约800 ml,经肘静脉注射80 ml优维显(370 mg/ml),注射速度控制在3.5 ml/s。注射药物后分别于20~25 s、50~55 s、300 s左右由膈顶上缘像髂棘上缘进行动脉期、门静脉期以及延迟期三期的扫描。重建参数:层厚设置为1.25 mm、层间距设置为1.25 mm。

1.2.2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方法设备PHILIPS 1.5T,6通道体部线圈,呼吸门控。采用T1加权项进行检测,将重复时间设定为1850 ns,回波时间为4.2 s,层厚为8 mm层距为l mm,视野为40 c,激励次数为12次,矩阵采用256 160矩阵),轴位快速自旋回波采用T2加权像(设定重复时间为3000 ms,回波时间为85 ms,层厚为8 mm,层距为l mm,视野为40 c,激励次数为4次,矩阵为256×256矩阵)。进行动态扫描时采用4 d THRIVE,100层图像,6个动态、5.5 s/动态。操作过程中嘱患者屏气多次,每次持续时间约5~7 s。通过肘静脉为患者注射20 ml马根维显,自注射药物开始计时,分别于15 s、40 s、300 s或更长时间是多次进行快速扫描,对所得图像进行后处理。

2 结果

2.1 影像学表现螺旋CT及核磁共振成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肝脏体积增大及大量腹水等,另外因干密度不均所呈现出图像信号不均现象明显;在磁共振T2WI上出现片状高信号,在图像上呈现出“云絮”状阴影。螺旋CT及核磁共振成像的动态增强扫描结果中可见动脉其及静脉期所表现出的强化程度不均一,呈现出“花斑”状改变;而延迟期时强化现象表现更为明显。本组研究中9例患者合并有肝脏门静脉周围水肿,6例患者出现明显的胆囊壁黏膜下水肿及胆囊壁增厚现象。6例患者的图像中可见及胃底食管静脉明显曲张3例患者小肠管壁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可见肝内动脉及肝门静咏的分支受压变细,肝静脉无明显变化,下腔静脉特别是肝段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受压改变,未见及明显的肝脏侧支循环形成。

2.2 影像学诊断结果本组研究中30例患者中27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后确诊为肝小静脉闭塞症,另有3例患者不能确诊。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小静脉闭塞症。说明本组研究中多层螺旋CT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正确率为90%,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

3 讨论

临床实践中常见的肝小静脉闭塞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可表现为钝痛或隐痛,腹泻、黄疸、肝掌等,严重者可出现肝肾综合征或肝性脑病等严重临床症状[2]。该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数患者有造血干细胞移植、腹部大剂量放射治疗以及恶性肿瘤的大剂量化学药物治疗等病史,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肝脏小静脉的内皮细胞、肝血窦以及肝小叶相应细胞发生损伤,出现纤维蛋白的大量沉积[3,4]。最终在内皮下聚集成大量聚合物,阻塞肝小静脉,导致肝组织引流不畅,根据阻塞时间的不同,肝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亦会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CT及MRI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测手段均具有发现微小病变的特点[5],而强化检查及图像的后处理技术更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在肝小静脉闭塞病中,该特点亦得到充分发挥。本组研究表明,两种影像学检测方法在肝小静脉闭塞病的检测中具有极高的诊断正确率,为30%。适合应用于肝小静脉闭塞病的诊断。

[1]胡道予,沈亚琪,王秋霞,等.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对肝小静脉闭塞病的诊断价值探讨.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2):150-152.

[2]Kajiwara R,Goto H,Yokosuka T,et al.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 followed by esophageal varix rupture afte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a 4-year-old boy with stage 4 neuroblastoma.Pedialr Hematol Oncol,2008,30:63-65.

[3]国华,孔阿照,方军伟,等.肝小静脉闭塞病的CT表现(附14例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250-253.

[4]Chen MY,Cai JT,Du Q,et al.Reliable experimental model of 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 caused by monocrotaline.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2008,7:395-400.

[5]阳建军胡春洪何剑超生于磁共振诊断肝小静脉闭塞病得对比研究.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9):1381-1385.

猜你喜欢
腹水螺旋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肉鸡腹水咋防治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旋风“螺旋丸”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