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体会

2011-08-15 00:42杨征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2期
关键词:髋臼假体器械

杨征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目的是以解除髋关节疼痛为主,同时保持关节稳定,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使肢体等长,恢复运动功能和减少残疾等。近年来,人工关节的设计制造进一步完美,手术要求亦不断提高,对手术护士配合手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完成全髋关节置换手术62例,现将手术的配合及护理体验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2例患者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38~79岁,平均66岁。其中,单侧全髋关节置换60例(左侧28例,右侧32例),双侧全髋关节置换2例。其中,全麻气管插管8例,腰麻加连续硬膜外联合麻醉54例。

1.2 术前准备术前一日到病房看望患者,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进行术前心理指导,帮助患者降低因恐惧手术所致的不良情绪,利于配合手术。常规清洁消毒手术间各种物品和仪器设备。除骨科下肢手术常规器械外,加备髋关节手术所需的特殊器械(如截骨刀、股骨头取出器、髋腔开口器、髓腔锉、假体锉、髋臼锉等)。术前一天高压灭菌、不能耐热的物品则用环氧乙烷消毒。术日尽量一次将术中所用物品带入手术室中。

1.3 手术配合手术采取侧卧位,腋下垫一长40 cm,宽15 cm的软枕,胸前以长沙袋固定。一般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逐层切开,暴露患髋,按顺序锯除病变股骨头、磋磨处理髋臼、安装髋臼假体、扩髓并安装股骨柄及股骨头假体,将股骨头复位。放置引流,逐层缝合关闭切口[1]。巡回护士常规在上肢建立1~2条静脉通路,保证术中有效输液。协助麻醉,配合观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相关症状与监护指标,如有意外及时与麻醉师、手术医生联系,协助处理。特别在使用骨水泥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聚合热反应和毒性反应,以便及时处理。器械护士准备两个无菌手术台,将常规器械和厂家器械分别放置,以免混淆,并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数目。熟练掌握术者操作程序,及时传递拉钩、摆锯、骨刀等器械。备好引流管,放置、固定。递0号可吸收线逐层缝合肌肉、筋膜,递丝线缝合皮下和皮肤。

1.4 术后护理患者术后回病房即取去枕平卧位,两腿之间给予梯形枕头固定以便使患肢保持外展20~30°呈中立位;可给患者穿上“丁”字鞋,防止假体脱位。伤口放置引流管要保持通畅,一般放置24~48 h拔除。鼓励和指导患者做有效的深呼吸及咳嗽,同时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铺气垫床。

2 结果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62例64髋,经术后随访,均效果满意。

3 讨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专科性强,手术环境要求高,手术过程复杂,应用的特殊器械多等特点,因此,充分的术前准备及熟练的术中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缩短手术时间的重要环节。对此有如下几点体会:

3.1 常规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并建立访视病历记录[2]。由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多为老年患者,因此术前要充分评估其既往健康状况及其对当前状况的影响,包括既往史、用药史、手术史、吸烟史等,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以稳定的情绪接受手术。

3.2 关节置换术对无菌技术的要求非常严格,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有文献报道感染的发生率为2.1%~10.3%[3],这将是灾难性的,导致手术失败。故手术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以免术中感染。所用手术器械采用132℃高压灭菌,必须保证将要置入患者体内的假体灭菌合格,包装无破损。常规准备两套己灭菌的假体关节,防止由于不慎污染重新灭菌而耽误手术时问。选择100级净化层流手术间,手术前夜开层流一小时,夜间急诊手术不得在此手术间进行,术前一小时再打开层流,以保持空气的洁净。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人员走动,这是降低感染率的重要环节之一。术前半小时遵医嘱静脉滴注抗生素预防感染。

3.3 巡回护士保证手术间适宜的温、湿度,既有效地减少患者的体能消耗,防止术后患者发生寒颤,又可保证手术医生的良好精神状态。除保证静脉通路的通畅、注意观察手术动态外,特别要注意体位的固定,注意保护臂丛神经、骨隆突处等,并保证患者正常的呼吸运动和循环功能。使用骨水泥时,需严密观察血压变化,防止血压骤降对患者造成不良后果。术后搬动患者过床时,应保持双下肢呈外展20~30°中立位,5人一起将患者平移,预防术后人工髋关节脱位。

3.4 器械护士术前熟练掌握手术步骤、熟悉手术器械。由于器械种类繁多,术中台面极易混乱,术中应铺置两个无菌台,常规器械与特殊器械分别放置。对置入的假体须两人查对后方可启封,对密封不严灭菌失效的假体不能使用。当用髋臼锉锉髋臼时,应从小到大,然后护士必须为术者提供与最后一次髋臼锉型号相同的髋臼杯假体;试柄与假体柄大小相同一致。需骨水泥固定人工假体的患者,器械护士应熟知骨水泥的性能,采用科学、准确的操作方法提供最佳作用的骨水泥,起到稳固固定人工假体的作用。这是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假体松动的原因之一。

3.5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保持患肢外展20~30°中立位,采用梯形外展枕放置于患者双膝之间,前端紧靠髋部用固定带将双膝固定在外展枕两侧的凹槽中,可防止由于髋关节的内收及旋转和翻身不当引起的髋关节脱位。老年人血液黏稠度高,术后因疼痛肢体活动少、血液流动性差等因素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术后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术后给予患肢穿弹力长筒袜以减少患肢血液淤积。

全髋关节置换术现已成为骨科常规手术,但需要结合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手术成功,围手术期护理中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手术配合、术后精心护理,为手术成功并取得满意疗效提供重要保证。

[1]刘伟,李君荣,刘静,等.影响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价因素初步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2,5(1):883.

[2]刘敏.神经外科ICU患者压力源调查及护理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06,12(6):1107.

[3]王晓丹,成守珍,龚风球,等.应用心理动力护理理论有效实施心理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6(6):69-70.

猜你喜欢
髋臼假体器械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健身器械
口内纵型“川”字切口假体隆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