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

2011-08-15 00:42张敬翠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2期
关键词:风池穴根型颈椎病

张敬翠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该病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以退行性病变和颈部周围软组织劳损为病因。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各型中发病率最高,多由于椎间盘退变、突出、节段性不稳定、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所致,多为单侧发病,好发于30~50岁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一般起病缓慢,但也有急性发病者。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中运用针灸治疗80例,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中,男37例,女43例;年龄20~70岁,平均36岁;病程1个月至6年,平均2.5年;有受风寒史30例,落枕43例,无明显诱因7例。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项部疼痛和颈部肌肉紧张感,活动不利,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部分患者出现肩部周围肌肉及肩胛骨内侧缘疼痛,上肢、手掌尺侧及手指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这种疼痛和麻木的放射感是沿着受累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分布的,具有特征性的根型疼痛,疼痛或麻木可以呈发作性、也可以呈持续性,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及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症状加重。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等,晚期可以出现肌肉萎缩。经理疗或其他方法治疗无效而用针灸治疗者22例,未经其他治疗,首次采用针灸治疗者58例。1.2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坐位,充分暴露颈部针刺部位。主穴取双侧养老穴,如背部沿脊柱处疼痛者,加双侧后溪穴、风池穴;颈部受累椎体压痛者,在疼痛椎体间隙旁开1寸处加阿氏穴;头晕加四神聪、百会;头痛加太阳、头临泣。用针选择:风池穴用1.5寸针,椎体旁穴位用针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肌肉较厚者可用1.5至2寸针,肌肉浅薄者,用1寸针,进针深度以患者有酸麻胀痛感即可。扎针得气后用电针仪续波,强度以患者能承受为度。每次治疗30 min,7次为一疗程。针灸治疗期间不用任何抗炎止痛药物及其他方法治疗。

1.3 疗效标准治愈:疼痛消失,颈肩活动自如,随访3个月以上无复发。显效:疼痛基本消失,颈肩活动正常,但劳累后有时出现疼痛。有效:症状体征有改善,但经常复发。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2 治疗结果

经3个疗程治疗后评定疗效,治愈46例,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

3 讨论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与年龄、坐姿不当,长时间使用电脑,颈部肌肉疲劳,骨质增生,椎体错位,工作压力大,天气寒冷等多种因素有关,年龄较大者多见,并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病程迁延,反复发作。颈椎病所引起的头痛、头晕及不适,常引起患者的思想不安和恐惧,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部分患者缺乏医学常识,为省钱,乱投医,随便找人推拿按摩,结果疼痛越来越重,很多的人会选择无痛的理疗治疗可暂缓解,但不久疼痛又复发。而针灸治疗,直接到达疼痛部位,通过刺激腧穴疏通经络,治疗效果较好,养老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郄穴,循行部位沿上臂外侧后缘出肩关节,绕行肩胛交会于肩上,能通络止痛。配风池穴,是治疗肩臂痛、肘部痛、目视不明、落枕、急性腰痛的主穴。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的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与养老穴为同经穴,循行部位经过肩颈,是治疗头项强痛、肩背痛、目赤肿痛、落枕的常用穴[1]。因此,肩背部疼痛针刺养老穴,两肩胛间疼痛针刺后溪穴,加双侧风池穴及颈部受累椎体间隙旁开1寸处的阿是穴,远端穴配近端穴,头晕加用四神聪、百会穴,能取到事半功倍的疗效。针灸治疗颈椎病效果显著、安全,具有见效快,治疗费用低,无明显痛苦,不易复发的特点,是治疗颈椎病的较好方法,有推广价值。

[1]汪安宁.针灸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2.

猜你喜欢
风池穴根型颈椎病
受风寒风池穴上贴蒜片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按风池穴缓解颈椎不适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风池穴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