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对卢梭异化理论的继承与超越

2011-08-15 00:42李敬巍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异化理论私有制卢梭

李敬巍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4)

试论马克思对卢梭异化理论的继承与超越

李敬巍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4)

马克思与卢梭的异化思想具有二重关系:继承渊源关系与创新超越关系。两者的异化理论,无论在理论阐释还是在解决方式等层面,都有一定的差别。但马克思作为成熟的异化理论的创立者,其异化理论实际上是对卢梭的批判继承和超越,两者的异化思想又同样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异化;继承与超越;当代意义

卢梭与马克思,一位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先驱,一位是全世界无产者的伟大导师。他们相隔一个世纪,在关于异化思想的理论方面,既有各自独树一帜的阐释,同时在某些方面又有着相通之处。可以这样讲,马克思作为成熟的异化理论的创立者,其异化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对卢梭的批判继承和超越基础上形成的。

一、理论阐释

在法文中,aliener的本意是“出卖”或“转让”,现在译作“异化”。历史进入18世纪,当伏尔泰等一批启蒙思想家大张旗鼓地倡导用现代文明代替愚昧无知时,卢梭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已经预见到了社会文明所带来的弊端,即人性的异化。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全面阐释了自己的异化理论。他认为,异化就是人的不自由的状态 ,即依附。“如果一个人可以转让自己的自由,使自己成为某个主人的奴隶,为什么全体人民就不能转让他们的自由,使自己成为某个国王的臣民呢?”[1]10在此基础上,卢梭进一步阐释,依附的根源就在于一个人的欲望或精神与物质上的需求。因此,依附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的依附,即经济依附,另一种是内在的依附,即心理依附。两种依附进一步带来了人类的不平等和人性的异化。

卢梭坚信,文明社会中的人与其正当的需求和本性相异化。“自己实际上是一个样子,但为了本身的利益,不得不显出另外一种样子,于是‘实际是’和‘看来是’变成了迥然不同的两回事。由于有了这种区别便产生了浮夸的排场,欺人的诡计以及随之而来的一切邪恶。”[2]11这种异化和背离现象表现在社会领域的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卢梭认为,人类社会越是文明化,人就越是远离自己的本性,因此,在卢梭那里,人类早期的自然状态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和黄金时代,因为在那个时代,人与人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和自由。因此,卢梭开启了欧洲现代性批判的先河,并不愧为伟大的先驱者。

到了19世纪,马克思也同样提出了“异化”概念。但与卢梭从社会政治角度使用“异化”这一概念不同的是,马克思更关注“异化”在实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他更强调“劳动的异化”。他认为,“异化”就是主体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的自己的对立面,即客体,而这种客体又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来反对作为主体的人的自身。这种“异化”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首先,它表现为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马克思认为,产品的增值与人的价值的增值是成反比的关系,即工人生产的产品和财富越多,他就越贫穷。因此,工人与自己生产的产品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自身与一个异己的对象之间的关系。其次,劳动者与其本质的异化。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能够自由地从事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类的本质特征。而异化劳动却颠倒了人与人所具有的本质特征之间的关系,即变成了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变成了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使他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作为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再次,这种异化使得劳动成为劳动者外在的东西,不属于其本质。因此,工人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自由地发挥自身的体力和智慧,而是不断地摧残自身。这种劳动不是享受,而是一种牺牲。一旦外在的强制手段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一样远离劳动。这就造成了劳动者与其生产活动之间的异化。最后,前面三方面的表现最终必然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异化。任何一个人对自身的关系,必须通过与对他人的关系才能实现。当人与自身互相对立的时候,也就与他人相对立。在异化的大环境下,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标准和尺度去衡量他人,人自身便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从而构成异化关系。

二、解决手段——有限的财产权与消灭私有制

基于卢梭在其异化理论中所提到的内在和外在两种依附关系,他认为解决的方法在于对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重建。外在世界的重建,即是要建立一个体现人民公意的社会。这一社会的建立必定要依赖于法律。卢梭虽然认为私有制是导致人类异化的根本原因,但卢梭并不主张完全消灭私有制,他认为,历史不能开倒车,私有制已经产生,人类便再也无法回到没有私有制的自然状态了,因此,人们所面临的任务不是废除私有制,而是尽量减轻由私有制造成的灾难,即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同时卢梭还特别强调,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甚至比自由还要重要,因此,卢梭主张公民享有有限的财产权。在这个社会里,“没有一个公民可以富得足以购买别人,也没有一个公民穷得不得不出卖自身”[3]13。社会中没有巨富和赤贫,不平等也就消失了。分配正义的原则依赖于法律来实现,这样便可以保证每个公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从而使得公民对于某些个人的依附转化为对于整个社会的依附,对于一个忠实地反映了社会公意的法律所治理的全体社会成员的依附。在这里,卢梭提出的是一个近似于平均主义的解决方案,它代表的是小资产阶级的理想。这也是卢梭思想中极富特色的一部分。在《忏悔录》中,卢梭作为一个小资产者,就曾经梦想着自己能拥有一块“不大不小的土地”,这种思想和中国古代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思想异曲同工。

内在世界的重建则主要通过教育的手段得以实现。政府通过教育,使得旧有的公民变成新型的公民,即由原来的由欲望和本能驱动的自我去服从由理性和道德控制的自我,由低层次的自我转变为高层次的自我。每个公民都能做到,在关注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同样关注着公众的利益;在自爱的同时,也能够做到同样爱别人,从而在谋求公众利益的过程中完成自我的实现。

与卢梭主张的有限的财产权不同的是,马克思认为,异化的消除必须通过消灭私有制,消除私有财产才能得以实现。而共产主义社会无疑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阶段,人完全可以实现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这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新的社会形式将取代以阶级和国家为特征的旧有的社会形式,这也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异化关系的经济基础被消除。因此,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真正是作为“个人”而不是作为“阶级的成员”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中。第二,实现劳动者劳动的实质性的转变。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由于旧有的社会分工消除,劳动者的劳动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劳动者作为劳动技能和文化知识的掌握主体,不仅可以在劳动中充分运用自身的肉体力量,而且还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其精神力量,劳动者自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和实现。第三,人的个性的充分发挥。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享有充分的自由。充分的时间,充分的自由,完全获得了发挥自身主动性、创造性的自由天地,甚至可以实现其他方面的广泛爱好,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个性的完整性和丰富性。

三、马克思对卢梭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般传统观点都认为,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想仅仅来源于黑格尔、费尔巴哈以及英国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等等,对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影响却很少提及。实际上,卢梭在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是对卢梭异化理论的批判继承和超越。马克思在其理论的形成过程中,曾经认真研读过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尤其是卢梭对专制社会种种异化现象的深刻批判,对人的自由、平等的追求,这些都成为马克思异化理论形成的丰富养料。可以这样讲,卢梭是欧洲异化理论的首创者,而马克思则是传承者和深入阐述者,两者之间存在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第一,关于人的“本然”价值理论。卢梭认为,人类具有“本然”价值,人作为理性的存在物,总要为自身设立“本然”价值作为努力实现的目标,这是完全符合人的本质活动的。对于这一点,马克思有着同样的观点。但是,对于卢梭提出的关于人的抽象的“德性”价值是人的更深层的本质的说法却有着不同的见解。他认为,自由自觉性的劳动才是人更深层的本质,人作为有理性的社会存在物,只有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才能实现自由全面地发展[4]。

第二,卢梭和马克思都认为私有制是导致人性异化和社会异化的根源。卢梭认为,劳动既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同时也导致了私有制的产生,从而使人类走向腐败和堕落。而马克思关于私有制和劳动在人类异化中的作用方面的阐释,无疑是受到了卢梭的启发,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超越性的继承。第三,卢梭异化理论中所具有的批判精神和辩证法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可以看到,马克思的思想中所保有的人文关怀思想、对现存社会的批判精神、对人类全面发展的追求等等,都同卢梭如出一辙。但是,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建立在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因此,与卢梭比起来,他的批判更彻底,也更深刻,其理论所具有的实践意义也更大。

卢梭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虽然早在两个多世纪以前就已提出,但是我们发现,这一理论对于解决现代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仍然具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然而,各种问题亦层出不穷。在现代社会中,同样也存在着“异化”现象。如由于对金钱的盲目崇拜而导致的现代人与其自身的“异化”现象,使得人逐渐沦为物的奴隶而丧失了自我;由于“个人主义”所导致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和“异化”;此外,人们在追逐财富、建设家园的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和疯狂掠夺,由此导致的人与自然的“异化”,已经越来越使人类意识到可持续发展观建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和谐”已经成为21世纪全世界的主导口号和发展方向。

据此看来,卢梭和马克思两位思想家早在现代化发展的最初时期,就已经预见到了它将会带来的种种弊端。他们对异化问题的关注,实际上更是一种对人的主体性的关注,对全人类发展的关注。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反思人类的行为,这必将对全人类的发展具有深刻的、长远的意义。

[1]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高煜,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5.

[3]于凤梧.卢梭思想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89.

[4]李平沤.主权在民VS“朕即国家”——解读卢梭《社会契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87.

(责任编辑 王莉)

On Marx’s Inheritance and Transcendence of Rousseau’s Theory on Alienation of Human Beings

LI Jing-wei
(School of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Liaoning 116024,China)

There are two kind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rx’s and Rousseau’s alienation:inheritance and transcendence.Great differences exist not only in their theories but also their methods towards alienation of human beings.However,as a mature founder of alienation,Marx inherits Rousseau’s theory and tries to exceed the latter.Their ideas on alienation are of grea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for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a.

alienation;inheritance and transcendence;significance of modern time

D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志码:A

A

1009-315X(2011)02-0219-03

2010-12-1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3009-893341)。

李敬巍(1977-),女,辽宁辽阳人,讲师,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西方政治学、西方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异化理论私有制卢梭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女性地位变迁的探究
从“消灭私有制”看私有财产的是与非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另类解读——基于“历史本质性”的视域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理论对比研究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恩格斯的专偶制思想——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