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声乐教师示范能力刍议

2011-08-15 00:47郭红岩
长治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吸气气息歌唱

郭红岩

(长治学院 音乐舞蹈系,山西 长治 046011)

提高声乐教师示范能力刍议

郭红岩

(长治学院 音乐舞蹈系,山西 长治 046011)

声乐教师要提高示范能力,需要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并通过认真的歌唱训练来实现。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发声、歌唱的共鸣是歌唱的三个重要环节,其中歌唱的呼吸是基础,歌唱的发声是中心,歌唱的共鸣是关键。

声乐;呼吸;发声;共鸣

马腊费奥迪指出:“意大利美声唱法的传统教学模式是由教师教学生直接模仿,由一个好的歌唱家传给另外一个歌唱家,如此一代一代的相传下去”。[1]无独有偶,我国民族歌唱艺术的传承方式也是师傅带徒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声乐艺术的这一教学规律说明,声乐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声乐教师的示范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声乐教师的示范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声乐教师的演唱水平。也就是说声乐教师只有在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刻苦的练习,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演唱水平和能力,才能胜任声乐教学这一特殊的教学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

福楼拜指出:“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二者从底基分手,回头又在顶尖结合”。作为一名声乐教师,要想在声乐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就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用最前沿、最科学的声乐理论,指导自己的声乐教学实践,才能在声乐教学中给学生规范、生动的示范。声乐教师应多读书、善读书,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坚持阅读大量的中外经典声乐理论书籍,如:《歌唱艺术手册》、《卡鲁索的发声方法》、《当代歌王帕瓦罗蒂》、《歌唱发音的机能状态》等;认真学习、研究各级学报、学术刊物上有关声乐方面的学术论文,如:“九大音乐学院学报”、《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人民音乐》、《黄河之声》、《音乐周报》及各高校学报等。声乐教师通过加强声乐理论学习,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对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发声、歌唱的共鸣等声乐理论的认识,为自己的声乐实践学习提供理论指导。

二、加强实践学习

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声乐艺术也在不断完善,这就要求声乐教师不仅要加强理论学习,还应加强实践学习,进一步拓宽、加强自己的声乐艺术视野。要树立终身学习、继续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坚持自己的专业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和同行交流,学习他们的优点,认真观察每位学生的演唱,发现学生的长处,向学生学习,以求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要积极参加名师声乐讲坐班学习,如:贝基大师声乐讲坐班、贝尔冈茨声乐讲坐班、佳克米尼声乐讲坐班、天凡之音声乐讲坐班(中国音乐学院主办,每年一届)等;经常亲临现场观看优秀歌唱家的演唱,如:男高音多明戈、男中音努奇、女高音弗莱明等,这些声乐大师的讲坐示范和音乐会示范,都是真正的“原声态”,没有使用扩音设备,让我们听到了真实、纯正的意大利美声,便于我们声乐教师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要大量观看、深入研究优秀歌唱家现场演唱的音像资料,多方面、全方位获取声乐艺术信息,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在通过多渠道获得声乐信息时,关键要理解其理论,并努力把大师现场示范的声音记忆、存储在大脑,时刻用大师的教悔指导自己的实践;要多学习声乐教育家的先进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学习研究他们的现场教学,光盘,如:周晓燕声乐教学、周文琴声乐教学、黎信昌声乐教学、程志声乐教学等。通过观看声乐教学光盘,声乐教师可以直接观看到我国著名歌唱家上课时的演唱示范,更重要的是能了解、学习这些优秀声乐教育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声乐教师要多听世界著名声乐大师的现场演唱,因为美声唱法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其发声技术也相对成熟。

三、加强歌唱训练

声乐教师学习声乐理论,伶听声乐名师讲座,欣赏名家现场演唱,目的是为了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在声乐教学中的示范能力,声乐教师示范能力的提高还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歌唱训练来获得。

(一)呼吸训练

先建立正确的歌唱姿势,两脚自然分开约和肩宽,脊柱保持自然弯曲状,身体直立放松,用口、鼻同时向下向腰部吸气,以口吸气为主,因为口的通道远远大于鼻的通道,吸气的同时要打开喉咙,胸部也要舒展开,吸气时吸气肌肉群积极主动地工作,通过意念把气吸在腰上,腰周围可见明显膨胀,但腰往外膨胀时不能僵硬,腰是用气吸起来,不是撑起来,也不是鼓起来,因为不吸气腰周围也可以膨胀起来,这种靠鼓和撑的腰膨胀显然是错误的,切记腰周围是用气吸起来。吸气时胸部自然打开,但肩膀不能提起,吸入身体里的气使胸腔底部扩展,导致膈肌下降,最后形成腰周围的膨胀,吸气时要求吸气肌肉群快速、灵活地收缩,使气息准确地吸到腰周围,要求做到气息饱满,要保证歌唱所需要的气息量。吸好气后,在保持吸气的感觉下均匀地呼气,吸气时腰周围要保持膨胀感来控制气息,特别要使横膈膜合理科学运动,要找到腰部呼与吸的对抗力,要求做到呼中有吸,吸中有呼,体会吸气的感觉是用来控制气息的,呼气的感觉是用于气息的流动的,这种又呼又吸的气息运动状态,就是正确歌唱时所需的胸腹式联合呼吸。

(二)发声训练

歌唱的呼吸、发声、共鸣是一个整体,也是歌唱发声的三个重要环节,发声是歌唱的中心环节,声乐教师在掌握正确呼吸方法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加强发声训练。

声带是发声振源体,喉结里面包着声带,喉结的运动影响着声带的工作状态,而声门状态又影响着气息作用在声带上的压力,气息与声带的相互作用,决定着发声的质量,也就是说在歌唱发声的中心环节中,气息和声带的关系是主要矛盾。声乐教师要通过刻苦训练来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体会打哈欠的感觉,用口、鼻同时吸气,找打开喉咙的感觉来调整声门状态,也可以用吸着唱的感觉来调整声门状态,找到正确的声门状态后,需要通过发声练习来巩固、加深理解这种感觉。练习时身体要站直,头颈部保持在眼睛平视的姿势上,面部要自然微笑,把气吸好后,保持腔体通畅,努力做到用气、咬字、发声三者同步、协调一致,也就是说要用气息支持咬字,同时把声音唱出去,发声时要感觉声音随着气息源源不断地顺着声音通道发出去,要求歌唱发声时腰周围要保持膨胀感,要充分运用横膈膜来帮助歌唱,做到起音时气息与发声的密切配合,要求唱出去的母音要准确、清晰,声音运行时力求做到气息均匀、声音流畅、音色明亮,声音要具有穿透力,并要保持歌唱状态的稳定。[2]

(三)共鸣训练

正确发出的声音不用扩音器也可以灌满整个音乐厅,这就要求我们声乐教师要努力学习,并掌握歌唱发声的整体共鸣方法。

我们每个人的共鸣腔体都互为相通,各个共鸣器官连接成一个整体,而且大多共鸣器官同时又是呼吸器官,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在进行共鸣训练时,既要有个体意识,又要有整体观念。胸腔共鸣是歌唱共鸣的基础,吸气时要想着呼吸通道,胸部要打开,发声时我们要体会声音是从胸口发出的,要用叹气的感觉把声音从胸口叹出去,此时应感觉到胸部和腰部的气是相通的。我们大家都知道打开喉咙是美声唱法所强调的一项基本技术,它是获得喉腔共鸣的有效方法,声乐教师在做共鸣练习时,可以用打哈欠的方法打开喉咙,因为这样可使软鄂提起,使喉部共鸣通道宽敞而通畅,为获得良好的喉部共鸣创造了条件。咽腔共鸣是美声唱法主张使用的主要共鸣,起着丰富共鸣、美化声音的重要作用,咽腔分为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声乐教师在进行共鸣训练时,体会用贴着咽壁吸着唱的感觉,歌唱时咽壁要绷紧,这样有利于声音在咽壁上碰响。口腔共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最多的一种共鸣,也是歌唱发声的重要共鸣,声乐教师在进行共鸣练习时要打开牙关,使口腔积极主动张开,舌头要灵活、自如,不要影响口腔通道的畅通,发声时感觉上口盖前半部分有声乐碰幢感,感觉硬腭和软腭交界处是共鸣焦点。鼻腔共鸣是获得头腔共鸣的基础,也就是说鼻腔共鸣是获得高音共鸣的基础,声乐教师在进行共鸣练习时,要把哼鸣练正确,哼鸣要通畅明亮,要感觉在鼻梁顶端、眉心的后面向脑后延伸的空腔里有一团共鸣音响。头腔共鸣是获得高频共鸣泛音音色的共鸣,声乐教师在进行共鸣训练时,要提起软鄂和小舌头,硬口盖要有一种紧张感,心里想着往后、往暗,同时想着往前、往亮、往通唱,声音象被拢住一样,但又很流畅。[3]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只要在朴实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加强自己的声乐理论学习,自觉加强声乐实践学习,主动加强歌唱发声训练,发扬善于学习思考、勤于实践钻研、勇于深入探索的精神,不断吸取中外声乐艺术的精华,就能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就能在教学中给学生作出规范、直观的示范,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意]P.M.马腊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2]林俊卿,歌唱发音的机能状态[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3][德]卢齐厄·马南,歌唱艺术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J616

A

1673-2014(2011)03-0086-03

2011—01—23

郭红岩(1966—),男,山西屯留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声乐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 柴广育)

猜你喜欢
吸气气息歌唱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自然的气息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春的气息”
歌唱十月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肺癌患者康复 做做呼吸操
春的气息
没事多练壮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