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生命”语文课堂

2011-08-15 00:47牛朝霞
长治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报纸语文课堂建构

牛朝霞

(长治学院 中文系,山西 长治 046011)

建构“生命”语文课堂

牛朝霞

(长治学院 中文系,山西 长治 046011)

课堂不再单纯是教学活动的场所或环境,已成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现有的中小学语文课堂依然存在种种弊端,因此有必要建构一种有利于师生身心发展的“生命”语文课堂。文章从必要性和策略两方面讨论了建构“生命”语文课堂这一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新课程教学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中小学语文教育进入了新课程时代,但作为语文课程与教学活动综合体的语文课堂依然存在种种问题,本文仅就语文课堂的建构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建构“生命”语文课堂的必要性

(一)现有语文课堂存在的弊端

目前,有学者认为课堂涵义应包括三个递进的层次:一是把课堂理解为教室(Classroom),是学校教学活动发生的主要场所,传统教学论是把它作为教学环境来研究的;二是把课堂理解为学校的课堂教学活动,所谓研究课堂就成了研究课堂教学,实质是一种狭义的教学研究;三是把课堂理解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包括课堂实施,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活动,师生关系,教学环境等多种教育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现代意义上的课堂研究趋向于第三种理解:把课堂作为教学研究的一个特殊对象,把课堂作为教学现象与教学规律发生的主要“领域”,把课堂作为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一个自然的实验室。[1]

以现代意义上的课堂理念来审视当今的中小学语文课堂,不难发现,这些课堂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弊端,是一种“信仰性共识教学模式”。笔者将其弊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教条化,这突出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唯教材、唯教参和唯教案为上;2、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化,这表现为教学结构刻板化、统一化和教学行为程式、线形化两个方面;3、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组织形式、活动角色单一化;4、语文课堂教学方式静态化。

(二)新课程教学理念

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新的教学理念被提了出来,这些理念为改造传统语文课堂提供了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作,利用与学习资料的对话,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2、生成性理论。生成性理论认为课程不仅仅是那些预先设定好的内容,教学也不仅仅是那些“预设”的活动,它重视教学的“生成性”,认为教学是一个饱含情感、有审美需求的、非完全“预设”的对话过程,而课程则是参与者在此过程中的“动态生成”。

3、多元性理论。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斯滕伯格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为当今课程与教学的“多元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如新课程教学中确立的一系列观念:教学中要尊重人的多样性、主体性,重视“当事人”独特的感受、体验及潜能的发掘等等。就语文教学而言,提出尊重学生符合审美要求的“个性化阅读”。

4、民主对话理论。伽达默尔对话逻辑要求对话双方进入对话时“要放弃自己的主体性,使对话成为没有主体的主体间者。作为主体间者的对话呈现出这样的逻辑,一方说出的话不是另一方的指令,而是期待,即向对方敞开许多未曾说出的东西,使对方获得更多的言说自由,尽管一方的话语不能直接成为另一方的共识,但是,不断接纳而共生的对话,即便不是当下兑现双方的认同共识,却能在对话展开的将来兑现双方的认同共识。”[2]其对话教学理论对非预设教学、非指示性教学等具有指导意义。

根据目前课堂理论的研究成果,鉴于语文课堂的现实,我们有必要建构一种利于师生身心发展的,与主体性教育思想相适应的、开放的、动态的、对话的“生命”语文课堂,这种“生命”语文课堂具有如下几方面特征:1、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建知识的过程;2、语文课堂教学是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行为;3、语文课堂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域。

二、建构“生命”语文课堂的策略

“生命”语文课堂是一种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理念,本文从学生学与教师教两方面展开建构。

(一)学生维度

“生命”语文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学习活动。

1、建构心理安全区域,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得到最优表现和发展。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在发现一个学生照着参考书回答一个较有难度的问题时,这位学生顿时发慌,满脸通红,这时钱老师不仅没有批评指责,而且还夸这位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能够自觉主动地查阅参考书,希望大家向这位同学学习,接着钱老师又让这位学生先听听大家的回答,然后根据参考书上的提示点评一下大家的回答。该生听后放松了紧张的情绪,满意地坐下,仔细听同学们的发言,等待行使“裁判”的权利。[3]钱老师对这一细节的处理,慎重而巧妙地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消除了这位同学的心理障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2、提供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活动空间。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当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时,会创设一个互勉、互助和互爱的场域,这个场域能充分激发参与者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最优的学习效率。如支玉恒老师讲《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就组织了一些学生“嘉宾”做“实话实说”节目,他安排某些学生当“现场观众”,某些学生当“电视机前观众”,保证每位学生有自己的角色。

3、让学生自己认识课堂的学习目标,自主定位,自主学习,编写学案。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在元认识、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如魏书生老师的“课堂教学六步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4、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如四川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教学中提倡学生对所有课文养成“四问”的习惯:(1)写了什么?(2)怎样写的?(3)为什么这样写?(4)还能不能写得更好些?通过引导学生提问,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和发现创新的能力。[4]

(二)教师维度

“生命”语文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学习创造力要想得到充分发挥亦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1、运用稚化思维突破语文教学难点。稚化思维即教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退回到与学生相仿的思维势态去思考问题,其特征是具有退化性和模拟性。如姜国忠老师在教学中故意醒目地将“再接再厉”之“厉”写成“励”,当一个同学指出后,姜老师仍装作很有把握,要求大家回去查字典。翌日,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姜老师也装作大有收获:先讲了有关典故,然后指出“厉”为“砺”的通假字,在此活用为动词,意为“磨”。通过稚化思维备课,师生都以生命活动投入到语文教学中,教学效果甚好。[5]

2、寻找富有生命气息的切入点分析课文。“切入法”依据系统化原理,巧设文章分析的切入点,以点带面,将课文分析的各个环节组成有机的整体。如一位老师在讲《装在套子里的人》时,从“别里科夫与华连卡能不能谈恋爱?能否结婚?”这个问题切入,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同学顿时展开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别里科夫也是人,有七情六欲,也需要生活伴侣,是可以谈恋爱的;但是,他的外表,思想和生活都装在套子里,非常害怕不断涌现的新生事物,是不可能和与自己格格不入的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华连卡终成眷属的,从而揭示新旧思想冲突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进而讽刺沙皇专制制度。[6]这样,以简御繁,经济高效。

3、对教学过程进行动态设计。如宁鸿彬老师在教“定语”语法点时的设计:

师:今天上课要用一张报纸,我匆忙中忘带了,请课代表到办公室帮我取来。

课代表:拿什么报纸?

师:(不容课代表说话,武断地)叫你拿报纸就拿报纸!怎么磨磨蹭蹭的,还不快去?

课代表:老师,这……

师:课代表,这样带头不听指挥?

(课代表气得满脸通红,欲辨不能。学生对老师的这种态度也非常不满。)

师:我让课代表去拿报纸具体说说有什么不对?

生:老师,你只说报纸,太笼统,不具体,到底指的是哪张难以确定。办公室里有很多报纸,让拿什么报纸?哪一天的报纸?……

(这时,老师突然改变态度,露出笑容。)

师:同学们坚持得很对!我让课代表到办公室拿报纸,不告诉他拿什么名称的报纸,拿哪一天的报纸,他确实不好办,由此看来,在“报纸”的前面应该加上词进行限制,这样课代表才好把报纸拿来。

课代表:老师,拿什么报纸?哪一天的报纸?

师(笑):拿某某月某某日的《中国教育报》!

(板书:某某月某某日的《中国教育报》)

师:看来,在名词前面必须加一些词进行限制,才能表达得比较清楚,这个修饰、限制的部分就是“定语”,也就是我们这堂课学习的内容……[7]

通过“怒剧”,宁鸿彬老师轻松地传授了教学内容,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教师适时地运用教学机智。教学机智,就是教师能够敏锐地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突发情况,适时地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教学尴尬的能力。如有一位长相出众的年轻女老师,在某班教室上作文课,当她要在黑板上书写课题时,忽然发现自己的画像在黑板上,旁边还有一行醒目而俊秀的字:“瞧,像不像某某,漂亮吧?”,该老师顿时感到自己受到了学生的嘲弄与不尊重,但理智告诉她,如果当堂发怒,肯定无济于事,反而雪上加霜。于是她强忍怒火,看着自己的画像道:“这是谁画的?画技真高啊,很像我。希望这位同学以后能为我们班的板报出一份力,同学们说好不好?今天的作文课我们就来练习描写人物的外貌,请同学们能抓住人物特征,写好本次作文。”[8]随即把画擦去。这位教师采用教学机智成功地化解了一场教学尴尬。

总之,让智慧走进语文课堂,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并最终使语文教学通过“符号的转换”来实现人与自然交往、人与人交往的自然、和谐之美。

[1]王鉴.课堂研究引论[J].教育研究,2003,(6):79.

[2]转引孔凡成.课堂教学模式的交往分析[J].语文建设,2005,(2):5.

[3]高一萍.从语文名师谈语文日常教学中的创新意识[J].语文建设,2005,(2):32-33.

[4]顾向阳.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学语文教学,2002,(10):11.

[5]姜国忠.运用稚化思维突破语文教学难点[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57.

[6]张巨富.课文分析中的切入艺术[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560.

[7]徐小华.语文课堂教学的两个核心问题[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11):41-43.

[8]程立海.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7):46.

Constructing the“Life”Chinese Classroom

NIU Zhao-xia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hangzhi University,Changzhi Shanxi 046011)

Classroom is no longer a pure place or environment for teaching activities,but an integrated place for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activities.There are many questions in Chinese classroom of middle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So it is necessary that we construct the new Chinese classroom——life Chinese classroom.When we construct the life Chinese classroom,I relate two points which are the study of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ing of the teachers.

Chinese;Chinese classroom;new course teaching

G424

A

1673-2014(2011)03-0112-03

2011—01—11

牛朝霞(1981—),女,山西高平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责任编辑 王建华)

猜你喜欢
报纸语文课堂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