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分析

2011-08-15 00:47李文媛
长治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学校管理发展

李文媛

(长治医学院 药学系,山西 长治 046000)

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分析

李文媛

(长治医学院 药学系,山西 长治 046000)

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在教育管理中就是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一种以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标的新型管理模式。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是教育科研管理的核心和发展方向,既体现在教师管理上,又体现在学生工作与教育管理中。

教育管理;以人为本;管理方法

教育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一种最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它存在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激励或制约的双重作用。教育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教育财力、物力、人力等诸多作用,利用教育内部的各种有利条件,高效率地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良好的教育管理既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保证,也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要想办好教育,必须有效提高管理,这已经是每个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共识。如今,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已经成为教育科研管理的核心和发展方向,它既是塑造创新型教育者的成功妙法,更是提高教师生命价值的科学管理方法。人本管理的内涵在于:第一,以人为本强调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第二,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要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发展的第一要义和根本目的。[1]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在教育管理中就是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一种以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管理,其中一个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对人的约束是柔性的,即尊重人、服务人、依靠人、发展人。

一、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

对教职工的管理是教育管理思想的本质反映,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中的第一资源是人才资源,只有具备一流的人才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才能提供一流社会服务。在高校教育中,我们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为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学校实现管理目标、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占据主体地位。

在高等教育管理中,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研学术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高教管理者们要充分运用人本管理模式。比如就老教师而言,学校管理层应充分尊重老教师并给予他们更多关心照顾,让他们自觉自愿地起到顾问和指导作用,发挥榜样的力量;就中年教师而言,要创造机会让他们勇于挑起学术科研重担,为他们提供资金、场地,并肯定他们的业绩,凸显他们在高校中的内核作用;就青年教师而言,学校要想方设法地为他们提供成长与发展的渠道,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来调动年青教师的创造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校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除了体现在教师管理中外,也体现在学生工作中。学生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就是要尊重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充分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教育管理者才能树立起重视人、尊重人、团结人和依靠人的管理思想,才能尊重、欣赏、关爱学生。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学生的作用都应该得到重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学生是根本的管理客体,各项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归根结底必须作用于学生,再通过学生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2]因此,一名成功的教育管理者要相信每位学生,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和独立性。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不只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目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各种知识,感受大学文化,最终将之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服务于社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还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尊重学生的个人生活、课程专业的选择、价值观,并让学生的个性得到适当的张扬。

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构建独特的学校文化

教育管理中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只要满足了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管理活动的最终目标。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在《人论》中也曾说,人是文化符号,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其实就是“人化”,人类身上的各种特征都是文化的再现。由此可见,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教育管理就是要激发每个人的内在动力,发掘内在潜能,实现最终的自我管理。而要实现这一切,就需要学校的教育管理者树立人本思想,为大家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3]再次,我们要深刻体会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的意义,其意义在于建立对人的潜在能力的充分信任和对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追求。如果就高校管理层面来说,“以人为本”就是在深入了解教师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人本化管理,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寻求真理、完善自我,成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优秀科学文化素质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体,从而能够充满信心地面对生活,适应社会,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和学生为本,提升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潜在的创造本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与全面发展的人是息息相关的,要尊重人的个性和差异,也就是尊重人的多样性。人才的多样化不仅是专业知识素养方面的差异,而且也包括其内在性格、气质、爱好、品行、修养等非知识因素的差异。在高等教育中,人是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高等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级人才,更主要的是它要满足受教育者的个人需要,使受教育者从中受益。这不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新形势下适应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1]苏华.略论“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J].广西: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01):44.

[2]刘智运.论“以人为本”的涵义及其在高教改革中的应用[J].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01,(15):32.

[3]李月梅.高校管理改革刍议[J].北京: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1):158-161.

G250

A

1673-2014(2011)03-0115-02

2011—01—24

李文媛(1979—),女,山西太谷人,硕士,主要从事药理学研究。

(责任编辑 单麦琴)

猜你喜欢
学校管理发展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学校推介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管理的另一半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