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的途径探究

2011-08-15 00:43邱文萍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社区融合体育

邱文萍

(鞍山师范学院体育系,辽宁鞍山114007)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的途径探究

邱文萍

(鞍山师范学院体育系,辽宁鞍山114007)

本文对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及重要意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述,认为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对于促进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对于拓展学校体育的教学新理念、增强全民健身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提出实现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的相关对策,旨在为如何科学、有效地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学校体育;社区体育;融合发展;途径

1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相互关系

1.1 学校体育是推动社区体育发展的基础与关键

在学校体育中,由于要科学地实施“坚定的面向全体学生,明确健康第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与意识,采用各种趣味体育手段,创新出其乐无穷的快乐体育竞赛、游戏活动”的系统工程,因此对学生进行体育培养时,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灌输健康的体育理念,体育课的内容要符合大众性、趣味性、持续性和连续性,使学生在离校后仍能从事体育运动,更多的加入到社区体育行列中,给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保障.

1.2 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

社区体育组织是社区居民为满足健身、娱乐、休闲、社交等需要,自发自愿集结而成的体育团体.在社区体育中开展的活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拔河等都是在学校体育课中经常开展的项目,一些学生走向社会后所参加的社区活动正在他们在学校中学习并擅长的项目,因此社区体育不应是孤立于学校体育的,它应当是学校体育的延续,是学生进入社会后继续参与体育健身的保障.

由此可见,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2 学校体育发展与社区体育发展的相互影响

2.1 学校体育对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

2.1.1 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成员开放.影响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场地设施的缺乏,从而限制了社区居民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因此在搞好学校体育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投资和管理,充分开发学校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有效利用学校体育设施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不足.

2.1.2 学校向社区提供体育指导人员.影响社区体育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缺少体育活动的专业指导人员.目前社区中的体育指导人员多是业余的体育爱好者,往往缺少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而指导者业务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学校中拥有大量的专职体育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还具有开展体育竞赛、组织体育活动的丰富经验.适时有效地利用这一人才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社区体育人才短缺的现状.

2.1.3 为社区体育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人员大多为中老年人,年轻的参与者比较少.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区体育行列中,活跃社区体育氛围,使社区体育向着轻松、活泼、健康的方向发展.

2.2 社区体育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2.2.1 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学校体育的多学科发展.学校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到社区体育中去,不仅可以使其理论知识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还能够提高教师组织社会活动的能力.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开设一些适合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课程,在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同时积极吸收社区体育中有趣的活动项目,将其整合到学校体育课程中,从而促进学校体育的多学科发展.

2.2.2 有利于学校体育的社会化,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社区体育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自我选择性强、参与成员的社会角色繁杂多样.学生特别是体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可以锻炼他们的组织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的前景

3.1 学校体育要树立社会体育的观念

随着社区体育的蓬勃发展,各方面的矛盾也日益彰显.为了确保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各种矛盾加以切实的解决.相对于学校体育而言,必须打破传统的固步自封的教学理念,积极地树立起社会体育的思想,走出校园,以极大的热情和责任感投身于社区体育之中,开展推广、组织、指导和服务等工作.不仅可以满足社区群众体育的需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

3.2 开发与利用学校体育的人力资源,加强对社区体育的指导

当前,影响和制约社区体育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阻力主要来自于体育指导人员方面.不仅在数量上与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在结构比例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为:社会指导员的自身素质较差、层次较低、业余体育指导员所占比例较大,无法担当起进一步推动社区体育发展的重任.因此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体育人才的资源,发挥学校体育的优势,建立起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的、热心于社区体育服务工作的、具备专业水平的社区体育推广与辅导队伍.同时社区也要积极地为这支队伍开展工作提供用利的条件,搭设施展其才能的平台,使他们在工作中不仅可以充分地凸显其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还可以使自身的能力得到提高.3.3合理利用学校体育的场馆设施资源为社区体育服务

目前,体育场地设施的匮乏已成为影响社区体育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相对较为完善,只要加以合理的利用,将极大地缓解社区体育场地欠缺的矛盾.因此,学校应对此制定出相关条例,在确保学校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将体育场馆积极地面向社会开放.既可以丰富与活跃校园体育文化,同时对广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两者之间积极有效的融合,可以促进学校与社会间的体育交流,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全民健身意识,为其今后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的途径

4.1 设施资源共享

学校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造成了其体育场馆在节假日期间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而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又严重不足,根本满足不了居民从事锻炼的需要;同时学校体育经费的紧张,又成为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瓶颈.这种客观矛盾的存在,为二者之间实现设施资源共享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我国体育法明确指出:学校体育场馆有义务相社会开放,用以实现我国体育设施资源的有效利用.这就要求学校应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体育,利用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有偿的服务.即可以缓解体育经费短缺的矛盾,又可以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上发挥学校应有的作用.

4.2 人才资源共享

学校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各方面的专业人才,而社区作为最为基层的政府职能部门,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不容忽视的.相对于体育而言,只有实现二者间人才资源的互溶与共享,就可以有效地促进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共同发展.学校应当提倡和鼓励体育教师和广大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社区体育活动中去,参与和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既可以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施展,同时又可以对其社会实践能力进行检验,这对于学生尽早地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4.3 文化资源共享

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相互融合,使得社区居民在学校参加体育活动的同时,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文化熏陶,既锻炼身体,又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同时,也可以使得学生和教师在这种共融的体育活动中,不断地吸取社会文化知识,拓展其知识领域,增强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4.4 组织管理共享

建立为社会体育服务的各种体育服务体系,如社会体育健身中心、培训中心、指导中心等,与社会体育机构联办体育俱乐部以及社会体育服务产业,为大学生建立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中介机构,提供快捷的服务,通过社区组织为大学生提供参与社区体育实践的机会.

5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的对策

5.1 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

社区周围的中小学、高等院校、成人学校等应该主动向社区开放校内体育资源,向社区提供场地设施和体育服务人员.学校体育教师以及有此自愿学生可在空闲时间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担当社区体育的指导人员.同时要建立由社区居委会、学校、派出所各方面负责人参加的管理协调小组,并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

5.2 明确社区的职责

社区居委会应及时了解社区居民的需要,并向学校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学区体育互动发展能够有序、有效的进行.组织社区志愿者协助和配合学校做好资源共享工作,教育社区居民爱护资源设施,注意运动安全,遵守管理制度,协调解决社区居民与学校的纠纷,维护学校合法权益.

5.3 形成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融合,要以学校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居民和学生为服务对象,通过有效的利用学校内的体育资源开展社区体育活动.促进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协调、健康、有序的发展.

总之,学校体育对于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而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又可以强化体育教师和学生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其提供检验能力的实践机会.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有效融合,能够实现二者之间资源相互有效利用,对促进体育文化、体育知识的有效传播具有深远的影响,是推进全民健身运动高效、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

〔1〕赵凡.哲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2〕王伦光.价值追求与和谐社会构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王青山,刘继同.中国社区建设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G812.4

A

1673-260X(2011)01-0152-02随着我国“终身体育”与“健康第一”的新型体育思想的确立,全民体育健身运动得到全面的普及和迅猛的发展.然而,在此形势下,却也蕴含着一些影响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亟待解决的矛盾.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同样所面临的:高涨的健身热情与资源的日趋不足的矛盾.若想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进行有效的融合,努力实现二者之间的资源互补,即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向社区成员开放,社区的体育场馆设施向学生开放,从而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协调发展.这对于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猜你喜欢
社区融合体育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社区大作战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融合》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