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学生评价探析

2011-08-15 00:52张立忠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职业高职评价

张立忠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教务处,广东广州510430)

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学生评价探析

张立忠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教务处,广东广州510430)

不同的学生评价模式直接导致不同的教学质量观。高职院校学生评价体系应当以职业能力为重点进行构建,职业能力本位的评价模式是对传统学科本位评价模式的挑战。高职院校职业能力本位的学生评价模式是更为公平的一种学生评价方式,更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

高职;能力本位;学生评价

1 职业能力本位的学生评价是高职院校实现教育服务转型的现实需要

伴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张,高职教育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影响高职教育下一步发展走向的瓶颈。无论何种办学类型,学生质量始终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高职学生是高职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也是高职教育评价的核心对象。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不仅对学生的发展有指导意义,而且对高职教师教学、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也是重要的参照系。

1.1 传统学生评价模式制约着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学生评价实际上是解决评价什么、谁来评价、怎么评价的问题。由于高职院校大部分由各级各类的成人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而来,发展的历史较短,而且其发展初期很大程度上沿袭了普通本专科教育的教学模式,因而在学生评价上也体现为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评价模式,突出表现是把知识的系统化程度作为评价学生的基本指标;把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作为评价指南,无法脱离书本知识本位的培养模式。这与高职教育主要是为企业培养一线管理和服务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

1.2 职业能力本位的学生评价是高职教育实现教育服务转型的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学生评价的标准最终来自利益相关的行业,实际上是行业标准的翻版。在计划经济模式下,高等学校的毕业生由国家包分配,学生评价模式完全采取学校的一元化模式,企业实际上无权选择毕业生,因而也就从事实上认同了学校的学科知识本位评价模式。市场经济在中国的确立以及中国加入WTO的事实,使得高校学生完全被推上社会,来自学校的评价对学生的重要性随之降低。同时,由于企业的自主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大大加强,毕业生的评价权力自然回归到企业。事实上,自从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以后,在学生评价上一直存在着相互脱节的两种评价。一种是学校本位的评价,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认定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当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市场的时候,又必须面对来自行业的另一种评价,而这种评价对学生来讲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企业拥有对毕业生的评价权力,但并不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与评价,而学校又不与企业沟通,孤立地进行封闭式的教育,这对企业来讲是一种资源浪费,对学校来讲也会营造一种孤立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冲突论的角度来看,高职教育教学解决的主要是社会普遍性的就业要求与社会提供的有限岗位以及高职学生未来生存压力之间的矛盾。追求利益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求职者职业能力是企业人力资源决策的关键平衡点。强化职业能力在高职学生就业中的作用,不仅是学生本身的需要,也是企业和社会的普遍需要。而高职教育从发展目标上来讲是不可能追随普通高等教育学生评价模式的,因此,职业能力本位的学生评价是促进高职完成教育服务转型的重要动力。

2 职业能力本位学生评价的内涵与特点

2.1 职业能力本位内涵解读

所谓职业能力本位,是指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状况作为教育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即在高职教学过程中,教学组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都要围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来进行。其基本思想来源于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一批发达国家开始推崇能力本位教育,其核心是把职业岗位的需要作为出发点,确定能力目标体系。通过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相关的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以及岗位群的实际需要,逐层分解岗位需要,确定行业人员所应具备的行业能力,由此明确培养目标。此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以这些能力为基础,设置具体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由相关部门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从评价重心来讲,知识本位侧重知识掌握,传统学生评价多用于此,形式上多用一纸试卷确定结果,而能力本位则更多地倾向于实践能力,即在实践活动中对个体的各种能力进行训练,学习类型属于运动型学习,主要依靠动作在头脑中形成概念的表象进行思维加工训练。从评价主体来讲,知识本位评价只将评价权交给教师,学生相对远离于社会和市场,而能力本位则主要从市场的需要出发来确定学生的能力,因而其评价主体是多元的,企业的需要是主导,教师和学生自己则根据企业的需要来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知识本位评价属于终结性评价,它只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负责,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无能为力,而能力本位的学生评价则以学生职业能力的阶段性发展水平为单位对学生的各种职业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学生水平的提高,因而这种评价是发展性的。从评价形态上来讲,知识本位考察的是学生静态的知识状况,而能力本位的评价考察的则是学生不断发展的职业能力的水平,它无法一次性地完成这种能力评价,而是通过循序渐进、阶段总结、不断提高来完成评价,它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对于高职院校来讲,选择职业能力本位的学生评价,是以能力本位评价为基础,结合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特点,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评价模式,它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形成过程的评价,并凸显多主体、发展性以及动态特点。

职业能力是影响学生一生的能力。传统评价角度的侧重点在于对知识的考察,评价更加侧重遴选功能。职业能力本位的评价则是依据高职学生未来就业的特点和他们的终身教育与素质教育目标来进行的,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它通过收集学生发展证据,并按照能力标准的说明,对学习者操作能力的进步状况与程度加以判断,最终断定学习者是否已取得相应职业能力的过程。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构成是一个能力体系,是由众多的能力单元构成。它不仅包含显性的专业能力,而且包括了沟通协调、携手合作、组织管理、信息处理、学习、解决问题等一般的通用能力。

专业能力是职业能力的核心。从学生本身的发展而言,其所从事的职业未必一定与其所学的专业对口,但学校在培养目标上把专业自始至终作为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重心,这是由现代社会生产高度分工的特点决定的。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知识与技能,而且围绕专业学习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能力结构,该结构即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基本框架。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职业,专业知识能力结构始终是该职业能力的支撑点。

学校如果采取职业能力本位的评价模式,那将意味着学校的学生评价标准与企业的人才评价标准正在趋同。市场机制使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利益进一步接近,在共同利益的面前,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因为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正在转向职业能力本位。

2.2 职业能力本位的学生评价优势

2.2.1 职业能力本位的评价模式更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

对于学生来讲,建立职业能力本位的评价模式至少有两方面的益处:一是从实际上减少了呆板、枯燥的学科知识性教学数量,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较多时间的实际操作类实践活动,增强其实践活动能力。从教学上来讲,强调职业能力必然要求教师从教学理念、教材、授课模式、考核方式进行一系列的相应变革,而这一变革将是全方位的。二是将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够熟悉企业中各种职业岗位实践需要,在毕业以后的就业中能做到胸有成竹。

2.2.2 职业能力本位的学生评价同时也是更为公平的一种学生评价方式

传统评价实际上只考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优劣,而不给其他智力类型的学生以机会,这对部分学生来讲是不公平的。多元智力理论强调人智力的多元性,强调学生个体的客观差异,是尊重个体,弘扬人性的一种表现。它承认学生个体在学习方式、思维习惯、兴趣爱好以及个性方面的差异性,从而从内涵上保证了评价体系设计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高职职业能力本位的学生评价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的评价模式。

3 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学生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职业能力本位评价实现的条件假设

在高职学生评价上实现职业能力本位是一个难点,这是由于能力的检测必须通过实践,因而在传统教育评价中并未多涉及。同时由于职业能力评价本身的复杂性和模糊性都给实践带来一定的难度。但职业能力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具备较强职业能力的学生,自身必然具备一些显著的特点。因而,确立一个现实的指标体系,可以较好地反映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水平。这些评价体系的指标是建立在以下一些假设之上:

假设一:端正的学习态度加上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就可以形成较好的职业能力,即职业能力的形成是主客体(即学生与教师和环境)三方互动的结果,并非学生通过单纯主观努力就能形成。

假设二:学生的智能类型是多元的而非一元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并不主要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媒介,而是多元智能的综合表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是本论点的重要支撑。个体的学习类型是建立在个体的心理特点上的,有的学生记忆能力较好,有的学生擅长逻辑思维,有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有的学生喜欢静默学习,有的学生喜欢动感接受。学习类型的不同要求我们必须设计适应学生学习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但能力的形成必须要通过实践,这对所有学生都是相同的。

3.2 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学生评价基本模式

高职学生评价不同于高等教育其他类型的地方在于高职学生必须突出实践性。职业能力是基础,也是评价的主要目标。我们认为,构建以职业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发展档案为载体的综合评价体系是高职学生评价的可行方案。所谓综合评价,即在突出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建立职业能力发展的记录手册,以周为单位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建立多项目评价表格,对学生道德发展、课程学习、实践技能、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社交意识等多元职业能力发展进行记录。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并行不悖,采取多方评价手段,以过程监控的模式,促进职业能力的稳步提高。手册的基本内容要反映学生必需能力的形成过程。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多方评价是高职学生评价的基本途径。学校与企业是学生评价最基本的主体,如何吸引企业与学校合作进行学生评价,是学生评价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

学生自进校起即建立起一本评价手册,手册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所参加的所有活动都进行记载,并对每种活动在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中的意义进行数量化评价。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人手一册,以周为单位对学生参加的活动,包括学生上课、作业情况都做量化记录。该手册只对学生的绝对发展负责,不进行相对比较。

教师和辅导员也有一本相应的评价手册。教师主要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状况进行评价,主要包括项目作业状况、实践水平、创造性、道德状况、个体职业能力特点及发展建议等方面进行记录。鉴于学生人数众多的事实,教师的评价手册以学期为单位进行记录,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要有2~3次的被评机会。记录手册侧重于学生的能力特点以及职业能力形成过程的典型实践案例,并要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能力发展建议。

所有记录内容都以数值的形式进行记录,例如百分制,这样就可以对各种活动进行数据上的统计和分析。对能力发展进行相应的记录以后,还需要对所记录的内容进行分析,从中得出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基本特点。即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哪些能力得到了发展,在影响职业能力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哪些因素起到了何种作用,应当进行适时的评估。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我们就可以初步得出各种课程以及活动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无形中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者的工作也进行了全面的评估。教师教学的改革程度、对教材的加工程度、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措施都可在学生和教师的记录中得到体现。通过评价,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没有帮助的课程,该砍的则砍,该改的则改。课程中理论过多的部分、对能力发展没有帮助的部分、内容过时的部分都需要删除或改革。从课程改革的一般进程看,社会和市场的需要是大环境,实际上决定了专业发展的基本脉络,而课程则表现了专业的实质内容。所以,通过职业能力的学生评价,专业的需要程度和课程的优劣就很容易表现出来。这样以来就推动了课程改革。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进而推动专业发展。

除此之外,主要能力通过上述表格相应的流水式记载,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育者及管理者都可以对自身的工作进行总结反省,结合学生的需要进行改革。这些记录的表格作为学生发展的基本资料,在吸收企业参与评价以后,不仅可以作为学生发展档案保存,为学院教学改革提供参考资料,也可以为企业选择毕业生提供部分依据。

由于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要进行实训或实习,因而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可或缺。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在企业的实际表现来进行。然而,如何保证企业对学生以积极负责的态度进行评价也是一个问题。经调查,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校企双方的这种合作关系相对比较简单,主要通过熟人介绍或简单的校企交流来达成口头协议,缺乏深度的、有较深利益交汇的法律意义上的合作,因而对学生的评价也较为简单松散。从高职院校的教学来看,最重要的是进行新专业和课程的开发。通过校企合作来确定岗位能力,从而在专业开发中建立相应的能力培养体系,对于学校来讲节约了很多学校资源,对于企业来讲也找到了相应的人才资源。能力需要的原点在企业,实际上具备这种能力的师资也在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就可以完成实训师资缺乏的矛盾。只有通过利益捆绑使企业与学校互为依存,才能使企业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

总体来讲,为保证职业能力本位学生评价实施,笔者认为,首先应当对广大从事高职教育的管理者和教师进行理念上的培训和灌输,通过理念建设,逐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实践过程的、项目主导的多样化评价将是学生评价的主要趋势。

[1]吴岳军.高职学生评价现状及其价值取向的探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2]任敏,江国云.关于高职学生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9,(2).

[3]田宝忠.关于高职学生评价体系的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4]黄斌,邹茜茜.谈科学发展观下的高职学生评价[J].教育与职业,2006,(3).

责任编辑 周丁力

Exploration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Student Evaluation

ZHANG Lizhong
(Guang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rade,Guangzhou Guangdong 510430,China)

Different models of student evaluation lead directly to different evaluation view of teaching quality.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vocational students should be built focus on professional capacity.Professional competence-based assessment model is the challenges based on traditional academic evaluation mode.Student evaluation model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s more fair and beneficial to develop the individual of student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competence;student evaluation

G718

A

1674-5787(2011)01-0004-03

2010-12-31

本文系笔者主持的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学生评价研究”(课题编号08JT100)的部分成果。

张立忠(1970—),男,新疆奇台人,广东科贸职业学院,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职业高职评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