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再构建

2011-08-15 00:52吴梁洲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素质体系目标

吴梁洲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再构建

吴梁洲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引导学生正确发展的灯塔。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仍沿用普通高校的评价标准,这些评价标准存在评价主体单一、重过程轻结果等问题,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学校必须重新认识和建立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科学有效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笔者针对现有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进行了新的认识和探索。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2000年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可见,高职院校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从国家层面早就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多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改革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然而,如何评价我们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如何判断他们是否符合高职教育改革的培养目标,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等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构建一套科学、准确、可操作、符合高职学生发展特点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只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才能进一步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构建科学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生行为的培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将给学生树立正确发展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同时也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到良好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对学校而言,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也是检验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重要测量工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单向评价,同时也是学校对自身教学效果的测评。学校通过这种自我测评能够发现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对下一届学生的培养提供可操作的、细化的修正和更新,保证培养教育过程的科学有效。

1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目前,各高职院校具有普遍意义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大多沿袭了普通高校的做法,一些综合测评更是直接照搬,只对部分指标的比例和权重进行简单的修改。一种是以各类“三好”、“优秀”为代表的定性评价,这类评优评先,一般以学期为单位,评价主体完全由辅导员担任,评价结果完全建立在主观和单一的评价主体之上。因此,在每学期的评优评先中,会经常出现学生意见强烈,甚至认为评优评先只是学生干部的事,与己无关。这不仅违背了设立“三好”、“优秀”的初衷,而且打击了更多学生的积极性。另一种是对各种指标进行量化,以“综合素质测评”代表的定量化评价。此方法对每个学生用统一标准进行详细的量化,每学期根据量化标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以此评出“优秀”及各类奖助学金。这种方法有效克服了定性评价的主观因素,但也造成了高职学生被动适应,无视学生个性特征的“一刀切”现象,最终同样压抑了学生个性发展,忽视了高职教育是要培养具有职业道德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操作中,甚至有学生为获得奖助学金而弄虚作假,玩起了权力寻租的游戏。可见,现有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实际操作中没有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重视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真正起到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和评价作用。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评价主体单一

传统的评价体系中,不论是定性还是定量,教师和辅导员在整个评价体系中都处于绝对权威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科成绩、实践课程及思想道德水平的评价完全由老师主导完成,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缺乏企业、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共同参评意见,无疑将很难保证评价体系的客观、准确,很难保证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全面反映,最终将导致学生对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关注度降低,学生没有主观意愿去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找到改进的办法,更别说挖掘自身的潜在能力。

1.2 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大多数的评价体系采取以学期为单位,每学期的考试成绩加上德智体等方面的静态数据再按一定的权重计算分数,然后排序分出高低。这种只注重结果的静态化评价体系无法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和能力。被完全量化了的数字化分数更多地沦为老师每学期评奖的唯一依据,它不仅忽视了对学生的过程评价,也忽视了对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的评价,忽视了评价过程的时效性,缺乏在评价过程中的及时、准确、有针对性的帮助。只注重结果的评价体系很难让学生认识到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及改进办法,更偏离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主旨。

1.3 缺乏指导和帮助机制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作用和意义在于从客观的视角,对学生的发展提供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这种评价不是要把我们培养的学生分出三六九等来,更不是学生评优评先的工具,而在于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学生在人生发展道路上保驾护航,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势、真正找到职业发展目标、实现人生价值。我们现在的大多数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已经偏离了这一根本要义,每学期一次的评价给每个学生打分排序后往往就再也没有了下文。学生能够看到的也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分数,没有为学生针对评价结果进行的指导性分析。这种“一刀切”、单纯简单的量化分数本身就存在先天的缺陷,无法真实反映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有碍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这样的分数面前,学生茫然无措,他们不知道自己过去的一学期是否为未来的发展坚固了基础,是否偏离了航向,没有人来帮助他们,没有人为他们在茫茫大海里引航。显然,学校、老师是有义务和责任的,他们应该充当这样的角色,应该帮助高职学生发现自己,修正自己。

2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再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2000年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可以看出,高职教育是要培养具有较高知识文化水平、较强专业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现有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标准单一、评价过程静态化、评价结果缺乏指导和帮助的反馈机制,显然都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必须构建多方参与、过程动态化、重视学生个体发展的科学有效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因此,笔者提出以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重新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设想。该体系以学生为主体,融合企业、学校共同参与,针对学生个体树立合适的职业发展目标。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2.1 多方参与,目标制定差异化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打破了原有体系评价标准简单、“一刀切”的模式。高职学生进校后的第一个任务是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目标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生要完成目标的制定,学校必须要制定相关的前导课程,以帮助学生勾勒职业发展目标,逐渐清晰自己的职业理想,具体包括:新生入学正式上课之前首先进行针对专业的职业情景体验和观摩实习(为期一到两周);由企业专家主讲的职业岗位认识;由专业课教师主讲的入学专业认识;由专业课教师和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共同参与的学生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等课程。通过这些前导课程改变以往单纯的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的入学教育,让学生了解自身职业能力潜质,了解所学专业以后将要从事的社会岗位,把学生感性、模糊的职业目标理性化、清晰化。在制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企业、专业教师、辅导员共同参与制定和评估,注重体现个体差异,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成长环境等因素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整个目标的制定完成可以持续到第一学期结束,以便有充分的时间保证。基于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参与的,有充分专业认识和时间保证的制定过程为学生树立正确、可行、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提供了可靠保障。

2.2 目标过程动态化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制定不仅仅是一个宏观目标,更要有基于宏观目标之下的细化目标。从第一学期到第六学期,每学期都会根据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设定适合每个高职学生个体发展的目标,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如:英语、计算机等级证、普通话等级证、各类职业证书以及各类“软实力”(包括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测评则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目标的完成情况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虽然每个学生的目标是个性化的,但却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对目标任务的完成度来进行统一的比例量化,然后给予阶段性的评价。同时,学生在目标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实习企业、专业教师、辅导员要起到监督和帮助作用,帮助学生实现目标,而不仅仅是学期结束才进行评价。学期结束再根据学生的目标完成情况及目标过程中的表现情况给予人性化的评估。辅导员老师更要结合这些评价给学生“把脉”,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找到差距,并对以后的学期目标任务进行调整和修正。在整体评价过程中,企业、教师、学生都参与其中,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协商过程。企业和教师监督和帮助学生,促进其不断认识、反思和完善自己,并为实现目标不断努力,从而有效实现目标过程的动态化。

2.3 有效建立评价反馈机制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目标和意义,通过评价反馈机制的建立,使学生在得到评价结果后更加明确发展方向,找到成才的途径。因此,针对评价结果的反馈机制就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为学生保驾护航,也将起到对原来综合素质测评的去工具化作用。在反馈分析过程中,改变学生消极被动接受评价结果的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促进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完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析各项具体任务的完成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反馈机制,老师和学生一起针对个体职业目标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和修正,从而形成老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良好沟通渠道。

3 结语

基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对原有评价体系的再构建。学生进校之初即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之对未来前进道路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有清楚的认识。目标的制定注重主体多元以求规划之科学,

评价过程注重动态化以求评价之时效,评价结果注重反馈机制以求规划之人性化。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重新构建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再认识,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2000.

[2]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1999. [3]许玫,张生妹.大学生如何进行生涯规划[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4]唐海海,赵琴.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构[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社,2006.

[5]贲春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评价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15).

责任编辑 闫桂萍

Reconstruction of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reer Planning

WU Liangzhou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Chongqing 401331,China)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Chines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and guides students to develop in the correct direction.At present,som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still adapt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regula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Single evaluation subject,over focusing on the process but not results,and other problems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domestic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Therefore, schools should rediscover and reconstruct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according with the rul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By analyzing deficiencie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this thesis brings out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reer planning through cognition and exploration.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career planning;comprehensive quality;evaluation system.

G718

A

1674-5787(2011)01-0013-03

2010-12-20

吴梁洲(1980—),男,管理学硕士,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经济管理、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素质体系目标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